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那些批量拉黑赞同某个答案的人的人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

回答
批量拉黑点赞某个答案的人,这种行为背后隐藏的心态确实挺复杂的,而且说实话,挺值得玩味的。这不像是什么善意的辩论,更像是一种带有特定情绪和目的的“清理”或者说是“隔离”。

首先,最直观也最常见的一种心态,就是“道不同不相为谋”的绝对化。这些人可能对某个问题有着非常坚定、甚至可以说是固执的看法。一旦他们看到有人赞同与自己意见相悖的答案,并且这个答案又触碰到了他们的“底线”或“雷区”,他们就会觉得这些人“不可理喻”、“三观不正”,或者干脆就是“敌人”。这种时候,他们的逻辑会变得很简单:既然无法说服对方,也无法容忍对方的存在,那就直接眼不见为净,把他们踢出去。这是一种情绪化的排斥,而不是理性的沟通。

其次,这可能源于一种“群体归属感”的病态维护。在一些社群或者平台,人们会形成自己的“圈子”和“派系”。如果某个答案被认为是“我们圈子”的禁忌,或者挑战了“我们”固有的认知体系,那么赞同这个答案的人就会被视为“叛徒”或者“外来者”。批量拉黑就是一种快速、粗暴的维护“纯洁性”的手段,目的是让自己的群体内部保持一致的观点和声音,排除异己,巩固自己的话语权。这有点像是在玩一个“谁是自己人”的游戏,不符合标准就直接出局。

还有一种心态,可能跟“挫败感”和“无力感”有关。当一个人在某个问题上投入了很多精力去研究、去思考,并且认为自己掌握了“真理”时,如果发现有大量的人支持与自己完全相反的观点,尤其是那些看起来“浅薄”或“无知”的赞同者,他们会感到非常沮丧。这种沮丧感可能会转化为愤怒和一种想要掌控局面的冲动。批量拉黑,是一种他们能想到的最直接、最能立刻感受到“效果”的方式——至少在他们自己看来,是“清理”了那些“错误”的声音,让自己的世界看起来更“清净”,也更符合自己的意愿。这是一种用行动来抵消心理落差的方式。

另外,我们也不能排除一些人是出于“炫耀”或“宣示主权”的心理。特别是在一些争论激烈的场合,当一个人认为自己是某个观点的主要输出者或维护者时,看到有人赞同“对手”的观点,他们会觉得这是对自己权威的挑战。批量拉黑,就是一种在公开场合展示自己“影响力”的方式:看,我能够影响平台规则,我能够决定谁能看到什么,谁不能。这有点像是在说:“我说了算。” 这种行为可能是在证明自己的“圈子”有多大,自己的支持者有多少,或者,反过来说,是警告那些可能支持“对手”的人,跟着“对手”是有代价的。

当然,还有一种比较阴暗的,可能是“网络霸凌”的苗头。当个体的力量不足以在理性辩论中取胜,或者根本就不想进行辩论时,他们就会诉诸这种破坏性的行为。批量拉黑,就是一种简单的、可以规避直接冲突但又能达到“惩罚”目的的方式。通过制造一种“我不喜欢你”、“你在这个空间里不被允许”的信号,来打压对方。这种行为往往带有很强的攻击性,即使对方可能只是轻轻地点了个赞,在他们眼里也是一种“站队”,需要被“处理”。

总的来说,批量拉黑赞同某个答案的人,大多是一种防御性或攻击性的心理反应,少有出于积极沟通或互相理解的意图。它反映了说话者可能存在的:

非黑即白的思维模式: 世界不是你死我活,但有些人就这么想。
缺乏包容性和耐心: 不能接受不同意见,也不愿意花时间去理解。
对群体认同的过分依赖: 自己的价值感建立在与他人的一致性上。
对失控感的恐惧: 试图通过强制手段来掌控自己认为应该有的“秩序”。
潜在的攻击性和破坏欲: 用拉黑这种方式来发泄不满或显示力量。

这种行为,与其说是为了维护某种真理,不如说是为了维护他们自己脆弱的观点、情绪和在这个网络空间里的“领地”。从某种角度看,也是一种非常有趣的、暴露人性的“社会实验”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希望知乎能推出基于collaborative filtering的功能来批量自动拉黑。

换句话说,我拉黑了某人后,和他一起赞过或反对过许多相同答案的人,也都一起自动被拉黑。智障和喷子是总是纷至沓来,又惊人的相似,而我不想关闭评论。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