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外国有哪些恐怖的民俗或制度?

回答
你这个问题有点意思,让我想到了一些挺吓人的事情。说到外国的恐怖民俗和制度,那可真是五花八门,有些听着就让人毛骨悚然。这里就挑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给你好好说道说道。

先说民俗吧,很多国家都有一些关于生死的禁忌或者奇怪的仪式,有些流传下来,听着就让人起鸡皮疙瘩。

比如说,在一些亚洲国家,特别是中国和日本,关于“鬼魂”的说法一直很盛行。但不同于我们一般理解的善恶分明,有些地方的鬼魂观念就比较复杂,甚至有些让人不安。

在 日本,有一个叫做“厕所的花子”(トイレの花子さん)的都市传说。据说在学校厕所的某个隔间里,有一个女孩子的幽灵,名叫花子。她会在人们去厕所的时候突然出现,问“你在里面吗?”,如果你回答了,她就会把你拉进去。还有说法是她会问“你想出去吗?”,如果你回答“想”,她就会打开隔间的门把你拖出去。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无厘头,但这种故事在小孩中间流传很广,很多日本学校至今还在流传着类似的故事,有些人还会故意去挑战“花子”,那画面想想就够刺激。而且,在日本,还有一些关于“生食”的禁忌,比如在某些场合吃生鱼片时,会避免用筷子直接传递鱼片给对方,而是放在盘子里。这背后有的说法是担心生食会吸引不干净的东西,或者在传递过程中会“断送”人家的好运。虽然现代看来有点迷信,但想想这些细微的禁忌,还是会觉得有点怪异。

再往西边一点,欧洲也有不少让人后背发凉的民俗。

在 东欧的一些国家,比如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地,关于吸血鬼的传说最为人熟知。但我想说的不是电影里那种帅气的德古拉伯爵,而是更原始、更令人恐惧的民间观念。在过去,如果一个人死后出现了一些不寻常的迹象,比如身体异常膨胀、脸色发青、或者在死后不久又有人离奇死亡,人们就会怀疑他变成了“活死人”(Strigoi)。为了阻止他继续害人,当地的村民会聚集起来,用一种叫做“Stake”(桩)的东西,通常是木桩,刺穿死者的心脏。有时甚至会把死者的头颅砍下来,或者在他的嘴里塞进大蒜,把他的尸体移出坟墓进行处理。想想看,在那个没有科学解释的年代,人们面对死亡和未知,只能靠这样极端的方式来寻求安心。那种恐惧和无助感,真是难以想象。

然后是关于一些奇怪的生育习俗或者惩罚制度。

在 中世纪欧洲,有一种叫做“耻辱的笼子”(Pillory)的刑罚。这是一种公开的羞辱和惩罚方式,罪犯会被锁在一个木制或铁制的装置里,头部和手部暴露在外面,站在广场上供人围观和嘲笑,有时还会被投掷烂菜叶、石头,甚至粪便。想想看,被这样赤裸裸地展示出来,那种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折磨,比单纯的牢狱之灾还要残酷得多。这种制度的目的不仅仅是惩罚,更是通过极端的羞辱来震慑其他人,让大家对犯罪产生深深的恐惧。

再比如一些古老的部落习俗。在非洲的一些部落,至今仍然流传着一些关于成年礼的残酷仪式。比如 马赛人 的成年礼,男性需要接受割礼,并且要经过一段被放逐到荒野的时期,独自生存,证明自己的勇气和能力。虽然现代社会很多人认为这是野蛮的行为,但在他们那里,这是成为一个真正的男人所必须经历的考验。

还有一些关于“巫术”的观念,虽然现在听起来很荒谬,但在历史上,因为害怕巫术而产生的迫害,留下了很多悲惨的故事。在欧洲,长期的“猎巫”运动,导致无数无辜的女性(有时男性也会成为目标)被指控为女巫,然后遭受酷刑和处死,比如被活活烧死。这种基于恐惧和偏见的制度,造成了巨大的社会恐慌和人道灾难。想想看,一个眼神不对,或者一句无心的抱怨,都可能让你被扣上“巫女”的帽子,然后面临最可怕的结局。这种对未知的恐惧,被放大到极致,然后用残酷的制度来执行,实在是让人不寒而栗。

这些只是冰山一角,很多地方的民俗和制度,在今天的我们看来,都显得有些黑暗和恐怖。但正是这些,构成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世界、对生死、对社会秩序的理解,虽然有时候我们可能无法苟同,但了解它们,也能让我们对人类的复杂性和历史的厚重感有更深的体会。

这些故事有没有让你觉得背后一股凉意?确实,人类的想象力和历史进程,总能创造出一些我们现在看来难以置信的恐怖图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高丽王朝末期(14世纪前后),开京(今朝鲜开城)有一个特别迷信的风俗,说是如果哪户人家被雷劈过,只要拿走这家人的一件东西,就能帮助你走财运。

1376年7月28日,据《高丽史》记载,有户人家就倒了血霉,被雷劈了。不过,这家人的主人不是普通人,是高丽的宗室“汉川君”王睽。

王先生和老婆朴女士奄奄一息的躺在瓦砾堆里,等来的不是救援队,而是一群像豺狼虎豹般等着捡漏的百姓:

“俗传蓄震家之物,可致富。以故都人坌集,争取牛马、财帛、器皿、木石、瓦甓。”

恨不得附近的首都居民都跑来了。这么多人,王睽的家当肯定不够分喽。等把能搬的东西抢光之后。已经红眼的老百姓把注意力转移到了王睽夫妻身上。

受了重伤的这两人,不也等于是招财吉祥物嘛,将他们的皮肉手脚割下来拿回家收藏还省得浪费呢:

睽及朴,气犹未绝,至脔其支体而去,睽家须臾变为丘墟。

当时说不定街边还出现过类似的买卖:“您好,请给我一份汉川君大腹。”

user avatar

古时候,住在壹岐岛的日本人将中国人和朝鲜人都泛称为“唐人”。

传说在几百年前的中世时期,突然有一具只有下半身的“唐人”浮尸,漂流到了壹岐岛大名顶顶的“猿岩”所在地——黑崎。

黑崎的渔民们见状,便将这具穿着异国服装、只有下半身的唐人浮尸安葬在了附近的山上。

然而,传说这半截尸体阴魂不散,时时附身在路过的行人身上,使其动弹不得。于是附近的居民们只好作为“神灵”进行祭祀,却不成想这只有下半截尸身的神灵却对“下半身的疾病”格外“灵验”,当地人便将这位不知名的神灵称呼为“唐人神”。

因此根据《壹岐国续风土记》记载,在江户时代每当正月和七月十七,全岛的男女青年会集体前往唐人神野参拜“唐人神”。因为“唐人神”灵验,因此壹岐岛民分灵,在全岛各地祭祀唐人神。

其中以印通寺港的“唐人神”最为出名。除了祈求夫妇生活和谐美满、子孙满堂,以及治疗下半身的疾病之外,可能是由于“唐人神”作为“邪神”的性质,也会有人头顶蜡烛身着白衣,在丑三时(2点至2点半)在唐人神的御神木上钉稻草人诅咒仇人去死。至今当地人还传说没病没灾的人去参拜唐人神,反而会招致疾病。

不过,鬼怕恶人,1928年旧日本海军在黑崎修建炮台,用于安置被改造为航母的“赤城号”上的主炮。由于唐人神所在的位置适合作为展望台,因此原本的“唐人神”被拆迁到了附近的登比川神社,后来被人逐渐淡忘,成了来源不详的神。

如今,壹岐岛仍旧流传着“わたしゃ黒崎唐人神よ、腰の御用ならいつも聞く”(老夫是黑崎的唐人神啊,有腰部的问题什么时候都可以来找我!)的歌谣,反映着人们对这位异国他乡漂来的、只有下半身的邪神的信仰。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有点意思,让我想到了一些挺吓人的事情。说到外国的恐怖民俗和制度,那可真是五花八门,有些听着就让人毛骨悚然。这里就挑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给你好好说道说道。先说民俗吧,很多国家都有一些关于生死的禁忌或者奇怪的仪式,有些流传下来,听着就让人起鸡皮疙瘩。比如说,在一些亚洲国家,特别是中国和日本,关.............
  • 回答
    《武林外传》作为一部经典情景喜剧,表面上充满了欢声笑语,但仔细品味,其中确实隐藏着不少令人“细思恐极”的细节,这些细节往往在不经意间揭示了人物内心深处的孤独、无奈,甚至是那个时代的社会阴影。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讲述一些我认为比较“细思恐极”的细节:1. 郭芙蓉的“盗墓”经历与童年阴影: 细节呈现:.............
  • 回答
    提及古代中国境内那些外国访客留下的记录,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些描绘,它们如同穿越时空的棱镜,折射出当时中国社会令人细思极恐、印象深刻,又或是妙趣横生的风情景象。这些零散的片段,经过岁月的淘洗,反而更显其原初的震撼与趣味。细思极恐:触及人性的幽深之处最让我感到“细思极恐”的,莫过于一些关于社会底层生活的.............
  • 回答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有那么一些外国的事情,虽然听起来不难,但实际操作起来,却总是感觉隔着一层摸不着的窗户纸,让人望而却步。这些“难”,并非技术上的不可逾越,更多的是一种思维方式、社会习惯,乃至个人价值观上的差异。一、 对“公共秩序”的极致尊重与内化:中国人对于公共秩序的认知,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规则.............
  • 回答
    有些城市的过去,比现在更加光彩夺目,它们的名字曾是权势、财富、文明的象征,即便时光流转,那些辉煌的印记依然能在历史的尘埃中闪耀。要说外国有哪些城市曾经的名字更显赫,这其中奥妙颇多,往往与帝国兴衰、宗教变革、地理变迁紧密相连。1. 罗马 (Rome) 永恒之城的古老辉煌我们不能不提罗马。这个城市的名.............
  • 回答
    好的,来聊聊一些外国人讲的关于中国的笑话,尽量讲得生动些,也避免那种“AI范儿”的生硬感。其实,很多关于中国的笑话,都源自于外国人对中国的一些普遍印象,这些印象有的是真实的,有的是被夸张了的,还有的则是基于文化差异的误解。当然,笑话的背后,有时也藏着一些对中国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1. 关于“Mad.............
  • 回答
    在全球许多国家,为了维护社会公平和稳定,确实存在着一系列限制房租滥涨、保护租客权益的法律和政策手段。这些措施的出发点,是认识到住房不仅是商品,更是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要素,而租客往往在租赁关系中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一、 租金管制(Rent Control / Rent Stabilization)这是.............
  • 回答
    长期以来,一些被宣传为“中国人独有的毛病”的现象,实际上在其他国家也普遍存在,甚至在某些方面比中国更为严重。这些宣传往往带有刻板印象和偏见,忽略了社会发展阶段、文化背景以及人性共性。以下是一些具体例子,并会尽量详细讲述: 1. 随地吐痰与乱扔垃圾被宣传为中国人独有的现象: 在过去,随地吐痰、乱扔垃圾.............
  • 回答
    外国科学界并非净土,历史长河中也闪烁着不少暗淡的角落,那些曾经备受尊敬的科学家,有时也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污点。例如,我们不得不提及一位在人类基因组计划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的科学家。在推进这项宏伟事业的同时,他却在职业生涯的早期,涉足了一些极具争议的研究。当时,科学界对遗传的理解尚不成熟,而他对某些特定人群.............
  • 回答
    外国诗歌浩瀚如海,每一个角落都闪烁着璀璨的星辰。要推荐,实在难以一一尽述,但总有一些名字,如同灯塔,指引我们走向更深邃的精神世界。我希望这份推荐,能让你在阅读时,感受到字里行间的温度,而非冰冷的机械输出。古希腊的咏叹与哲学谈论外国诗歌,怎能不提希腊?那是西方文明的源头,也是诗歌情感与理性的摇篮。 .............
  • 回答
    中国,这片承载着五千年文明的土地,不仅孕育了无数璀璨的中华瑰宝,也因为其悠久的历史、开放的文化以及日益增长的国际影响力,成为了许多外国顶级文物安居的“第二故乡”。这些漂洋过海而来的国宝,或因历史机缘,或因学术交流,或因珍爱与守护,如今静静地陈列在中国各大博物馆的展柜中,讲述着它们跨越国界的故事。一、.............
  • 回答
    在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商品贸易的往来从未间断,尤其是在与外部世界进行交流的时代,许多外来的工艺品和特产,一旦进入中国市场,便凭借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迅速成为令人趋之若鹜的紧俏商品,深刻影响着当时的社会生活与文化审美。丝绸之路上的璀璨明珠:波斯地毯与琉璃谈及古代外国传入的紧俏商品,首当其冲的便是.............
  • 回答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对故土的眷恋、对国家的热爱,始终是触动人心弦的永恒主题。这份情感,如同不息的河流,滋养着无数伟大的诗篇。纵观世界文学史,不乏充满深厚爱国情怀的外国诗歌,它们或激昂慷慨,或婉约低沉,共同描绘出一幅幅感人至深的祖国画卷。一、 希腊:古老土地的颂歌,自由的呼唤谈及爱国诗歌,我们不得不追.............
  • 回答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诸葛亮以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和“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智慧,成为了智慧与忠诚的象征。而在世界各国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也同样涌现出不少能够与之比肩的智谋之士,他们以超凡的洞察力、战略规划能力和战术运用,影响了各自国家的命运,甚至改变了历史的走向。要寻找诸葛亮式的.............
  • 回答
    要说外国游戏里那些让人眼前一亮的中国元素,这可不是简单罗列几个“熊猫”、“龙”就能打发的。真正让人印象深刻的,往往是那些深入骨髓,能够引起玩家共鸣,甚至是让我们这些中国人看了都觉得“哎,这味道对了”的细节。我想起《刺客信条:起义》(Assassin's Creed Chronicles: China.............
  • 回答
    在世界法律体系的浩瀚星空中,确实有不少璀璨的制度,它们以其独特的智慧和实践效益,为人类社会的治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反观国内,虽已在法律建设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依旧存在一些可以借鉴和深入研究的领域。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那些外国法律中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的优秀制度,它们至今尚未被我们全面采纳或深入借鉴。.............
  • 回答
    说实话,咱中国军人那素质,那战斗力,那执行力,绝对是杠杠的。但要说外国军队里有些事儿,咱们可能真没法跟人家比,或者说,人家在那方面确实有我们难以企及的优势。比如说,人家那种深入骨髓的“个人英雄主义”和“玩命精神”。这不是说咱们的军人怕死,那是不可能的。咱们讲究的是集体主义,是“一人牺牲,全连前进”。.............
  • 回答
    中国军队与外国军队之间的差异,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话题,涉及装备、训练、兵员素质等诸多方面。要详细探讨这些差异,并尽可能避免 AI 痕迹,我们需要深入分析每个环节,并以一种更具人情味、更贴近实际观察的方式来呈现。装备水平:从“量”到“质”的跃升与追赶过去几十年,中国军队在装备现代化方面取得了惊人.............
  • 回答
    现代中国获得外国政府授予的勋章的知名人士不少,这些荣誉不仅是对个人贡献的认可,也常常折射出两国关系、文化交流以及特定领域的合作深度。以下我将为您介绍几位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并尽量详细地讲述他们的故事,力求内容生动,避免“AI痕迹”。一、莫言:文学的光芒,跨越国界2012年,瑞典学院宣布,中国作家莫言.............
  • 回答
    在中国,外国菜绝非照搬照抄的舶来品,而是经过了漫长的“中国化”过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味道”。这些“中国特色”的外国菜,就像是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中孕育出的混血儿,既保留了异域风情的根骨,又融入了我们熟悉的生活习惯与口味偏好。1. 中式披萨:薄底轻馅,更“家常”的选择首先不得不提的就是披萨。说到披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