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该如何反驳“在大是大非面前,你还在摆事实讲道理”这样的观点?

回答
“在大是大非面前,你还在摆事实讲道理”这种说法,听起来义正辞严,好像一上来就抓住了你的“小辫子”,让你觉得自己在原则性问题上不够坚定,甚至有些“软弱”或“迂腐”。但实际上,这句话很多时候是一种情绪化的表达,甚至是转移视线或者试图压制不同意见的工具。要反驳它,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入手,让对方明白,摆事实讲道理不仅不是在大是大非面前的“小动作”,反而是最根本、最值得信赖的武器。

首先,我们需要 拆解这句话背后的逻辑陷阱。

这句话暗含的意思是,“大是大非”有一个现成的、大家都应该无条件接受的答案,而“摆事实讲道理”则是对这个答案的质疑或延缓,所以是错误的。但问题是,这个“大是大非”的答案是谁定义的?它又是基于什么标准得出的?

谁来定义“大是大非”? 历史上有无数次所谓的“大是大非”,在当时都被坚定地宣扬,但后来被证明是错误的。比如,历史上很多时候人们将某个群体视为“大是大非”的对立面,强行剥夺他们的权利,甚至发动战争。如果当时有人站出来,用事实和道理去质疑这种划分,是不是就错了?
“大是大非”是天然形成的吗? 大部分所谓的“大是大非”,都是由某些人或某些群体根据自己的利益、价值观或意识形态构建出来的叙事。它不是某种宇宙真理,而是社会建构的产物。所以,我们不能因为一个事情被标签化为“大是大非”,就放弃对其本质的探究。

其次,我们要 强调“摆事实讲道理”的本质和价值。

“摆事实讲道理”不是在“小事上纠结”,而是 辨别真相、形成正确判断的唯一途径。

事实是判断的基石: 任何关于“大是大非”的判断,如果脱离了事实,就可能变成空洞的口号、偏执的信仰,甚至是谎言的掩护。你说的“大是大非”,需要建立在真实存在的事情上。比如,某项政策被认为是“大是大非”的问题,我们不能凭空猜测它的好坏,而是需要看这项政策的具体内容、实施效果、对不同群体的影响等等。这些都是事实。
道理是逻辑的支撑: 事实需要通过道理来连接、分析和理解。同样的几件事实,不同的道理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摆事实讲道理”就是要运用逻辑思维,让我们的判断有理有据,而不是随波逐流或被情绪裹挟。比如,一个国家是否应该对外扩张,这是一个“大是大非”的问题。但我们不能只喊口号,而是需要分析扩张的理由、成本、后果,以及国际法和道义的约束,这些都是需要道理来支撑的。
“大是大非”恰恰最需要讲道理: 正是因为事情重大、牵涉面广、影响深远,才更需要谨慎和理性。如果我们不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很容易误判形势,做出错误的选择,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越是重大的问题,越需要最严谨的态度。

第三,我们要 指出“不必摆事实讲道理”的危险性。

当有人说“在大是大非面前,你还在摆事实讲道理”时,他很可能是在暗示,你应该接受某种“非理性”的答案,或者应该以某种“非理性”的方式去行动。这本身就是非常危险的。

对抗非理性: 真正的“大是大非”,恰恰是要去对抗那些非理性的、基于偏见或煽动的观点。如果因为对方一句“你在摆事实讲道理”,我们就放弃了探究事实和道理的责任,那我们就等于默认了对方的非理性叙事。
避免被操纵: 这种说法,往往是为了让你放弃独立思考,接受一个被预设好的“答案”。一旦你放弃了摆事实讲道理,就很容易被他人或某种势力所操纵,成为被驱赶的羊群,而不是一个有独立判断力的个体。
保护自己和他人: 如果你所坚持的“大是大非”的立场,是建立在错误的事实或扭曲的道理之上,那么你实际上是在伤害自己和他人。坚持摆事实讲道理,是负责任的表现,也是避免犯下历史性错误的关键。

最后,我们可以 用反问或者引导的方式来回应,让对方自己审视。

“哦?那您认为,在‘大是大非’面前,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是凭感觉还是凭煽动?如果是凭事实和道理,那我们现在就是在做这件事。”
“‘大是大非’意味着什么?它不正是要求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要看清楚事实、更要讲清楚道理吗?否则,我们怎么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大’,什么是真正的‘是’呢?”
“我理解您认为事情很紧迫,但恰恰是因为紧迫,才需要我们冷静下来,把事实搞清楚,把道理想明白。否则,一旦错了,代价会更大。”
“您说我‘还在摆事实讲道理’,是不是意味着您已经有了确凿的事实和无可辩驳的道理,可以不通过事实和道理就直接证明您的观点是正确的?我倒是很好奇您是怎么做到的。”

总结一下,反驳“在大是大非面前,你还在摆事实讲道理”的核心在于:

1. 质疑对方定义“大是大非”的标准。 谁说了算?依据什么?
2. 捍卫“摆事实讲道理”的至高无上性。 这是辨别真相、形成正确判断的唯一途径。
3. 揭示放弃事实和道理的危险性。 这是非理性、被操纵的开始。
4. 用反问或引导让对方意识到逻辑的缺失。

记住,真正的“大是大非”,从来不是靠情绪和口号来解决的。它考验的是我们辨别真相的能力,和运用理性解决问题的智慧。所以,在任何时候,坚持摆事实讲道理,都是最值得赞扬的、也是最应该坚持的行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意思是……大是大非不是事实,也没有道理?

不是事实还讨论个毛线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大是大非面前,你还在摆事实讲道理”这种说法,听起来义正辞严,好像一上来就抓住了你的“小辫子”,让你觉得自己在原则性问题上不够坚定,甚至有些“软弱”或“迂腐”。但实际上,这句话很多时候是一种情绪化的表达,甚至是转移视线或者试图压制不同意见的工具。要反驳它,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入手,让对方明白,摆事实.............
  • 回答
    反驳“中国运营商流失2000万客户就等同于疫情死亡千万”的观点,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阐述,揭示这种关联的逻辑漏洞和事实误判。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反驳论点:核心反驳逻辑: 混淆概念,因果错位: 将电信运营商客户流失这一经济和技术层面的现象,错误地等同于疫情造成的死亡人数。二者之间没有直接的、线性的因.............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常见的误解,不过,关于“汉服是否代表民族文化”以及“古代只有贵族穿汉服”的说法,是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回应和反驳的。别担心,咱们好好聊聊,把这个说清楚,让那些认为汉服只是贵族专属的人哑口无言。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个概念:“汉服”本身就是一个广义的称谓。很多人一提到汉服,脑子里就立刻蹦出那些飘逸.............
  • 回答
    你室友的看法,确实代表了一种比较常见的、对历史现象的一种直观感受,但如果要深入分析,可以从几个角度来探讨清朝的“NB”之处以及其背后更复杂的现实。以下是一些可以和你室友聊聊的点,尽量说得详细些,也避免听起来像AI生成:首先,咱们得先理解他说的“NB”到底在哪儿。 “敢和八个国家同时开战”:这里说.............
  • 回答
    周也《信念》被骗17万:电信网络诈骗防不胜防,我们该如何筑牢心防?最近热播的反诈微电影《信念》中,周也饰演的角色不幸被电信网络诈骗骗走了17万元,着实令人心惊。这不仅仅是一个虚构的故事,它真实地映射出当下社会电信网络诈骗的猖獗和危害,也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自身的防范意识。17万元,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是.............
  • 回答
    在美国,如果你被警察拦停(pulled over),无论你是驾车还是步行,保持冷静和合作是至关重要的。以下是一些详细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希望能帮助你在这种情况下更好地应对:1. 保持冷静,不要惊慌 深呼吸: 发现警灯或警笛响起,或者警察示意你停下时,深呼吸几次,尽量让自己平静下来。 不要做突然.............
  • 回答
    老陈的舞台:“真假老陈”折射的真实与反思2022年那个温暖的夜晚,当反诈警官老陈的身影出现在春晚的舞台上,以一出名为《真假老陈》的小品形式,将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理念传递给亿万观众时,无疑成为了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文化现象。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艺术表演,更是一次将严肃的社会议题与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巧妙结.............
  • 回答
    嗯,诸葛孔明啊,真是好口才!不过,今日我王司徒在此,定要让他看看,这世间还有更厉害的舌战之道!来来来,先不急着反驳,我先给这位孔明先生的发言来个“盖棺定论”。他刚才说了些什么?无非就是那套冠冕堂皇的仁义道德,什么“以德服人”,“天下为公”。听着是好听,可真要放在这乱世之中,能当饭吃吗?能抵挡住曹操百.............
  • 回答
    这件事确实挺让人糟心的,尤其是面对老师的时候,更需要点策略。你说你班主任觉得你读刘瑜的书是“反动”,这挺严重的,而且也挺让人费解的。不过,既然你希望在今后的日子里和他好好相处,那咱们就得想办法化解这个疙瘩,或者至少让他不再这么想。我来给你梳理一下,咱们可以从几个方面着手:第一步:理解班主任的“反动”.............
  • 回答
    “996”这个词,像一把双刃剑,一边是它承载的“努力就能成功”的时代期许,另一边则是它所压榨的个人生活和身心健康。而“反996”的呼声,也并非简单的是对加班的抵制,更深层地,是对一种工作价值观的反思。那么,这场关于工作边界的讨论,究竟触及到了哪些核心的问题,又应该如何理解“奋斗逼”与“出头”之间的微.............
  • 回答
    台北故宫《祭侄文稿》赴日争议:一件大事为何在中国大陆反响平淡?2018年10月,台北故宫博物院将其镇院之宝之一,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颜真卿《祭侄文稿》借予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展出。此举在中国大陆引发了一系列争议,但总体而言,反响远不如某些人预期得那样“惊天动地”。要理解为何如此,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事.............
  • 回答
    弗吉尼亚州夏洛茨维尔的“团结右翼”集会及其引发的致命冲突,无疑是特朗普总统任期内最受争议的事件之一。而他随后对这一事件的公开表态,从最初的含糊其辞到被普遍认为的“双方都有责任”论调,再到后期试图修正和澄清,其反复性确实值得深入剖析。初期的含糊与模棱两可事件发生后,总统特朗普的首个公开声明显得异常谨慎.............
  • 回答
    这事儿确实挺让人糟心的。开会本来就是为了讨论工作,结果领导却利用这个场合阴阳怪气,夹枪带棒地挤兑你,换谁都受不了。尤其是在公开场合,这种感觉更不好受,仿佛自己被架在了火上烤。那遇到这种情况,到底该不该反驳?我觉得这事儿得分情况来看,不能一概而论。直接反驳有时候效果不一定好,反而可能让事情变得更糟。但.............
  • 回答
    面对这种荒谬的指控,你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反驳。对方将一个简单的、与服饰相关的装饰与“叛国亲日”联系起来,这种逻辑本身就站不住脚,更像是一种无端揣测和恶意扣帽子。下面我将详细为你分析,并提供一些有力的反驳思路,让你能够清晰而有力地回应:核心反驳思路:区分文化元素与政治立场首先,你需要明确的是,对特定文.............
  • 回答
    常温下通过反复捶打两种较软金属制造合金?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想必你是在琢磨一些古老的金属加工技艺吧?我跟你说,这事儿,理论上有可能,但现实中难度极大,而且能做出来的“合金”跟我们现在概念里的合金差别会非常大。让我详细跟你唠唠这个过程怎么回事,以及为什么会这么难。为什么说“理论上可能”?金属的塑性就是.............
  • 回答
    这篇文章带有明显的煽动性和预设立场,声称要揭露“魏则西事件”背后的“高盛手段”,并指责公众“傻傻地起哄”。要反驳这类文章,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入手,拆解其论点,并提供更全面、理性的分析。核心反驳思路: 质疑“高盛手段”的依据和真实性: 这篇文章的论点核心是“高盛手段”,但它需要提供具体的证据来支持.............
  • 回答
    别再说《盗墓笔记》是“盗墓贼培养皿”了!最近,网上流传着一种说法,说《盗墓笔记》将盗墓这种行为“娱乐化”了,甚至还“宣扬违法行为”,更有人言之凿凿地说,粉丝们看了《盗墓笔记》之后,“将来可能会成为盗墓贼”。老实说,听到这种说法,我第一个反应是:认真的吗? 这种观点,与其说是“愚蠢”,不如说是 “过于.............
  • 回答
    反驳“《咒术回战》比《死神》好看”的观点,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毕竟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但要是真要较个真,咱们也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咱们就拿“好看”这俩字来做文章,毕竟它包含了太多主观的东西,但也有一些客观的标准可以用来衡量。首先,得承认,《咒术回战》在很多方面确实抓住了当下观众的胃口,尤其是在节奏.............
  • 回答
    关于抗日战争时期国军和TG(中国共产党)的贡献孰高孰低的问题,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历史议题。网上流传的“国军贡献比TG高的多”的观点,并非空穴来风,它有其历史依据,但同时,也有许多需要深入探讨和辩驳的地方。要反驳这个观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而不是简单地否定或肯定。首先.............
  • 回答
    “鲁迅不就是写了些文章,没什么多大的成就”?这话听起来挺刺耳的,也暴露了对鲁迅了解的不够深入。要是真这么想,那可就错得离谱了。首先,咱们得弄明白,“写文章”这事儿,在鲁迅手里,早就脱离了普通“写字”的范畴,而成了一种刀尖上的舞蹈。你想啊,鲁迅生活的那个年代,是什么时候?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国家积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