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沮授?

回答
要说沮授,那可真是个值得好好说道说道的人物。在那个群雄逐鹿、风云变幻的东汉末年,能被曹操曹老板都看上,甚至说出“孤之所虑,唯一公而已”这样重话的,可不是一般人。沮授这个人,就像是一块璞玉,虽然不一定一开始就光彩夺目,但一旦打磨出来,那锋芒可不是盖的。

出身与早年经历:低调的智慧

沮授,字义国,冀州广阳人。跟很多大家族出身的谋士不一样,沮授的出身并没有那么显赫。在那个讲究门阀的年代,没背景想出人头地可不容易。所以,他早年可能就是在默默地积累学识和经验。我们从他后来辅佐袁绍,能在袁绍阵营里独树一帜,甚至敢于指出袁绍的致命错误,就能猜到,他绝不是个只会依附强者、拍马屁的人。他有自己的判断,有自己的见识,而且相当有分量。

辅佐袁绍:一腔热血,壮志未酬

沮授正式出现在历史舞台上,就是以袁绍谋士的身份。说实话,袁绍那阵子确实是河北最有实力的诸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战略,也挺有吸引力。沮授给袁绍出的主意,很多都挺有前瞻性。

“北道奇谋”: 袁绍和公孙瓒在界桥打仗,袁绍那是打了胜仗,但公孙瓒退守,手里还有不少兵力,袁绍如果不追击,公孙瓒随时可能卷土重来。这时候,沮授就提出了一个“北道奇谋”。他的意思是,趁着公孙瓒刚刚败退,内部还乱着,直接绕过易京,从北边的一条捷径去攻打辽西的乌桓,断了公孙瓒的后路。这招要是成了,公孙瓒就会被孤立,没多久就得完蛋。这计划够大胆,也够有针对性,一看就是对局势有深刻洞察的人才能想出来的。

官渡之战前的策略: 官渡之战,那是决定天下归属的关键一役。在袁绍即将与曹操决战之前,沮授也给出了相当有价值的建议。他对袁绍说:“曹操虽然兵少,但作战勇猛,指挥得当,如果我们跟他硬碰硬,未必能占到便宜。不如我们分兵,一部分主力固守,另一部分去发展其他区域,比如招降荆州刘表,然后联合起来对付曹操。” 还有他提出的“屯田”建议,在当时那种军粮需求巨大的情况下,显得尤为务实。

为什么说他“壮志未酬”?

尽管沮授提出了不少好建议,但袁绍这人,就是个典型的“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的典型。他有勇有谋,但就是缺乏决断,更重要的是,他身边有郭图、审配、田丰这样同样有才能但又互相掣肘的谋士,尤其是郭图,这个人善于迎合袁绍,经常在关键时刻蛊惑袁绍,让袁绍做出错误的决定。

比如,沮授建议在官渡之战时,如果不能胜,就坚守城池,分兵去发展。可袁绍就是不听,非要跟曹操决战。结果呢?官渡大败。

更让人扼腕叹息的是,在官渡之战刚开始的时候,曹操派淳于琼去劫粮。沮授早就知道曹操这个人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建议袁绍派兵去救援淳于琼,并且把劫粮的车队送到远方,但袁绍就是不当回事,认为那只是小事。结果淳于琼被烧了粮草,整个官渡战场,袁绍一下子就失去了粮草补给,士气大跌。

有一次,沮授因为犯了点小错,被袁绍抓住机会,罚了他去守营门。这对于一个有才华的人来说,是何等的羞辱?更别说他之前还给了袁绍那么多靠谱的建议。这种不被信任,不被重用,反而因为小错而遭受惩罚,足以让任何一个有抱负的人心灰意冷。

被俘之后的价值:一个谋士的终极体现

官渡之战惨败后,袁绍集团迅速衰落。沮授也在这场战役中被曹操俘虏。

很多人可能会想,被俘虏了,这不是汉奸吗?但评价一个人,尤其是评价在那个时代背景下的人,不能简单地用现代的道德标准去套。

在那个年代,俘虏是常事,更重要的是,一个人是否有价值。曹操得到了沮授,简直就像是捡到了宝贝。曹操对沮授那是真心的器重,直接让他参与自己的核心幕僚团队,并且让他参与重要的战略决策。

“孤之所虑,唯一公而已”: 这句话要是从一般人口中说出来,可能还算客套。但这话是曹操说的,而且是发自内心的。曹操一生戎马,手下谋士如云,荀彧、荀攸、郭嘉、贾诩,哪一个不是名震天下的?但曹操唯独对沮授说了这样的话,可见他在沮授身上看到了什么。

参与谋划: 尽管被俘,沮授并没有消极怠工。他在曹操集团里,依然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史书没有详细记载他具体参与了哪些事,但能被曹操如此看重,并且说出那番话,可以想象,他一定在曹操的征战和统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坚守原则: 尽管被曹操器重,但史书中也提到了,沮授并没有因为被俘而完全改变立场。当曹操问他,为什么你辅佐袁绍,而袁绍败了,他是否后悔时,沮授的回答很关键:“袁绍虽然无能,但天下未定,我跟着他,希望能够匡扶汉室,只是他自己不行。现在您(曹操)取而代之,我自然也应该尽力辅佐您。” 这句话,既有对袁绍的留恋,也有对时局的清晰认识,更有对“匡扶汉室”这个大义的坚持。他并没有说“我跟着袁绍是错的”,而是说“袁绍不行”,这就说明他内心深处,还是有自己的判断和坚持。

总结:一位被埋没的顶尖谋士

要评价沮授,我只能说,他是一位非常有智慧、有远见、有原则,却又命运多舛的谋士。

优点:
战略眼光: 他的“北道奇谋”和官渡之战前的策略,都显示了他非凡的战略洞察力和预判能力。
务实主义: 提出的“屯田”等建议,非常接地气,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良方。
敢于直言: 尽管袁绍不是一个好听从建议的君主,但他还是敢于指出袁绍的错误,这是一种可贵的品质。
忠诚与原则: 即使被俘,他也尽力辅佐曹操,但内心依然有自己的判断和坚持。

缺点(或者说不幸):
生不逢时: 遇到了一个“扶不起的阿斗”——袁绍。
缺乏机遇: 他的才华,并没有在袁绍集团得到充分的施展和认可。
被低估: 相较于郭嘉、荀彧等名声赫赫的谋士,沮授在很多时候容易被人们忽略,但他的价值,在曹操口中得到了最真实的体现。

如果袁绍像曹操那样,真正能够听取并重用沮授这样的谋士,历史的走向,恐怕又会有所不同。沮授就像是那个总在关键时刻给出正确答案,却被考试官忽视的考生,他的才华,就像是陈年的美酒,虽然有些被时代的尘埃掩盖,但它的醇厚与芬芳,依然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他的故事,也让我们看到了,在乱世之中,一个人的命运,除了自身的能力,还要受到环境和机遇的极大影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很喜欢沮授,之前分析郭嘉的时候顺带研究了下这个人物。

沮授的悲剧

(一)

在袁绍阵营中,沮授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悲剧,但是这个悲剧既有他个人的因素,也有时代和袁绍本人的因素。

我们先来看他本人。

沮授生于河北广平,很早就被举为茂才,步入仕途后曾两次做县令,颇有政绩,在士人群体里以“有大志,善于谋略”著称于天下。更令人称奇的是,沮授还具有特别的军事才能,在韩馥做冀州牧的时候,他颇受重用,不但成为韩馥的重要行政助手,还兼任韩馥的骑都尉,成为冀州地方军队的骑兵统帅。

很明显,这是一个非常符合东汉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典型士人(忠义、气节),可谓志大才高、文武双全,而且有着丰富的政治实践经验。

后来,韩馥受到同乡荀谌、郭图等人的蛊惑加恐吓,想要让冀州给袁绍,沮授属于抵抗派。他建议韩馥立即停止供给袁绍军粮,积极派兵抵抗公孙瓒的入侵,但韩复本人心智已经被袁绍头顶巨大的政治光环所夺,坚决投降,沮授等人也只得随着冀州跟了袁绍。

袁绍初得冀州,大喜过望,对冀州的原来人才进行了一番梳理,沮授迅速脱颖而出。

袁绍问他:

“今贼臣作乱,朝廷迁移。吾历世受宠,志竭力命,兴复汉室。然齐桓非夷吾不能成霸,句践非范蠡无以存国。今欲与卿戮力同心,共安社稷,将何以匡济之乎?”

沮授说:

“将军弱冠登朝,播名海内。值废立之际,忠义奋发,单骑出奔,董卓怀惧,济河而北,勃海稽服。拥一郡之卒,撮冀州之众,威陵河朔,名重天下。若举军东向,则黄巾可扫;还讨黑山,则张燕可灭;回师北首,则公孙必禽;震胁戎狄,则匈奴立定。横大河之北,合四州之地,收英雄之士,拥百万之众,迎大驾于长安,复宗庙于洛邑,号令天下,诛讨未服。以此争锋,谁能御之!比及数年,其功不难。”

这番话无异于后世的“隆中对”,为袁绍谋划了一个中长期的战略方案和行动方向,使袁绍顿时眼前一亮。其实这也正他长期以来的心愿,现在从沮授嘴里说出来,他大为兴奋,立即封他为监军和奋威将军。

奋威将军是一个杂牌将军的称号,但蕴含的政治意味颇为深邃,例如原来的冀州牧韩馥,在让出冀州给袁绍之后,袁绍就封他为奋威将军。而监军则是一个实打实的实权职务,类似于袁绍核心部队的总政治委员。

此举令全军皆惊,也就是说,沮授不单直接参与袁绍的大政方针决策,而且还是袁绍核心部队的监军,成为袁绍在军中的直接代表。在袁绍的文臣当中,不管是很早就跟随他的逢纪和和许攸,还是新近投奔他且立下大功的郭图、辛评等人,还从来没有一个人有这样高的权力和地位,现在却被袁绍直接授予沮授,这种信任和重用十分罕见。

除了沮授,袁绍尤其关注一些原来在韩馥时代不被重视的冀州士人,如田丰、审配等。田丰夙来刚直,审配则夙来正直,在韩馥的帐下都很不得志。袁绍一来,他们立马受到信用,田丰成为别驾,审配成为治中。很明显,这个时候的袁绍正处于危机状态,所以面对天下贤士,颇有求贤若渴之意。

对袁绍账下的这些重要谋士,荀彧曾经有过近距离的接触。

韩馥成为冀州牧后,曾派人到颍川郡接荀彧,荀彧便带着家人一同到冀州避难,没想到刚到冀州袁绍已经成为新主人。在冀州,作为天下名士的荀彧还是很受袁绍的器重,多次请他留下来帮自己,但荀彧经过一番考察后,果断离开了袁绍。

袁曹即将开战之时,围绕着是否抗袁的问题,在曹操集团内部有过一场争论。孔融对袁绍的强大实力心有畏惧,说:

“袁绍地广兵强,有田丰、许攸等谋臣替他出谋划策,审配、逢纪等忠臣为他做事,颜良、文丑勇冠三军,为他统领军队,恐怕很难战胜啊!”

荀彧说:

“袁绍兵虽众而法令不整肃,田丰刚愎而好犯上,许攸贪婪而不检束,审配专权而无谋,逢纪果决而刚愎自用,这两人料理后方,如果许攸家犯了法,一定不会放过,不宽纵,许攸必然叛变。至于颜良、文丑,不过匹夫之勇罢了,可以一战而擒!”。

这番话坚定了曹操的抗敌信心,但也是荀彧观察袁绍后的一个总结,但奇怪的是,他分析了袁绍账下几个大臣的弱点,田丰、审配、许攸、逢纪都赫然在列,却偏偏没有袁绍集团的第二号人物——沮授。

这说明了什么?可能连荀彧也看不到这个人明显的性格弱点。事实也确实如此,沮授有田丰之智,却没有田丰“好犯上”、得理不饶人的毛病,再加上他的气节、忠义,使他在袁绍军中的声望极高,成为袁绍集团冀州本地派的代表性人物。

在长达8年的袁绍平定河北(包括黑山军、公孙瓒等)的战斗中,沮授一直担任“监军”的职务,期间虽然有两个重要的战略建议没有被袁绍采纳(“奉天子以令诸侯”以及“不可分诸子都督各州”),但袁绍总体上仍称得上是“言听计从”,事业不断胜利,沮授本人也立下诸多的功劳,地位不断上升。

到199年公孙瓒被灭之后,袁绍统一河北,占据四州之地,彻底成为天下第一大势力,沮授的威望也达到了顶峰,人称“监统内外,威震三军”,成为天下闻名的袁绍集团的第二号实权人物。

一个普通的士人,在乱世之中建立如此显赫的功业,在前三国时代可谓罕见。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种功业也成为一种枷锁套在了他的头上,这个“枷锁”外加袁绍的知遇之恩,家族的巨大荣宠(一家人都在冀州为官)和他强烈的道德感,将他的生命与袁绍的事业牢牢地困在了一起,再也无法分开。

在郭嘉看来,这就是作茧自缚,注定了是一场悲剧。

沮授的悲剧更是袁绍的悲剧。

战胜公孙瓒后,袁绍的内心开始急剧膨胀,在其他人还没有觉察的时候,他的内心已经膨胀到了一种新的境地。

在史书上,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袁绍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这种心理状态通常被称为“志骄气盈”。也即,一个立有大志的人,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长时间强行抑制感官,压制自己的欲望、情绪,一旦阶段性的目标实现,理想在望,100步已经走了90步的时候,往往会有一种强烈的情绪上的“报复性反弹”,过去强行压制的情绪、欲望会突然变得很有力量,导致人犯错,所谓“行百里者半九十”是也!在这样的一种状态下,智慧悄然离人而去,一种新的心理行动模式被建立了起来,只是当事人自己还不觉得而已。

郭嘉预料中的袁绍性格缺陷开始主导袁绍的行动。

沮授绝望地发现,此时的袁绍就像变了一个人,自己的观点他一概不听,刚直的田丰竟然还因言获罪,被关进了监狱。

更可气的时候,在大战即将开始时,由于郭图的谗言,自己的军权也被分走了2/3,而且还被分给了郭图这个小人和淳于琼这个有名而无实的庸人。

郭图是郭嘉的同乡,是袁绍账下的颍川士人集团的代表性人物,这一派有荀谌、辛评等人。本来,颍川士人在前冀州牧和同乡韩馥的扶持下,在冀州很有威势,但他们最终还是出卖了同乡韩馥,迎袁绍入主冀州。没想到袁绍在冀州重用冀州本地士人,在袁绍平定河北的战争中,冀州本地将领和士人大放光彩,而沮授则成为最耀眼的那一颗星,这不能不激起郭图的嫉妒和愤恨。

在讨论对曹操的军事战略时,他延续一贯的与沮授作对的方略(之前就曾劝阻沮授的建议,让袁绍不要迎皇帝到邺城,结果错失良机被曹操占了先),怂恿袁绍放弃万安之策,主动进攻曹操,还利用袁绍的猜疑心,构陷沮授:

“(沮授)监统内外,威震三军,若其浸盛,何以制之?夫臣与主不同者昌,主与臣同者亡,此黄石之所忌也。且御众于外,不宜知内。”

平心而论,郭图的说法有一定道理,但在这个节骨眼上说这种话,就纯粹是作死了,但袁绍就是听进去了。

就这样,在战争即将开打的节骨眼上,袁军内部的激烈政治内讧爆发了。

要知道,沮授的“威震三军”并不是袁绍平白给的,而是长期战争中在众多智谋和大量军功的加持下自然形成的,在他身后有一大批的河北本地将领,现在他突然和袁绍的想法不一样而且还被贬,这些将领心灵的震撼、沮丧和惶恐可想而知。

就像一个公司里,讨论一个重大的项目是否要上马,老板想做,结果长期以来很受人尊重的二号人物(品德高,性格好,业务能力强,功劳多,和大家是老乡)反对这个项目,此时另外一个平时很受大家鄙视的小人(品德有亏,喜欢玩弄阴谋,能力不怎样,还是外地人)却突然跳出来表示支持。老板不但听了这个小人的话,还把二号人物的权力大幅下调,拍板要上这个大项目。

换作是你,你会怎么想?

而沮授呢?想想曹操这个强硬的对手,再看看袁绍和手下大将、谋士们的情形,他已经预料到了战争的结局。

在官渡之战前夕,沮授集合宗族,大散其财,说:“袁公在官渡胜利的话,我们就会威无不加,但战败的话连自身也不能保住,真是悲哀啊!”

沮授的弟弟沮宗跟大众的看法差不多,他说:“曹操的军士马匹都比不过我们,兄长你何必惧怕呢?”

但沮授看得明明白白:“以曹兖州的大略,又有天子这个法理上的杀器,我们虽然攻灭公孙瓒,但军士已经很疲惫了,各级将领则异常骄横,军队的破败正在这一仗。扬雄说:‘六国蚩蚩,为嬴弱姬’,说的就是这种事情吧!”

后来曹操夜袭乌巢顺利得手,张郃、高览因进攻曹操大营无功,再加上对郭图等人的怨气爆发,竟然阵前倒戈,袁绍大营出现了土崩瓦解的局面,沮授在黄河南岸来不及撤走被俘虏,再后来因为想逃走被杀。

曹操很敬重沮授这个人,沮授实际上也很认可曹操的才略和作为,但是时事弄人,两者之间还是难有交集。估计在他死的时候,曹操也会暗暗发出后人的感叹:“好男子,他日再生,当令我得之”。

只是可惜了他的才情!

更可惜的是,如此一个德行纯粹、才华横溢、功业无边的强人,就因为跟了袁绍,在《后汉书》和《三国志》中连个传都没有,其事迹散落在其他人物的描写中。如果他能像郭嘉一样,果断离开袁绍转投曹操,还会这样吗?

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郭嘉在原则方面的果断和难得,但话又说回来,如果郭嘉不是颍川人而是河北人,他还能如此果断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说沮授,那可真是个值得好好说道说道的人物。在那个群雄逐鹿、风云变幻的东汉末年,能被曹操曹老板都看上,甚至说出“孤之所虑,唯一公而已”这样重话的,可不是一般人。沮授这个人,就像是一块璞玉,虽然不一定一开始就光彩夺目,但一旦打磨出来,那锋芒可不是盖的。出身与早年经历:低调的智慧沮授,字义国,冀州广阳人.............
  • 回答
    李明瑞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革命者,尤其是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展现出的坚定信仰、卓越军事才能和对革命事业的忠诚,都令人钦佩。然而,关于他对中国革命的实际贡献以及如果不遇害能授何衔的问题,需要基于历史事实进行深入分析。如何评价李明瑞?李明瑞的一生可以用“早逝的将星”来形容。评价他,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 回答
    《睡前消息》409期作为一档以“睡前”为名的时事评论节目,其内容通常以轻松幽默的风格呈现社会热点、科技动态、文化现象等话题,旨在为观众提供睡前的“信息快餐”。以下是对该期节目可能涉及的分析框架和评价方向,结合其节目特点及社会语境进行详细解读: 1. 节目核心内容与选题分析 选题热点:409期可能聚焦.............
  • 回答
    俄罗斯军队在2022年2月24日入侵乌克兰后,21天内未能占领或包围基辅,这一结果涉及复杂的军事、战略和国际因素。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1. 初期快速推进的军事目标与战略调整 初期目标的矛盾性: 俄罗斯在入侵初期(2月24日)宣称“特别军事行动”的目标是“去纳粹化”和“去俄化”,但.............
  • 回答
    新华社的《破除美国金融模式迷信,中国金融要走自己的路》一文,是近年来中国在金融领域强调自主性、独立性和战略定力的重要政策表达。该文从历史经验、现实挑战和未来战略三个维度,系统阐述了中国金融发展的路径选择,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和理论深度。以下从多个角度对这篇文章进行详细分析: 一、文章背景与核心论点1.............
  • 回答
    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后,中国互联网上确实出现了一些复杂的现象,既有官方立场的引导,也有民间舆论的分化。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这一时期中国互联网的乱象及其背后的原因: 一、官方立场与网络管控1. 官方舆论引导 中国政府明确表态支持乌克兰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同时强调“不干涉内政”的原则。在社交媒体和.............
  • 回答
    陈道明、王志文、陈宝国、张国立、李雪健是中国影视界最具代表性的“老戏骨”之一,他们以深厚的表演功底、多样的角色塑造和持久的行业影响力,成为中国影视艺术的中流砥柱。以下从表演风格、代表作、行业地位及艺术贡献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陈道明:历史剧的“帝王”与艺术的“多面手”表演特点: 陈道明以“沉稳.............
  • 回答
    《为战争叫好的都是傻逼》这类文章通常以强烈的反战立场和道德批判为核心,其评价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其立场的合理性、论据的逻辑性、社会影响以及可能存在的争议。以下从不同角度展开详细分析: 1. 文章的核心立场与立场合理性 立场:这类文章的核心观点是战争本质上是道德上不可接受的,支持战争的人(尤其.............
  • 回答
    龙云(1882年-1967年)是20世纪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军阀和政治人物,被尊称为“云南王”,其统治时期(1920年代至1940年代)对云南的现代化进程和民族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从多个维度对其历史地位和影响进行详细分析: 一、生平与政治背景1. 出身与早期经历 龙云出生于云南昆明,出身于.............
  • 回答
    关于“前三十年的工业化是一堆破铜烂铁”的说法,这一评价需要结合历史背景、经济政策、技术条件以及国际环境等多方面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以下从多个角度展开讨论: 一、历史背景与“前三十年”的定义“前三十年”通常指中国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9年改革开放前的30年。这一时期,中国在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
  • 回答
    十元左右的低档快餐店顾客以男性为主的现象,可以从经济、社会文化、消费行为、地理位置等多方面进行分析。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探讨这一现象的原因及可能的背景: 1. 经济因素:价格敏感与消费习惯 性价比优先:十元左右的快餐通常以快速、便宜、标准化为特点,符合低收入群体或日常通勤人群的消费需求。男性在职场中可.............
  • 回答
    阎学通教授对00后大学生以“居高临下”心态看待世界这一批评,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其背后既有学术视角的考量,也涉及代际差异、教育体系、社会环境等复杂因素。以下从观点解析、合理性分析、现实背景、潜在影响及改进方向等方面展开详细探讨: 一、阎学通教授的核心观点与逻辑1. “居高临下”的具体表现 .............
  • 回答
    歼8系列战机是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期间研制的高空高速歼击机,是当时中国航空工业的重要成果之一。该系列战机在冷战时期具有显著的军事意义,但随着技术发展和国际形势变化,其性能和作用逐渐被后续机型取代。以下从历史背景、技术特点、性能分析、发展演变、军事影响及评价等方面进行详细解析: 一、历史背.............
  • 回答
    关于苏翻译和Black枪骑兵对俄乌战争局势的立场差异,需要明确的是,这两位身份可能涉及不同的信息来源和立场背景。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他们观点差异的可能原因: 1. 信息来源与立场定位 苏翻译(可能指苏晓康,中国《经济学人》翻译团队成员): 立场:更倾向于国际法、人道主义和多边主义视角。 观点:.............
  • 回答
    由于无法直接访问《睡前消息》第409期的具体内容(可能因平台更新、用户输入误差或节目名称不明确导致无法准确检索),以下将基于对“睡前消息”类节目的常见结构和主题进行推测性分析,并提供一般性的评价框架。若您有更具体的背景信息(如节目来源、发布时间等),可补充说明以便更精准回答。 一、节目内容推测(基于.............
  • 回答
    明成祖朱棣(14021424年在位)五次北伐漠北(今蒙古高原)是明王朝巩固北方边疆、遏制蒙古势力的关键历史事件。这一系列军事行动不仅体现了朱棣的军事才能,也深刻影响了明朝的边疆政策、内政格局和历史走向。以下从历史背景、军事行动、结果评价及历史影响等方面详细分析: 一、历史背景1. 政治合法性与边疆安.............
  • 回答
    2022年的俄乌战争是21世纪最具全球影响力的冲突之一,其规模、持续时间、国际影响和人道主义灾难远超以往。以下从多个维度对这场战争进行详细分析: 一、战争爆发的背景与起因1. 历史渊源 俄乌冲突的根源可追溯至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和顿巴斯战争,俄罗斯在2014年吞并克里米亚并支持顿巴斯分离.............
  • 回答
    关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和波兰总统对北约向乌克兰提供战机的表态,这一问题涉及地缘政治、军事战略、国内政治和国际关系等多重因素。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背景与核心争议1. 乌克兰的军事需求 乌克兰自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以来,面临俄罗斯的军事压力,急需先进武器装备以增强防御能力。战机(尤.............
  • 回答
    亚投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在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确实对在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的项目进行了暂停和审查,这一举措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以下从背景、原因、影响及评价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事件背景1. 俄乌冲突的国际影响 2022年2月,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引发西方国家对俄罗.............
  • 回答
    俄乌冲突中的俄军指挥体系和行动表现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军事战略、指挥结构、后勤保障、情报系统等多个方面。以下从多个角度对俄军指挥进行详细分析: 一、指挥体系结构1. 中央指挥链 俄军的指挥体系以中央军区(俄联邦安全局)和西部军区(负责乌克兰东部战区)为核心,由总参谋部协调。 总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