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圣女贞德被绑到英国后查理七世没有去救她?

回答
关于圣女贞德被俘后,查理七世为何未能及时施救,这背后涉及一系列复杂的政治、军事、经济以及个人因素的交织。简单地说,他并非不想救,而是当时情况不允许他全力以赴,同时他也面临着自身的困境和考量。

首先,我们要理解贞德被俘时的背景。贞德在1430年5月在贡比涅被勃艮第人(这是关键,不是英格兰人直接抓捕)俘虏。勃艮第公国当时是英格兰的盟友,为了向英格兰人表功,也为了自身利益,他们将贞德卖给了英格兰人。

那么,查理七世为何没有立即派遣大军去救她呢?

1. 军事力量的局限性与战略重心转移:
勃艮第公国的军事实力不容小觑: 勃艮第公爵菲利普三世(好人菲利普)拥有强大的军队和领土。当时,勃艮第是英格兰在法国最主要的盟友,他们的军队在军事上与英格兰军队配合默契。要从勃艮第人手中夺回贞德,意味着要与他们的军队正面交锋,这对刚刚才在奥尔良等地扭转局势的查理七世来说,是一场巨大的军事冒险。
法军的恢复并非全面胜利: 虽然贞德的出现极大地提升了法国的士气,并在奥尔良、卢瓦尔河谷等地取得了重要胜利,但整个法国的军事力量仍未完全恢复。许多重要的城市和地区仍然被英格兰及其盟友控制。查理七世的首要任务是巩固已经获得的胜利,并逐步收复失地,而不是将宝贵的军事资源冒着巨大风险去营救一个人,即使这个人是他的“救命恩人”。
其他战线的压力: 在贞德被俘的同时,英格兰和勃艮第在法国各地仍然保持着军事压力。查理七世的军队需要在多个战线上进行部署和作战,他不可能将所有兵力集中在贡比涅附近去强攻勃艮第人。

2. 政治上的两难与妥协:
勃艮第的背叛与法兰西内部的分裂: 贞德的被俘,是法国内部政治分裂的直接后果。勃艮第公国虽然名义上是法国的封建领主,但实际上已经形成了独立的势力,并且与英格兰结盟,共同对抗查理七世。这种内部的分裂是导致法国在百年战争中长期处于劣势的根本原因之一。
贞德的地位与象征意义的复杂化: 贞德对查理七世的重要性,很大程度上在于她的象征意义——她是神赐予的救星,是重振法兰西的旗帜。然而,一旦她被俘并被交给英格兰,她的象征意义就可能被英格兰方面扭曲和利用(例如,英格兰人将她视为巫女或异端)。在这种情况下,任何公开的、大规模的救援行动,如果失败,都将对查理七世的统治和法兰西的士气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谈判的可能性与局限性: 在当时,赎买俘虏是一种常见的做法。英格兰人确实向查理七世索要了巨额赎金(据说1万勃艮第法郎,相当于几百万英镑的购买力,或者说是当时法国国王一年收入的几倍)。查理七世虽然发动了筹款,但要凑齐如此巨款并非易事,尤其是在一个长期饱受战争摧残的国家。更重要的是,即便付了赎金,英格兰人也未必会信守承诺,他们更关心的是利用贞德的审判来打击查理七世的统治合法性。

3. 王权的软弱与依赖性:
查理七世的“懦弱”形象与王权的巩固: 查理七世在贞德出现之前,被称为“布尔日之王”(因为他只能控制在布尔日周围的一小片区域),在法国人心目中,他的王权并不稳固。贞德的出现,某种程度上弥补了查理七世在号召力和领导力上的不足。但当贞德被俘后,他不得不独自面对局面。此时,他急需巩固自身的权力,并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来证明自己的合法性,而不仅仅是依赖一个“神授”的战士。
对盟友的依赖: 在对抗英格兰的过程中,查理七世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勃艮第公国之外的其他法国贵族和城市的支持。如果他为了救贞德而冒险与勃艮第决裂,可能会失去一些本就摇摆不定的盟友。

4. 审判过程的阴谋与“弃卒”的可能:
英格兰的政治目的: 英格兰人之所以如此急切地想审判贞德,是因为他们想通过“异端审判”来证明查理七世的加冕是不合法的,认为他是被一个被教会判为异端的人所扶持的。一旦查理七世的“神圣性”被摧毁,英格兰在法国的统治基础就会更加稳固。
查理七世的“袖手旁观”与冷酷现实: 许多历史学家认为,查理七世对此负有责任,或者至少是默许了贞德的命运。虽然他声称曾试图营救,但力度和效果都值得怀疑。一些人认为,对于一个刚刚登上王位、权力基础不稳的国王来说,一个过于“神圣化”的英雄人物,一旦陷入政治困境,也可能成为他摆脱影响、巩固自身权力的“负累”。在那个时代,政治的残酷性和现实主义往往压倒了人情和感激之情。有人甚至认为,查理七世之所以没有付出足够努力,是因为他并不想让贞德的“神迹”继续凌驾于他的王权之上,或者他认为已经可以借此机会摆脱她可能带来的潜在政治压力。

总而言之,查理七世未能及时救出圣女贞德,不是一个简单的“不作为”,而是当时法国在军事、政治、经济上的多重困境和查理七世自身作为一位新晋君主的复杂考量所致。他需要权衡拯救贞德的巨大风险与可能的收益,同时还要考虑如何维护自己的王权和国家的长远利益。最终,他成为了一个在政治现实面前不得不做出痛苦抉择的君主,尽管这让他在后世背负了“冷酷无情”的骂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行动过,只是一般人不太关注。没救也是事实。

比如当时威尼斯的编年史家Antonio Morosini就曾听说查理七世派遣大臣私通了卢森堡的约翰二世,约翰二世便是在马尼山战役里俘虏了贞德的将领,从布弗勒伊古堡的书信中可以看到,卢森堡的约翰二世已经准备将贞德交给查理七世,约翰二世的姑妈时日无多,也不顾百病缠身跑去警告约翰二世“不要把贞德交给英国人”,但此时英国人与巴黎大学强势介入威胁卢森堡公爵,约翰二世迫不得已将贞德交给了亲英派份子博汶主教,详情见我这篇文章:


另外还要考虑到此时的查理七世已经破产,此前他准备攻打圣彼得修院城时就因为发不起工资不得不解散了军队,而后让财务总监阿尔布雷率领他的王家军队协助贞德攻击圣彼得修院城。好不容易把修院城打下来了,下一步准备进军附近的拉夏里泰时又开始穷困到缺钱粮,查理七世与阿尔布雷写信恳求各城池出钱帮助他攻克拉夏里泰,结果也仅仅只得到了几门射石炮,就这几门射石炮还在作战时被英国人抢走了,导致查理七世无奈地下令让王军撤退。穷到如此地步的情况下,是否值得拼上一切、签署更多的欠债信来雇佣大军去攻打囚禁着贞德的鲁昂城?

当时的英法两国甚至整个中世纪中后期有一种普遍认同的社会现象,叫做“国王应靠自己活”,臣子们并不认为自己有义务要帮助查理七世解决债务,也不认为自己有义务必须听从他的指挥上战场送命,能维系查理七世与国家领土的链接便是金钱。君臣之间的忠贞观念非常淡薄,民族概念也还未成熟,我们不能指望为了救出一个俘虏、国王会特地召开三级会议搜刮各等级的财产去救人,事实上以前就有一位法国国王被俘虏,三级会议还拖沓地筹备资金不情不愿地用了好久才把他赎回来。对待国王尚且如此,更何况一个登场不足一年,根基尚未扎实的女性呢?


---------------------------------------我是分割线---------------------------------------

1、贞德被俘虏后,与贞德有私交的吉尔·德·雷聚集兵力,与法国在卢维埃的军队汇合,和其他法国将领一起攻打囚禁了贞德的鲁昂城:

2、查理七世无力救援贞德,贞德被烧死后,驻扎在卢维埃的法军不慎遭到英国人围攻而导致全军覆没,这批部队里大部分人都和贞德有关系,如拉海尔、波东等将领都曾和贞德并肩作战:

3、在贞德被俘虏后,1430年7月份,查理七世派出自己的外交使者参与了由宗教教会举办的两党会议,在会议上,法国使者强烈要求交还贞德,而英国使者利用了法律漏洞,认为“以天主和教会的名义,根据主教管辖区的司法权(Episcopal jurisdiction),贞德是在博汶主教的管辖区里被俘,理应交给博汶主教处理”,博汶主教自身亦是亲英派人士,导致查理七世的外交救援计划失败: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圣女贞德被俘后,查理七世为何未能及时施救,这背后涉及一系列复杂的政治、军事、经济以及个人因素的交织。简单地说,他并非不想救,而是当时情况不允许他全力以赴,同时他也面临着自身的困境和考量。首先,我们要理解贞德被俘时的背景。贞德在1430年5月在贡比涅被勃艮第人(这是关键,不是英格兰人直接抓捕)俘虏.............
  • 回答
    圣女贞德(Jeanne d'Arc)的生平极富戏剧性,她从一个普通的农村少女一跃成为法国的民族英雄,最终却被叛国罪和异端罪处以火刑。在她死后几个世纪,她又被追封为圣人,这其中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涉及到政治、宗教、民族情感以及历史的重塑。以下是详细的阐述:一、 贞德的悲剧性结局与当时的政治背景.............
  • 回答
    圣女贞德,这个名字在法国历史上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至今依旧闪耀。她是否真实存在?答案是肯定的,而且证据确凿。正是这份确凿,以及她故事所蕴含的深刻意义,让无数人坚定不移地将她视为历史上的真实人物,并投入巨大的精力去研究她。确凿的史实证据:贞德的存在并非空穴来风,也不是后人的浪漫想象。支持她真实存在的证.............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名字翻译中的一些普遍现象。圣女贞德的英文名字确实是 Jeanne d'Arc,而我们中文里更习惯叫她“贞德”。这其中的原因,说起来也挺有意思,得从几个方面来看:1. 源头追溯:法语的名字,不同的语言怎么“接纳”?首先,我们要明确,Jeanne d'Arc 是一个法语名字。 .............
  • 回答
    查理七世若想收买人心、稳定国家,直接娶圣女贞德为王后,这个想法听起来颇具浪漫色彩,也似乎能一劳永逸地解决许多问题。但深入探究,这其中涉及的政治、社会及个人层面的考量,使得这一看似简单的解决方案,实则复杂且充满隐患。首先,让我们理解一下当时法国面临的困境以及圣女贞德的出现。查理七世继承王位时,法国正处.............
  • 回答
    《三体·死神永生》的开篇,那个看似与宏大叙事毫不相干的、渴望成为圣女的妓女,其存在并非偶然,而是作者精心设置的,带有深刻的寓意和功能。首先,这个角色,我们姑且称她为“月女”,她的存在,是为了在冰冷、绝望的宇宙背景下,注入一股人性的温暖与挣扎。在《死神永生》的宏观视角下,宇宙是残酷的,文明的生存往往伴.............
  • 回答
    洛圣都警方的无力,绝非一日之寒,也不是某个单一环节出了岔子。这就像一个千疮百孔的堤坝,无数细小的裂缝汇聚起来,最终导致了整个体系的崩溃。如果你想深入了解,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层面剖析一下。首先,人手不足和资源匮乏是硬伤。你看看洛圣都,那面积有多大?人口有多少?多少个街区,多少条道路,多少个隐蔽的角落?.............
  • 回答
    圣人之所以难以成为统治者,这是一个深刻且多层面的问题,涉及到圣人的特质、统治者的职责以及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的内在冲突。下面我将从几个关键角度进行详细阐述:一、 圣人的核心特质与统治者的核心职责之间的根本性差异: 圣人的核心是内在的道德升华与精神追求: 超脱世俗的欲望: 圣人往往已经超越.............
  • 回答
    在《沙丘》的故事里,圣母们对贝尼·杰瑟里特姐妹会的未来有着深远的规划,而这个规划的关键就在于生育。她们选择的策略是世代培养拥有强大能力和遗传优势的女性,最终孕育出一个拥有超凡精神力量和预知能力的男性继承人。这个男性继承人,也就是她们的长久目标——“奎萨兹·哈达拉克”,是姐妹会一切努力的终极目的。那么.............
  • 回答
    西藏在历史上确实是一个重要的佛教圣地,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农奴制和一些残酷的刑法。要理解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需要深入了解西藏的历史、社会结构、经济基础以及当时的宗教与世俗权力结合的特点。一、农奴制的出现与存在原因:西藏的农奴制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其根源可以追溯到以下几个方面: .............
  • 回答
    《封神演义》中女娲娘娘作为先天圣人,却去朝拜火云洞三圣,这确实是一个让许多读者感到疑惑的地方。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理解:1. 女娲娘娘的地位与能力: 先天圣人: 女娲娘娘是盘古开天辟地后最早诞生的几位先天圣人之一,她的地位至高无上,是众神之母,创造了人类,炼石补天,功德无量。.............
  • 回答
    提起《圣斗士星矢》里的冥王哈迪斯,你可真是问到了点子上。这位在神话时代就威名赫赫的冥界之主,按理说应该是不怒自威,统治一切的。可偏偏,在他数次试图征服大地、消灭人间的圣战中,每一次都以悲惨的失败告终,简直就像是命运的诅咒,一直がかぶさる(かぶさる,日语,意为“覆盖”、“压上”),从遥远的神话时代一直.............
  • 回答
    十字军东征与哈里发国家的圣战,虽然都带有宗教色彩,都涉及军事冲突,但其最终的结局和影响却大相径庭。这背后有着多方面复杂的原因,既有双方的内部因素,也有外部环境的变化。十字军东征:一场渐趋衰落的宗教狂热的扩张十字军东征,尤其是早期几次,在宗教狂热的驱动下,确实取得过一些重要的胜利,例如攻占耶路撒冷,建.............
  • 回答
    关于“Fa的圣杯”为何能实现愿望,这个问题其实牵涉到很多文化、宗教和神话传说中关于圣杯的象征意义与被赋予的力量。虽然“Fa的圣杯”这个说法在主流的神话体系里并不常见,但我们可以从更广阔的“圣杯”概念来理解这个问题,并推测它可能承载的含义。首先,要理解圣杯为何能许愿,我们需要从“圣杯”这个概念本身说起.............
  • 回答
    关羽,这位在三国时期叱咤风云的猛将,之所以能穿越千年,被尊为“圣人”,绝非偶然。这背后,是他一身的过硬本领、超凡的品格,以及后世千百年来的不断塑造与升华。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一、 战神之勇:战场上的无双猛将首先,关羽的“圣人”光环,离不开他在战场上所向披靡的勇武。他可不是那种.............
  • 回答
    极端分子袭击圣城麦地那,这并非一个孤立的事件,其背后往往交织着复杂的动机和历史渊源,与儒士袭击孔庙、和尚袭击大雄宝殿这类事件,从本质上看,有着根本性的区别。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层层剥开,深入探究。极端分子袭击麦地那的动因,绝非简单地出于对宗教或文化象征的“反感”或“破坏欲”,其根源更深,往往与以下.............
  • 回答
    甘地之所以被称为“圣雄”(Mahatma),是因为他在印度独立运动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以及他所倡导的非暴力不合作(Satyagraha)精神和他在道德及精神层面的巨大影响力。这个称号并非他自己授予,而是印度人民出于尊敬和爱戴而给予他的。“圣雄”的含义与来源:“Mahatma”是一个梵语词汇,由“Ma.............
  • 回答
    今天是文殊菩萨圣诞,许多信徒都会在这特别的日子里纪念这位大菩萨。在佛教的众多菩萨中,文殊菩萨的地位非常尊崇,他更是被誉为“法王子”。这个称谓究竟从何而来?又蕴含着怎样的深意呢?今天,我们就来细细道来。首先,我们得明白“法王子”这个名字的由来,它并非一个简单的代号,而是有着深厚的佛教思想基础的。要理解.............
  • 回答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这个书名,看似朴实无华,实则精妙绝伦,它不仅仅是简单地概括了故事的核心情节——寻找和销毁伏地魔的魂器,更深层次地揭示了整个系列的核心冲突、哲学命题以及最终的精神升华。如果将它命名为《哈利·波特与魂器》,虽然准确,但却丢失了那层更为宏大和深刻的意蕴,也无法体现出故事的完整性和最.............
  • 回答
    这件事背后的逻辑,其实挺耐人寻味的,而且它触及了人性中一些比较复杂和矛盾的点。首先,为什么有人会觉得虐猫的人比骂他的人更可恨?这可能源于我们对“伤害”的感知方式。直接的、肉体的伤害,比如虐待动物,它是一种赤裸裸的、制造痛苦的行为,直接挑战了我们心中关于“生命”和“善良”的基本底线。动物虽然不会说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