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朱祁镇会有那么好的人缘?

回答
要说朱祁镇为什么会有那么好的人缘,这可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楚的。得从他这个人身上,以及他所处的那个时代、那个环境,一点点地掰开了揉碎了讲。

首先,得承认,朱祁镇这个人,骨子里并非是什么坏人,也谈不上是什么昏君。他虽然年轻,但比起一些老谋深算的君主,反而有一种天真的、直率的劲儿。你想啊,一个皇帝,如果整天摆出一副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样子,对身边的人冷冰冰的,那谁会真心愿意靠近他?朱祁镇在这方面,反而有不少可取之处。

他对身边的人,是真的有情有义。

你看他对待那些在他身边服侍他的人,比如司礼监的太监。虽然太监这个群体在历史上往往背负着负面形象,但你得看到,在当时的宫廷环境下,皇帝身边最亲近、最离不开的就是这些太监。朱祁镇对他们,并没有因为他们是“宦官”就加以轻视或者刻薄。相反,他愿意信任他们,甚至将一些重要的事务交由他们去办。

举个例子,王振。虽然王振后来成了臭名昭著的权臣,但你要知道,王振能一步步爬到那个位置,并非完全是靠他自己的心机,朱祁镇对他的重用和信任,才是关键。在早期,王振并不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坏人,他小心翼翼地侍奉朱祁镇,朱祁镇也看到了他的“忠心”和能力,所以愿意放权。即使后来王振犯了大错,导致了土木堡之变,但朱祁镇在被俘期间,并没有像一些人那样立刻抛弃他,反而还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他。这种“不离不弃”的情分,在很多底层服侍的太监眼中,无疑是一种难得的品质。

再者,他对待一些大臣,也不是完全冷漠的。虽然在土木堡之变后,他的声誉受到很大影响,但你看后来他复辟之后,那些曾经跟着他的人,比如石亨、徐有贞,虽然这些人也各有算计,但他们确实在他最困难的时候,也曾经帮助过他。当然,这其中的感情成分有多少,很难说清,但至少朱祁镇对待这些曾经的“伙伴”,并没有赶尽杀绝,反而给了他们一定的机会。

他身上有“孩子气”和“好玩心”,反而拉近了距离。

朱祁镇虽然是皇帝,但他毕竟年轻,身上有很多年轻人的特点。他喜欢打猎、喜欢玩乐,这些在一些严谨的老臣看来,可能是“不务正业”。但对于和他年纪相仿的亲信,或者一些喜欢热闹的人来说,这反而是一种亲近的信号。他不会像一些皇帝那样,把自己关在深宫里,显得高高在上,遥不可及。他愿意走到外面,愿意体验生活,这种“接地气”的性格,有时候反而更容易赢得别人的好感。

你想想,一个皇帝,愿意和你一起谈笑风生,愿意和你一起做些“有趣”的事情,而不是仅仅坐在龙椅上,板着脸训斥你,这无疑会让你觉得他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个冷冰冰的符号。这种亲近感,自然会让他周围的人,尤其是那些没有太多政治野心,只是想安安稳稳过日子的人,觉得他是个容易相处的人。

他的“不幸”反而成为了一种“共情”的契机。

经历了土木堡之变,被瓦剌俘虏,这绝对是朱祁镇人生中的一个巨大打击。但恰恰是这段经历,让他从一个高高在上的皇帝,变成了一个尝尽人间冷暖的俘虏。他在瓦剌的日子,和那些普通人其实没有太大的区别,甚至还要更艰难。他要忍受饥寒,要忍受屈辱,要面对死亡的威胁。

这段经历,使得他之后复辟,身上多了一种“沧桑感”和“人情味”。他更懂得世事的艰难,也更懂得珍惜。那些曾经在他身上看到“不靠谱”的人,在经历了这段磨难之后,可能会对他产生一种怜悯,一种同情,甚至是一种“这个孩子也挺不容易的”的共情心理。

而且,在他被俘期间,那些支持他复辟的大臣,比如于谦,正是因为他“不在”,才有了机会去力挽狂澜,保家卫国。而当他回来后,他并没有因为于谦在他“不在”的时候“太有作为”而猜忌,反而是重用了他。当然,后来于谦的结局非常悲惨,这是后话,但至少在朱祁镇复辟初期,他对那些拥护他的人,表现出了感恩和重用。

他的一些“失误”,反而让他显得更“真实”。

你看朱祁镇的一些决策,比如听信王振,导致土木堡之变,这在很多人看来是巨大的错误。但换个角度想,一个年轻的皇帝,在充满诱惑和奉承的宫廷里,被一个看似忠诚的太监花言巧语所迷惑,这其实也反映了他的幼稚和缺乏经验。

反而是这种“不完美”,让他显得更“真实”,而不是一个完美无缺的、高高在上的神。人都有犯错误的时候,而一个皇帝如果犯了错误,还能得到大家的谅解和支持,这本身就说明了他的人缘不错,或者说,他的缺点并没有到令人无法容忍的地步。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略“人缘好”这个评价本身是相对的,而且很多时候,是掌握在那些能够影响舆论的人手中。在他能够稳定政权,并且没有犯下太过离谱的错误时,那些依附于他、或者欣赏他某种特质的人,自然会给他“好人缘”的评价。

总的来说,朱祁镇的好人缘,与其说是他天生有什么超乎寻常的魅力,不如说是他身上一些真实的、人性化的东西,加上他人生中的一些特殊经历,让他能够在不同的人群中,赢得一定的支持和好感。他不是一个完美的君主,但他的不完美,反而让他更像一个普通人,更容易被人理解和接受。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明朝那些事上写作为俘虏,囚犯,朱祁镇竟然可以和那么多人成为朋友,感觉很好奇,一个人的人缘怎么能好成这样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说朱祁镇为什么会有那么好的人缘,这可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楚的。得从他这个人身上,以及他所处的那个时代、那个环境,一点点地掰开了揉碎了讲。首先,得承认,朱祁镇这个人,骨子里并非是什么坏人,也谈不上是什么昏君。他虽然年轻,但比起一些老谋深算的君主,反而有一种天真的、直率的劲儿。你想啊,一个皇帝,如果整天.............
  • 回答
    明宣宗朱瞻基,这位在位时期被誉为“仁宣之治”的皇帝,一生中拥有两位儿子,其中长子便是后来引发“土木之变”的明英宗朱祁镇。提起朱祁镇,许多人脑海中浮现的是他年少登基,被宦官专权裹挟,最终导致国之大辱的形象。那么,这位让明朝历史蒙上阴影的皇帝,为何会是宣宗的儿子?这背后并非简单的血脉延续,而是多种复杂因.............
  • 回答
    靖难之役,一场在中国历史上堪称波澜壮阔的内乱,将大明王朝的命运推向了风口浪尖。朱元璋驾崩后,其孙子建文帝登基,但叔王藩镇的势力依然强大,特别是燕王朱棣。如果说,在战事焦灼之时,哪位南军将领,在关键时刻,真的能顶住皇权压力,行那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将朱棣斩杀,那么,整个大明王朝的历史轨迹将发生翻.............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我们不妨开动脑筋,想象一下会发生什么。如果野猪皮参加高考: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野猪皮”这个称呼,通常是指清朝的奠基者之一——努尔哈赤。既然我们是讨论他参加高考,就假设他穿越到了现代,并且拥有了现代的身份,可以报考大学。 科目上的挑战: 语文: 这是努尔哈赤最大的障.............
  • 回答
    朱一旦的枯燥生活最新视频《一块劳力士的回家之路》上线后,这件事情对于他们公司来说,绝对不是一个小水花,而是可能引发一连串反应的“蝴蝶效应”。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内容本身的意义和价值绝对是关键。 这集视频如果拍得好,拍出了新的亮点,或者在“枯燥”的表象下融入了更深层次的情感、思考.............
  • 回答
    1944年6月10日,就在诺曼底登陆的紧张前夕,一个足以让历史书被撕碎的事件发生了。艾森豪威尔,这位坚毅的盟军最高指挥官,他的灵魂,不知为何,被一股不可言说的力量转移到了朱可夫元帅的身体里。而那位以雷霆万钧之势席卷东线的苏联元帅,也同样发现自己置身于艾森豪威尔那严谨而一丝不苟的军装之中。身处异位,灵.............
  • 回答
    明朝的两位皇帝,朱祁镇和朱祁钰,他们的统治时期紧密相连,却又命运多舛,留下了许多值得深思的历史事件和评价。要详细地讲述他们,我们需要分别审视他们的个人特质、统治政策、以及历史对他们的评价。 朱祁镇:从“北征的皇帝”到“南宫的囚徒”,再到“太上皇”的复杂人生朱祁镇是明宣宗朱瞻基的长子,明英宗是他的庙号.............
  • 回答
    朱元璋对孔家出手,这一表述虽然有一定的基础,但需要更准确地理解其历史背景和朱元璋的实际行动。朱元璋并非对整个“孔家”进行了大规模的“出手”或政治上的清算,而是对孔子的后裔中,特别是曲阜孔府的一些行为和特权进行了约束和规范,并对儒家思想在当时社会的作用进行了调整和利用。要详细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以下.............
  • 回答
    朱元璋选择孙子朱允炆接班,这背后是一系列复杂的考量、权谋与情感交织的结果,并非一时兴起,而是他深思熟虑的战略部署。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回到明朝初年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以及朱元璋本人独特的性格和经历。一、 嫡长子继承的挑战与朱元璋的顾虑按照传统,皇位继承最优先的是嫡长子。朱元璋的嫡长子是朱标。朱标是.............
  • 回答
    明宪宗朱见深对万贞儿的专宠,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老少配”那么简单,其中牵扯着太多的感情纠葛、宫廷权谋,以及宪宗本身复杂的心路历程。要说清楚,咱们得一点点捋。初遇,那抹“安心”的暖阳首先,得回到宪宗还是太子的时候。那时候的他,年纪尚小,刚经历完被废的父亲英宗(土木堡之变后被瓦剌俘虏,回来后被软禁)的阴.............
  • 回答
    朱允炆输给朱棣,这其中绝不是简单的“八百亲兵”造反这么一句话就能概括的。这背后是一系列复杂的政治、军事、人心向背以及朱允炆自身一系列失误共同作用的结果。与其说是朱棣“赢”了,不如说是朱允炆自己一步步把自己推到了绝境。首先,我们得明白,朱棣起兵,并非仅仅依靠“八百亲兵”。虽然起兵初期,他以“八百壮士”.............
  • 回答
    正统十四年,岁在甲子。当土木堡的黄沙还在翻滚,当明朝的精锐部队正陷入蒙古骑兵的铁蹄之下时,一场比战局本身更加离奇的事情发生了。没人知道具体是如何发生的,或许是某个被遗忘的神龛,或许是天地间某种难以言喻的契机,总之,大唐的太宗皇帝李世民,竟以一种近乎神迹的方式,附在了那位年轻的皇帝朱祁镇的身上。一、惊.............
  • 回答
    朱元璋北伐的成功与许多同时代的其他北伐尝试的失败,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并非偶然。将这些原因一一剖析,我们能更清晰地看到历史的复杂性与必然性。朱元璋北伐成功的关键因素:1. 天时与人和的完美契合:元朝末年的统治危机 元朝的腐朽统治: 至元朝末期,蒙古统治阶级的腐朽和残暴已经达到了顶点.............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引人深思的假设,如果朱祁钰在“夺门之变”后,选择不废黜朱见深,而是光明正大地承认他是太子,并向朝臣们公开承诺自己会将皇位传给他,那么历史的走向很可能会发生显著的改变。首先,最直接的影响便是会大大削弱朱祁镇复辟的合法性和道义基础。朱祁镇之所以能在“夺门之变”后顺利复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被.............
  • 回答
    要说朱祁钰稳坐皇位、于谦权倾朝野,为何朱祁镇还能发动兵变,并且最终得手,这背后牵扯到明朝政治体制的复杂性、人性的多疑与权谋,以及一些关键的巧合与失误。绝非一句简单的“皇权更迭”就能概括。咱们掰开了揉碎了,一层一层地捋一捋。首先,我们得明白朱祁镇当时是什么处境。 他是“土木堡之变”的那个皇帝,是那个被.............
  • 回答
    朱一龙接拍《我的真朋友》,这背后可不是一个简单的“看剧本喜欢就接”的故事,而是涉及到他当时的事业发展阶段、角色契合度、以及他对未来演艺道路的考量。首先,我们得回到《我的真朋友》这部剧的制作背景。那是一个什么时期?朱一龙凭借《镇魂》爆红之后,正处于一个事业的上升期,用“顶流”来形容也不为过。这个阶段的.............
  • 回答
    这件事还得从头说起,得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那“严苛”的名声说起。您别看他出身低微,早年吃了不少苦,可一旦坐上皇位,他这人心思就变得非常复杂。一方面,他确实想建立一个廉洁、高效的政府,所以特别看重官员的品行,也赏识那些清正廉洁的。但另一方面,他又是个多疑之人,对任何可能威胁到他统治的事情都高度警惕。故.............
  • 回答
    这可真是个大哉问,触及了历史的深层原因。笼统地说,俄罗斯的扩张如同猛虎下山,而明朝却像一个被动挨打的老人,两者背后的逻辑和驱动力截然不同,也因此造成了截然不同的命运。这事儿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说:一、 驱动力与战略目标:生存 vs. 帝国野心 俄罗斯:被逼出来的生存空间与扩张逻辑。 俄罗斯,.............
  • 回答
    在《坏小孩》这部让人心惊肉跳的故事里,朱朝阳的内心世界,特别是他何时以及为何决定“放弃”普普和浩子,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充满挣扎的过程。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决定,而是由一系列事件和心理变化层层堆积而成。要说“放弃”,这本身就是一个沉重的词。对于朱朝阳而言,他可能从未真正从内心里完全抛弃过普普和浩子,至少在某.............
  • 回答
    朱祁镇,一个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但又饱受争议的名字。提及他,人们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土木堡之变”的惨败、被俘的屈辱以及后来的复位。很多人认为他是一个昏庸无能的皇帝,但仔细梳理他的人生轨迹,会发现这个评价或许过于简单化,他的人生充满了戏剧性,也确实展现出一些被低估的特质。“土木堡之变”:并非一人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