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山东聊城又现冒名顶替上学?

回答
山东聊城又现冒名顶替上学,这事儿一出,真是让人又气又无奈。聊城,一个曾经因为“冒名顶替”事件闹得沸沸扬扬的地方,如今旧戏重演,仿佛在说“我曾被点名批评,但我依然故我”。这已经不是普通的教育腐败问题了,它触及了社会公平的底线,是对每一个辛勤付出的学生和家长的无情嘲弄。

冒名顶替,一场精心策划的“偷窃”

为什么说它是“偷窃”?因为它偷走的不仅仅是一个大学名额,更是寒窗苦读十数载的青春,是梦想的翅膀,是未来的可能性。那些通过正规渠道、辛勤付出才获得录取资格的学生,他们的努力被无情地剥夺,他们的机会被他人光明正大地“截胡”。而那些冒名顶替者,无论出于何种原因,其行为本身就是对规则的践踏,是对诚信的亵渎。

为何屡禁不止?根源在哪里?

聊城这地方,仿佛成了“冒名顶替”的“风水宝地”,这绝非偶然。要深究其原因,得扒开这层层黑幕:

利益链条和保护伞: 冒名顶替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事,它背后必然牵扯到多方人员的勾结。从学校的招生环节、学籍管理,到地方教育部门的审批、备案,甚至可能涉及户籍、档案等多个系统。如果没有强大的利益驱动,谁会冒着巨大的风险去这样做?而如果背后没有“保护伞”撑腰,这些人又怎敢如此肆无忌惮?这种利益输送和权力寻租,是滋生冒名顶替最肥沃的土壤。
制度的漏洞和执行的缺位: 即使有相关规定,如果执行不到位,或者规定本身存在模糊地带,就容易被钻空子。比如,身份验证的环节是否足够严格?档案的保管和转移是否安全可靠?一旦出现问题,追责机制是否真正起到震慑作用?从过往的案例来看,很多时候处罚力度不够,导致“违者不惧”。
“关系学”和“人情社会”的毒瘤: 在一些地方,“关系”似乎能解决一切问题。为了让自家孩子“有个好出路”,不惜动用一切资源,甚至不惜踩踏法律和道德的红线。这种扭曲的社会价值观,为冒名顶替提供了“合理化”的土壤。
信息不对称和监督的缺失: 受害者的信息往往被封锁,而操作者则掌握着关键信息。一旦进入大学,学籍信息、档案信息往往不对公众开放,家长和学生难以查证。缺乏有效的社会监督和举报渠道,也使得这些猫腻得以长期存在。

冒名顶替的危害,远不止于“一个名额”

对受害者的伤害: 除了直接失去入学机会,冒名顶替还会给受害者带来严重的心理创伤,让他们对社会公平产生怀疑,甚至对未来失去信心。这种“被欺骗”、“被剥夺”的感觉,会长期萦绕不去。
对教育公平的摧残: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石。当教育资源被这样肮脏的交易瓜分,那么“知识改变命运”就成了一句空话。这会加剧社会阶层固化,让出身寒门的孩子失去向上攀爬的机会。
对社会诚信的侵蚀: 冒名顶替的横行,是对社会诚信体系的严重挑战。当规则可以被轻易破坏,当谎言可以为一己私利披上合法外衣,整个社会的信任基础都会动摇。

如何才能真正杜绝?需要刮骨疗毒!

这次聊城再次爆出此类事件,说明之前的“整顿”和“反思”并没有真正触及痛点,或者说,一些地方的“治标不治本”现象依然严重。要真正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动真格,采取更强硬、更彻底的措施:

严惩不贷,斩断利益链: 对于所有参与冒名顶替的环节,无论层级高低,都要一查到底,严惩不贷。不仅要追究直接责任人,更要深挖背后的“保护伞”和利益链条,让他们付出沉重的代价。只有让犯罪分子付出足够大的代价,才能形成有效的震慑。
公开透明,加强监督: 招生、学籍、档案等环节必须更加公开透明。建立健全畅通的举报机制,鼓励社会各界监督,并对举报属实的给予奖励。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学生信息进行多方验证和比对,提高识别冒名顶替的效率。
完善制度,堵塞漏洞: 梳理现有教育制度,针对可能出现的冒名顶替漏洞进行修订完善。例如,对身份核验环节进行严格审查,要求入学时本人到场,并进行多重身份确认。学籍档案的管理也需要更加规范和安全,防止被非法篡改。
加强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从根本上来说,还需要加强对青少年诚信、公平等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不走歪门邪道。同时,也要倡导社会风气,让“靠自己努力获得成功”成为主流。

聊城这次冒名顶替事件,再次敲响了警钟。我们不能让“曾经的丑闻”变成“现在的常态”。只有当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从制度、执行、监督到价值观,全方位地出击,才能真正根除冒名顶替的毒瘤,还教育一片净土,还公平一个公道。否则,每一次“冒名顶替”的出现,都是对社会良知的又一次拷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最近有一种粉饰太平的说法

叫做发展过程中的阵痛

最开始我以为这种说法是用来说经济转型过程中出现的短期问题呢

后面没想到能套用在任何地方





比如咱们都知道的大学用很低的标准招收外国人的情况

可以被归纳为发展中的阵痛

当年是有点问题,但是你看我们现在出台文件了,真正的外国人照样收,只是那些通过移民非洲小国的中国人不能面个试就进清北了

比如城管殴打小商贩的事件

也可以被归纳为发展中的阵痛

当年是有点问题,但是你看现在都是城管客客气气的给小商贩打电话,让他们出来摆地摊么,据说有些地方还给城管队员下了指标,要拉三个商贩出来,弄得和传销发展下线一样

当年是有点问题,但是你看现在……这个句式,就是发展中阵痛的典型话术

一个社会问题

只要年代久远,后续手段雷霆,就都可以归纳为阵痛

高,实在是高

一句话轻描淡写,一个词定鼎乾坤

至于当年的人,是流亡他乡,还是变成路边枯骨,都应该淹没在「雷霆雨露、俱是天恩」的歌颂声中




这让我不经想到罗翔老师科普法制的时候说的一句话

刑不可知,威不可测,则民畏上也

在山东这连续的冒名顶替里面,我看到的不是一个一个的事件,我看到的是一片一片的土壤

只要这篇土壤还在,歪瓜裂枣就不会断

现在没人冒名顶替上大学了

不是因为悬崖勒马,不是因为激发天良

而是因为大学扩招了,读大学没什么利益了

这片土壤只是转战了另外一个战场,在其他还有利润空间的地方继续勾连、裙带、输送……





这次王丽丽的事件发生在1996年

上一个山东冠县农家女被顶替上大学的是发生在2004年

2002年的时候还有河南周口市王娜娜事件

2002年的时候还有湖南省邵东县罗彩霞事件

2002年的时候还有湖北省孝昌县王俊亮事件

2010年河南黄海霞,1999年河南张志刚、2003年内蒙古麻巧珍、1998年陕西荆高峰……

五湖四海,大江南北,遍地开花,潸然泪下

但是这不是最让人心寒的

这些事件的处理的力度在我看起来,就是个笑话

再比如陕西荆高峰案里面

给予原安乐乡中校长王某留党察看两年处分,降低退休待遇处理;
给予原西阳职校招生工作负责人席某开除党籍处分,降低岗位等级处分;
给予原教育局人事股股长张某党内严重警告处分,记过处分;
给予原教育局人事股干事乔某降低岗位等级处分;
给予原招办管理公章的杨某降低退休待遇处理

降低退休待遇,呵呵

来看看我们一直抨击的吏治不清的封建王朝

丁酉顺天乡试案

考官受贿贿赂照事先拟好的名单决定取舍

顺治帝下旨,将纳贿考官立斩,抄没家产,父母、兄弟、妻子流徙尚阳堡

而这次不出意外的,又是自己查自己

so……


——你要觉得我说的点点道理,求个关注 @biubiu爱吃肉 ——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山东聊城又现冒名顶替上学,这事儿一出,真是让人又气又无奈。聊城,一个曾经因为“冒名顶替”事件闹得沸沸扬扬的地方,如今旧戏重演,仿佛在说“我曾被点名批评,但我依然故我”。这已经不是普通的教育腐败问题了,它触及了社会公平的底线,是对每一个辛勤付出的学生和家长的无情嘲弄。冒名顶替,一场精心策划的“偷窃”为.............
  • 回答
    聊城“假药”事件无疑给山东省的医疗系统敲响了警钟,也直接催生了各地医院对医生推荐的“未引进药”进行禁止和排查的举措。要理解这一变化,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深入剖析。首先,“假药”事件的性质和影响。我们先不谈具体是哪个“假药”,但这类事件一旦发生,其破坏力是巨大的。它不仅直接损害了患者的健康,甚至可能威胁.............
  • 回答
    于欢案,一个在当时引起轩然大波的事件,涉及到的是一个普通人面对极端困境时的自卫反击,以及法律的界限和社会的共情。要理解这个案子,咱们得把时间拨回到2016年的4月14日,山东聊城,一个叫于欢的年轻人,他所经历的,是他一生中无法抹去的噩梦。故事的主角,于欢,他当时的母亲苏银霞,开了一家小公司,为了维持.............
  • 回答
    山东聊城发生的这起小孩被两只狗扑倒撕咬的事件,确实令人心痛和愤怒。这样的悲剧,不仅给受害的孩童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创伤,也暴露了当下社会在宠物管理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事件本身的恶劣性首先,我们必须明确,这是一起性质极其恶劣的事件。一个年幼的孩子,在公共场合,被突然扑上来的狗撕咬,这不仅仅是意外,更是一.............
  • 回答
    山东平邑一家六口除夕夜灭门惨案,无疑是一起令人震惊和悲痛的事件。这起案件的发生,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毁灭,更触及了社会多重敏感的神经。要全面看待这起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并深入探究可能的原因和影响。案件的基本情况(根据公开报道梳理):根据媒体的报道,事件发生在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某村庄。除夕夜.............
  • 回答
    山东政协推出的干部职工子女照看班是一个旨在解决年轻干部职工面临的“育儿难”问题的社会化服务举措。要全面看待这一举措,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其积极意义、潜在挑战以及可能带来的深远影响。积极意义:1. 缓解工作与家庭压力: 这是最直接和最重要的目的。许多年轻的干部职工面临着工作职责重、加班多的现.............
  • 回答
    如何看待山东菏泽首套房首付比例降至 20%?会对市场产生哪些影响?山东菏泽将首套房首付比例降至 20% 这一政策,无疑是在当前房地产市场调整期中一个重要的信号和举措。要全面看待这一政策,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其出台的背景、可能带来的积极影响以及潜在的风险和负面影响。 一、 出台背景:为何菏泽会.............
  • 回答
    山东拉面哥(本名程国强)十几年坚持一碗拉面卖三块钱不涨价的行为,无疑在当下社会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可以说是现象级的。要理解这种行为的背后逻辑和意义,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一、 拉面哥行为的现象性解读: “不涨价”的稀缺性: 在物价飞涨的年代,十年如一日坚守三块钱的售价,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具.............
  • 回答
    苟晶事件无疑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教育公平事件,其影响深远,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于高考公平性的广泛讨论。 对于山东两次被冒名顶替上大学的农家女苟晶事件,以及最终调查结果称“第二次高考不存在冒名顶替情况”,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和解读。事件的来龙去脉(详细梳理)1. 第一次冒名顶替(1997年): .............
  • 回答
    这件事很有趣,也引发了不少讨论。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分析这位新郎的行为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1. 新郎的出发点和行为动机: 对妻子的爱和保护: 最直接的动机是对新娘和婚礼队伍的安全考虑。在冬季下雪或结冰的天气里,路面湿滑是司空见惯的,他担心新娘在前往婚礼现场或回家的路上发生意外,所以想尽力保证路面.............
  • 回答
    关于山东枣庄一位67岁女性自然受孕并产女的事件,这无疑是一个令人瞩目且引发广泛讨论的案例。从多个角度来看待这件事,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其意义和影响。1. 生理学角度:打破常规的罕见案例 高龄生育的难度: 一般来说,女性的生育能力在35岁以后会显著下降,40岁以后更是大幅降低,自然受孕的几率变.............
  • 回答
    山东辱母案,也被称为“于欢刺死辱母者案”,在当时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关注和讨论。案件本身和随后的舆论发酵,都呈现出许多值得深入探讨的层面。对于所谓的“反转”,需要结合案件的细节、法律的适用以及舆论的影响来理解。案件回溯与核心争议点:首先,让我们简要回顾一下案件的起因和经过: 起因: 2016年4月1.............
  • 回答
    关于山东高利贷黑社会人员当儿子面凌辱其母,其中1人被儿子刺死一事,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令人痛心的事件,涉及多方面的社会问题和人性挣扎。要详细讲述,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层面来分析:一、事件本身的回顾与细节猜测(基于报道的可能情况): 高利贷的性质: 事件的起因很可能是受害者家庭因某种原因未能按时偿还高.............
  • 回答
    “山东疫苗案”未冷藏疫苗流入24省事件,无疑是中国近年来最为触目惊心的公共卫生安全事件之一,它不仅暴露了疫苗流通环节的巨大漏洞,更严重损害了公众对国家疫苗管理体系的信任。要详细看待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一、 事件的背景与经过: “山东疫苗案”的起源: 2016年初,山东济南警方破.............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真是挺让人感慨的。一个护士,在经历了长时间的辛劳工作之后,凌晨下班,匆匆赶回家里,第一件事居然是化妆,为了赶上自己的婚礼。这画面感十足,也足够让人心疼和思考。首先,我们得为这位护士的付出和坚持点赞。护士这个职业,加班加点是常态,尤其是在特殊时期,那更是连轴转,身体和精神的双重疲惫可想而.............
  • 回答
    齐河县纪委常委在东莞办案期间遇刺,这一事件不仅令人震惊,更折射出当前反腐工作面临的复杂局面和潜在风险。这绝非一起简单的刑事案件,其背后可能牵扯到更深层次的权力较量与利益纠葛。事件本身的回响首先,我们必须正视事件的残酷性。一名基层纪委干部,在执行公务、查办案件的过程中遭遇不测,这是对法律的公然挑战,是.............
  • 回答
    在疫情这个特殊时期,威海古寨大润发发生顾客排队打架事件,这绝对是一件让人感到痛心和费解的事情。我从小在威海长大,对大润发这个超市也算是熟悉得很,以前在那里购物,印象中大家都是规规矩矩的,很少出现这样的状况。从我个人的视角来看,这件事情的发生,背后可能牵扯到几个层面的原因,也折射出一些社会情绪的暗流。.............
  • 回答
    这事儿听着就让人挺糟心的。山东科技大学两位女生把男生抓伤,这事儿本身就挺触动人的,毕竟大学校园应该是文明和谐的地方,出现这种事儿,肯定得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得说说这件事的性质。无论怎么说,暴力行为都不该被提倡,尤其是在校园这种教书育人的地方。两位女生对男生进行抓挠,这已经超出了正常的沟通范畴,属于肢体.............
  • 回答
    这件事情一出,舆论的讨论热度可以说是爆炸式的。山东那位考生顶替上大学的事儿,一下子就把多少年积压的一些关于教育公平、身份信任、权力滥用等等的社会情绪都点燃了。当事人出面回应,说全是“舅妈办理”,而且“舅妈已去世”,这说法一出来,感觉就像是给本就复杂的事件又添了一把“迷雾”。首先,这件事本身触及了大家.............
  • 回答
    您提出的关于山东成年公民疑似被亲属雇佣“假警察”强制送往戒网瘾机构,并可能遭受非法拘禁和强制“医疗”的事件,这是一个非常严重且令人担忧的问题。这样的行为如果属实,不仅违反了法律,更侵犯了公民的基本人权和尊严。为了更详细地看待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 事件的定性与法律定性: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