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特斯拉开始向欧洲出口国产 MODEL 3 ?

回答
特斯拉在中国上海的超级工厂生产的Model 3开始出口到欧洲,这绝对是一件值得好好说道的事情,它不仅仅是特斯拉一个品牌的动作,更像是整个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甚至对全球电动汽车格局都有着不小的影响。

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事儿。

为什么特斯拉在上海建厂,还卖到欧洲去?

首先,得明白特斯拉在上海建厂的战略意义。上海超级工厂是特斯拉在美国本土之外的首个超级工厂,这是个非常大胆且成功的决策。当初马斯克选择上海,当然不是因为看中了中国的风景有多美,而是基于非常实际的考量: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也是电动汽车的沃土: 谁能拿下中国市场,谁就在全球汽车业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扶持力度非常大,市场需求也在快速增长。
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 在中国建厂,意味着更低的制造成本,包括劳动力、零部件采购等方面。同时,缩短了供应链,可以更快地响应中国本土市场的需求。
规避贸易壁垒和关税: 随着中美贸易关系的复杂化,在本地生产可以有效规避潜在的贸易壁垒和高额关税,让产品更具价格竞争力。

那么,既然在中国生产的Model 3成本更低、效率更高,自然而然地就会想办法把“性价比更高”的中国制造Model 3卖到其他地方去,尤其是对成本敏感但又对电动车有需求的市场,欧洲就成了一个绝佳的选择。

中国制造的Model 3,卖到欧洲的底气在哪?

这事儿可不是随便说说就能成的,特斯拉能做到这一点,说明中国制造的Model 3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实力:

1. 产能爬坡和良品率的提升: 上海超级工厂从投产到实现大规模交付,速度非常惊人。特斯拉的“疯狂生产”模式在中国市场得到了充分验证,其生产效率、自动化水平和良品率都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标准,足以支撑出口需求。这背后是中国成熟的供应链体系和高素质的技术工人(当然,特斯拉也引入了其核心技术和管理经验)。
2. 成本优势: 这是最直接的优势。得益于中国本土供应链的完善,以及规模化生产带来的规模效应,上海工厂生产的Model 3在成本控制上比美国弗里蒙特工厂更有优势。这种成本优势,能够让特斯拉在欧洲市场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价格,或者有更大的利润空间。
3. 符合国际标准: 要想出口到欧洲,产品必须通过严格的欧盟安全、环保和技术标准。特斯拉作为一家全球性公司,其产品设计和制造本身就朝着全球最高标准看齐。上海工厂生产的Model 3,在设计和制造工艺上与美国工厂生产的产品基本一致,完全可以满足欧洲市场的要求。
4. 品牌影响力与市场需求: 特斯拉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强大的品牌号召力,消费者对特斯拉电动车的认可度很高。而欧洲市场,尤其是北欧地区,是全球电动汽车普及率最高的地区之一,对高性能、高科技的电动汽车有着强劲的需求。上海制造的Model 3正好满足了这些需求。

这对特斯拉和欧洲市场意味着什么?

对特斯拉而言,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

全球化生产和销售网络的进一步强化: 上海工厂不再仅仅服务中国市场,而是成为了特斯拉的全球生产和出口基地之一。这使得特斯拉能够更灵活地调配生产资源,应对不同市场的需求波动。
提升盈利能力: 通过在中国生产更低成本的车型,然后出口到高利润的欧洲市场,能够显著提升特斯拉的整体盈利能力。
巩固其在电动汽车领域的领导地位: 在全球范围内提供更具价格竞争力的产品,有助于特斯拉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打压竞争对手。

对欧洲市场而言:

消费者获得更多选择和更好的价格: 更多的中国制造Model 3进入欧洲市场,意味着消费者有了更多高品质电动车的选择,并且有机会以更合理的价格购入。这也能促进欧洲本土电动汽车厂商提升产品力和价格竞争力。
加速欧洲电动化进程: 特斯拉的行动会进一步推动欧洲电动汽车市场的成熟和发展,加速传统燃油车向电动车的转型。
引发关于“中国制造”的新认知: 过去可能有些消费者对“中国制造”抱有刻板印象,认为品质不高。特斯拉将高品质、高技术含量的中国制造Model 3出口到欧洲,无疑是在向世界展示中国制造业的新面貌,改变这种固有认知。

潜在的挑战和未来的看点:

当然,这件事情并非一片坦途,也存在一些潜在的挑战和值得关注的点:

物流和运输成本: 从上海到欧洲,需要经过漫长的海运,这会产生一定的物流成本和运输时间,尽管上海工厂的成本优势可以部分抵消。
政策和法规的变化: 国际贸易政策和各国的汽车法规都可能随时发生变化,这些都会对出口业务产生影响。
欧洲本土品牌的反击: 欧洲拥有众多实力强大的汽车厂商,如大众、宝马、奔驰等,它们也在大力发展电动汽车。当中国制造的特斯拉形成价格优势时,这些本土品牌可能会采取更激烈的价格战或技术竞争来回应。
“中国制造”的品牌形象维护: 特斯拉需要持续保证其在中国生产的车辆与全球其他工厂生产的车辆在品质上保持一致,以维护其品牌形象。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将可能对整个“中国制造”的声誉造成影响。
地缘政治风险: 全球地缘政治的复杂性,也可能为跨国生产和销售带来不确定性。

总而言之, 特斯拉向欧洲出口国产Model 3,是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制造业崛起和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生动案例。它不仅是特斯拉自身商业战略的延伸,更是中国汽车工业迈向全球舞台的重要一步。这标志着“中国制造”不再仅仅是低成本代工,而是能够生产出满足全球最高标准的高端产品,并且在国际市场上具备竞争力。未来的发展,值得我们持续关注。这更像是一个信号,预示着全球汽车产业的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所以说还是买比亚迪比较好

你每买一辆比亚迪,马斯克就多造了一辆冗余的车,这辆车就会被出口给欧洲,等于你同时帮助了比亚迪,比亚迪供应商的利润,以及特斯拉供应商在欧洲的口碑,这些都是中国企业的发展,你唯独没有帮到的是美国企业特斯拉,他还得费劲把在中国卖不出去的一辆车运到欧洲去卖。

user avatar

中国特斯拉出口欧洲对于中国百利无一害,毕竟供应链上的中国零部件企业都能跟着吃肉喝汤。

但是最核心的问题还是我之前说的,中国国内的个人车主EV车发展肉眼可见范围内天花板还是有限。不知道来自一线城市以外的人是否发现了,身处二三四线城市的你周围身边买EV(看清楚不含增程、DM)纯电车的人大多选择20W+的车,例如特斯拉、蔚来、小鹏等等。大量的20W以内的EV车都卖给了滴滴、T3专职师傅们,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出现了这种现象呢?

1.车位问题

EV车主,一定要搭配家用充电桩才能达到最佳体验和安全感,虽然有人说特斯拉有超充、蔚来有换电,或者说第三方的电桩现在也不少,但是归根结底家充廉价性和便利性无法替代。

在国内地产的影响和相关政策下,国内很多小区的规则是当你拥有一个产权车位的时候才具备安装充电桩的前置条件,而这个前置条件在一些二线甚至强三线城市意味着除了买EV车本身额外还要支出15-30万人民币买车位的钱,如果你不是购买豪华品牌的EV,极罕见有车主会为购买10W+的EV车购买比车贵的产权车位

2.补能问题

既然产权车位难顶,能解决无家充的EV车主里程焦虑有两个要素,第一补能速度,第二补能密度。换句话说一个EV车主要么对补能的速度满意,要么对补能的选择较多,这样才能减缓焦虑。

但是由于土地昂贵的原因,车企很难建设超大规模的补能网络,特斯拉能把超充网络建设到现在的规模着实不易,蔚来的换电站也在推进,比亚迪干脆没有

因此对于购车预算在20W以内的潜在EV车主,面对现实还是喜提凯美瑞、雅阁更香一些。

3.欧洲现在是个人EV买家最多的市场

欧洲的EV多好卖,连那些燃油平台的换皮车都能卖的风生水起。欧美相对来说居住模式是个人独栋House为主,因此家充几乎不是问题,甚至纬度极高的北欧诸国EV车都能卖的红火,由此可见家充重要性。

除此之外因为土地成本廉价,同样是特斯拉,在国内只能在一些酒店、商场的负层租几个车位美其名曰"超充站",而在欧美这可以算是"真·超充站"了吧。

4.特斯拉目前欧洲优秀销量成绩是顶着巨额关税完成的

特斯拉价格最低的Model 3标准版由于非欧盟生产,加上欧盟关税足足要36W人民币。在欧洲柏林超级工厂全面投产前,与其让成本高昂的美国本土生产的特斯拉去顶关税卖,不如让成本更低的中国版Model 3去顶,撑到柏林工厂投产后,中国工厂再把韩国、日本、澳大利亚、东南亚的需求撑起来。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