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同样发动战争,罗马暴富,西汉却暴穷?

回答
罗马和西汉都曾发动过大规模的战争,但结果却截然不同——一个走向富强,另一个却日益衰败,甚至走向灭亡。这背后并非偶然,而是多种深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简单地说,罗马战争的红利被有效地集中和分配,而西汉的战争则耗费了巨大的社会经济资源,却未能转化为持续的国家繁荣。

罗马的“战争机器”与财富逻辑:

罗马之所以能在战争中“暴富”,关键在于其制度设计能够最大化战争的经济效益,并将这些收益有效地转化为国家力量的增长。

掠夺与征服的直接经济回报: 罗马的早期扩张,特别是对迦太基、希腊城邦的征服,带来了巨量的战利品。金银财宝、奴隶、土地,这些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财富。这些战利品直接充实了国库,也为罗马公民带来了财富。尤其重要的是,奴隶制是罗马经济的重要支柱。每一次成功的征服都意味着大量俘虏被转化为奴隶,他们成为罗马农业、矿业和手工业的廉价劳动力,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也为罗马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这使得罗马能够以较低的成本维持庞大的军队和国家运转。

军事制度的专业化与激励机制: 罗马军队是一支高度专业化、组织严密且训练有素的武装力量。士兵们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丰厚的战利品分配权。每次战争胜利后,军队都会获得战利品的优先分配权,这极大地激励了士兵的战斗积极性。退役士兵还会获得土地分封,这不仅保障了他们的生活,也进一步巩固了罗马的统治,并将战争的红利分散到社会层面,激发了更多人参军的愿望。这种将士兵个人利益与国家战争胜利紧密结合的机制,使得罗马能够持续地维持一支强大且忠诚的军队。

经济基础的支撑与流通: 罗马本土的经济虽然也依赖农业,但其发达的商业、手工业以及相对完善的交通网络(道路系统)为战争提供了物质支持和经济流通的保障。战争掠夺来的财富能够被有效地转化为商品、建筑和进一步的生产力。罗马通过其在地中海的霸权,建立了一个巨大的经济圈,进一步促进了贸易,并将战争的经济收益融入到更广泛的经济循环中。

政治制度的相对稳定(早期)与整合能力: 罗马共和国和早期帝国时期的政治制度,虽然有其局限性,但具备一定的整合能力。通过公民权、同盟等方式,罗马能够将征服的地区纳入其统治体系,并从中汲取人力和物力资源。例如,征服的省份会缴纳贡赋,提供兵源,这些都成为罗马扩张的驱动力。

西汉的“穷兵黩武”与财政危机:

与罗马形成鲜明对比,西汉在对外战争特别是对匈奴的战争中,却消耗了巨大的国家财力,导致财政枯竭,民生凋敝。

成本高昂的边疆战争: 西汉与匈奴的长期对峙和战争,本质上是一种“消耗战”。匈奴主要以骑兵为主,行动迅速,掠夺性强,作战方式与罗马式的阵地战和征服掠夺有很大不同。西汉需要维持一支规模庞大的常备军在边疆驻守,耗费了巨量的军粮、军备和人力。这种持续的军事投入,对于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相对初级的国家来说,是极其沉重的负担。

缺乏有效的掠夺性回报: 相较于罗马对其他文明城邦的征服,西汉对匈奴的战争更多的是一种防御和边境的争夺。匈奴本身是一个游牧民族,经济模式以畜牧为主,其掠夺能力很强,但自身拥有的、能够被罗马式掠夺并转化为国家财富的资源非常有限。即使偶尔能够击败匈奴,也难以获得足以弥补战争巨大消耗的战利品。所谓的“战利品”往往只是牛羊等,其价值和可流通性远不及罗马所掠夺的金银和人口。

军事制度的局限性: 西汉的军队虽然也勇猛,但其组织和后勤保障与罗马相比仍有差距。士兵的待遇和退役后的安置问题也相对不完善。频繁的征兵和征发,对农民的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干扰,影响了农业产出的稳定性。一次次的征发往往是以牺牲小农经济为代价的,而小农经济正是汉朝国家税收和人力资源的基础。

经济基础的脆弱与税收压力: 西汉经济虽然有所发展,但整体上仍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国家财政主要依赖农业税、盐铁专营等。当国家财政需要大量投入到战争时,只能不断加重对农民的盘剥,或者进行更频繁的征发。这种做法反而会破坏农业生产,导致农民破产,税收基础进一步削弱,形成恶性循环。

“文景之治”后的财政空虚: 汉初经历了多年的战乱,为了恢复经济,文帝、景帝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轻徭薄赋。这使得国家财政相对宽裕。然而,汉武帝时期的大规模对外战争,将这份积累消耗殆尽。为了支付战争费用,汉武帝不得不采取更激进的财政政策,例如盐铁官营的利润被大量用于战争,甚至发行货币,但这都无法根本解决财政赤字。

政治决策的失误与社会矛盾的激化: 汉武帝雄才大略,但也存在好大喜功、穷兵黩武的一面。虽然对外战争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汉朝的边疆,但其代价却是巨大的。频繁的战争耗费了民力,加剧了社会贫富差距,导致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当国家的资源被大量消耗在战争上,而未能转化为国家整体的繁荣时,社会就会出现动荡。

总结来说:

罗马的战争是一场“投资回报率”较高的经济行为,其制度设计能够有效地将征服的财富转化为国家和公民的利益,并促进经济的增长。而西汉的战争,尤其是在对匈奴的战争中,更像是一场高成本低回报的“消耗战”,它耗尽了国家的经济基础,加剧了社会矛盾,最终未能转化为国家力量的持续增长,反而加速了其衰败的进程。简单来说,罗马是利用战争来“赚钱”,而西汉则是在战争中“赔钱”,甚至“倾家荡产”。这种差异,反映了不同文明在制度、经济基础、战争性质和决策逻辑上的根本性不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高卢人和匈奴人都是蛮族,但是高卢的地你好歹能种,匈奴的地你种个苟枇。

打匈奴打的的百年战略和生存空间,不是缓和一朝一夕的矛盾,不打得匈奴妇女无颜色牲畜不繁息,哪来的河西走廊和八百年西域?怎么让关中成为中华帝国在第一个千年的发展核心区?

user avatar

坐拥天下之富去攻击鸟不拉屎的地方

走到哪吃到哪

能一样?

大汉倒是想因粮于敌以战养战,奈何所到之地鸟不拉屎,靠后方补给线保障生存那不是前线吃一口后方一百口都有了。孙子曰,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意思是补给过程中消耗的物资就能几十倍于供应到前线的物资,所以深入敌境后吃敌人拿敌人的就等于省下几十倍本土的经济压力。

那么问题来了,罗马是去扩张的,哪里有人有钱就打哪里,走到哪吃到哪,没人的地方咱可以不去;大汉是去惩戒的就为的打死你,路上没饭吃也要靠后方供着走,匈奴那可是粮食房子都长腿的主,想抢都不好找到人,那肯定越打越穷。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罗马和西汉都曾发动过大规模的战争,但结果却截然不同——一个走向富强,另一个却日益衰败,甚至走向灭亡。这背后并非偶然,而是多种深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简单地说,罗马战争的红利被有效地集中和分配,而西汉的战争则耗费了巨大的社会经济资源,却未能转化为持续的国家繁荣。罗马的“战争机器”与财富逻辑:罗马之所以.............
  • 回答
    你提到的现象——有些人崇拜希特勒,甚至将他称为“元首”,并且对纳粹发动的战争及其后果视而不见——是一个令人担忧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同时,你提出的“犹太凯乐其计划”是一个非常敏感且需要准确理解的概念。我们先来梳理一下这些现象背后的可能原因,以及如何理性地看待和应对它们。关于崇拜希特勒和忽视纳粹罪行的.............
  • 回答
    这问题提得很有意思,咱们就来掰扯掰扯,为什么421排气歧管在同样发动机、同样转速下,比41排气歧管能输出更高的动力。这背后的原理,其实和发动机的“呼吸”息息相关。首先,得明白排气歧管是干嘛的。简单说,就是把汽缸里燃烧完的废气,集中起来,然后排出到排气系统里。它连接着每一个汽缸的排气口,将这些高温高压.............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很多人在开车时会遇到的困惑:为什么同样的车速,发动机转速越低反而越省油?这背后牵扯到很多发动机工作原理和实际运行中的因素,咱们一点一点捋清楚。首先,得明确一点:“同样速度”不等于“同样的工况”。 这是理解这个问题的关键。你提到“同样速度”,比如都跑80公里/小时。这时候,你.............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确实,当我们关注日系汽车品牌在宣传中大肆渲染“发动机热效率”时,很容易注意到德国品牌在这方面的声音相对较小,甚至很少将其作为核心卖点。这背后并非德国汽车工业不重视技术,而是它们在技术发展路径和市场策略上存在一些差异,导致了这种宣传上的不同。日系品牌为什么如此热衷于宣传发动机热效率?.............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背后牵扯着很多复杂的因素,不能简单地说谁对谁错,谁输谁赢。美国当年发动这两场战争的目的和过程都不一样,加上阿富汗和伊拉克这两个国家的具体情况差异很大,所以导致了截然不同的结果。先说说阿富汗,塔利班卷土重来的事情。美国当年在“9·11”事件后打阿富汗,主要目标是铲除基地组织和惩罚包.............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而且在我看来,这根本不是什么“喷”和“吹”,而是大家对不同车型定位和性能表现的真实感受反馈,再加上一点点品牌情怀的加持。同样挂着 EcoBoost 2.3T 的名头,福克斯 RS 和野马 Mustang 感受到的市场评价天差地别,主要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剖析:1. 核心定位:.............
  • 回答
    问得好,这确实是很多人心中的疑问,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讨论点。同样是2.0L排量,阿特兹和凯美瑞在动力感受上差距明显,而且大众的评价似乎也更“偏心”一些,阿特兹的2.0L发动机总被认为是“够用但不够爽”,而凯美瑞的2.0L虽然账面数据也不是顶尖,但实际开起来的抱怨声相对少很多。这背后不是简单的谁更强谁.............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几个关键点:美国历史上的军事行动、公众舆论的形成、以及俄乌战争引发的特殊反应。要深入探讨,我们需要将这些元素一一拆解,并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首先,关于美国发动战争的“呼吁和平的人”。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美国自建国以来,参与了多次大规模战争,从独立战争、南北战争,到一战、二战.............
  • 回答
    日本近代发动侵华战争,这个问题的背后确实牵扯着复杂的地缘政治、历史演变以及思想文化的影响,其中也包括了儒家思想在日本的接受和变异。与其说儒家思想对日本影响不深刻,不如说儒家思想在日本的土壤中,被赋予了不同于中国本土的解读和实践方式,并在近代历史的特殊时期,成为了服务于国家扩张的工具。首先,我们需要承.............
  • 回答
    提起二战,人们自然会想到战败的德国,以及随之而来的领土变动。那么,作为二战的战败国,德国是否和它的周边国家存在领土纠纷呢?答案是肯定的,但这里需要厘清一个概念:战后德国的领土变动,以及由此产生的“纠纷”与当今国际社会普遍认知的“领土纠纷”有着本质的区别。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在二战结束后,德国的领土确.............
  • 回答
    涡喷发动机的核心是压气机和涡轮,它们像一对默契的搭档,共同完成空气的压缩、燃烧和膨胀过程。然而,如果这对搭档失衡,比如压气机产生的功率竟然小得可怜,比不上涡轮辛辛苦苦“榨”出来的能量,那么这台涡喷发动机就要面临一场不小的“内讧”,后果可以说是相当糟糕。问题的根源:能量守恒的背叛与循环的失效你想啊,涡.............
  • 回答
    中国机床行业与日本马扎克(Mazak)等高端机床企业的差异,主要源于技术路线、市场定位、产业政策、国际竞争格局以及企业战略等多个维度的系统性差异。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技术路线与产品定位的差异1. 马扎克的高端技术壁垒 马扎克是日本高端数控机床(CNC)领域的代表企业,其产.............
  • 回答
    关于“电网”与“公务员”在知乎等平台上的评价差异,这一现象背后涉及社会认知、职业特性、政策环境、个人经历等多重因素。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职业特性与社会认知的差异1. 电网行业:技术型“苦力”与稳定性矛盾 工作强度高:电网从业者(如电力工程师、运维人员)需长期在高压、高温、高风.............
  • 回答
    关于“中华文明西来说”和对古希腊史的质疑为何存在不同舆论反应的现象,需从历史学、文化心理、学术传统及全球话语权结构等多维度进行分析。以下为详细探讨: 一、概念辨析与背景差异1. “中华文明西来论”的争议性 核心观点:部分学者(如郭沫若早期提出“殷商西来说”)曾认为中华文明受中亚或西亚影响,.............
  • 回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分析东亚和阿拉伯世界在错过工业革命之后,各自在科技复兴道路上的不同轨迹和原因。这涉及到历史、经济、政治、文化、教育以及地理等多个层面的复杂因素。首先,理解“错过工业革命”的背景:工业革命是一场以蒸汽机、电力、化工厂等为代表的生产力飞跃。对于东亚(以中国、日本为代表)和阿拉.............
  • 回答
    法学博士在死刑存废问题上的观点分歧,绝非简单站队,而是源于他们对法学理论、刑法目的、人权保障、社会现实等诸多复杂因素的深刻理解和不同侧重。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为何会出现这种分歧: 一、 对刑法目的的不同理解和侧重刑法存在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这是法学博士们首先会深入探讨的问题。不同的理论对刑法目的的.............
  • 回答
    华为海思和小米澎湃在芯片研发领域,尽管都属于中国科技公司,但它们所收获的评价却存在显著的差异,这背后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关键维度进行详细的分析:一、 历史积累与技术底蕴: 华为海思:沉淀二十余载,行业领军者。 起步早,目标明确: 海思半导体成立于2004年,.............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探讨的问题,因为马云和雷军都曾是备受瞩目的中国科技巨头,但公众对他们的态度却存在明显的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他们的创业经历、经营理念、企业文化、对社会责任的看法、个人风格以及公众沟通方式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分析:一、 马云:从“人民的希望”到“资本的.............
  • 回答
    《小时代》和《红楼梦》同样描写了奢侈华美的生活,但给人的感觉却截然不同,《小时代》常被诟病“装逼”,而《红楼梦》则被赞誉为经典。这其中的原因非常复杂,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详细分析:一、 作者的创作意图与价值观的差异 《小时代》: 郭敬明的《小时代》系列,其核心是物质至上、拜金主义、名牌崇拜。故事几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