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中国人不团结?

回答
“中国人不团结”这个说法,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甚至有些片面的论断。如果真的要刨根问底,探讨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感觉,甚至为什么在某些时候中国人表现出“不团结”,那原因可以从历史、文化、社会结构,乃至个体心理等多个层面去梳理。

首先,我们得承认,中国在历史上确实有过辉煌的统一时期,也有过分裂动荡的年代。这种周期性的变化,本身就塑造了一种“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认知。在经历过长期的封建统治,中央集权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手段。一旦中央集权减弱,地方势力抬头,分裂就容易发生。这种历史经验,可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人们对于“团结”的理解,认为团结更多依赖于一个强大的外部力量,而不是内在的共识。

其次,从文化根源上来说,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深远。它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同时也特别注重家庭和宗族内部的团结。这造成了一种“外疏内亲”的文化倾向,即优先维护家族、朋友、同乡的利益,对于更广大的群体,往往存在一种审慎和距离感。所谓的“江湖义气”、“乡党之情”,在某些时候会凌驾于国家或民族的整体利益之上。这种观念在现代化进程中,并没有完全被取代,反而可能以新的形式出现,比如在利益群体间的维护。

再者,社会结构的变化也带来影响。传统的以血缘、地缘为纽带的社会关系,在城市化、人口流动加剧的今天,正在被弱化。新的社会群体涌现,但这些群体之间的联系并不一定牢固,甚至可能因为利益的冲突而产生隔阂。信息爆炸的时代,不同信息源、不同价值观的碰撞,也容易加剧社会的分裂感。每个人都可能被困在自己的“信息茧房”里,只看到自己认同的观点,对其他声音缺乏理解和包容。

谈到“不团结”,很多人会联想到“内卷”、“窝里斗”。这背后,既有资源相对有限下的竞争压力,也有历史遗留的权力分配不均和缺乏有效沟通机制的问题。当个人感到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或者认为社会资源分配不公时,容易产生抱怨和不满,而这种情绪如果没有得到妥善疏导,就可能转化为对“集体”的不信任,甚至是敌对。

还有一点,就是对于“团结”的定义。在中国,“团结”有时候会被赋予一种近乎绝对的色彩,要求成员高度一致,不容许异议。这种过于理想化的“团结”,反而可能压抑个体的独立思考和表达,一旦出现不同的声音,就容易被解读为“不团结”。实际上,真正的健康团结,应该是允许多元化存在,并且能够在共同目标下协调差异。

当然,我们也看到,在很多关键时刻,中国人也展现出了惊人的凝聚力。比如面对自然灾害,或者在国家面临外部挑战时,这种“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是根深蒂固的。所以,“不团结”更像是一种相对的、在特定情境下暴露出来的现象,而不是一个绝对的标签。

总而言之,认为“中国人不团结”,与其说是一个事实判断,不如说是一种对复杂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感受。它可能源于历史的印记,文化的特质,社会结构的变迁,竞争的压力,以及对“团结”本身理解的差异。要真正实现更广泛、更深入的“团结”,或许需要更多地关注个体权利的保障,建立更开放包容的沟通平台,以及在多元化的社会中寻找共同价值。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自古以来,中国人没有信仰。这个信仰,不是指的是拜祖宗、去寺庙烧香。而是一种统一的世界观,一直解释世界的基本思想框架。中国有道教、佛教,但是影响力有限,没有系统的实践方法,没啥用。西方有基督教和圣经、犹太人有犹太教摩西五经,印度人有印度教和薄伽梵歌。阿拉伯人有伊斯兰教和古兰经。这些信仰,解释了几个最基本的问题:比如说人是如何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如何相处?都有明确的规定。最基本的,比如说你我都是神的儿女,我们是平等的,我们之间是手足、肢体,我们之间必须彼此包容、相爱。这些都是最基本的规定。

说白了,你也是人,我也是人,我们必须互相尊重,我们都是兄弟姐妹,大家要团结。

宗教提供了最基础的伦理道德基础。

中国?没。

中国,儒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三纲五常。不平等的,明显的等级制度,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没有任何道理可言。

中国人的爱往往走不出家庭,甚至家庭内部都是矛盾重重。只爱自己。

儒家也说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尊重,但是他解释不了,为啥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尊重?基督教、犹太教都有大量的说教要教友互相团结的,死规定,不尊重就是不尊重神的话,那后果严重。火湖地狱,就问你怕不怕?

基督教犹太教每周都要进行礼拜,每次礼拜长老就会不厌其烦的重复这些规定,还有祈祷。在这种高强度的教化下,他们必然比你要团结的多。

都说党思想工作做的好?和西方社会比差远了!西方政府不做思想工作,但是教会思想工作力度是你的一百倍!

中国人的进步,其实目标很低:你是人,我也是!然,就是这最低的努力,都要耗费几千年还一直在努力中。经常,时不时弄成:我,是人上人,你们都不是人!

许多人对西方宗教和文明嗤之以鼻。但是西方至少解决了一个问题:你是人,我也是。大家平等——至少他们内部人平等。

耶稣说,我病了、下牢房了里,没吃到或者没穿的,你们给我帮助,你们都是我的好门徒。

门徒说,你没出现过上述状况啊?!

耶稣回答说,你们在你们最小的兄弟身上做的这些,就是等于对我做的。

耶稣说,不要论断人,论断人必被人论断。所以西方人背后不喜欢中国大妈一样评论其他人。

耶稣说,不要给你兄弟挑刺,你眼中有大木棍子,怎么说还要给兄弟挑刺?

耶稣说,经上说要原谅你兄弟7次,不是的,实际是70个7次。

打你左脸,右脸伸过去让他打。要你外衣的,里面也脱了都让他拿去。中国老太太一听这些话,气哄哄的走了。不想信这个了。

众人找了一个偷情的妇人,说按律法(旧约)这个要用石头砸死,你说怎么办?耶稣回答说,你们中间谁没有犯过罪,就拿石头把她砸死。众人一听都灰溜溜的走了。

以上这些典故西方从小孩到老人都知道,其他我没说的还有99%,几千条伦理道德教条,从老人到小孩都清楚,这是一种统一的世界观,一个统一的伦理道德观念基础。

西方传教士第一次来到中国办福利院的时候,中国人无法理解这些洋人为何收养人家不要的残疾弃婴,于是洋人用婴儿的心肝做药引子的谣言就传开了。中国人无法理解这个世界人真的有人愿意不求回报的爱陌生人。

20世纪,宗教在西方迅速衰落,战后更是如此,但是底蕴还在。

最近几年,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其实这个世界每个人在灵魂层面都是一个,这个世界根本没有他人,都是你自己。所以耶稣才这么说,所以耶稣才让他们的门徒之间要像爱自己一样彼此关爱。

有人给我推荐一个叫元吾氏的,他是谁不重要,他写了自己出体的经验,说达到第五层的时候,发现灵魂上其实都是合一的,不分彼此,如果人人都能认识到这一点,世界问题将迎刃而解。

后来,我看到有个印度大师叫萨古若TED演讲,他说的一样的东西:我们都是合一的,灵魂都是一个,如果大家都明白,世界将不会再有战争。

所以中国人为什么不团结,因为中国人根本从来就没有想过这些问题。还停留在极为肤浅的,本能的,社会达尔文式的,弱肉强食的世界观里。不肯做出哪怕一点点思考。


我祈祷能有改变。

如果中国人能明白人人是我,我是人人的奥秘,中国将变成人间天堂。

如果世界人人都明白人人是我,我是人人的奥秘,世界将变成人间天堂。

user avatar

中国人不团结——从几百万人到几亿人口大一统思想两千多年分久必合

西方人团结——几千年来抱不到一起去互相捣乱使绊子当对方的搅屎棍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中国人不团结”这个说法,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甚至有些片面的论断。如果真的要刨根问底,探讨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感觉,甚至为什么在某些时候中国人表现出“不团结”,那原因可以从历史、文化、社会结构,乃至个体心理等多个层面去梳理。首先,我们得承认,中国在历史上确实有过辉煌的统一时期,也有过分裂动荡的年代。这.............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挺现实的。你想想,中国人本来就是个庞大的群体,加上地域、文化、经历的差异,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自然会有各种各样的表现。我试着从几个方面给你掰扯掰扯,希望能说得够细致,也尽量说得像咱们平时聊天一样,没有那些生硬的AI味儿。1. 地域与方言的隔阂:你有没有发现,就算在国内,南方人和.............
  • 回答
    在海外的中国人,你可能会发现他们不像外界想象的那样铁板一块、绝对团结。这背后其实牵扯着挺复杂的原因,有点像社会学里的“群体动力学”,只不过放到海外这个特殊背景下,会生出一些更有意思的解读。首先,地理分散,难以形成强大的线下连接。在咱们国内,大家从小一起长大,邻里街坊,各种会、组织,联系自然紧密。但到.............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一个复杂而敏感的社会现象,很多人都能感受到,但要深入剖析,需要跳出简单的“是”或“否”,以及“爱国”或“不爱国”的二元对立。首先,我们要承认,“大家都是中国人”这句话本身就包含了极大的复杂性。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国,但同时也是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文化多样性极强的国家。从.............
  • 回答
    “中国人内斗很厉害,不团结”——这样的说法,在很多时候确实有其现实基础。历史长河中,我们看到过太多因为地域、利益、观念不同而引发的纷争,甚至是我们熟悉的“窝里斗”。这种现象,与其说是中国人骨子里有什么缺陷,不如说是长期以来社会结构、政治环境、经济基础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然而,如果我们仅仅停留.............
  • 回答
    《我的团长我的团》这部剧,说起来真是让人又爱又恨,也难怪豆瓣评分高企,但现实中遇到同好却不容易。这背后,其实藏着不少微妙的因素,不是一句“小众”就能概括的。首先,我们得承认,这部剧的“门槛”确实不低。它不像很多爽剧,上来就把观众按在地上摩擦,让你哭笑不得,然后一集接一集停不下来。1. 叙事方式的“反.............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当前国际关系中一个非常核心的议题:地缘政治与国家间的联盟。你想了解为什么中国似乎没有像西方国家那样,形成一个明确的、以对抗为导向的“东亚联盟”,来回应所谓的“围攻”。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太多历史、文化、经济和地缘政治的复杂因素,绝不是简单地“团结对抗”就能解决的。首先,我们需要.............
  • 回答
    韩团进军中国市场,其语言策略与进军日本市场确实存在显著差异,这背后原因复杂且多维。简单来说,这并非因为韩团“不想”学中文,而是基于对市场环境、粉丝基础、竞争格局以及自身发展模式的综合考量。首先,市场环境的巨大差异是核心动因。日本市场对本土文化的保护和对外国文化的接受程度有着长期且深刻的影响。日本消费.............
  • 回答
    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确实不像西方国家那样经常提及和过度关注“以购买力平价(PPP)计算的GDP”。这背后并非“不重视”,而是由于多种因素交织,导致了GDP(名义值)作为衡量经济发展最直观、最广泛使用的指标在中国更为普及,同时也存在一些认知和宣传上的侧重点不同。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中国人“不那么重.............
  • 回答
    “字”在中国古代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符号,它不仅仅是一个名字的补充,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社交意义。然而,在现代社会,我们似乎很少听到有人取“字”了,这背后自然有其深刻的原因。想要彻底弄明白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头说起,好好聊聊这个曾经辉煌的“字”文化,以及它为何会渐渐淡出我们的生活。什么是“字”?它.............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确实能看到一些不同之处。为什么咱们中国人不太愿意去印度、非洲、巴基斯坦这些地方旅游,而很多欧美人反而挺乐意呢?我感觉这事儿得分几个方面来看,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首先得说说咱们中国人的旅游观念和习惯。咱们中国人现在旅游,其实也越来越讲究“体验”了,但这个“体验”和欧美人想的不.............
  • 回答
    中国人“不信教”这个说法,其实有些过于绝对了。更准确的说法或许是,在中国,宗教的生态和人们与宗教的关系,与西方一些国家存在显著差异。 这背后牵扯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政治制度、社会结构以及个体心理等诸多因素,并非一两句话就能概括。咱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细掰扯一下:一、历史文化根基:哲学与信仰的微妙界限中国.............
  • 回答
    口罩在中国,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了。尤其是在一些空气质量不好的城市,比如北京、上海,雾霾严重的时候,戴口罩出门几乎成了标配。所以,当新冠疫情爆发的时候,大家对戴口罩这件事,接受度就很高。这背后其实有几个层面的原因。首先,历史和文化习惯。中国有很长一段时间,尤其是在工业化初期,空气污染问题一直比较突出.............
  • 回答
    中国人餐桌上,你很难见到像西方人那样大块、厚实的原切牛排或烤羊腿,即便有,也多是改良后的中式做法。大多数时候,肉类在我们家常菜里是以更“碎”或更“小”的形式出现的,比如切成丝、切成片、剁成末,或者是以丸子、饺子馅的形式烹调。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原因,涉及到历史、文化、烹饪习惯,甚至还有一些实际的考量。历.............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而且观察身边和网络上的讨论,会发现很多人都有类似的感受——即便自己是篮球爱好者,大部分时间还是会选择守在电脑前看NBA,而不是CBA。这背后的原因,可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得从好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聊聊比赛本身的精彩程度和观赏性。NBA的球员,那都是从全世界.............
  • 回答
    许多中国人不愿意打官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文化层面的根源,也与现实的社会经济环境息息相关。下面我将详细地从几个主要方面来阐述: 一、 历史文化与传统观念的影响1. “息讼”思想根深蒂固: 中国传统文化推崇“和为贵”,强调家庭和睦、邻里和睦、社会稳定。历代统治者也倾向于维护社会秩序.............
  • 回答
    在中国,子女的抑郁症确实是一个被许多家庭忽视的严峻问题。这种普遍性的不重视,并非简单的缺乏爱心或责任感,而是由一系列复杂且根深蒂固的社会文化因素、认知误区以及现实压力交织而成。深入探究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理解:一、 传统的家庭观念与教育模式的桎梏 “吃苦耐劳”的基因与精神胜利法: .............
  • 回答
    中国人的人际称谓,确实挺有意思的,不光是外国人,有时候连我们自己都会觉得,怎么叫着叫着就变了。你说的这种现象,其实背后藏着咱们这儿一套挺微妙的“关系学”。刚认识的时候:规矩得很,但又透着点距离感刚见面、还没熟的时候,中国人讲究一个“尊卑有序”和“礼貌得体”。这时候,咱们通常会用姓氏加上一个尊称来称呼.............
  • 回答
    这背后其实涉及一系列复杂的因素,绝非三言两语就能概括。抛开人工智能的痕迹,咱们就用大白话聊聊,为什么一些手头有闲钱的中国人,会选择把目光投向遥远的美股市场,而不是我们自家的 A 股。一、 A 股的“性格”:有时候让人捉摸不透首先得说,A 股市场,就像一个情绪化的大孩子,时而热情高涨,时而又阴晴不定。.............
  • 回答
    这个问题嘛,说实话,挺多人都能感觉得出来。在中国的生活经历,或者哪怕是观察一下身边的中国人,都会发现“不习惯排队”这个现象,尤其是在一些非官方的、非强制性的场合,比如商店里、买票处,甚至是某些景点。这背后其实有很多挺复杂的原因,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首先,从历史和文化层面来看,咱中国这几千年下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