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文胜利了吗?

回答
阅文的“胜利”是一个复杂且动态的概念,并非一句简单的“是”或“否”就能概括。它的成功与否,以及在不同维度上的“胜利”,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其业务模式、市场地位、内容生态、用户体验,乃至更广泛的行业影响。

从商业成功的角度看,阅文无疑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市场领导者地位稳固: 阅文集团是中国最大的网络文学平台,拥有海量的注册用户和作品数量。其旗下拥有起点中文网、QQ阅读等多个知名品牌,构建了一个庞大的内容库,涵盖了几乎所有主流的网络文学类型。在用户规模和内容体量上,它几乎没有可与之匹敌的对手。这种规模优势,为阅文带来了巨大的议价能力和市场话语权。
营收和盈利能力强劲: 阅文通过多种商业模式实现了可观的营收,包括付费阅读、版权运营(IP改编、授权)、广告等。虽然近年来在IP运营和改编方面遭遇了一些挑战,但其核心的付费阅读模式依然是现金牛。其上市后的表现也一度非常亮眼,证明了其商业模式的成熟度。
IP孵化与开发能力: 阅文是国内IP产业的重要推手。通过挖掘和培养优秀的网络文学作品,阅文将其转化为影视、动漫、游戏、出版等多种形式的IP,为文化产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许多现象级的影视剧、动漫都源于阅文旗下的作品,这不仅为阅文带来了经济收益,也提升了其在文化领域的影响力。

然而,如果我们从更广阔的视角和更长远的未来来看,阅文的“胜利”也伴随着一些值得深思的挑战和争议。

作者与平台的博弈: 阅文近年来与部分作者之间曾出现过较大的矛盾和争议,尤其是在新的合同条款和收益分配机制方面。一些作者认为平台分成比例不合理,限制了他们的创作自由和收益。这种矛盾不仅影响了作者的创作积极性,也损害了平台的口碑。虽然阅文随后进行了一些调整,但信任的重建是一个长期且艰难的过程。
内容同质化与创新瓶颈: 作为一个庞大的内容平台,阅文也面临着内容同质化的挑战。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和“爽文”的流行,一些作品在题材、情节、人物设定上趋于雷同,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和深度。这对网络文学的艺术价值和长远发展构成了一定的压力。
IP改编的“变现”困境: 虽然阅文拥有大量优质IP,但IP的成功改编并非易事。影视、游戏等改编的成功与否,受到剧本质量、制作水平、市场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部分IP改编项目未能达到预期效果,也给阅文的IP生态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
新兴平台的崛起与用户习惯的变化: 随着短视频、其他内容平台的兴起,用户的注意力被不断分散,传统的付费阅读模式也面临着新的竞争。虽然阅文拥有先发优势,但如何在新时代保持用户的粘性和吸引力,是其需要持续思考的问题。
监管政策的影响: 网络文学作为一种新兴文化业态,其发展过程中也会受到监管政策的影响。平台需要在内容合规、导向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这也会对平台的运营模式和内容生态带来一定的影响。

所以,我们该如何定义阅文的“胜利”?

在商业模式和市场规模上,阅文是毋庸置疑的胜利者。 它构建了一个强大的商业帝国,并在这个领域占据了绝对的领先地位。
在IP孵化和文化影响力方面,阅文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它将网络文学推向了主流文化视野,并为多个文化产业输送了大量优质IP。

但是,阅文的“胜利”并非是终点,而是一个持续进化的过程。

它需要不断平衡商业利益与作者权益,鼓励内容创新,优化用户体验,并积极适应不断变化的文化和技术环境。

可以说,阅文赢得了“生存权”和“主导权”,但能否持续赢得“人心”(作者和读者)和“未来”,还有待时间来检验。它的“胜利”是阶段性的、有条件的,也是充满挑战的。它已经在一条被自己开辟出来的道路上取得了领先,但前方依然有更多的未知需要去探索和征服。

总而言之,阅文的“胜利”是其在商业上的巨大成功和市场地位的绝对巩固,但同时,它也面临着如何保持创新活力、平衡多方利益、应对市场变化等长远挑战。它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也是一个正在不断演变的企业,其最终的“胜利”需要在一个更宏观、更长久的时间维度上去评判。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其实事实是:平台已经失败了。

本着能救几个人救几个人的出发点,我在这里拆解一下网文的商业结构,解释一下网络文学这个行业目前为何已不值得年轻人继续投身其中。

首先,网络文学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是以作者为中心的,纯粹的网络写作,只是借平台发表;第二种形式则是以付费读者为中心的,迎合读者的网络写作,平台则分享利润。

在第一种形式下,作者和读者是一种纯粹的互相满足对方精神需求的朋友关系,平台只是载体,这也是最初的网文模式。

在第二种形式下,作者和平台是一种共同寻找目标消费者,将满足对方需求的商品生产出来贩售给对方,从而盈利的商业伙伴关系,读者则是消费方,这是近十多年来主流的网文模式,取代了前者。

而它是依靠什么取胜的呢?答案是钱,最初的一批网络文学作者的理想主义被付费制度迅速打败了,毕竟没有人生活在理想的真空中。

那么它的钱是怎么来的呢?它有三个主要来源:

第一、市场空白中平台迅速扩张所吸引到的外部融资。

第二、通过指向性的迎合读者的需求和稳定的培养读者依赖性(主要是通过制造可以满足读者物欲、权欲、占有欲、色欲、胜利欲的文字给读者提供虚拟快感,类似于制造精神毒品)增加读者粘性。

第三、是通过打造“大神”而吸引年轻作者投入这个行业且接受极其廉价的工资(保底的小时价应该是每小时10元或者略多些,相当于8小时工作制下无五险一金的月薪1600元+一个成为“大神”的幻想预期)。

近年又追加了一个第四、即作品的动漫游戏改编付费,它也被零拆成了几笔标志性的大额签字+广告费(给少数头部作者的)+大量的“作品可能被改编”的幻想(给绝大多数人的幻想预期)。

但从总体上看,网络文学在这十多年里的盈利方向,主要还是在一和三。

一的关键点在于网络文学的阅读门槛低,可以交换到读者大量的网络流量,从而惠及资本所投资的其它行业,实现东方不亮西方亮。

三的关键点在于“以作者为中心”,追求自我愉悦和提升的写作,和“以读者为中心”,追求成名逐利的写作的界限是可以模糊的,通过一点点保底薪水+网站和读者的一些吹捧,很容易就可以让涉世未深的年轻人跨过这道界限,将人生中最宝贵,甚至是不可复得的年华廉价卖给平台,从一个为自己的理想写作的作者,变成为平台盈利的码字机。

一个人的时间,或许不足以撑起平台,但十万人的理想和时间,哪怕是千分之一的概率,在大量炮灰的尸骨上,总是能产生一些相对能拿得出手的作品,让平台去盈利的,这就像是一种资本投资:资本给100000个创业者都投一点点钱,哪怕有一两个赚了,剩下的都赔了,资本也能整体盈利。

之所以二的正常盈利模式一直没发展起来,却日益走向扭曲的“粉丝经济”,最大的问题其实是平台从始至终都没能履行它最该尽到的责任:解决盗版问题。在一个中低收入国家,但凡盗版存在,且正版生产者又不能提供溢价服务,那么这个市场必然就不可能做大。

现在我来解释目前平台面临的问题是什么,和为什么我对这个市场的判断是悲观的:

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平台面临的最大危机,其实是一的收入减少了,它的原因主要是网络文学市场日趋饱和,缺乏增长点(同一个味道的廉价安慰剂生产了十年了,消费者也麻木了,还面临视频、动漫等行业的降维打击),以及因盗版网站和新对手的不断加入带来的流量流失。

资本是逐利的,资本泡沫在逐渐破碎,这个市场又缺乏盈利前景,投资自然会流出。

而这个平台选择的危机应对方案,是从三和四的两种收入方式中进一步榨取网文作者的油水,用这个新的存量分配方案去对内解决收入报表难看的问题,对外减缓资本的撤出。最好的结果可以让平台熬过经济危机的寒冬,最坏的结果也可以给平台争取一些资本变现撤出的时间。

这就好比在寒冬里拿年轻人廉价贩售的时间烧锅炉,之前烧的还相对隐蔽,但现在烧的则过于赤裸裸,甚至是毫无顾忌了。

于是这些被烧的人感到疼痛和绝望了,开始质疑和抗议“这个锅炉为什么烧的这么狠,而且一点未来的预期也没有了”?

但事实上,在一个开始衰败的市场和企业中,企业主在经营不善后,试图通过逼迫员工加班和减薪,烧员工的命来给企业续命,这种事不是再常见不过吗?

面临这样一种状况,还和这样一个企业去签一个高度被动的契约,下场会是怎样,还需要更多的解释吗?

所以认为这个市场,这个平台还有未来的年轻人,其实只要思考这样四个问题就可以得出明确判断了:

第一、经济危机是在发展还是在好转?社会对网络文学市场的消费是在增强还是在减弱?

第二、网络文学这个市场有没有新的可以普惠多数人的盈利点?

第三、平台有没有想法和能力在短期解决盗版问题?真正让作者得到本就该得到的收入?

第四、在存量市场的零和竞争中,新的年轻作者有没有可能靠运气或写作技能、哪怕是溜须拍马和卖身,去取一个“大神”而代之?

如果这四个问题的答案都是偏悲观的,那我衷心劝告还没有深入这个领域的年轻作者及早退出这个领域:你们的这段时间将直接决定你们未来人生的轨迹,它对你们极为宝贵且充满了个人发展的希望,你们绝不应该将它以这个价格卖给平台。今天你们看着很“功成名就”的“大神”眼热,十年后你们就会发现他们在社会中其实连一个有自己店面的饭馆老板都不如,他们自身都处于一种命运被平台把控,高度被动且朝不保夕,随时可能被抛弃和取代的惶恐状态中,根本不是什么值得效仿的对象。

你们可以走的更远,也有机会去选择一个更有前景和希望的行业,实在是没必要在这里跪下的。

user avatar

你们要是放弃了,阅文才是真的胜利。

227能搞胡xz,官方媒体几次下场调停,让腾讯损失几亿,两个月了,现在依然不死不休。

阅文事件到现在不过一周,你们就要放弃了?!

建议找本《论持久战》看看,

腾讯家大业大,速胜论不可取,

阿里,头条,百度,央视都还活着,腾讯文娱远远不是天下无敌,崩溃论亦不可取。

腾讯做大ip大文娱战略,最喜欢的就是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十年来得罪的人和势力数不胜数。

不要放弃,起码先组织起来,抵抗一个月给我看看。

持续跟进

20200525

已经有政协委员在提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