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专家建议小学到研究生缩短两年,使经济有新的劳动力进来,如何看待这一建议?若实施会产生什么影响?

回答
这个建议,说实话,挺大胆的,也挺有意思的。让小学到研究生缩短两年,这可不是小事,它像是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的涟漪会非常广泛,甚至可能改变很多事情的流向。

首先,我们得承认这个建议的初衷是好的,甚至可以说是非常现实的。 经济发展需要新鲜血液,需要有能力、有技能的劳动力。教育年限太长,意味着很多人进入社会工作的时间就晚,这在一定程度上确实会影响经济的活力和效率。尤其是在一些快速发展的行业,几年时间技术迭代就可能非常快,如果毕业生进入职场时技术已经有所滞后,那岂不是得不偿失?缩短教育年限,理论上可以更快地把年轻人推向就业市场,让他们尽早贡献自己的力量,为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但具体到“缩短两年”,这其中门道可就多了。

积极影响的可能性:

加速劳动力供给,缓解人才短缺: 这是最直接、最明显的优势。如果真的能缩短两年,理论上每届毕业生都能提前两年进入职场。对于一些急需人力的行业,这无疑是雪中送炭。比如,IT、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领域,技术更新快,对人才的需求量大,能更快地输送合格人才,对这些行业的发展是极大利好。
提高整体受教育回报率: 教育的本质是投资,缩短教育年限,就意味着减少了教育的投入(时间和金钱)。如果学生能在更短的时间内获得同等甚至更高质量的教育,然后投入工作,那么他们获得回报的时间就提前了,这对于个人和整个社会来说,教育的回报率就提高了。
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孩子上学,尤其是高等教育,对很多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如果教育年限缩短,意味着家庭承担教育费用的时间也相应缩短,这可以缓解不少家庭的经济压力。
激发创新和创业活力: 年轻人往往更有冲劲,更有创新思维。更早地让他们进入社会,接触市场,接触实际问题,也许能激发他们更早地产生创业的念头,为经济注入新的创新活力。

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可能存在的巨大挑战和潜在的负面影响:

教育质量是否会“缩水”? 这是最让人担忧的一点。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能力的培养、素质的塑造、价值观的形成。两年时间,虽然看似不长,但如果真的要压缩,最容易被“牺牲”的很可能就是一些基础性的、难以量化的能力培养,比如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甚至是人文素养的熏陶。教育变成“填鸭式”知识灌输,学生成为“速成”的合格生产者,而非全面的、有独立思想的个体,这是非常可怕的。
“小学到研究生”这个范畴太广了。 小学到研究生,这中间跨度非常大,不同阶段的教育目标和内容也完全不同。是小学少读一年,初中少读一年?还是高中缩短,大学缩短?又或是研究生阶段压缩?这需要非常精细的设计。如果只是粗暴地砍两年,很可能导致很多学科的基础不牢,无法衔接。比如,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很多内容需要时间来消化和理解,硬生生压缩,可能会让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拔苗助长,适得其反。 年轻人的心智发展需要一个过程,知识的学习也需要积累。强行让他们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相同的学习内容,可能会让他们感到压力巨大,身心俱疲,甚至产生厌学情绪。这种“填鸭式”的教育,短期内可能看起来效率高,但长期来看,可能扼杀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
就业市场是否能“消化”? 即使教育年限缩短了,就业市场是否就真的能立刻“消化”这些提前进入的劳动力?这涉及到宏观经济的就业容量、产业结构的调整、岗位设置的匹配度等等。如果就业岗位不足,或者岗位与这些“速成”人才的技能不匹配,那么提前进入职场的结果可能不是贡献经济,而是增加了社会的就业压力。
对高等教育和学术研究的影响。 研究生阶段的教育,很大一部分是从事学术研究。科研工作需要时间和积累,需要深入的思考和大量的实验。如果研究生阶段也被压缩,研究的深度、原创性可能会打折扣,这对于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和长远发展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损失。
教育公平性问题。 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家庭,教育资源和能力是不同的。如果实施缩短教育年限的政策,是否会加剧教育的不公平?那些本来就基础薄弱的学生,在压缩的教育体系中,是否会更加落后?
社会文化和价值观的冲击。 教育不仅仅是生产力工具,更是文化传承和价值观塑造的重要载体。缩短教育年限,是否会影响到我们对知识的敬畏,对慢思考的价值,对人生体验的丰富性?这可能会对整个社会的文化氛围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如果真的要实施,如何才能尽量趋利避害?

这个建议不能简单地“一刀切”。如果要实施,必须进行极其审慎和细致的设计:

1. 精准定位“压缩点”: 需要科学论证,哪些课程或环节确实存在“水分”,可以精简;哪些是不可或缺的基础。可能需要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教育进行区分对待。
2. 改革教学模式和内容: 压缩年限不是简单地减少课时,更重要的是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要更加注重能力的培养,而非知识的灌输。可能需要引入更多项目制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3. 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 对于一些职业技能要求高的领域,可以考虑在中学阶段就引入更深入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让学生在完成基础教育后,能够更快地获得就业所需的技能。
4. 建立灵活的教育与就业通道: 应该鼓励终身学习,建立更灵活的教育和就业通道。即使提前进入职场,也可以通过在职培训、继续教育等方式,不断提升自己。
5. 充分调研和试点: 任何改革都应该建立在充分调研和试点试验的基础上。不能一拍脑袋就推行,要听取各方意见,评估可能产生的各种影响。

总而言之,这个“缩短两年”的建议,出发点是好的,但执行起来的难度和潜在风险都非常大。 它不仅仅是一个教育政策的问题,更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系统性工程。我们不能为了追求经济上的“效率”而牺牲教育的“质量”和人的全面发展。在考虑这个建议的时候,我们必须问清楚:我们想要培养的是什么样的人?我们期待的经济发展,又是什么样的发展?

如果只是为了让更多年轻人“快点”就业,而忽略了他们能力和素质的培养,那可能是在“制造”一群缺乏深度思考和创新能力的“流水线”产品,长期来看,对经济和社会的伤害可能远大于其短期效益。我们需要的是既能快速适应市场,又能不断学习和创新的高素质人才,而不是仅仅“早两年”进入职场的“半成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他出错招了。

先来看几对冲突。

一方面是生育率持续下降,另一方面是创业和就业压力变大。人到底是少还是多?

一方面是35岁危机,另一方面是延迟退休。劳动力到底是富余还是紧张?

一方面是对打工人的迫不及待,另一方面是打工人待遇的捉襟见肘。从价格来看,劳动力到底是值钱还是不值钱?

面上看,国家好像是缺人,所以专家建议把毕业年龄提前,好释放更多的年轻劳动力进场。

但这是个误会,甚至是误导。

劳动力市场不是总量失衡的问题,是个结构性失衡的问题。结构性失衡主要体现在专业上,因为专业的缘故,还会体现在年龄上。

对于传统行业,市场容量稳定,市场竞争激烈。在这个市场里,商品供给高度工业化,创新空间小,劳动者充当了社畜(指操作性工作多,创造性工作少)的角色。受存量竞争限制,竞争者只能以降低成本来谋求竞争优势。所以新员工比老员工吃香,员工待遇不易增加。

对于新经济行业,市场竞争的烈度相对柔和。由于创新的需要,企业对于知识、技能和经验丰富的员工要求比较高,相应的,对员工年龄要求放松。而由于资本可以向增量要效益,员工也因此可以享受较高的待遇。

所以不问原因,单纯考虑劳动力的数量,一定会下错药。

象问题中的这种专家建议,劳动力虽然会提前两年进来,但也会提前两年出去,把35岁危机变成33岁危机。

虽然不解决劳动力市场的根本问题,但他这个建议对大多数资本是有用的。

因为在科技革命红利末期的当下,大多数行业都是存量竞争,而进入行业生命成熟期的资本想要的是听话的社畜,教育高低没有太大意义。如果不是法律拦着,我想他们更愿意雇佣童工。

不过科技树始终都在成长。在科技树生长的方向,无论你年龄多大,你都是抢手货,不需要去顾虑中年危机。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不光是上面这一点,也有因为权力导致的结果——我指延迟退休这事。

延退不是为了补充劳动力的不足,而是因为两点:

一是养老金不足。

二是恋栈。

养老金不足另当别论。但恋栈则完全是因为对权力的留恋,跟劳动力市场的供求一毛钱关系没有。

但恋栈的存在却导致劳动力市场板结,人力资源调配出现僵化,市场调节机制失灵,严重加剧了劳动力市场本已存在的结构性不平衡。

解决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失衡,要靠组合拳:

对政府来说,一是要让就业市场去对接和影响高校技校,提高透明度,提高市场指引效率。二要稳定产业发展和政策的预期,方便学校和学生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专业方向,努力避免毕业即落伍的现象。三是要避免对劳动力市场板结的推波助澜——这正是延退在干的事情。

如果说养老金不足的话,可以按退休年龄施行阶梯状的养老金政策,但不能强制延退。强制延退导致就业岗位无法进入市场,不但降低了劳动力的配置效率,而且由于年轻人无法创造利润,反而不利于养老金的补充。在这里说养老金问题有点偏题,因此不赘述了。

对学校来说,既要提高专业预判和培养的能力,迎合产业的发展提供合格的人才;也要提高通识和素质教育的能力,让学生具备学习能力,能够适应产业发展的变化。学校要按照合理的发展预期来培养劳动力;学生要提高学习能力以适应四年之后的变化。

对学生来说,要提高学习能力和判断能力,为四年以后的就业打基础。

欢迎关注“财经杂感”。公号和专栏同名。

user avatar

现阶段应该实现不了。

为何今年研究生出现这么大的扩招不就是为了通过受教育时间来缓解就业压力的嘛,如果在这个时候突然减少这些受教育时间,那势必会出现的问题就是让这些缩短两年毕业的孩子提前进入到社会,而这种行为会在一定程度加剧目前更为严峻的就业形势。

我们现在做的诸如”延迟退休“的政策根本不是缓解劳动力不足而只是为了缓解退休金压力,就我国目前的劳动力结构、薪资水平、社会福利状况基本上没有覆盖到这么多人的。

而这种缩短两年学制、并同时拉长义务教育的言论其实是让我感到很疑惑的。

缩短两年学制可以整体理解为给财政减负担,毕竟两年学制对应到的师资资源和硬件措施都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但同时拉长义务教育就有点让我摸不清头脑了,因为拉长了的义务教育无疑意味着更高的教育成本,就前段时候我国所提及的”十二年义务教育还不成熟“言论的里子其实也在这。

这两种言论的根源其实是矛盾的,如果是真想要经济有更多的劳动力进入社会,最好的办法就是把研究生、博士的扩招比例给打回去从而迫使社会认可本科学历既能满足工作的既定事实。

而如果延长义务教育,本事就意味着作为基础教育延申的高等教育会继续扩招,而且从事实上阻碍新劳动力进入市场,基本上是一个双输的局面。

这样搞一圈下来,学生负担增加了,财政负担加剧了,毕业生的整体素质也没有提高,反而是就业形势却更严峻了.......

图啥呢.....

user avatar

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这样搞调整,啥问题也解决不了。

【受教育年限】是表象问题,根本不重要:

1,教育与实践的脱节很严重。做企业多年,深刻感觉【劳动力缺乏】不是缺人。而是缺【能用的人】,很多学科的大学和研究生教育脱离实践已经有年头了,一方面,学生在拿学位上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另外一方面,企业对于新入职的员工的培训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位与实践能力不匹配,导致【无人可用】。高等教育与实践能力并不冲突。即使不去培训专业技能,大学也应该培训【学习新事物】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某些大学正在变成高龄托儿所。一些大学,在课程设置和师资力量上问题很大,课程设置多年不改,或者改个名字换个皮继续讲20年前的概念和内容,老师则混混沌沌。学生很难在这样的环境中获得真的有用的知识和训练以应对就业,这就造成大学教育之后,学生被迫同步自学或者参与培训,不如此的话,学生一毕业就是失业状态。

3,学术专业配置与应用技能配置不合理。职业大学的师资力量不被重视,而常规大学设置课程在学术科研上的偏重很大,问题在于,一个健康的人员教育体系中,多数被培训者未来不应从事科研和学术工作。轻视应用技能教育的结果是,一个大学生或本科生,动手能力极差,如果不能进入科研上升通道,就只能去教书或者考公。

4,多数用人单位工作效率极低。多数企业,对于提高生产率的内部革新完全不重视,更多重视所谓【人脉】【政府关系】【平台关系】【销售】【资本运作】,同时在分配上,严重歧视研发生产人员,在这种情况下,提高产能或者提高品质,只能一味的加人,以为人多力量大。其实效率非常低下,提升空间很大,在分配上倾向于研发生产以外的人员,也导致企业内部腐败低效、任人唯亲。

未来劳动力数量实际是够的,问题是效率太低,训练太差,嘴炮太多。

以上。

作为个人来讲一定要努力加强核心竞争力。

未来一般劳动力一定是溢出的。

ps:

很多上个本科和硕士就真把自己当可以不用实践的人上人了,唉。无语,一堆反对的,去看情绪输出的吧,都拉黑了,祝你们开心。

继续报团抱怨+情绪输出的+自我吹捧吧,不用解决问题。

user avatar

不想看字的可以直接看视频。

结构性问题在那摆着,某些人就是不调结构光冲量,一会说要多生,一会说要缩短时间,到底是蠢还是坏?

你说经济要有新的劳动力进来,请问现在缺少新的劳动力吗?你说缺,那麻烦你把今年毕业至今没找到工作的应届生都给接走。“六稳”第一是“稳就业”,“六保”第一是“保居民就业”。这就业问题如此严峻了,你在那喊个毛线的缺少新劳动力?

还说什么小学到研究生缩短两年,你真以为这么多读研的是因为现在的孩子读书上瘾吗?就现在这些就业热门,什么党政机关国企央企,腾讯阿里世界500强,你能让孩子们本科毕业就进去,那没什么人去读研,你能让三本毕业的都炙手可热,那没有人会去拼什么清北双一流。说的好像年轻人是多喜欢那个文凭似的,实际上呢?大多数人不就是本科生烂大街了被逼读的研?你现在连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都不能一视同仁,你吹个毛线的缩短两年能管用?

现在的问题,就是结构的问题。去超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的人挤破头,五六线城市新劳动力不足,欠发达地区甚至面临年轻人尽数外流,整个城市变成中老年人天下的情况。你光让年轻人多来,有用吗?

不解决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一味堆人头,结果就是一线城市的年轻人越来越便宜,同时还有大量的人找不到工作,血气方刚又怀才不遇,真闹起来麻烦这个砖家出来给人家祭旗吧!

既不提高工资待遇,又不降生活成本和房价 就知道现在年轻人要价越来越高,越来越不服领导管,于是呢?于是就出馊主意让更多的年轻人更多更快地涌入社会,这样找不到工作的人多了,议价能力就下去了,某些群体又可以舒服地吸血割韭菜了呗?

同样的道理,那个什么号召开放三胎的任泽平,抛出来的话是解决少子化和养老问题。就这话也能有人信?你养老金不够了,觉着多生点,年轻人多了缴养老金了,你就有钱养老了?那他要缴养老保险,是不是得以他有工作为前提?他找不到工作,社会还得花钱救济他们,你觉得你一个老年人能抢过他们吗?

那你现在把那些不给员工缴五险一金的公司都整治掉,中国没有“黑工”,这养老保险能多出来多少呢?再不够,单位配缴比例往上涨,很难吗?

结构问题,不是堆人头能解决的。不创造机会,不解决困难,单单只想增加待岗年轻人数量的一切做法,都是祸国殃民。

user avatar

泻药。

干嘛不考虑大学缩招呢……

user avatar

先说结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
1.资本家想雇佣年轻研究生
2.资本家不考虑你找不找得到工作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教育时段不仅可以提高劳动者的能力
更可以调整某些资本主义国家工作岗位不足的情况
你看,资本的力量就是这么让人生畏:
一边是大量的人找不到工作要饿死
一边是因为失业没有人买牛奶牛奶要倒掉
一边是大量毕业生投简历看都不看直接扔垃圾箱
另一边喊着我招不到人啊我要人啊你们怎么都没人来啊
一边招着20多岁的年轻研究生一边找各种理由开除中年人
另一边说:我们员工年轻啊缺乏有经验的老员工

缩短小学到研究生阶段从经济学角度上看确实是企业端的需求
换句话说:资本家不考虑你找不找得到工作
资本家想雇佣年轻研究生
这样就可以更早的开除他们,
换一批更年轻的研究生。

我一周多已经改了多少次了?来,小编你告诉我哪里违规了,要是问题违规你就把问题删掉,要不是你就把我删了算了

user avatar

这又要闹革命还是咋滴?什么专家,净是扯淡。义务教育只宜加长,不能缩短。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