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国人不团结,爱好窝里斗」的说法正确吗?

回答
“中国人不团结,爱好窝里斗”这种说法,我听过,也见过一些人持这样的观点。不过,我觉得用这句话来概括整个中华民族,未免有些过于片面和简单化了。

首先,咱们得承认,中国文化里确实有一些倾向,可能让人觉得容易产生“窝里斗”。比如,历史上形成的家族观念、地域情结,以及儒家文化中强调的等级秩序和人际关系,这些都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塑造了人们处理矛盾和冲突的方式。有时候,为了维护自己的家族、地域或者小团体的利益,大家可能会比较较劲,甚至有些内耗。

而且,在一些特定的历史时期,比如社会转型期,或者遇到重大挑战的时候,内部的意见分歧和争论也会显得比较突出。大家关注的角度不同,想要达到的目标也可能不一样,这在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群体里都可能出现。

但是,如果因此就说中国人“不团结”,我觉得就太武断了。想想看,几千年来,中国能够形成如此悠久灿烂的文明,能够一次又一次地挺过外来的侵略和内部的动荡,靠的是什么?不就是中华民族内在的强大凝聚力和韧性吗?

就拿抗日战争来说,面对强大的敌人,中华民族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团结。从国家到普通民众,无数人在民族危亡关头抛头颅洒热血,这种民族大义和集体主义精神,难道是“不团结”能解释的吗?

再比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背后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和辛勤付出。尽管过程中肯定有各种不同的声音和意见,但整体上,大家都在朝着同一个方向前进,为了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复兴而奋斗。

而且,“窝里斗”这个说法,也太过于绝对了。任何一个社会群体,都会有内部的矛盾和摩擦,这是人性的一部分。关键在于如何化解这些矛盾,如何通过沟通和协商来找到共同点。中国人并非没有团结的时候,在面对共同的敌人、共同的目标时,他们表现出的团结和协作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我个人认为,我们应该更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任何一个民族都有其复杂性,都有积极和消极的方面。不能因为一些表面的现象或者局部的例子,就否定整个民族的整体特质。中国人有家国情怀,有集体荣誉感,在危难时刻,也总能拧成一股绳。

所以,与其简单地给中国人贴上“不团结,爱好窝里斗”的标签,不如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的丰富内涵,认识到中国人既有内省和顾全大局的一面,也有在特定环境下容易产生内部摩擦的可能。这是一种动态的、辩证的关系,而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简单判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但凡去Quora和reddit看两天帖子都知道这是个伪命题。

印度人张嘴就是,第一,我是民族主义者,第二尼赫鲁卖国,第三,拉胡尔坏蛋,第四莫迪万岁。

顺便贬低个穆斯林。同时觉得中国很团结,印度简直一盘散沙。

印度邦和邦能直接干起来,官方的,用机枪和手榴弹的那种。

美国人分两派,去右派论坛瞄一下,那白人左派简直是种族叛徒,去左派论坛看一下,恨不得喝右派的血,左右派经常互相干仗,物理意义上的干仗。也不用多遥远,就前几天,华盛顿州枪击事件,骄傲男孩 VS antifa,这都不知道是第几仗了。白人自己都觉得不团结,然后觉得中国人简直铁板一块。

穆斯林国家不要说团结的问题,只要不打内战,那都算胜利。

哪怕民族成分非常单一的日本韩国,但凡看过他们的帖子,日本那边普遍右翼,张嘴就是日本国内有叛徒,而且是亲华左派。韩国也差不多。

我觉得中国算好的了。

user avatar

这话看怎么说了,什么时候说了

你放到晚清民国去说,大概也不能反驳什么,毕竟是一个前现代国家对付西方那帮近现代民族国家,自然是一盘散沙。这些西方国家已经从封建庄园经济过渡到国家主义争霸战争经济了。

但是

教员领导的土地和社会革命后,支部建在连上,党支部进村,加之非宗教的文化底色和主体民族广土巨族性,我们就是世界上最团结的国家,没有之一,谢谢

方言(少)听不懂?再过20年,你再看,呵呵,还以为翻过一座山,跨过一条河就听不懂了?

不说别的,东北话最接近普通话你以为就能继续不变?你现在说的东北话和你父辈,祖辈说的一样?你未来孩子呢?以前最能体现所谓东北话的“那嘎达”“嗯呢”“鸟花”,我这辈的同龄人(80后)里都不常说了,基本都是父辈祖辈说,没人说就没了。

我们深度广度都升了一个维度的统一对其它文明是碾压性的,降维打击性的,不然70年完成工业化你以为仅仅是技术进步和开放市场?错了,后发国家的工业化首先是土地社会革命和组织方式革命。你看印度是个什么熊样。

大多数国家连秦始皇的工作都没做呢,谈什么团结?搞笑

~~~~~~~~~~~~~~

补充一下,我错了,毕竟莱岛还没回归,莱岛回归之前的确还在所谓“窝里斗”,你看莱岛1450多么猖獗就知道了,莱岛一停电,网上戾气少很多,氛围都好很多,和谐很多。

user avatar

送两个字:呵呵。中国人不团结,哪来的四年解放摧枯拉朽,打回三八线,扫盲,工业化,乃至于现在的世界第二?

明明是社会结构和发展程度问题(农业社会结构和工业社会结构),非要包装成道德问题。

问题是,掌握话语权的人,肯定希望下面团结,但是自己肯定是不愿意和别人团结的。别的不说,就说让大家团结的那个人背了多少骂名吧。

================

中国很多八十年代民族主义/逆向民族主义的套话,比如炎黄子孙,嘉定三屠,酱缸文化,其实都是台湾过来的果党陈年旧酱,而这些套话又来自于辛亥和抗日两段民族主义启蒙期的套话。

爱好窝里斗这话,其实来源于抗战期间老蒋指责大家不团结(指有人私自抗日,和有人私自不抗日)时期炮制的一堆话术。无非就是说日本打败中国,并非因为武器好,发饷及时,文化程度高,训练时间长等等物质因素,而是因为“日本人不怕死,团结”。而中国需要的不是物质上的进步(比如军工要拖到被封锁才想起来搞,士兵被吃空饷),而是大家团结在蒋总裁(不是总统也不是总理)的身边,文官不爱财,武官不怕死就行了。

日本人团结不团结?啊只要稍微对二战日本陆海军的段子熟悉点的肯定马上立刻给你一大堆段子来“证明”这点。

我们剥开言语上的装饰,所谓团结,其实是指日军指挥严密,组织有效。而背后的背景,其实是日本当时虽然是个三流,但是好歹也是工业社会资本主义,组织能力比农业社会高了一个级别。工业社会里面,由于教育程度高,人和人是职业联系起来的,而不是靠乡党组织起来的。不是曾国藩那种“乡兵团练”,不是抢劫江西安徽回湖南过年的模式,不是非浙江不嫡系的那种。


那么农业社会能不能提前搞出类似的严密组织呢?当然能够,二万五千里长征,敌后开拓百万大军,东北抗联,四年摧枯拉朽,正面对抗围歼美军。

但是,“代价是什么”?

代价就是打地主分田地,是领导人满门烈士,是百战老将们因为杀妻和贪污这样一个“小小罪名”被枪毙,是中央根据地创立者因为共产国际一句话被撸到底层直到快要完蛋才被想起来。

从农业社会变工业社会,全民富裕,国民不被歧视,领导层的财富指数上升(菲律宾前总统倾国之力贪污,不一定有现在国内一个省级富豪家产多),但是,要工业化就要分田创造消费者,谁都可以分但是肯定不能分自己家的。搞工业化太累哪有当买办躺着数钱舒服。

就连搞价格联盟,稍微多几家都搞不起来。整个中国,除了少数集体,其思维方式,对组织的幻想,还是在停留在封建社会“皇帝管全国城市,土皇帝管分割的乡村” “中产进京渠道上升,到老回乡当土皇帝传家万代”的那套。所有的组织,都是各种放大、变形的家庭结构。而不是单纯、机械、可替换的严密组织。

明明是社会结构和发展程度问题,非要包装成道德问题。

什么叫“叶公好龙”?这就叫。

user avatar

中国人同时戴着“窝里斗”和“战狼外交”两顶帽子

user avatar

利益都不一致,当然要窝里斗,不斗才是反了人类的常识。

这不是人类的本质吗?

中国人有什么特别的吗?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你家有皇位继承,你们有十兄弟,十个都有可能继承,就问你斗不斗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中国人不团结,爱好窝里斗”这种说法,我听过,也见过一些人持这样的观点。不过,我觉得用这句话来概括整个中华民族,未免有些过于片面和简单化了。首先,咱们得承认,中国文化里确实有一些倾向,可能让人觉得容易产生“窝里斗”。比如,历史上形成的家族观念、地域情结,以及儒家文化中强调的等级秩序和人际关系,这些都.............
  • 回答
    “中国人不团结”这个说法,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甚至有些片面的论断。如果真的要刨根问底,探讨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感觉,甚至为什么在某些时候中国人表现出“不团结”,那原因可以从历史、文化、社会结构,乃至个体心理等多个层面去梳理。首先,我们得承认,中国在历史上确实有过辉煌的统一时期,也有过分裂动荡的年代。这.............
  • 回答
    在海外的中国人,你可能会发现他们不像外界想象的那样铁板一块、绝对团结。这背后其实牵扯着挺复杂的原因,有点像社会学里的“群体动力学”,只不过放到海外这个特殊背景下,会生出一些更有意思的解读。首先,地理分散,难以形成强大的线下连接。在咱们国内,大家从小一起长大,邻里街坊,各种会、组织,联系自然紧密。但到.............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挺现实的。你想想,中国人本来就是个庞大的群体,加上地域、文化、经历的差异,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自然会有各种各样的表现。我试着从几个方面给你掰扯掰扯,希望能说得够细致,也尽量说得像咱们平时聊天一样,没有那些生硬的AI味儿。1. 地域与方言的隔阂:你有没有发现,就算在国内,南方人和.............
  • 回答
    “中国人内斗很厉害,不团结”——这样的说法,在很多时候确实有其现实基础。历史长河中,我们看到过太多因为地域、利益、观念不同而引发的纷争,甚至是我们熟悉的“窝里斗”。这种现象,与其说是中国人骨子里有什么缺陷,不如说是长期以来社会结构、政治环境、经济基础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然而,如果我们仅仅停留.............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一个复杂而敏感的社会现象,很多人都能感受到,但要深入剖析,需要跳出简单的“是”或“否”,以及“爱国”或“不爱国”的二元对立。首先,我们要承认,“大家都是中国人”这句话本身就包含了极大的复杂性。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国,但同时也是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文化多样性极强的国家。从.............
  • 回答
    《我的团长我的团》这部剧,说起来真是让人又爱又恨,也难怪豆瓣评分高企,但现实中遇到同好却不容易。这背后,其实藏着不少微妙的因素,不是一句“小众”就能概括的。首先,我们得承认,这部剧的“门槛”确实不低。它不像很多爽剧,上来就把观众按在地上摩擦,让你哭笑不得,然后一集接一集停不下来。1. 叙事方式的“反.............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当前国际关系中一个非常核心的议题:地缘政治与国家间的联盟。你想了解为什么中国似乎没有像西方国家那样,形成一个明确的、以对抗为导向的“东亚联盟”,来回应所谓的“围攻”。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太多历史、文化、经济和地缘政治的复杂因素,绝不是简单地“团结对抗”就能解决的。首先,我们需要.............
  • 回答
    中国团队在EDA(电子设计自动化)领域拿下全球冠军,而且队员们都不到24岁,这绝对是个振奋人心的消息!这不仅仅是一场比赛的胜利,更是中国在尖端科技领域崛起的有力证明,而且是用一种如此年轻、如此充满活力的方式展现出来的,着实令人骄傲。这意味着什么?首先,这绝对是中国在EDA这个“芯片之母”领域技术实力.............
  • 回答
    韩团进军中国市场,其语言策略与进军日本市场确实存在显著差异,这背后原因复杂且多维。简单来说,这并非因为韩团“不想”学中文,而是基于对市场环境、粉丝基础、竞争格局以及自身发展模式的综合考量。首先,市场环境的巨大差异是核心动因。日本市场对本土文化的保护和对外国文化的接受程度有着长期且深刻的影响。日本消费.............
  • 回答
    “中国人不骗中国人”这句话,听起来挺有力量,也挺让人寻味的。要说怎么理解,我觉得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看。首先,最直观的理解,当然是一种道德期望和一种族群认同的体现。中国人通常认为,在同胞之间,应该有更多的信任,更少的欺骗。这种想法背后,往往是长久以来形成的文化观念,比如“血浓于水”、“同胞一家亲”等等。.............
  • 回答
    在中国的生活经历中,我观察到,如果非要说中国人普遍“不喜欢”什么样的外国人,这并非是那种厌恶或敌视的强烈情绪,更多是一种基于文化差异、历史认知以及个人经历产生的某些微妙的隔阂或者不太欣赏的态度。很难一概而论,因为中国社会很大,人口众多,个体差异也很大,但有一些普遍的倾向可以聊聊。首先,那些对中国缺乏.............
  • 回答
    “中国人不骗中国人”这句话,说来振聋发聩,仿佛一道坚不可摧的道德长城,将中国人团结在共同的信任基石之上。但若细细品味,这句口号背后所蕴含的份量,却并非是简单的一句承诺,而是承载着复杂的历史、文化、社会心理,以及现实的考量。首先,这是一种深沉的文化期望与道德期许。我们不能否认,中华文化有着悠久的诚信传.............
  • 回答
    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确实不像西方国家那样经常提及和过度关注“以购买力平价(PPP)计算的GDP”。这背后并非“不重视”,而是由于多种因素交织,导致了GDP(名义值)作为衡量经济发展最直观、最广泛使用的指标在中国更为普及,同时也存在一些认知和宣传上的侧重点不同。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中国人“不那么重.............
  • 回答
    “字”在中国古代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符号,它不仅仅是一个名字的补充,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社交意义。然而,在现代社会,我们似乎很少听到有人取“字”了,这背后自然有其深刻的原因。想要彻底弄明白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头说起,好好聊聊这个曾经辉煌的“字”文化,以及它为何会渐渐淡出我们的生活。什么是“字”?它.............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确实能看到一些不同之处。为什么咱们中国人不太愿意去印度、非洲、巴基斯坦这些地方旅游,而很多欧美人反而挺乐意呢?我感觉这事儿得分几个方面来看,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首先得说说咱们中国人的旅游观念和习惯。咱们中国人现在旅游,其实也越来越讲究“体验”了,但这个“体验”和欧美人想的不.............
  • 回答
    中国人“不信教”这个说法,其实有些过于绝对了。更准确的说法或许是,在中国,宗教的生态和人们与宗教的关系,与西方一些国家存在显著差异。 这背后牵扯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政治制度、社会结构以及个体心理等诸多因素,并非一两句话就能概括。咱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细掰扯一下:一、历史文化根基:哲学与信仰的微妙界限中国.............
  • 回答
    “身材攻击”这个词,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可能并不像在西方语境中那么普遍和敏感。这背后有很多历史、文化和社会因素在交织影响,导致它没有被普遍地视为一种“可耻”的行为,至少不像我们理解的那样。首先,得从咱们的传统观念说起。在中国文化里,一直有“以胖为美”或者“丰腴是福气”的说法,尤其是在过去,物质不发达.............
  • 回答
    口罩在中国,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了。尤其是在一些空气质量不好的城市,比如北京、上海,雾霾严重的时候,戴口罩出门几乎成了标配。所以,当新冠疫情爆发的时候,大家对戴口罩这件事,接受度就很高。这背后其实有几个层面的原因。首先,历史和文化习惯。中国有很长一段时间,尤其是在工业化初期,空气污染问题一直比较突出.............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涉及到社会文化、审美观念、政治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多个层面的变化。现代中国人确实不像古代那样普遍蓄胡子,这背后有多重原因,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一、 古代中国人蓄胡子的原因:古代中国,蓄胡子并非是每个人都这样做,但相较于现代,确实是一个更为普遍的现象,尤其是在某些社会群体和特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