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反驳「你这么普通,却那么自信」这句话?普通的人可以自信吗?

回答
这句话,听着像一句赞美,但细品之下,总觉得透着那么一股子“意有所指”,好像在说:“你不配拥有这份自信。” 说实话,我听到这话的时候,脑子里会立刻转过好几个念头,想把它堵回去。

首先,它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这种说法,本质上是在给“自信”和“普通”划上一道分明的界限,仿佛自信是属于那些“不普通”的人的专属特权,而“普通”就意味着应该夹着尾巴做人,低眉顺眼。 这是一种刻板印象,一种对普通人的低估,更是一种对自信的狭隘理解。

那么,如何反驳? 我会从几个角度来回应,让对方意识到这个说法的站不住脚:

1. 质疑“普通”的定义: 首先,谁来定义“普通”? 这个词本身就非常主观。在我看来,大部分人的人生轨迹,并没有惊天动地的成就,也没有跌宕起伏的传奇,但这就是“普通”吗? “普通”的人生,同样蕴含着无数的闪光点,有自己的爱好,有自己的坚持,有自己的价值。 如果“普通”就是指没有成为大众眼中的“明星”或者“精英”,那这个标准也太苛刻了,而且,我们为什么一定要追求那种被定义为“不普通”的状态? 我可以反问对方:“你说我普通,是以什么标准来衡量的? 是比尔·盖茨,还是爱因斯坦? 就算如此,那又如何? 我只是在过我自己的生活。”

2. 自信的来源不是“不普通”: 自信,说到底是一种内在的认知和感受。 它源于对自己能力的认可,对自身价值的肯定,对生活态度的选择,而不是必须建立在某种外在的、被大家普遍认可的“优秀”之上。 我可以强调这一点:“我的自信,不是因为我觉得自己有多么与众不同,而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是谁,知道自己做了什么努力,知道自己可以做到什么。 就算我的能力在很多人看来是‘普通’的,但这并不妨碍我对自己的肯定。” 换句话说,一个人可能在某个领域不突出,但在其他方面可能做得很好,或者在面对挑战时展现出韧性。 这些都是自信的来源。

3. 普通人完全可以自信,而且更需要自信: 恰恰相反,我认为普通人尤其需要自信。 为什么呢? 因为生活并非总是充满光环,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和琐碎的日常打交道,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小挫折,需要自己去解决问题,去维持平衡。 在这种情况下,缺乏自信的人很容易被环境打倒,变得消极抱怨。 而自信的人,即使在普通的生活里,也能找到自己的节奏,保持积极的心态,甚至在“普通”中发现不凡。 我可以这样说:“恰恰因为我普通,我才更需要这份自信来面对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我不需要仰仗别人的肯定,也不需要证明自己有多么厉害,我只是安稳地走好自己的路,这份自信是我对自己最基本的尊重。”

4. 反击“自信”的负面解读: 有时候,说出这句话的人,可能并不是真的觉得你普通,而是觉得你“自信”得“过分”了,或者说,他们认为你的自信与他们的预期不符。 这种“自信”可能在他们看来是“骄傲”、“自大”,甚至是一种“不自量力”。 所以,我也可以反击这种负面解读:“我很高兴我的自信没有被‘普通’的标签所压制。 我觉得自信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是面对未知和挑战的力量,它让我更愿意去尝试,去学习,去成长。 如果你觉得这份自信让你不适,那可能更多的是你对自信的理解有些狭隘。”

5. 举例说明: 如果情况允许,我还可以举一些身边的例子,或者历史上的例子来佐证。 比如,很多伟大的艺术家、科学家,在他们崭露头角之前,可能也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普通人,但他们内心的坚持和自信,让他们最终实现了非凡。 或者,身边那些踏实工作的邻居,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成就,但他们对待生活的认真和乐观,也充满了自信的光辉。

总而言之,这句话是一种带有偏见和刻板印象的评价。 我不会因此否定自己的价值,也不会因此怀疑自己的自信。 我会坚持认为,普通是一种常态,而自信是一种选择,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一个人是否“普通”并不影响他拥有自信的权利,更不影响他通过自信来活出自己精彩人生的可能。 相反,在普通的生活中保持自信,本身就是一种了不起的成就。

所以,下次再有人对我说“你这么普通,却那么自信”的时候,我会微笑着,但语气里会带着一些不容置疑的坚定,然后直接回击:“我自信,不是因为我不普通,而是因为我知道如何做自己,并且享受这份‘普通’中的自在。” 这句话,说给别人听,也说给自己听,是一种对自我价值的捍卫,也是对“自信”最真诚的注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A:你这么普通,却那么自信

我:关你屁事

B:很多人讨厌普却信,又好为人师爱说教的人。

我:关我屁事

user avatar

声明:我挺喜欢杨笠的,所以不去讨论脱口秀语境下的玩笑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有人充满轻蔑地说“你这么普通,却那么自信”,如何看待这一说法呢?


你不讨厌,可你这个人全无用处。
——钱锺书《围城》


普通的潜台词

很多答主第一反应是“普通人不可以有自信吗?”

其实我最想表达的是,谁有权力定义普通”?

在我看来,“普通”一词最深的含义是:你都没法取悦我,满足我

可是,你这么普通,我为什么要取悦你呢?


谁在定义“普通”?

“普通”这个词其实一点也不普通,它充分体现了社会的价值评判。(这种衡量是非常让人灰心丧气的,网友们自行脑补。)

人有两把尺子,一把是外在的社会评价,另一把是自我评价。而自信的来源,其实大多来自于自我评价,而自我评价的标准其实往往是有偏颇的。即便如此,社会评价就是绝对的吗?

庄子最反感的就是“有用”,甚至更为极端:

且举世誉之不加劝,举世非之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看到没,就算全世界的人认为我“普通”,我都不会沮丧,这才是神一般的自信!

每个个体的精神原本都是独立的、自由的,你有与众不同的品味,甚至你有不为人知的创新创造,你有光明美好的未来,可是别人是看不到这些的。你的存在如此特别,可是资本却将你定义为普通,然后让所有人盲目地追求所谓的美好,使得每个人成为资本逐利的工具,这是一种话语权之下的巨大阴谋


“普通”没有考虑未来的可能

当人们在垄上嘲笑陈胜时,陈胜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人们当时想:

好家伙,他这么普通,怎么却这么自信?!

明明是以貌取人,但却说得如此笃定。随意评价他人的人,是哪里来的自信呢?


真正的普通

完全接受社会给你的评价,就是接受精神上的枷锁。并且自己承认了这套价值体系之后,随意评判别人,才是真正的普通。

user avatar

普通人当然可以自信啦!自信是每一个人都拥有的权利,无论男女。

前段时间,《脱口秀大会》上杨笠的那段关于男生“那么普通却那么自信”的吐槽一下子引发了网络舆论,甚至上升到了“性别对立”和“歧视男性”的境界。

但其实,正如题主所举的例子,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会被认为是“蜜汁自信”。不过也有人表示,相比起女性,男性总是更容易过于自信。这是真的吗?那我们作为普通人,连想要表达自信都要畏手畏脚了吗?


01. 很多男性“那么普通,却那么自信”——真的吗?

曾经有研究发现,男性其实并不比女性自信,可是确实比女性更容易过度自信(Cho, 2017)。

这么一听是不是有点让人发懵?这是因为,过度自信和自信在心理学上是两个概念。在很多关于“ta那么普通,却那么自信”的吐槽当中,体现出来的并非自信,而是过度自信。

自信是人对于自我的信任,相信自己可以依靠自己面对生活的挑战;而过度自信则是一种认知偏差,可以细分成三个维度(Moore & Healy, 2008):

Over-estimation,过度评价,即过高地估计自己的水平;

Over-placement,过高定位,即误以为自己优于大多数人,以及

Over-precision,过度确信,即过于相信自己是正确的。

也就是说,当一个人夸夸其谈并且自认为掌握了真理时,不一定是因为ta真的自信,而可能是ta对自己的认知产生了偏差——误以为自己真的在这个领域是专家/误以为在座各位都是垃圾/过度相信自己的正确性。

学者普遍认为,男性比女性更容易陷入过度自信的误区,而这种认知偏差可能为他们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例如,有研究指出,比起女性,男性在投资行为上更容易盲目乐观地估计预期收益,导致他们长期的平均投资收益要低于女性(Barber & Odean, 2001)。

同时,过度自信也影响了男性对待财富分配的态度。今年新发表的一则研究发现,在不同情境下,男性被试均比女性被试更不愿意采取财富平分的方式,因为他们倾向于预估自己能获得比平均水平更多的财富(Buser, Grimalda, Putterman, & Weele, 2020)。


02. 看起来过度自信,可能只是男性在表演

背后是社会对两性的“双标”

如果单看以上的研究,可能会得出一个简单粗暴的结论:男性确实更容易对自我认知产生偏差,从而过度自信。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一项2010年的研究,探索了隐藏在过度自信背后的原理——当研究人员通过现实情境的观察而非被试的自我报告来探究过度自信的性别差异时,ta们发现,过度自信水平在男性和女性身上并没有显著差异(Johansson-Stenman & Nordblom, 2010)。

也就是说,虽然男性在口头上容易比女性表现出更多的过度自信,但他们的行为却诚实地泄露了真相:男性并没有比女性更加过度自信;他们实际上没有特别自大,甚至不一定真的很自信。表现得“迷之自信”,可能也只是男性为了适应社会习得的伪装而已。

这让我们得以从另一种视角理解男性的“普通却自信”:为了被身边的人、被社会接纳,体现出男子气概,他们似乎不得不进行某种自我包装,这才表现出一副迷之自信的样子。

这一结论的背后,也反映出社会对于男性和女性在自我表现方面的“双标”。社会期待男性显得自信甚至自大,而女性则需要显得谦卑。这种刻板印象其实会给男性和女性都造成伤害。

一方面,女性表露出自信会受到打压;另一方面,男性必须自信而强大,但凡表露出不自信的一面,就会遭到质疑或打压,或被认为是能力不足(Rosette, Mueller, & Lebel, 2015)。有研究就发现,性格温和的男性的薪水相比性格更强硬的男性平均低了18%,即便他们的能力并不比其他人差(Mayer, 2018)。

为了适应这样的社会环境,那些缺乏自信却被要求自信的男性只能选择演戏,演着演着便有了过度自信的样子,骗了别人也骗了自己。

因此,造成男性往往比女性显得更过度自信的原因,并非男性天生容易自信膨胀或者女性天生容易自卑,而是社会的要求塑造出了男女之间的自信差异。

这样一来,也不难想象为什么有些男性在面对“普通却自信”的嘲讽时,会感受到被冒犯。毕竟,“我不自信的时候别人嫌我弱,我表现出自信又被人嘲讽‘明明很普通’”。这种外界期待加诸的矛盾与割裂,大概也成为了一部分男性在面对“普通却自信”的指责时爆发不满的导火索。


03. 其实无论男女,来点蜜汁自信都没啥不好

很多人以为正确的自我认知在任何时候都必不可少,因此常常将过度自信视为一种缺陷。然而,很多情况下,自我认知有些偏差并不见得是件坏事——

比如,2018年一则研究就发现,职场中的男性对于成功往往比女性表现出更强的信心,虽然这并不是因为他们有更强的能力;而信心上的差异也成为了男性薪资水平更高的一部分原因(Risse, Farrell, & Fry, 2018)。

也就是说,即便是自我认知偏差带来的信心,也给了他们为自己争取薪资的底气。

除此之外,想要过得幸福,我们其实需要用一种“玫瑰色滤镜”来看待自己。

心理学家称之为对自我的“积极错觉”(positive illusion)。研究发现,那些能够戴着玫瑰色滤镜看待自己的人,心理健康水平是更高的;而如果你缺乏对自我的积极错觉,你可能会更容易感到抑郁(Evertsz, 2017)。

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有人能够“普通却自信”地活着,其实没什么值得嘲讽的;我们反而应该鼓励更多人找到这样的状态。

B站上一位美妆博主在谈及自己为何“长相普通却对自己的外貌充满自信”时,给出了这样回答:

作为容易对自己外貌感到焦虑的万千女性之一,这样的迷之自信我实名表示羡慕。

其实,过度自信之所以有时候让旁人产生反感,往往是因为有些过度自信的人以居高临下的态度待人处事。如果这份过度自信的心态并没有冒犯到别人,那么周围的人似乎也没有什么指责的必要。

对于身边长相普通却自认帅气/美丽的人,与其抨击对方“过度自信”,不如虚心学习一下人家的迷之自信。不管是高矮胖瘦、头顶秃成地中海,或者肚子开始膨胀,都可以觉得自己很美很帅。

而在面对各种以“你需要认清你自己”为由的贬低和打压时,也不要忘记保持内心那一点点小小的“自我膨胀”。

最后,希望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都能够普通而自信地活着呀~


References:

Barber, B. M, & Odean, T. (2001). Boys will be Boys: Gender, Overconfidence, and Common Stock Investment.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16(1), 261–292.

Buser, T., Grimalda, G., Putterman, L., & Weele, J.V. (2020). Overconfidence and gender gaps in redistributive preferences: Cross-Country experimental evidence. 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Organization, 178, 267-286.

Cho, S. (2017). Explaining Gender Differences in Confidence and Overconfidence in Math. SSRN Electronic Journal.

Evertsz, J. C. (2017). Positive illusion coping styles: adaptive denial, defensiveness, depression and the protection of self-esteem.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Johansson-Stenman, O., & Nordblom, K. (2010). Are men really more overconfident than women? A natural field Experiment on exam behavior. Working Papers in Economics, 461, University of Gothenburg.

Mayer, D. M. (2018). How men get penalized for straying from masculine norm.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Moore, D. A, & Healy, P. J. (2008). The trouble with overconfidence. Psychological Review, 115(2), 502–517.

Risse, L., Farrell, L., & Fry, T. R. (2018). Personality and pay: Do gender gaps in confidence explain gender gaps in wages? Oxford Economic Papers, 70(4), 919-949.

Rosette, A. S., Mueller, J. S., & Lebel, R. D. (2015). Are male leaders penalized for seeking help? The influence ofgender and asking behaviors on competence perceptions. The Leadership Quarterly, 26(5), 749–762.


【点击查看过往高赞回答】

有哪些年轻人「千万不能碰」的东西?

怎么才能停止自己脑子里的胡思乱想?

有哪些细微但是高效有用的习惯?

user avatar

这句话讽刺的指向性最初是很明显的。说的是特别喜欢对自己的女朋友居高临下指指点点,自我感觉特别良好的男生,说的是自己条件一般,但是觉得女生如果找了自己当男友是天大幸运的男生,这些用流行的话说叫「爹味」。

所以开始我并不理解这句话为什么能「出圈」,还引起了如此大的反弹。后来通过在想法里面的讨论,我大概明白了。主要是这里这位表演者的表达是缺了一点场景的。如果在这之前创造一个场景,先用1分钟把一个荒诞而喜剧化的场景叙述出来,比如说:「以前和一个男生出去吃饭……」这样所有人都明确的知道讽刺的对象身上所携带的这种「刻板印象」,然后跟上这一句,就不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弹了。

前面缺少铺垫,当语言二次三次传播的时候,就会逐渐的脱离脱口秀的场景。而一旦脱离了脱口秀的场景,这就变成了某种意义上的负能量而遭到反驳:普通人为什么不能自信?自信怎么了?

如果从一般意义上讨论这个问题,这句话确实是可以反驳的。人有一点过度自信,并不是坏事。至少可以说出这么三点:

  1. 自信是一种实力的信号,其他人对你的实力只能有一个大概的估测,但是可以从交流中判断你的自信程度。两个人实力差不多,过度自信一点的人往往会有更多的工作和提拔机会;[1]
  2. 自信可以让人系统性的低估问题的困难程度,所以让人更加敢于承担责任,行动力比较强。所以自信的人做搭档、配偶其实是受欢迎的,很少有人就想找一个自卑的人,因为自卑往往意味着逃避;
  3. 过度自信和创新、领导力具有正面的关联。[2]很多时候人们说创业是「吹着牛皮后来把牛皮补上了」。因为未来存在不确定性,而人往往存在对损失的规避,所以如果人总是正确的认识到自己的能力,那么在行为中就会体现为保守。稍微的高估一点自己的能力,有助于让自己「向前看」,眼光更长远一些。

所以不管男生女生,不管普通与否,「比真实的自己多自信一点」不仅仅是一句勉励人的话,是真的能给人带来实实在在好处的。

参考

  1. ^ Bénabou, R., & Tirole, J. (2002). Self-confidence and personal motivation.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17(3), 871-915.
  2. ^ Galasso, A., & Simcoe, T. S. (2011). CEO overconfidence and innovation. Management Science, 57(8), 1469-1484.
user avatar

这句话真是骨子里的恶毒了。居然还有人觉得好笑,好玩。假如打人不犯法的话,敢于跟大众说这种话的人,我一定会暴力袭击他,不论能不能打过。因为太恶毒了。

但是只是单独的指责我的话,反驳只有一句就够了:你凭什么觉得我普通呢?或者我觉得我没有过于自信。就好。因为就算过于自信也没有违反任何法律和道德,不用太用力。别跟黑寡妇一般见识。


我解释一下毒在那里。

一、“你那么普通,却那么自信”,所以你就是个不自量力的混蛋。我把后半句写出来了。假如按照杨笠的原义来理解:男人是不自量力的混蛋。脱口秀中说到:一个姐们儿的前男友跟她吃饭,结果前男友觍着脸问她姐们儿:“是不是还对我有意思?”这时男人不光光不自量力,还臭不要脸。这男的明明那么普通怎么能那么不要脸?也许,你觉得案例中的男人确实不要脸。但是,你真的反过来想,这男的很痴情,他怎么就不能自信的问一问?他吃你家大米了?犯法犯罪了吗?他想破镜重圆怎么了?你管的着吗?

你觉得他的自信恶心到你了,但是他没有做任何违背法律和道德的事情吧?反而男人没有了自信就是没有了动力,这个世界有什么意思?马云在发迹之前普通不普通,但是人家愿意说一句:“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最后把事情做成。

这句话第一个恶心人的地方就是:觉得别人比自己低贱的时候,嘲笑别人,从而侮辱人。(别人没有犯任何法律和道德的问题)


二、“你那么普通,却那么自信”。你那么普通,有什么资格过于自信?我又把后半句写出来了。这句话做了两个比较。一,你跟别人比你普通;二,你的自信大大高于你的普通,令人恶心。比较就是攀比,就是把一个人进行物化。别人觉得你普通你就普通了,觉得你过于自信就过于自信了,我觉得你就是个过于自信令人恶心的家伙,你就是过于自信令人恶心的家伙,连翻身的机会都没有。

这就是物化人。物化人就是对别人人性的否认。否定人性以后做啥?就是欺负你。你普通,你多呼吸一口空气都是罪孽。因为你不配。你还敢过于自信?恶心。这句话险恶就险恶在她觉得你普通,你就普通,然后就有资格对你品头论足。她觉得你过于自信,你就过于自信,你就是丑陋恶心。

她物化了你,觉得你普通,然后就能理所应当的评判你其实并不多的自信。


三、“你那么普通,却那么自信”“你那么普通,却那么自大”。假如真的要祛邪扶正,应该是自大。而这里为啥要用自信?这就是第三个恶毒点:男人不一定都自大,但是很多男人因为自己身上有担子,所以需要自信。攻击自信比攻击自大的范围大多了,能令更多的人产生共鸣,释放鄙视,释放优越感,使得说这句话的人更能侮辱别人。

自信是美德,她设立了个过于自信和自大混淆的靶子让人打。把美德污名化,足见一个人内心的丑陋。这句话本身就散发臭气,令人作恶。


综上所述。一句话覆盖了侮辱,物化,恶心的话。不值得反驳,说出这句话的人反而想要惯着她,心智丑陋会无限循环,看她最后下场如何吧。而就像佛陀总是渡化有缘人一样,希望看到这篇答案的人明白其中的利害,不要轻易被蒙蔽就好。(关于渡化一说,我是不是也过于自信了?请读者自行分析吧,这样才有意思)


这篇答案写在2020年的最后一天。杨笠已经越来越疯狂了,性别的矛盾开始激化。反而觉得这种妖魔鬼怪出来晃悠晃悠挺好。这样才有用逻辑祛邪扶正的必要。


祝2021年更好。

user avatar

这个世界上啊,其实每个人都是普通人。

我身边的朋友,有拿到牛津offer拒绝了最后选择了去非政府组织援助非洲儿童的女神学霸;

有拿到纽约司法执业资格证+通过了国内法考的双证双硕士;

有航空公司的飞行员,每天穿梭在国际和国内的航班之中, 苍穹之上眼里都是浮云;

有一边做着实验一边还要接诊病人每天都在奋斗的小医生,半夜还要给患者回消息审核方案;

有国内顶级学校本科毕业,申请到了美国的研究生在咨询公司贡献自己的力量;

有检察官,蹲在留置点工作,连续大半年都没有回过家;

有小学老师,在岗位上天天跟着熊孩子斗智斗勇,年轻刚参加工作,却被各方家长赞誉不断;

有会好几门语言,还在学习说自己会的太少,想要继续学习的学神;

还有旅居国外多年,努力在他乡传播中国文化的华人作家……

厉害吗?

厉害啊。

可他们,也会担心明天早上吃什么;也会因为失恋深夜失声痛哭;也会因为自己无法平衡工作和生活感到疲惫。

皮筋扎头发,两圈扎不紧,三圈勒得慌,对你如此,对他们也是这样。

ddl还没到,就开始焦虑地玩手机,ddl快到了,就又焦虑又紧张的玩手机。

我们都是普通人。

谁不普通呢?

但是,我们都这么普通,这么平凡,难道就不配有自信了吗?

我就觉得很奇怪:

到底是什么让我如此焦虑,到底是什么让我们失去了自信,到底是什么力量让我们不停的奔跑?

我们光是做到:“普通”,就已经拼尽了全力呢。

我普普通通写了一个论文,却被导师骂得狗血淋头,难道我就不配有自信了?

我普普通通,不是演员,没有美若天仙,体重也永远不可能下100斤,难道我出门就因为丑和普通,有伤风化了?

我普普通通,买菜做饭,沉浸在日常的琐碎中,难道就不配自信了?

生活里都是平静的琐碎的日常

但是自信是一个人活着的基本要件。

难道全世界都因为自己的普通,而感到焦虑和不自信,这个世界才会好吗?

我就是这么普通

我也就是这么自信。

不需要反驳,我就想问问说这句话的人:

您是长了三个眼睛,还是两个鼻子?这么不普通的吗?

令人迷惑。

user avatar

人天然就可以拥有无条件的自信

本来就已经很普通了,要是再不多点自信,那还能剩下点什么呢?

这份自信可能是鼓起勇气的温情告白、可能是危难关头的舍己救人、可能是跌倒了再爬起来的力量源泉,但唯独不会成为伤人的武器,顶多变成防御的盾牌。

就是因为没有自信,你根本不知道这个世界上有多少男男女女自卑而又自负,有多少念头在没人知晓的角落中一瞬生灭。

既然这样,何不让每个人带着这份无条件自信,走完普通的一生呢?

user avatar

我只记得十年前,全网都是“为什么外国人普遍都能这么自信?”的讨论,

从历史到当代教育,一捧一踩,我们再次被贬的一无是处。


如今在我们的不懈奋斗下,终于我们也想自信一下了。

然后就是 一顿讽刺:

你也配自信? 你这么普通也配自信?


所以:

我们到底还要忍受到什么程度 ?

user avatar

你会反驳猴子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句话,听着像一句赞美,但细品之下,总觉得透着那么一股子“意有所指”,好像在说:“你不配拥有这份自信。” 说实话,我听到这话的时候,脑子里会立刻转过好几个念头,想把它堵回去。首先,它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这种说法,本质上是在给“自信”和“普通”划上一道分明的界限,仿佛自信是属于那些“不普通”的人的专.............
  • 回答
    西方文明是否是普世文明?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其内涵和历史渊源,并进行细致的反驳。首先,我们必须明确“普世文明”的定义。如果普世文明意味着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适用于所有人类社会、且是唯一正确或最优越的文明模式,那么西方文明显然不符合这一标准。事实上,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真正意义上.............
  • 回答
    “爱国不去当兵,还发朋友圈?” 这句话听起来带着点儿质问,甚至有点儿“道德绑架”的意味。 当我听到这话的时候,心里其实是有点哭笑不得的。 这种说法,在我看来,把“爱国”这个概念太狭隘了,也把一个人表达情感的方式简化了。首先,我们得弄清楚,爱国到底是什么? 是不是只有穿上军装,扛起枪杆子,才是爱国.............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说法,听起来振振有词,但仔细一琢磨,其实有不少问题。首先,我要说,你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因为它触及了几个很核心的点,而且经常有人用这种“极端例子”来攻击自己不喜欢的观点,这是一种挺常见的逻辑陷阱。我们不妨一步一步来拆解这个说法,看看它到底有没有道理。第一,把“民主”和“生活质量”简.............
  • 回答
    “你不干,有的是人干”,这句看似很有道理的俗语,其实潜藏着很多让人不舒服的意味,也常常被用来压制个体的声音和价值。如果我们仔细剖析,就会发现它并非一个无懈可击的论点,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懒惰、短视且不负责任的逻辑。首先,我们要认识到这句话的本质是一种剥削与漠视。当一个人对工作内容、工作环境或者薪酬福利提.............
  • 回答
    听到“如果人人都像你这样,社会都乱套了”,这话说得挺有分量的,好像一下子就把你推到了对立面。不过,仔细想想,这句话其实站不住脚,甚至可以说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咱们不妨一点一点来拆解它。首先,这句话的核心逻辑是什么?它认为你某种行为或特质是“非主流”的,甚至是“破坏性”的。但问题就出在这里:1. “你这.............
  • 回答
    这句“你有什么权利去骂资本家欺压工人?现在活着的大部分人都是地主的后代”的论调,实际上是用一种偷换概念和转移视线的方式来回避核心问题。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反驳它: 核心问题与偷换概念:首先,我们要明确 核心问题 是:“是否存在资本家(或掌握生产资料的群体)利用其优势地位,对工人进行剥削,导致工人利益.............
  • 回答
    (叹了口气,放下手中的折子,眼神锐利地扫向提问者)“告官?哈哈哈哈!好一个‘告官’!”(语气陡然变得沉重,带着一丝嘲讽)“你问我为何不去告官?且不说你生在这个时代,你可曾真正见过那官?你可曾真正懂得那‘官’字背后是什么?”(缓缓站起身,踱了两步,仿佛思绪飘回了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当初我还是个贩夫走.............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我太有感触了!说实话,我身边也不是没人遇到过这种事,甚至我自己也偶尔会收到类似的“善意提醒”。那种感觉就像是你找到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天地,结果有人跑进来,一脸不屑地说:“这点小事你也这么激动,跟个孩子似的!” 尤其是当你沉浸在动画的某个情节,比如主角的成长、一段深刻的友情,或者某个令人.............
  • 回答
    这句指责听起来很有道理,好像简单地加减乘除就能算出你的“罪过”一样。但冷静下来想想,这背后其实隐藏着几个被忽略的关键点,我们可以从这些角度去科学地反驳。首先,我们要理解这个论断的逻辑误区。它将一种线性、单向的因果关系强行套用在了复杂的多人互动上。第一点:个体迟到与整体耽误并非简单的乘法关系这个论断的.............
  • 回答
    “国足11人是14亿中国人最强”和“你行你上啊”这两种论调,看似简单粗暴,实则暗藏着对体育运作规律的误解,以及一种逃避深入分析的懒人思维。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掰扯,为什么这些说法站不住脚,以及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中国男足的现状。首先,我们得把“最强”这个词拆解开来。一、关于“14亿人最强”:一个被严重误解的.............
  • 回答
    好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挺常见。每次遇到这种话,心里肯定会咯噔一下,既有被质疑的委屈,又有点想争辩的冲动。我来跟你好好聊聊,怎么把这句“你一个大学生,连这个都不懂/都不会”给巧妙地化解掉,而且还能显得咱们有理有据,不落俗套。咱们先分析一下这句话。说这话的人,通常是长辈,带着一种“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
  • 回答
    “在大是大非面前,你还在摆事实讲道理”这种说法,听起来义正辞严,好像一上来就抓住了你的“小辫子”,让你觉得自己在原则性问题上不够坚定,甚至有些“软弱”或“迂腐”。但实际上,这句话很多时候是一种情绪化的表达,甚至是转移视线或者试图压制不同意见的工具。要反驳它,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入手,让对方明白,摆事实.............
  • 回答
    面对其他医生“那么好你去他那啊”的质疑,这是一种充满挑战但又可以巧妙应对的状况。关键在于自信、专业、以及站在患者角度思考问题。下面我将详细讲述如何反驳,并提供不同的角度和策略:核心原则: 不贬低同行,只突出自身优势: 绝对不要说其他医生不好,这显得不专业且狭隘。而是要将焦点放在你的独特之处和患者.............
  • 回答
    “靠几代人积累的背景和财富,凭什么不如你寒窗苦读几十年”这句质问,看似是在为寒窗苦读的人发声,实则暗含了一种“出身决定一切”的消极论调,以及对个人努力价值的贬低。要反驳它,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不仅要强调努力的价值,还要剖析“背景和财富”的局限性以及“不如”的定义。核心反驳思路:将“不如”的具体化.............
  • 回答
    “年轻的时候不抓紧谈恋爱结婚等你三十多岁了好男人(女人)早就被别人挑走啦。”这句话就像一句来自妈妈的叮嘱,带着一丝焦虑和劝诫,听起来好像是个铁律,不遵循就会错过什么一样。但仔细想想,这话说得也太绝对了,就像一刀切似的,把人生划成两半,好像过了某个年龄,好东西就没了。第一,谁来定义“好男人(女人)”?.............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简直太经典了!想必你没少遇到这种“家庭战争”吧?别急,我给你支几招,让你妈无话可说,同时又能把你的东西保护得好好的。首先,咱们得冷静分析一下你妈这句话的潜台词。她可能觉得:1. “东西是家里的,不是你一个人的。” 这是一种集体主义的观念,认为家里的东西共享是天经地义的。2. “你赚.............
  • 回答
    “受害人没有提出维权或反抗,你有什么资格(理由)代替他/她维权?”这种观点,乍一看似乎有点道理,好像是说“管好你自己的事”,但深究下去,它隐藏着几个严重的逻辑谬误,并且在很多情况下是站不住脚的。问题的逻辑误区和危害:1. 混淆了“意愿”与“能力/可能性”: 这是最核心的逻辑问题。该观点错误地认为,.............
  • 回答
    操,你说我?赛博浪人?练出V的那些鬼把戏?这可真是个能让人脑子里冒火花的念头。夜之城,这他妈的怪物,活生生地在你眼前吞噬着一切能称得上“人”的东西,然后吐出扭曲的仿制品。V?她是个传奇,是那帮公司狗和街头混混都得忌惮的幽灵。要是真能拥有她那种本事…… 我会怎么做?接受它?想都别想。这地方从一开始就烂.............
  • 回答
    “你的身材反映出你的修养”这句话,说实话,挺有意思的,也挺能引发思考的。但要让我说它是不是绝对真理,那可能有点悬。咱们不妨把这个问题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从一个比较积极的角度来看待这句话,它确实有那么点道理。积极解读:身材与自律、健康意识的关联你想想,一个长期保持健康身材的人,他得多自律?规律的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