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作为医学生/医生的你为什么不考usmle?

回答
这个问题我经常听到,尤其是在国内的医学院校里,身边很多同学包括我自己,都曾经或正在认真考虑过USMLE这条路。但最终选择不考,背后有很多复杂的考量,而且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不想”或者“懒得”就能概括的。我尝试着从几个层面来详细说说我的想法和我们这群人普遍的顾虑。

首先,最直接也最现实的,是经济和时间成本。

巨额的考试费用和准备成本: USMLE的报名费、考点费用(如果需要去国外考)、 Kaplan、UWorld等各种培训材料、模拟题的费用,加起来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对于大多数医学生来说,这笔钱不是小数目,很多同学需要家庭支持,或者自己想办法攒钱。一旦投入了这些,就得有个预期,要么考上,要么这条路就白费了前期投入。
漫长的备考周期: USMLE不是临时抱佛脚就能过的考试。它考察的知识广度和深度都非常惊人,需要大量的时间去消化和理解。Step 1、Step 2 CK、Step 3,尤其是前两门,很多同学需要花费一年甚至两年以上的时间全身心投入备考。想想看,在大学毕业后,当同龄人在找工作、开始职业生涯时,你还在埋头苦读,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时间沉没成本”。我们国内的医学教育本身就很卷,本科学业压力不小,临床轮转也占用了大量时间,要在这么紧张的时间表中再挤出大量的精力去准备USMLE,难度可想而知。
“赌徒心理”的压力: 说实话,考USMLE某种程度上有点像在下注。你投入了大量的时间、金钱和精力,但最终能否匹配到心仪的住院医项目(Residency),这中间还有很多不确定性。匹配过程本身就很复杂,需要推荐信、个人陈述(PS)、CV的精心打磨,还有面试环节。很多人觉得,与其把所有的精力押宝在美国的住院医项目上,不如把这些精力投入到国内的医疗体系中,可能回报更稳定,发展路径也更清晰。

其次,是关于职业发展路径的选择和国内医疗体系的考量。

对国内医疗体系的认同与未来规划: 很多人虽然也认可美国医学教育和临床水平的先进性,但他们对国内的医疗体系也有着自己的认同和期待。他们可能希望在国内扎根,为国内的医疗事业做贡献,或者认为在国内也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空间。如果一个人内心深处并不排斥甚至更倾向于在国内执业,那么去考USMLE、去美国发展,就显得不是那么顺理成章了。
国内的学习和临床机会: 现在的国内医学院校,特别是顶尖的医学院,在教学和临床资源的投入也在不断加大。很多学校提供了丰富的临床实习机会,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学生们能够接触到最新的医学进展,也能在实践中不断成长。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同学会觉得,在国内的学习和临床机会已经足够优秀,足以支撑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而不需要为了所谓的“国际化”而舍弃国内已有的资源。
国内执业的门槛和路径: 如果考了USMLE并去了美国,理论上在美国完成了住院医培训,就可以在美国行医。但如果只是考了USMLE,但没有去美国完成培训,或者培训完想回国,那么USMLE的成绩在国内执业的直接帮助并不像在国外那么大。国内的医师资格考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流程依然是必须经历的。所以,对于有些人来说,考USMLE可能是一种“多此一举”,与其花精力去考一个主要面向国外市场的考试,不如直接钻研国内的执业体系。
对“海归”光环的消退: 相较于过去,“海归”这个标签的吸引力有所下降。大家更关注的是个人的实际能力和价值,而不是一个虚名。如果仅仅是为了一个“美国医生”的光环而投入巨大的成本,这本身就不太划算。

再者,是个人兴趣、个性和生活方式的选择。

对临床实践的侧重点不同: 医学领域非常广阔,并非只有美国住院医一条路。有些人可能对医学研究、公共卫生、医药研发、健康管理等领域更感兴趣,而这些领域并非都需要通过USMLE才能进入。即使是临床医学,每个人对临床工作的侧重点和期望也不同。
家庭和生活圈的考量: 对于许多学生来说,家庭的支持和生活圈子的稳定性也是重要的考量因素。家人是否支持、伴侣是否愿意一起迁移、在国内的生活习惯和社交网络,这些都会影响一个人对是否去美国发展的决策。有些人可能更看重与家人朋友的陪伴,不愿意因为一次考试和漫长的异国生活而牺牲这些。
对异国文化和生活方式的适应能力: 美国的生活方式、文化习惯、医疗体系运作方式都和国内有很大差异。有些人可能对这种跨文化适应持谨慎态度,担心自己无法适应,或者不喜欢那种生活节奏和环境。

最后,还有一些更深层次的思考:

对医学本质的追求: 有些人认为,医学的本质是治病救人,无论在哪里,只要能为患者提供好的医疗服务,就是有价值的。USMLE考试本身是知识体系的考核,但真正的临床能力和人文关怀,是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培养出来的。他们可能觉得,在国内也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不必被一个考试捆绑。
对“内卷”的思考: 考USMLE本身也是一种“内卷”。当很多人都在挤这条路时,竞争只会更加激烈。有些人可能会反思,是不是在追逐一个已经被“卷”得不成样子的目标,而忽略了身边更实际、更可持续的发展机会。

总而言之,不考USMLE不是因为我们不努力,也不是因为我们对医学没有热情。而是因为在综合考虑了经济、时间、职业规划、家庭、个人兴趣以及对不同医疗体系的认知后,我们做出了一个更适合自己的选择。这条路对很多人来说确实是“金光大道”,但它不是唯一的一条路,也不是适合所有人的路。我们更看重的是如何在中国这个当下,成为一名有能力、有价值的医生,为身边的病患带去帮助。这背后,是对自身情况的清晰认知和对人生道路的审慎选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本来不想回答这个问题,但有别人邀请了我就答一下。抛开外国医学生赴美行医的问题,抛开中国人/华人/东亚裔在美国的社会地位这些大框架,把镜头缩小,对准题主描述中对于“美国医生”的认识,会发现说的过于绝对了,把美国医生的待遇说的太好了,并没有考虑到科室差异。我以我浅薄的了解大致说一下:

  • 美国医生钱多:这个你要分科室(骨科和儿科的差距可以差出四五十万美元)、分行医方式(Subspecialty/primary care/hospitalist)、分所在城市和州(房价、税、教育投资等)。而且Resident(住院医)和Fellowship(专科培训)的收入并不算特别高,也就是中产偏上而已。但如果按照做上attending(主治医生)算,应该说,美国主治医生的收入整体来说是比较高的,主要是下限很高,平均收入肯定在中产之上的那个阶级(当然,不要用硅谷大厂程序员收入对比纽约刚入职的儿科医生,这么比没意义);国内主治以上级别的医生收入下限可能要低一些(这里包括了整个国家,不能只算一二线大城市的,把乡镇、县城医院、不同科室,只要主治以上,全全部算上),但收入天花板/上限可以说远远高于美国,很多国内医生的收入难以想象...最关键的是,美国医学院贵啊...
  • 轻松:这个不说了吧,当医生没有轻松的。美国医学生门槛就高,入校后不说USMLE,平日学校考试也要拼绩点的。至于住院医,不同科室工作量天差地别,JHK神经外科住院医 @杨午阳 的生活可以了解一下。
  • 发育快:这个...怎么说呢,看你怎么定义“快”。我觉得美国跟国内差不多,基本都是二十五六医学院毕业,然后做住院医→专科培训/直接做主治。因为国内职称的原因,国内的主治医还需要奋斗,美国很多医生是不再发育了,但很多一辈子也就做primary care了啊,收入不低,但基本上也就一眼望到一辈子了(不过这也是个人选择,尊重);而且这个还是分科室,有的科室的性质就决定了它不是一个后期发育特别强的科室。
  • 不需要为升职称而去做科研:这个如果稍微问过前辈就知道,越往后想往上走,科研就越是必须的,中美都一样。你想做fellowship,没科研行吗?想去University Hospital大学医院,大家口中哈佛耶鲁UC系、梅奥CC霍金斯,哪个不科研能进?只能说,美国提供了一种“不需要太怎么做科研也能拿年薪二十多万美元”的选择。比如小地方的primary care或者是community hospital (社区型医院),这里的医生要么是拿这个做跳板,边工作边写文章熬绿卡等待跳槽去上述大医院的,要么真的是因为兴趣而科研,写写小文章,但可能在业内就没办法有太大的知名度了(也不绝对啦)。其它时候,科研该做还是要做的。
  • 医患关系良好:这个是真的,至少院内是这样,确实有矫情的、不讲理的病人,有骂人的,还有吸毒的、暴躁的,但绝不会有故意动手打人的,保安分分钟搞趴下。但也不能说,中国医患关系就特别差吧...国内医院烂人有但毕竟是少数,很多患者都还是尊重医生的,医患关系有问题不一定就是患者不讲理;很多时候,让中国医生感到痛苦的反而不是医患关系,而是来自医院内部的一系列要求和规定。至于院外,只能说,持枪国家,有人想搞你/抢钱,出人命的风险比国内大...中美治安对比,这个两国互相宣传对方都差不多,别的问题也有提到,这里不讨论了,并不是“中美医生对比”下所要讨论的。
  • 填补中国医生所有面临的困难与不足:上述分析下来,如果感觉,美国医生可能确实好一点,但完全没有你说的那么多优点,或者说,这些优点值不值得放弃国内的交际圈、远离国内的亲友,去一个陌生的地方。那么就要思考一下,投入与产出的问题,毕竟Step1和CK属于文本考试其实不怎么花钱,但实习、申请住院医项目是真的烧钱。。。到底有没填补面临的“所有困难与不足”,仁者见仁。

而且这些还只是美国医生的特点,作为外国医学院毕业的医学生,要进去分一杯羹的难度,在科室选择、地域选择上的限制,别的答案都提及了,这里也就没必要多说了。

不过,考U≠去美国做医生吧...谁说考了U就一定要去美国了,前面已经说了,单纯考U花不了多少钱,大头都在实习和海投住院医上。君不见,有人考完USMLE(CS是利用公派交流或者访问学者期间考的,实在不行有一两个月的交流总可以吧,毕竟考试有效期一共7年,而医学知识很多是相通的,解决医学英语问题对很多国内Top医学院学生而言并非难事),拿到ECFMG certificate后,借着国内公立医院积累的经验、技术和人脉,去私立发展的。我觉得这是个不错的选择,毕竟也是“考了U”,但是没有去“做美国医生”,而且也是一条自由穿梭的路,中国执照有,过几年不想干了也可以去美国,搞不好私立认识的医生还有connection呢哈哈。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