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希伯来语动词的 binyanim 是怎样的一个系统?

回答
希伯来语的动词系统确实相当精妙,它围绕着一个叫做“binyanim”的结构展开。你可以把它想象成动词的骨架,同一个词根(通常是三个辅音字母)可以插入不同的“binyan”框架中,从而产生出意义和语法功能都不同的动词形式。这是一种非常高效的语言表达方式。

词根:一切的起点

首先,理解希伯来语动词的关键在于词根。绝大多数希伯来语动词都源自一个由三个辅音字母组成的词根。比如,“写”这个动作的词根是 ktv (כתב)。这个词根本身就承载了“书写”的核心含义。

Binyanim:变化的模具

而“binyanim”就像是为这个词根量身定制的模具。它们通过调整词根字母的元音(希伯来语字母中没有专门的元音字母,元音是通过附加在辅音上的符号来表示的,但很多时候这些符号会被省略,尤其是在日常书写中,这使得识别binyan变得尤为重要)、以及有时会在词根中插入额外的辅音字母,来改变动词的含义和语法功能。

目前,主流的观点认为希伯来语动词有七个基本的binyanim。你可以把它们想象成七种不同的“调味品”,用同样的食材(词根),但不同的调味品组合,就能做出风味各异的菜肴。

下面我们来一一拆解这七个主要的binyanim,并尝试用更生活化的例子来帮助理解:

1. Pa'al (פָּעַל) / Qal (קַל)

角色: 这是最基本、最常见的一个binyan。它通常表示一个主动的、简单的动作。你可以把它理解为“动词的原始状态”或者“基础形态”。
结构特点: 词根字母保持不变,主要变化体现在元音。
举例: 词根 ktv (כתב) 在 Pa'al 中可以变成 katav (כָּתַב),意思是“他写了”(过去时第三人称阳性单数)。这是一个非常直接的动作描述。
类比: 就像一个简单的“开门”动作。

2. Nif'al (נִפְעַל)

角色: 这个binyan通常表示被动语态,或者反身动词(动作作用于自身)。有时候也表示事件的发生,而非主动的意图。
结构特点: 通常在词根的第一个字母前加上一个“נ” (nun)。
举例: ktv (כתב) 在 Nif'al 中可以变成 nikhtav (נִכְתַּב),意思是“被写了”或“被记录了”。这里“写”这个动作不是主动发出的,而是发生在对象身上的。
类比: 就像“门被打开了”,不是“他打开了门”。或者“他洗了(自己)”。

3. Pi'el (פִּעֵל)

角色: 这是表达加强的、重复的或刻意的动作。它带有强烈的“使……,做……,加工……,反复做……”的含义。
结构特点: 词根的第二个字母会有一个重复(双写),并且在词根的第一个字母和第二个字母之间以及第二个字母和第三个字母之间通常会有特定的元音。
举例: ktv (כתב) 在 Pi'el 中可以变成 kittev (כִּתֵּב),意思是“他写了(很多字/信)”或者“他拼写了”。重点在于“写的动作本身被强调或重复”。另一个例子,词根 spr (ספר) 在 Pi'el 中是 sipper (סִפֵּר),意思是“他讲述了”。这是对“说”这个动作的加强。
类比: 就像“他大声地、持续地敲门”,而不是“他敲了敲门”。或者“他反复练习”。

4. Pu'al (פֻּעַל)

角色: 这是 Pi'el 的被动语态。如果 Pi'el 是“加强的动作”,那么 Pu'al 就是“被加强的动作”。
结构特点: 元音模式与 Pi'el 相近,但通常第一个字母后是 "u" (ו) 元音,第二个字母后是 "a" (ַ) 元音,且第二个字母依然重复。
举例: ktv (כתב) 在 Pu'al 中可以变成 kutav (כֻּתַּב),意思是“被拼写了”。sipper (סִפֵּר) 的 Pu'al 形是 suppar (סֻפַּר),意思是“被讲述了”。
类比: 就像“这个故事被很多人反复讲述”。

5. Hif'il (הִפְעִיל)

角色: 这个binyan通常表示使役性,也就是说,“让某人做某事”或“引起某事发生”。它也常常用于表示使……进入某种状态。
结构特点: 通常在词根的第一个字母前加上一个“ה” (heh)。词根的元音也发生变化。
举例: ktv (כתב) 在 Hif'il 中可以变成 hiktiv (הִקְטִיב),意思是“他命令(某人)写”。或者,词根 mlk (מלכ) 在 Hif'il 中是 himlikh (הִמְלִיךְ),意思是“他使(某人)成为国王”,即“册封……为王”。
类比: 就像“他让孩子学习”,而不是“孩子学习”。

6. Huf'al (הֻפְעַל)

角色: 这是 Hif'il 的被动语态。即“被使做某事”或“被引起发生”。
结构特点: 元音模式类似于 Hif'il,但通常第一个字母后是 "u" (ֻ) 元音,第二个字母后是 "a" (ַ) 元音。
举例: ktv (כתב) 在 Huf'al 中可以变成 hukhtav (הֻכְתַּב),意思是“被命令写”。himlikh (הִמְלִיךְ) 的 Huf'al 形是 humlakh (הֻמְלַךְ),意思是“被册封为王”。
类比: 就像“士兵被命令去战斗”。

7. Hitpa'el (הִתְפַּעֵל)

角色: 这个binyan通常表示反身动词(动作作用于自身,与Nif'al类似但含义更强调“主动地使自己……”)或互惠动词(双方或多方互相做某事)。有时候也表示参与某事或从事某项活动。
结构特点: 通常在词根的第一个字母前加上一个“הִתְ” (hit)。词根的第二个字母常常会重复(或发生同化)。
举例: ktv (כתב) 在 Hitpa'el 中可以变成 hitkatev (הִתְכַּתֵּב),意思是“他互相通信”或“他写信(给自己或写给自己)”。词根 šlḥ (שלח) 的 Hitpa'el 形是 hitšal'aḥ (הִתְשַׁלַּח),意思是“他自我放逐”。
类比: 就像“他给自己化妆”,或者“他们互相拥抱”。

为什么这个系统如此重要?

词汇量扩展: 用最少的词根,可以衍生出大量的词汇。学习一个词根的Pa'al形式,你就可以通过套用不同的binyan模式,推断出其他意思相近但功能不同的动词。这极大地提高了词汇的学习效率。
意义的细微差别: 每个binyan都赋予了动词独特的意义色彩。理解这些差别,能让你更准确、更生动地表达。比如,是“写”这个简单的动作,还是“被写下来”,或是“反复写”,或是“被命令去写”,这些都需要通过不同的binyan来区分。
语法结构的骨架: Binyanim 不仅仅是意义上的变化,它们也直接影响动词的时态、语态、语气等语法范畴的构成。掌握了binyan的规则,就掌握了希伯来语动词变化的基础。
历史传承: 这个系统并非凭空产生,而是希伯来语长期发展演变的结果,反映了语言内部逻辑和表达习惯的深度。

挑战与学习技巧

刚开始学习希伯来语动词的binyanim可能会觉得有点复杂,因为每个binyan都有自己独特的元音模式和有时出现的额外字母。而且,并非所有词根都能完美地适配所有七个binyanim,有些binyan对于某些词根可能听起来或者用起来不太自然。

关键在于反复练习和积累:

认识词根: 努力识别动词的词根,这是理解一切的前提。
记忆模板: 熟记每个binyan的基本结构和元音模式。
查阅词典: 当遇到不熟悉的动词时,希伯来语词典通常会标明该动词属于哪个binyan,并且给出其基本形式。
大量阅读和听力: 在实际语境中接触不同binyan的动词,能够帮助你内化这些规则,培养语感。

总而言之,希伯来语的binyanim系统就像一个高度精炼的动词“生产线”。通过对词根进行不同的加工和组合,就能生产出功能各异、意义丰富的动词。掌握了这个系统,就等于掌握了希伯来语动词的核心秘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先声明我学语言完全就是靠语感,语法什么的一般不会太较真,这边上课基本也只是教你怎么变形不教你意义,有说错的还请指正。

以下的各种语法讨论很深奥,对希伯来语不算了解的人可能会看不懂,请不要随意赞同,当然还是很希望能给个「感谢」的~鞠躬~

===================================

首先我完全赞同

@杨滇沣

关于binnyanim(בניינים)的说法:

希伯来语的动词的בניינים(binyanim)可以理解成为一种结构。每一个结构都有其区别于其他的变化规律。总而言之就是可以将词根套入结构中。

关于之后一句我个人想不出例子来所以暂时持怀疑态度:

并不是所有动词可以套进七种结构,有的即使理论上可以套用,日常生活中也很少使用。需要查阅字典。

我个人的看法是一个词根能不能套入某种binnyan(binnyanim的单数形式בניין)是要根据这个词根套入那个结构后的词意是否合理来算的。

总而言之就是,理论上来说确实每一个词根都能有7种结构,但是因为在某些结构下完全无意义(更好的解释是doesn't make sense)所以这个变形本身就是不成立的,那么可以看做不是所有词根都有7种binnyan。

有的即使理论上可以套用,日常生活中也很少使用

这句话在我对希伯来语的理解中更像是:某个词根套入某个binnyan以后本身是make sense的,只是有一个词根比它更合适或者更「时髦」或者使用频率更多所以它被淘汰了。


====================================


不要太在意英文维基的说法,以色列语法课把binnyan分类的方式是这样的:


轻型:pa'al hifyil huf'al nif'al

重型:hitpa'el pi'el pu'al

关于轻型和重型的意义的区别就是重型结构里自带了重音(重型binnyan因为结构自带字母而造成重复或发音困难等问题从而改用重音音标来显示重复或被吞并的字母)。

重音有两种(重音就是那个点状的音标):

  • 一种本身没有语法意义只是改变发音(显示口语重音位置,或者将bet等字母的v音变b音);
  • 另一种是有语法意义的,这个不太好解释。
    你可以大致理解为重音音标的存在是为了显示因语法、结构或发音原因被「吞没、合并」或「消失」的字母,或是为了显示被重音标示的字母本应重复写两遍(至于具体是哪个情况是有专门的分析方式的,就不详细解释了):
    重音表示字母重复的例子:
    重音表示因为发音困难而有字母被「吞没、合并」的情况:
    重音表示因为词根变形而产生的字母重复等情况:

我个人猜测英文所说的intensive指的就是这些重型结构,simple指的就是轻型,causative是根据结构所带给词根的含义而完成的分类,和前面两个根本不是一种分类方式。

====================================


关于最后一个问题,正式语法书上如果不加音标那就一定会用带元音的拼写方式,如果不用带元音的拼写方式那就一定会加音标(基本所有正式的语法书籍都是加音标而不用元音的)。

不加音标的拼写方式为:

פעל, פיעל, פועל

加音标不用元音的方式就不展示了,截图好麻烦。

====================================

每个binnyan是能赋予同一个词根不同的含义的,虽然总能找到不符合规律的,但还是写出来以供参考。

最简单的解释方式:

pa'al - 完成某个动作,例如走、坐、吃。

nif'al - pa'al的被动形式,例如被写下来,被摔碎,被撕烂。

pi'el - 对其他人做出某个动作,例如教、复建、升级。

pu'al - pi'el的被动形式,例如被复建、被安排、被增强。

hif'il - 对其他人做出某个动作,例如揍、喂、安置。

huf'al - hif'il的被动式,例如被安置、被拯救。

hitpa'el - 自己对自己做出的动作,例如穿衣服、梳头发、打扮等。

更系统一些的:

pa'al - 主动动作

nif'al - 被动动作

hif'il - causative;change;formation

huf'al - 被动

pi'el - causative

pu'al - 被动

hitpa'el - 一)对自己所做的动作,例如化妆。

二)change & formation,例如变老

三)相互的动作,例如书信往来(希伯来语有一个动词的含义是「书信往来」)


最详细的关于每一个binnyan可以赋予词根的含义的表格:


参考资料:

לשון/תורת ההגה/דגשים לשון/ניתוח פעלים/בניין
עקרון בנייני הפעלים
בניינים בעברית

还有各种文档格式的教材就不一一列出来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希伯来语的动词系统确实相当精妙,它围绕着一个叫做“binyanim”的结构展开。你可以把它想象成动词的骨架,同一个词根(通常是三个辅音字母)可以插入不同的“binyan”框架中,从而产生出意义和语法功能都不同的动词形式。这是一种非常高效的语言表达方式。词根:一切的起点首先,理解希伯来语动词的关键在于.............
  • 回答
    希伯来语和阿拉伯语之间,存在着非常深厚的语言学亲缘关系,这就像是同一棵大树上分出的两根主要枝干。它们都属于闪米特语族(Semitic languages),这是整个亚非语系(AfroAsiatic languages)下的一个重要分支。要理解它们的亲缘关系有多近,我们可以从几个主要方面来看:1. 词.............
  • 回答
    希伯来语和腓尼基语确实有着非常深厚的渊源,它们都源自于一个更古老的共同祖先——闪族语系。而腓尼基字母,正是希伯来字母的直接祖先。在古代,地中海东岸的腓尼基人,作为当时非常重要的航海和贸易民族,他们发展出了一套独特的字母系统,这套字母就是腓尼基字母。这套字母系统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它是一套音节字母,.............
  • 回答
    当然,现代希伯来语和古代希伯来语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就像古英语与现代英语一样,尽管它们都源于同一语言体系。要说它们“完全一样”,那是绝不准确的。总的来说,最大的区别体现在: 生命力与演变: 古代希伯来语是古代以色列人的语言,承载着宗教文本、法律、文学和日常交流。而现代希伯来语是在经历了数千年沉.............
  • 回答
    汉服运动与希伯来语复兴,乍一看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件事,一个关乎服饰,一个关乎语言。然而,如果我们深入剖析其背后驱动的社会文化心理,以及它们在历史长河中所扮演的角色,会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令人惊讶的共通之处。将它们并置,不仅能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这两个运动本身,更能从中窥见文化复兴的某些普遍规律。核心.............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语言演变、文化传承以及历史记录等多个层面。简单地说,这并非是“无法复原”,而是复原的难度、方式和目标存在显著差异,而且“复原”这个词在不同语境下含义也不尽相同。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两千年前的希伯来语和两千年前的古代汉语,都存在,也都有研究价值。 关键在于,我们所说的“复.............
  • 回答
    雷立柏(Leopold Weber),一个在古典学界,尤其是奥地利地区,提起名字来能让人眼前一亮的学者,他的评价,绝非三言两语能够概括。如果你有机会接触到他,或者听闻过他的事迹,你便会明白,他不仅仅是一位教授,更是一位将生命热情倾注于古典语言与文明的守护者和传播者。扎实的学养,融汇贯通的教学首先,雷.............
  • 回答
    一个星期有七天,这个概念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很大程度上确实与苏美尔希伯来历法文化的影响力有关,但这并非故事的全部。更准确地说,苏美尔希伯来历法中的七天周期,是历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节点,并借助文化传播扩散开来,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独立发展出类似“周期性时间划分”概念的文化,也并.............
  • 回答
    阿什肯纳兹犹太人和塞法尔迪犹太人是犹太民族中两个主要的分支,他们的起源和历史发展路径有着显著的不同。要理解他们的来源,需要回溯到古代以色列地区,并关注他们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如何分散、发展以及与周边民族的互动。核心的起源:古代以色列的犹太人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无论阿什肯纳兹犹太人还是塞法尔迪犹太人,他们.............
  • 回答
    菲利士丁人,那个一度让古代近东地区风声鹤唳的名字,他们的语言究竟属于哪个语系,至今仍是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们争论不休的课题。然而,根据现有的考古证据和少量文献记载,我们可以勾勒出一些大致的轮廓。菲利士丁语言的语系之谜:菲利士丁人并非起源于当地,他们的到来伴随着一场大规模的迁徙和冲突,对整个地中海东岸的.............
  • 回答
    当然,很高兴能为您详细解释一下希腊语的语系归属。希腊语并非亚非语系,而是属于印欧语系。我们来详细分解一下,看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论,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语系”是什么。语系,就像一个语言的“家族树”。它基于语言之间的相似性,特别是语法结构、词汇和语音系统上的共同起源。语言学.............
  • 回答
    希腊语和拉丁语,这两门古老的语言,如同历史长河中的璀璨明珠,吸引着无数渴望探索西方文明源头的人们。但它们是否好学?如果都要学,又该如何选择顺序?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希腊语:智慧的殿堂,逻辑的严谨初次接触希腊语,你可能会被它独特的字母表所吸引——那些弯曲、优美的线条,如同一幅幅古老的壁画。.............
  • 回答
    要理解为什么希腊语和亚美尼亚语对土耳其语的词汇影响相对较小,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几个关键的历史、文化和语言因素。与我们通常认知中地理邻近和文化交流带来的语言融合不同,土耳其语的词汇构成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其突厥语根源和后来统治者的文化取向的影响。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土耳其语并非来自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希腊”或“.............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你想知道为什么希腊语里像 "passport"(护照)和 "university"(大学)这样的词,跟咱们熟悉的欧洲其他语言,比如英语、法语、德语,看起来不太一样。这背后的原因,说起来也挺有故事的。你可以把这事儿想象成一个大家族,但这个家族里有些成员,虽然跟其他人有远亲,但因为一.............
  • 回答
    古希腊著作的现有希腊语版本,并非全部都是从阿拉伯语译回的。这是一个涉及历史、文化和学术传承的复杂问题,需要我们细致地梳理。首先,我们要明确“原始版本”的含义。在古代,书籍的复制和传播主要依靠抄写。因此,我们今天所见的古希腊著作,都是经过历代抄写者之手流传下来的副本,而非作者亲笔的“手稿”。这些抄本之.............
  • 回答
    要回答亚美尼亚语、波斯语和希腊语哪个更类似,这需要深入了解它们各自的语言谱系、词汇、语法结构和历史渊源。简单来说,它们之间都有一定程度的联系,但联系的紧密程度各有不同。从语言谱系上看,它们的分野非常明显: 希腊语: 希腊语属于印欧语系下的希腊语族,是这个语族中唯一现存的语言。它拥有悠久的历史,从.............
  • 回答
    西罗马帝国在公元476年轰然倒塌,这不仅仅是一个帝国的终结,更是欧洲历史版图上一个巨大的变动。而在这场巨变之后,原本在帝国东部依然生机勃勃的希腊语,在曾经的西罗马帝国疆域内,其地位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下降过程。这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由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1. 政治分裂与语言权力中心的转移:首先,最直.............
  • 回答
    意大利南部,尤其是萨兰托半岛(Salento Peninsula),曾是 Magna Graecia(大希腊)的一部分,这里的希腊语人群并非一夜之间消失,而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多种因素交织影响,最终导致了语言和文化的逐渐式微。历史的基石:早期希腊移民与文化繁荣早在公元前8世纪,希腊的殖民者就开始.............
  • 回答
    选择先学习希腊语还是拉丁语,这个问题就像是在问是先爬一座巍峨的山峰,还是先探索一条蜿蜒入胜的河流。两者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语言的宝藏,但它们的起点、攀登方式和最终抵达的风景却不尽相同。对于初学者来说,这个决定并非易事,需要仔细权衡各自的优劣,并结合自身的学习目标和兴趣来做出选择。希腊语:古文明.............
  • 回答
    东罗马帝国,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拜占庭帝国,其核心是希腊语和希腊文化,这无疑是帝国最显著的特征。但如果仅仅将它视作一个纯粹的希腊帝国,那就大错特错了。在它绵延千年的历史中,帝国广袤的疆域内,从未缺少过非希腊语族群的身影。他们就像点缀在希腊这颗璀璨明珠上的颗颗宝石,共同构成了拜占庭帝国的多元面貌。我们不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