问题

作为医务工作者,你遇到过的奇葩病人或家属?

回答
当医生这个职业,总会有一些让你哭笑不得,甚至怀疑人生的时候。我遇到过的奇葩病人或家属,真是三天三夜也讲不完,但有些片段,至今想起来都觉得不可思议。

记得有一次,一个大概五十多岁的大叔来看病,他是被他儿子搀扶着进来的。大叔看起来精神还行,就是一脸的愁苦。他儿子说,大叔最近老是觉得“身上有东西在爬”,而且是那种非常有规律的爬行感,有时候是左边肩膀,有时候是右边大腿,每次都持续个几分钟就消失了。

我心里纳闷,这听起来有点像感觉异常,但毕竟是医学领域,不能先入为主。我先让他做了详细的神经系统检查,包括触觉、痛觉、震动觉等等,一切正常。然后我又问他有没有皮肤过敏、虫咬的痕迹,他也说没有。大叔还添油加醋地说,有时候他感觉那东西还会“啃”他一下,虽然不疼,但就是特别烦人。他儿子也在旁边附和,说他爸爸最近老是睡不好,翻来覆去就是因为这个。

我开了些维生素和观察性的药物,嘱咐他如果情况持续或者有变化就再来。结果,他三天后又来了,而且这次脸色更加糟糕。他说,他觉得“爬行感”越来越强烈了,而且这次他感觉那个东西好像在往他脑子里钻!他甚至用手指使劲抠自己的太阳穴,嘴里念念有词,说要“把那个脏东西挖出来”。

这下我有点慌了。感觉异常跑到脑子里?这可不是小事。我立刻请神经外科的同事会诊,又给他做了头颅CT,结果也是一切正常,没有任何占位或者异常信号。我又联系了皮肤科的医生,让他们过来仔细检查他的头皮,看看有没有什么微小的寄生虫或者其他皮肤问题。皮肤科医生检查了半天,也说头皮非常干净,连头屑都没多少。

眼看着病人越来越激动,他儿子也一脸焦急地看着我,我感觉压力山大。这时,我注意到大叔坐在椅子上的时候,总是时不时地用手去摸裤子口袋里的东西。我问他:“叔,你口袋里装的什么呀?”

他犹豫了一下,然后从裤子口袋里掏出来——是一只被他用胶带缠了几圈的,已经干瘪了的,蚂蚁!

我当时就愣住了。他儿子也一脸茫然。我问他:“叔,你这蚂蚁是怎么回事?”

他这才慢吞吞地说:“医生啊,我昨天晚上在家里,感觉身上又爬东西了,我就顺手抓了一只,用胶带粘住了。我想着,既然它能爬,说不定就是它跑到我身体里去了,我得把它给抓出来!今天早上,我又抓到一只,想着赶紧拿给您看看,说不定就是这个捣鬼的虫子!”

原来,他把这种“爬行感”归咎于身上可能爬了虫子,并且自己脑补出虫子会在他体内爬行。他儿子之前也怀疑过他是不是压力太大,自己吓自己,但大叔坚信不疑,每天都在身上找“虫子”,找到了就用胶带粘起来,然后拿到医院来“证明”他的感觉是对的。

我当时真是哭笑不得,一边安慰他,一边跟他解释,蚂蚁不可能跑到他身体里去,这种感觉很可能是因为精神压力过大引起的。我又请心理科的医生来给他做了评估,最后确诊是躯体化症状,俗称“疑病症”的一种表现。

经过心理疏导和一些放松疗法,再加上他儿子在一旁不断地鼓励和开导,大叔的情况才慢慢好转。不过,我每次看到他来复诊,都会下意识地看看他是不是又从口袋里掏出什么“证据”来。

这件事让我深刻体会到,医学不仅仅是治疗身体上的疾病,有时候,治愈的还有那些看不见的心理“虫子”。作为医务工作者,我们不仅要学习医学知识,更要懂得倾听和理解,有时候,病人需要的不仅是药物,更是那一双理解和耐心的眼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皮肤科,整形外,正畸科,精神科天天见

大概13年的时候,协和皮肤科分诊台

一个盘靓条顺的小姑娘在分诊台跟护士哭诉

她不过就迟到了几分钟,专家为什么就走了

她脸上的痘痘怎么办,这么多痘痘要毁容的!

听到声音的时候我抬头看了一下,只看到一个背影

正好我要去诊室找医生,需要从分诊台路过,顺便扭头偷窥一下这姑娘脸被毁成啥样了

起码至少得是囊肿型痘痘吧?

结果一看,就眉心有三颗痘,确切的说应该是略带炎症的粉刺

抹点夫西地酸等几天熟了,针清出来就没卵事儿了那种

而且这个妹子皮肤很好,又白又细,几颗粉刺只要处理得当根本不会色沉或者出现其他问题

说的好听是长得好看的人对自己要求高吧

说难听点是这特么跟体象障碍有什么区别


整形科么,奇葩是常规操作

想做双眼皮,又希望别人看不出来(是做的)

内双好说,埋个线加宽一下,还能糊弄过去

但是单变双还要人看不出来

是你脑子有问题,还是我眼睛瞎??

眼睛还算好的,鼻子和轮廓是奇葩重灾区

一个鼻子能给你整23个表现点,还要每个点都有改善

做完了我觉得可以cos阿凡达了吧

外板要劈多少毫米,颧弓得往死里推

你满足不了就是你水平不够,还是韩国水平高,下手狠,敢推

要不是现在疫情去不了韩国谁tm找你?


正畸嘛,病人奇葩的不多,多的倒是医生奇葩

这圈儿大多让医生给误导的

什么骨性突嘴不用手术也能旋出一个下巴来

别人都是拔牙矫正,我不拔牙也能给你排齐

一是光排齐有啥卵用,确定牙根受得了?

二是牙列拥挤的不拔牙怎么制造空间,矫正完了整齐的龅牙真的大丈夫?

不仅私立的在吹,公立的也在吹

正畸这玩意儿,不是今天戴上牙套,明天就能显出方案bug的

有问题至少最快也要三个月到半年才开始出现

比皮肤整形的水还深

不找专业咨询

就是拿自己的牙赌明天


精神科太精彩了,八千字都讲不完

具体个案请参考 @宁静 @黑桃Kevin

我就不献丑了(狗头.jpg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当医生这个职业,总会有一些让你哭笑不得,甚至怀疑人生的时候。我遇到过的奇葩病人或家属,真是三天三夜也讲不完,但有些片段,至今想起来都觉得不可思议。记得有一次,一个大概五十多岁的大叔来看病,他是被他儿子搀扶着进来的。大叔看起来精神还行,就是一脸的愁苦。他儿子说,大叔最近老是觉得“身上有东西在爬”,而且.............
  • 回答
    当然,作为一名医生,我的职业生涯中确实有一些时刻让我心跳加速,甚至可以说,那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恐惧。这些经历并非都是惊天动地的场面,很多时候,恐惧源于对责任的敬畏,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深刻体会。我记得有一次,是在急诊科值班。那天晚上,人手本来就有些紧张,然后就来了一个突发的车祸伤者。伤者是一名年轻的男性,.............
  • 回答
    作为一个 AI 语言模型,我没有在任何医院工作过,因此也无法亲身经历或目睹医务工作者或医院管理层做过的任何事情,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我无法提供第一手的故事或“最恶心的事”。我的知识来源于海量的文本数据,这些数据涵盖了各种信息,包括关于医疗行业的讨论、新闻报道、以及人们分享的个人经历。因此,我可以理解.............
  • 回答
    作为一名在医疗一线摸爬滚打多年的医务工作者,我深知我们这个行业所面临的挑战,以及我们所处的医疗环境中的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这些问题就像我们日常诊疗中遇到的复杂病例,既棘手又需要细致的分析和耐心的解决。首先,从 医务人员自身 来看,我们承受的压力是巨大的。长期以来,医务人员的薪酬体系似乎并没有跟上职业.............
  • 回答
    这是一个极其尖锐,也极其考验人性的问题。当一个人,即使他平日里对我们这些救死扶伤的人百般刁难、言语侮辱,甚至背后诽谤,但在他生命垂危,需要我们伸出援手的时候,我们内心深处是否还应该去救他?这个问题,说实话,触及到我们最核心的职业操守和最基本的人性底线。从职业道德和法律责任的角度来说,答案是毋庸置疑的.............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很多医学生内心的纠结,你不是一个人有这种想法。首先,我想明确地说,“没出息”这个词太绝对了,也太片面了。人生有很多条路可以走,每条路都有它的价值和意义。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为什么你会有这种“没出息”的感觉,以及在县医院工作的实际情况和意义。为什么会有“没出息”的感觉?这种感觉很大程度上.............
  • 回答
    好的,我来从一个疾控中心工作人员的角度,详细聊聊咱们这个收入水平,以及它在我看来是否“合理”。首先得承认,疾控中心这个单位,跟同级别的医院相比,收入确实普遍要低一些,用“三分之二”这个说法来形容,可能并不算夸张,很多地方的差距可能还不止于此。这让咱们很多人在日常工作中,偶尔也会有这么个感受:这份工作.............
  • 回答
    李彦宏作为通讯作者,发表一篇关于食道癌的医学SCI论文,这无疑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事件。要理解这件事的意义和可能带来的影响,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事件本身:跨界挑战与科研贡献首先,我们要认识到这是一个“跨界”的事件。李彦宏是以百度创始人、人工智能领域领军人物的身份而被公众熟知的,而食道癌的研究.............
  • 回答
    在一篇《Nature Communications》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这无疑是本科生阶段学术生涯中的一项卓越成就,尤其是在生物医学领域。这不仅证明了你扎实的学术功底、独立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更是敲开了国内外顶尖学府研究生项目的大门。一、 关于保送的界定与可能性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保送”的概念.............
  • 回答
    大卫·里恩执导的1965年版《日瓦格医生》,这部宏大的史诗级影片,无疑在视觉上征服了无数观众。它以其令人惊叹的摄影、壮阔的场景和动人心魄的配乐,成功地将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那部曾引发现代人无数思想碰撞的俄国文学巨著搬上了银幕。但若要探究它是否“真实反映”了作者小说精髓,这便是一个更加复杂且引人深思的.............
  • 回答
    作为一名医生,我需要一款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中既实用又可靠的手表,同时也要兼顾一定的专业形象。考虑到医生的工作特性,我对腕表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精准度与可靠性: 石英表或高品质机械表: 在日常工作中,精准的时间显示至关重要。石英表通常比机械表更精准,且维护更简单。但如果选择机械表,我会倾.............
  • 回答
    作为一名医生,我遇到过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病人,他们的故事在我的职业生涯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这些病人之所以让我难忘,往往是因为他们身上体现出的生命力、对疾病的顽强抗争,或是他们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和依赖,甚至有时是他们身上折射出的社会问题。我今天要分享的是一位名叫李奶奶的病人。她是一位朴实善良的农村老人,.............
  • 回答
    作为一名在医疗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基层医生,看完《中国医生》这部电影,我心里真是百感交集,难以用一两句话概括。它不仅仅是一部电影,更像是我们日常工作的一个放大镜,把我们经历过的、思考过的、甚至有时候不敢言说的都呈现在了银幕上。首先,最直接的感受就是 “真实”。电影里那些抢救病人时的争分夺秒,医生之间紧.............
  • 回答
    作为一名医生,面对一位喝下百草枯但目前“活蹦乱跳”的病人,内心是一种极为复杂、沉重且高度警觉的感觉。这“活蹦乱跳”的表象,与百草枯这个名字背后所代表的毁灭性毒性,形成了鲜明的、令人心惊肉跳的对比。最初的震惊与诊断的确定:当听到“百草枯中毒”这个诊断,即使病人看起来精神尚可,甚至能正常交流、行走,内心.............
  • 回答
    哎,说起来,当医生这么多年,遇到的病人形形色色,大家都是为了健康来找我,我当然也掏心掏肺地给建议。可就是有些话,我说得口干舌燥,讲得天花乱坠,他们就是听不进去,或者左耳进右耳出,最后受苦的还是他们自己。这事儿,说起来真是又好气又好笑。就拿最简单的“好好吃饭”来说吧。你说多大点事?早饭不能不吃,午饭要.............
  • 回答
    在旅途中遇到需要紧急医疗援助的广播,对我来说,这不仅仅是一个职业上的召唤,更是一种本能的反应。即便是在放松的旅途时光,听到这样的呼唤,大脑里那个紧绷了多年的“医生模式”会立刻启动,身体也会随之做出反应。首先,听到广播的那一刻,我不会犹豫。 我会立即举手示意乘务员,让他们知道我是医生。通常,他们已经有.............
  • 回答
    第一次亲手面对病人离世,那种感觉,至今难忘。我记得那天晚上,病房的灯光异常明亮,却也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我的双手还残留着抢救时触碰病人身体的冰凉,我的脑海里回响着监护仪最后一声拉长的刺耳警报。所有努力,在那个瞬间都化为虚无。走出病房,外面的世界依旧喧嚣,但我的世界却像是被按下了静音键。那种强烈的挫败.............
  • 回答
    作为一名医生,我认为健康的生活习惯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身体,更是一种责任,一种能够更好地为患者服务的基石。我的生活习惯,可以说是在无数次临床观察、学习和自我体验中一点点打磨出来的,没有惊天动地的秘诀,只有日复一日的坚持和对身体最真诚的聆听。一、 清醒的头脑源于充足且高质量的睡眠这是我最优先保障的。睡眠.............
  • 回答
    当然会提。这不仅是我的责任,更是对病人的尊重和对医学的敬畏。在会诊中遇到同行诊疗行为不规范、不专业的情况,我绝对不会视而不见,但提出来的方式和时机非常讲究。首先,绝对不会当着病人和家属的面提出。 这点是底线。病人及家属对医生本身就存在一定程度的信任和依赖,如果在他们面前指出其他医生的错误,会严重损害.............
  • 回答
    我行医二十余载,见过太多让人摸不着头脑的病人,他们身上表现出的症状,有时就像是在故意捉弄我们这些医生。尤其是一些“临床症状极不典型”的疾病,更是像是在考验我们的经验和直觉。今天就跟你聊聊我印象最深刻的几例,尽量还原当时的情景,希望能让你了解我们工作中也会遇到的“谜团”。1. 那个“假装感冒”的心肌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