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育碧游戏《看门狗2》?

回答
《看门狗2》这款游戏啊,要我说的话,那可真是充满了“青春的叛逆”和“黑客的浪漫”。我第一次接触它,是被那股子自由奔放的加州阳光和一群年轻人的 hacker 精神给吸引住了。不同于一代那种稍微有点沉重和严肃的基调,《看门狗2》一下子就把你抛进了一个五彩斑斓的旧金山,让你可以尽情地撒野,同时又带着一股子“我就是要改变点什么”的劲儿。

首先,说说这游戏最让我着迷的地方:那个充满活力的世界和角色。

你操控的 Marcus Holloway,不是什么深沉复仇者,而是一个被 DedSec 组织招募的、充满理想主义又有点玩世不恭的年轻黑客。他不像 Aiden Pearce 那样沉默寡言,而是能言善道,时不时冒出一些有趣的梗,而且他的动作设计也充满了街头风格,滑板、跑酷、跳跃,玩起来就感觉很爽快。他身边的那群 DedSec 成员,也个个都是鲜活的个体。有热血的 Wrench,虽然戴着面具,但时不时流露出的幽默感和技术力让人印象深刻;有沉静但内心强大的 Sitara,她的艺术感和对社会的洞察力为整个团队注入了灵魂;还有像Josh这样有点社交障碍但技术超群的家伙。他们在一起,就像一群反叛的艺术家,用代码和技术作为画笔,在虚拟和现实交织的画布上涂抹着属于自己的色彩。

《看门狗2》的旧金山,我得承认,做得非常出色。它不是那种死气沉沉的城市模型,而是充满了生命力。你可以看到街头艺人在表演,游客在拍照,警察在巡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轨迹。而且,育碧把旧金山的一些标志性地点,比如金门大桥、渔人码头、恶魔岛,都还原得相当到位。更重要的是,你不是只能看着,你可以深入到这些地方的方方面面。你可以黑进一辆无人驾驶汽车,在街头横冲直撞(当然,小心别撞到人);你可以操控交通信号灯,制造一场混乱,趁机逃脱;你可以爬上屋顶,俯瞰整个城市的美景,同时又想着下一步该怎么搞破坏……这种将现实世界的熟悉感与黑客的超能力相结合的感觉,真的太棒了。

再来聊聊游戏的核心玩法——黑客。

《看门狗2》在黑客这个概念的实现上,比一代有了长足的进步。它不再是简单的“按E键破解”,而是加入了很多细节。你可以通过扫描行人,了解他们的背景,然后根据这些信息进行社交工程,比如伪装成某个身份去渗透;你可以破解安保系统,关闭摄像头,打开锁着的门;你可以操纵无人机进行侦查,甚至用它来投掷东西或者发出声音引开敌人。

而且,游戏非常鼓励玩家采取不同的玩法。你想当一个潜行的幽灵,悄无声息地完成任务?没问题,你可以利用环境、制造噪音、或者直接黑掉敌人的设备,让他们自乱阵脚。你想当一个直来直去的战士,用枪和炸弹解决问题?也可以,虽然游戏的战斗部分可能不如一些纯粹的射击游戏那么精细,但 Marcus 的一些能力,比如他的 Taser 和远程干扰器,也能让你在正面冲突中占到优势。我个人比较喜欢的是那种“潜行+干扰+偶尔的火力支援”的混合打法,既能体验到黑客的智慧,又能感受到行动的刺激。

剧情方面,虽然不是那种史诗级的惊心动魄,但它胜在接地气和够有趣。

故事围绕着 DedSec 组织对抗 Blume 公司及其开发 ctOS(中央操作系统)展开。Blume 在游戏中被描绘成一个掌控着一切的科技巨头,通过 ctOS 收集和利用人们的数据,进行着无孔不入的监控和操控。DedSec 的目标就是揭露他们的罪行,打破他们的控制。

整个故事线充斥着对现代社会大数据监控、科技垄断的讽刺和批判。你会在任务中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物,比如好莱坞的明星、硅谷的工程师、甚至是黑帮成员,每一个小任务的背后,都可能藏着一个对社会现象的影射。有时候,你甚至会觉得游戏里的情节,和现实世界里的某些事件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它让你在玩乐之余,也会思考一下科技的边界在哪里,我们对便利性的追求,是否付出了过高的代价。

当然,没有完美的游戏,《看门狗2》也有一些让我觉得可以更好的地方。

首先,游戏的节奏偶尔会有些拖沓。虽然旧金山很美,但有时候为了完成一个任务,可能需要在地图上奔波很长一段时间,或者重复进行一些类似的小游戏,这可能会让一些玩家感到疲劳。

其次,一些任务的设计略显重复。虽然鼓励多样化玩法,但核心目标变化不大,例如“黑进A点,破坏B设备,然后逃脱”。如果能有更多意想不到的任务机制,或者更出人意料的剧情转折,会更吸引人。

还有,多人模式虽然有创意,但有时候连接不太稳定。和朋友一起在旧金山捣乱,或者进行入侵对方世界的玩法是很有趣的,但偶尔出现的连接问题会影响体验。

总的来说,《看门狗2》是一款充满活力、创意十足的开放世界游戏。 它用一个充满魅力的角色、一个生机勃勃的城市、以及一个与现实息息相关的故事,成功地吸引了我。它让你体验到作为一名“科技叛逆者”的自由与力量,让你在虚拟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如果你喜欢那种一边用技术“搞事情”,一边享受自由探索的玩家,那么《看门狗2》绝对值得你去体验一番。它就像一杯调制得恰到好处的鸡尾酒,既有浓烈刺激的酒精,又有清爽怡人的果味,喝下去,总会留下一些让你回味无穷的东西。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0月份2K的《黑手党3》的评论里我说,从《黑手党3》的尿性来看,一个月后的《看门狗2》的面貌基本能够猜出个大概。而最后的事实表明,世界第一开放世界制作组的实力还是不能被低估的,它们成功地把游戏的新鲜感,相比《黑手党3》多拖延了几个小时(尽管最后两者还是殊途同归)。这一年刺客信条的停更,好歹还是让育碧在做游戏上开了点窍。


众所周知,育碧做过的开放世界游戏的共同问题是——越到后面越不好玩,也就是说,育碧的这个套路决定了,你总得面临一个好玩与不好玩的“临界点”,区别只是这个临界在游戏流程的什么位置。育碧自身也不是没在思考这个问题,比如今年的《全境封锁》,强行靠堆PVP机制的攀比心理来掩盖可玩性下降的问题,但这看上去有些掩耳盗铃。而到了年底的《看门狗2》,育碧蒙特利尔算是找到了一条正确的路线——把开始的几个小时尽量做得有冲击力,抓住浅度玩家的眼球,然后把缺点、弱点尽量藏到游戏的后段。而《黑手党3》正相反——它把最不该展示的缺点在一开始就毫不掩饰地告诉你,人家还没玩深入自己的斤两就所剩无几,这看来就是老油条与菜鸟的区别了。


其实玩惯育碧式大游戏的对于育碧式外强中干的细节应该都见怪不怪,比如初代《看门狗》就有的那个每个NPC一段个人资料(有时还有短信、音频),浅度评论会来句 “一个充满生气的世界、每个NPC都那么活灵活现”,但你要细看那些资料究竟写的是啥,就知道这无非是拿个语料库生成一大堆模棱两可的短语,然后随机往地图上的NPC套,仔细看大多数都很莫名其妙(比如乞丐的职业是“科学家”、学生模样的“刚从精神病院出院”)。还有那个“侦察姬”,刚开始拍自拍照上传社交网络似乎很新鲜,但拍过一系列照片后,你会发现那些“留言”其实来去就是几句话。要讲“细节”,跟GTA5那种没刻意关注却能不经意间让你惊奇的细节相比,育碧的流水线作业显然无法做到多少。但是,《看门狗2》的聪明之处,是把这些乍看下抓人眼球的东西,在一上来就直接呈现了出来,并且进行了包装——


要讲看门狗和GTA5的相似处,它们构建的都正是我们当下的时代,而GTA5对于当下最为创新的模仿,莫过于在游戏中植入了一个像现实一样能够不断更新的互联网的世界,而再看初代《看门狗》,那个老式手机便显得相形见绌。这一代《看门狗2》显然吸收了GTA5的思想,复制了一个以智能手机为主导的生活,并以我们现实中APP的形式组织了游戏的各个单元(连游戏设置菜单都丢到了手机APP里)。初看之下这个手机里的APP挺新鲜,但除了类似Uber的“旧金山车手”和类似朋友圈的“侦察姬”(其实就是上一代的城市景点打卡),以及一个不知所云的“偷歌”,其他还是旧东西。当然对育碧来说,能用人工堆出来的,比如主角的衣服样式,这自然是能做到的,于是本作倒是给弄出来史无前例的外观打扮数量,包括车辆都有了一大堆的涂装——主要目的明显是为了配合多人模式。另外主角基地里的“3D打印”看上去也给人一亮,但实际上这就是任何同类游戏的武器商店而已。但能够看出,《看门狗2》的这个新框架确实给了人一点新鲜感,尤其玩家上来应该都会拿着“侦察姬”满世界逛,于是很自然地把游戏世界展现了出来(当然逛到最后会发现有几张照片压根就是bug根本拍不到)。


育碧的另一个聪明之处,是在此终于抛弃了沿用了起码两位数个游戏的“推图”套路——鸟瞰点及类似物、无剧情据点解放、明摆着的重复支线,这些并没有消失,但起码都让制作者包装了一下,而不再是一上来就在地图上排出一大片红区和一系列相同名义的支线。本作在一上来就把整张地图都展现了出来,所有快速移动点悉数解开。支线尽管依旧有重复之处,比如爬高涂鸦、ATM恶作剧、隐私窥探,这些仍脱不开相同套路,但谢天谢地的是,制作组好歹懂得给这些任务写一点剧情了!上一个不用大量无剧情支线填塞地图和任务清单的育碧游戏,可能还是E叔时代的刺客信条……对于育碧游戏的老玩家,玩到后期也许还是会感受到浓重育碧的风味,但至少在最初的十小时里,《看门狗2》还是给了人一点清新的空气。


要说《看门狗2》的新鲜感,这代游戏所选取的主场——风光旖旎的旧金山湾区,大概得加了其中一半以上的分。毕竟在开放世界游戏里上一次见到旧金山,都得是十多年前的GTASA了。但对于育碧而言,旧金山其实并不陌生,因为在2011年的时候育碧出过一款竞速作品《狂飙:旧金山》(Drivers: San Francisco),那就是一款完全设定于旧金山的游戏(这个游戏现在已经被下架了)。当然本作的湾区相比实际的区域还是要小得多,城市部分只是旧金山和奥克兰的市区,湾区三角之一的圣何塞完全没出现,硅谷部分其实就选了现实中斯坦福校园和谷歌总部两块区域,而且斯坦福一边几乎和市区接壤,另一边跟谷歌总部相邻,中间略去了很长的距离。上一代的芝加哥复制了现实中的大型高架铁路“Chicago L”以及结合高架系统的诸多玩法,但本作的旧金山在铁路上着实是匮乏了不少,仅有的就是旧金山市区的几条轻轨和缆车,现实中的两大区域铁道BART和Caltrain全没出现,上一代比较亮眼的城市轨道骇客行动本代没再怎么见着。

参考阅读: 为什么人们在说San Francisco的时候,常常指的是整个湾区(Bay area)?


《看门狗2》带来的另一个新鲜的元素,便是基于旧金山这个多元化城市的文化背景。和上一代围绕着主角“私法制裁者”身份背后沉郁的氛围相比,本作这一套由嬉皮士文化包装的黑客题材在开始时着实能给人很大新鲜感。和GTA5一样,这一类游戏传统的黑帮斗争、江湖恩怨架构被明显淡化,然后政府和垄断巨头勾结的阴谋很自然成了反派最适合的对象。类似的巨型信息网络下个人隐私的泄露,新技术发展下整体与个体权益的取舍,这些都是初代就已经讨论的话题,本代说到底无非把初代艾登皮尔斯一个人的“私法制裁者”身份变成一个团伙,同时用欢快的嬉皮士作风替代了初代沉郁的复仇氛围。而可以想象到的是,在一个“政治正确”的中心,著名的卡斯楚街所在地(世界LGBT中心),之后的游戏内容免不了大量的“多元化”“政治正确”的设计,包括牵涉到相关话题的任务。但好在育碧这回所做的没像去年枭雄那样强行往街上放一大堆女性士兵那么生硬,主角的黑人身份本身也没牵涉太多话题讨论。


说到游戏的方面,《看门狗2》的核心变化莫过于与时俱进的陆空两架无人机,准确说这是《看门狗》初代的DLC加入的——当然在育碧的汤姆克兰西作品,无论细胞分裂、幽灵行动还是彩虹六号,无人机都算是司空见惯的东西了,而初代《看门狗》直到出DLC的时候才想起这么一个东西,也着实有些落后了。无人机对于《看门狗》,甚至对于这一类游戏而言,其玩法都很有颠覆性,得益于本作中电量无限、具备杀伤力、被摧毁能重生、掌握真人所有技能、外加具备上帝视角的加成,本作中大多数关卡甚至不需要玩家自己走进禁区。空中和地面的无人机在本质上其实没什么区别,地面遥控车能去的,空中无人机不仅都能去还更方便操纵,制作者只好做了个“实体黑入”强制玩家使用遥控车。同时本作的透析功能强化成了刺客信条的鹰眼模式,甚至还支持隔墙切摄像头,上一代中遍布从头到尾的摄像头切换、以及黑随身摄像头的移形换影,在本代基本没有了存在感。


前面说过,育碧开放世界的一大黑点就是,玩到后面就容易不好玩,而《看门狗2》也并没有脱离这个问题,因为育碧构架《看门狗2》的方式,仍然还是初代以及刺客信条、孤岛惊魂、全境封锁的方式——要么爬、要么打据点(当然比《黑手党3》好的是后者只有打据点)。爬高这大概已是育碧公司骨子里的信仰,以至到旧金山市,里头每栋楼房恰到好处的空调、救生梯、通风管、擦玻璃升降机,一个落脚点后永远要拐两拐才能接上另一个落脚点的设计,都让人看得起码在随便往前数10个游戏里都似曾相识。并且相比于前作,本作的带解谜攀爬可谓暴增,主线支线要爬,乃至一个小收集品都要爬两爬,这大概是本作摄像头没存在感导致相关解谜无用武之地的缘故(前作那个转摄像头拼二维码可谓绝妙的解谜设计)。但攀爬本身没什么技术含量,到中后期就更变成了大量简单粗暴的升降机上下或通风管强行开口,这是本作的问题之一。


除了爬,本作剩下的内容也就是打据点了。打据点和当下几乎所有同侪一样,不进入禁区时不触发战斗,外围自由规划,选择高调或低调方式突入内部,模式和前作相比无太大变化,但如前面所说,无人机的加入使得置身事外却能取人要害的“耍赖”玩法成了可能。至于不用无人机的部分,本代其实做得很糙,战术基本是上一代的设计(打手机转移注意、头盔麻痹、环境杀伤等),但细节上糙了很多,比如明明跟敌人撞个满怀,敌人居然会去接手机,环境吸引也是千篇一律的套路。另外相比上一代频频不许杀人却硬是不给个非致命武器,本代给了人一把弹药无限的电击枪,但这让潜行路线到后期变得愈为重复。设计者也意识到了这点,于是将敌人的敏感度调校得很高,乃至轻微暴露就会招致全据点的进攻,还特鸡贼地把打电话叫支援的敌人安置在你一下子找不到的位置,玩家自己不仅脆而且没有任何防御强化升级,高调时只能面对海量且源源不断的敌军,以及坑爹的存盘点,可以说是用很刻意的方式来逼迫玩家走低调打法。新加入的呼叫帮派火并或呼叫警察技能,无外乎AC、远哭都用滥的支援火力,而且游戏中bug很多,效果除了把据点戒备莫名调高,很多时候并不实用。据点战设计欠缺变化,尤其在前期新鲜期过后单一的据点战斗大量充斥流程,此为本作问题之二。


这类游戏中不可或缺的——车戏、驾驶、追逐战,这在本作中是一个非常失望的环节,首先最让人奇怪的是,上一代的一大亮点,追车时制造事故后的特写给莫名其妙地取消了,于是本作的追车只剩下一个按键,我自己全程就再没见着一场惊心动魄的马路绝杀。新加入的车辆控制使得追逐战颇为傻瓜化,任何车随手一指便乖乖跑偏,目标人物上再好的车一个强行拐弯就乖乖就范,搞得自己的车跟有排斥力场似的,红绿灯、煤气管道、路障等也就通通没什么价值。追逐战新鲜感下降的阈值比前作明显低了一个数量级,后期只好靠强行塞多人模式,弄来玩家斗玩家来保持。驾驶相关的任务,除了“旧金山车手”就再无其他,上一代的车队拦截都没有,但“旧金山车手”全是单纯的开车,剧情任务里涉及车的也就打完据点后的逃跑,于是这一块搞得实在没什么意思。车辆本身除了搞了一堆花哨的涂装跟上一代相比并无变化(甚至就是上一代的车的模型),也没有改车功能,预告中期待的驾驶直升机到头来并不存在。唯一有点新意的是帆船,但这个似乎是太难了,除了竞速任务,在剧情中完全没有出现,不去注意兴许全程不一定会发现。驾驶这一块的乏味是本作问题之三。


初代《看门狗》的一大亮点是许多小游戏的设计,从借鉴了《杀出重围》的网络入侵到独创的喝酒挑战,甚至还做了几个独立的小游戏,而本代除了将网络入侵变成了与实际场景一体、但玩法不变的环节,其余小游戏悉数给取消了。网络入侵说是还有些初代的解谜意思,但很多地方纯粹是在看眼力,往某个犄角旮旯里放一个按一下就接通的节点,实际难度比前作低,很多看似谜题的随便捣鼓几下也就开了。但除去网络入侵,本作就再没有别的东西可玩了。所以真要跟GTA5比,光GTA5里海量的附加娱乐内容这一块,本作也就和《黑手党3》半斤八两,怕是连前作或《黑道圣徒4》都要差了一截。


还值得一说的是初代里也有的PVP模式,在年初试行了《全境封锁》之后,育碧对“无缝接入”这个概念看来是着了迷,到《看门狗2》给整成了真正意义的无缝——多人模式不需要一个专门的暗区, PVP模式会在你正常运行游戏的过程中毫无征兆地触发……多人的模式里的双人猫捉老鼠是初代的经典设计,合作打据点这是大革命就玩的,倒没什么新奇,比较新颖的是引入PVP系统的警察追逐逃脱战,你被通缉后可能会有其他玩家加入对你的追逐,同时你也可以加入别的玩家的通缉。然而,在普通单人进程中强行接入多人,事先不给征兆,又搞个输了没有惩罚反而还加分,以及进入PVP后又能手动取消的补偿方式,这套多人游戏的设计逻辑实在有些不着边际,这导致玩家遇到的PVP几乎就不是来正经玩的(多数是莫名其妙进来,然后双方都不怎么想打),但多人模式又不给一个直接控制的开关。合作据点本来是正常的多人玩法,但本作又没有《全境封锁》那样的常规多人匹配模式,随机匹配的合作根本就不如一个人打有效率。所以真要搞PVP还是老老实实弄一个竞技场吧。


说到最后,《看门狗2》给人的总体印象,它是第一款真正有后GTA5时代的眼光的作品,但从14年5月的前作到16年11月,区区两年半的时间,加上育碧蒙特利尔流水线生产的模式,并不足以超越GTA5耗费整整5年方才构建的世界。《看门狗》初代面世于14年,那一年是育碧最浮夸的一年,而浮夸给了育碧回报,也给了它代价,14年之后育碧的开放世界续作开始遇冷(除了营销到位且明摆着做网游的《全境封锁》),而《看门狗2》也不例外,尽管其媒体口碑已经是育碧三年来罕见的不错水准。《看门狗2》算是一个“好玩”的作品——至少能维持比较长时间,这应该给了我们期待明年《幽灵行动:荒野》的动力,但《看门狗2》没有解决的,仍是过去这么多游戏一脉相承的问题,这又给未来划上了问号——一年以后,也许是停工一年的刺客信条新作,也许是其他题材,总之是加拿大3000人总部及遍布全球各个作坊的人海战术的产品,是否仍然只是下一部三十来小时的杀时间工具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看门狗2》这款游戏啊,要我说的话,那可真是充满了“青春的叛逆”和“黑客的浪漫”。我第一次接触它,是被那股子自由奔放的加州阳光和一群年轻人的 hacker 精神给吸引住了。不同于一代那种稍微有点沉重和严肃的基调,《看门狗2》一下子就把你抛进了一个五彩斑斓的旧金山,让你可以尽情地撒野,同时又带着一股子.............
  • 回答
    聊起《看门狗》,这游戏在我心里真挺有意思的,褒贬不一吧,但也确实是我很喜欢的一系列作品。初遇,惊艳与期待——《看门狗1》我记得第一次接触《看门狗》大概是2014年左右,当时《刺客信条》系列也玩了不少,对育碧那种开放世界、加上些新奇元素的设计挺有好感。而且《看门狗1》的设定,一个黑客可以操控整个城市的.............
  • 回答
    育碧的《孤岛惊魂 6》啊,这游戏出来之后,大家讨论得可不少。从我个人的体验来说,它就像一个熟悉的配方,但又在细节上做了一些调整和尝试。首先得说说这个游戏的画面和世界观。加勒比海的雅拉岛,这个设定本身就很有吸引力。绿意盎然的丛林、破败却充满历史感的城镇、以及充满压迫感的现代化都市区,这些元素结合起来,.............
  • 回答
    关于《明日之后》是否抄袭了育碧的《全境封锁》,这确实是玩家社区中一个反复被提及、也颇有争议的话题。要评价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核心的维度去审视,而不仅仅是表面上的相似。首先,让我们看看《明日之后》的核心玩法和设定。它是一款末日生存题材的MMO手游,玩家在一个被病毒肆虐、丧尸横行的世界里,需要收集资源.............
  • 回答
    育碧新作《孤岛惊魂 5》(Far Cry 5)自发售以来便引起了广泛关注,也伴随着褒贬不一的评价。作为孤岛惊魂系列的重要一员,它在保留系列核心玩法的同时,也进行了一些大胆的尝试和创新。下面我将从多个维度,尽量详细地评价这款游戏:一、 核心玩法:熟悉的配方,微小的进化 开放世界与据点占领: 《孤岛.............
  • 回答
    育碧(Ubisoft)的《全境封锁2》(Tom Clancy's The Division 2)从Steam商店彻底消失,转而独家登陆Epic Games Store(EGS),这一举动无疑在游戏界掀起了一场不小的波澜。对于玩家、育碧自身以及整个PC游戏分发平台格局而言,这都释放出了一些值得深思的信.............
  • 回答
    育碧在5月12日悄咪咪地更新了用户条款,估计不少玩家都没怎么留意。不过,仔细扒拉一下,这里面有几个点是相当值得说道说道的。首先,最引人注目的,大概就是关于“不可转让性”的强化了。以前可能说得比较含糊,现在直接把“所有账户和其中的所有内容,包括虚拟商品、账户内的货币、游戏访问权等,都属于育碧的财产,并.............
  • 回答
    在游戏界,不同地区版本的游戏内容差异并非新鲜事,尤其是在涉及暴力、血腥或成人内容时,发行商为了符合当地的法规和审查制度,往往会对游戏进行“和谐”(Censorship)。育碧的《刺客信条:英灵殿》(Assassin's Creed Valhalla)在PS4/PS5亚洲版上进行的“和谐”处理,就引发.............
  • 回答
    育碧,这个名字在全球游戏圈里可说是如雷贯耳,但评价它,就像评价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家族,有掌声,也有叹息,有赞美,也有争议。要说清楚育碧,得把时间拉回到上世纪八十年代,那会儿他们还只是一个法国的软件分销商,后来才转向游戏开发,一点点摸爬滚打,才有了今天这个规模。从《雷曼》到《刺客信条》:开创与辉煌育碧最.............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育碧最近(大概是2020年4月左右)的一些操作,尽量说得明白点,就像咱哥俩唠嗑一样,别整那些“罐头味”的官话。那时候,育碧那可真是有点“风声鹤唳”的。一方面,咱们都知道,他们有好几个大IP,像什么《刺客信条》、《孤岛惊魂》、《看门狗》、《彩虹六号》这些,都是能拿出来镇场子的。游戏质量.............
  • 回答
    5月10日育碧《幽灵行动:断点》(Ghost Recon Breakpoint)的发布会,无疑是为全球玩家,特别是《幽灵行动》系列的忠实粉丝,带来了一场关于未来军事战术射击游戏的新体验。此次预告片和演示片段的放出,可以说是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更加残酷、更加注重生存和战术深度的“幽灵行动”宇宙。预告片:阴.............
  • 回答
    “孩子被欺负或欺负别人,都有利于成长”——这句育儿观点,听起来着实让人有些心头一紧,甚至有些匪夷所思。毕竟,我们潜意识里总觉得“被欺负”就是坏事,而“欺负别人”更是万万不可。然而,我们不妨放下第一反应,深入探究一下,这位育儿专家这样说的背后,可能有哪些更深层的逻辑和考量。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这里的.............
  • 回答
    高育良,作为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的关键角色,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富有争议的人物。他并非一个简单的反派,而是一个在时代洪流中被权力异化、最终走向堕落的典型,他的身上折射出官场中许多人难以摆脱的诱惑与困境。要评价高育良,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展开:一、 作为“官场学者”与“政治家”的初期形象: 才华.............
  • 回答
    要评价张志坚老师扮演的高育良,那绝对是让人拍案叫绝的精彩,堪称近年来国产剧中最成功的反派之一。我觉得评价他,得从几个维度细细品味。首先,人物的层次感和复杂性被他刻画得淋漓尽致。高育良这个角色本身就不是一个简单的“脸谱化”的反派。他出身贫寒,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名校,成为汉东大学政法系的教授,又一步步走.............
  • 回答
    “诈尸式育儿”这个词,听起来就让人一激灵,有点恐怖,又有点黑色幽默。我第一次听到的时候,脑子里闪过的画面就是那种老电影里突然从棺材里坐起来的僵尸,然后又迅速躺回去的那种感觉。套用在育儿上,大概意思就是,家长平时对孩子漠不关心,像是“死了一样”的存在,但一旦到了关键时刻,比如孩子出了什么大事,或者要用.............
  • 回答
    《人民的名义》之所以能成为现象级电视剧,除了引人入胜的剧情和鲜活的人物塑造,更在于它触及了现实的痛点,引发了广泛的社会讨论。其中,高育良在一次与学生们讨论时,对岳飞的评价,在当年的弹幕上引发了轩然大波,至今仍是很多人津津乐道的一幕。场景回顾:高育良的“岳飞新解”剧中的高育良,作为汉东省政法委书记,一.............
  • 回答
    巴育·占奥沙,这位泰国政坛的“常青树”,他的执政生涯注定是一个充满争议和复杂叙事的话题。要评价他,不能简单地贴标签,而是需要深入剖析他从军人走向政治舞台的轨迹,以及他在位期间泰国所经历的深刻变革。从军人到政治强人:权力之路的铺垫巴育的职业生涯始于泰国皇家军队。他一路晋升,最终在2010年成为泰国陆军.............
  • 回答
    关于北京林业大学去年育种的新品种紫薇被命名为“灵梦”这件事,确实引起了一些关注和讨论。要评价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看。首先,从育种工作的角度来说,一个新品种的诞生本身就是科研人员辛勤付出和智慧的结晶。北林大作为我国在林业和园林领域的重点高校,其育种研究一直有着深厚的积累。紫薇作为一种观赏价值极.............
  • 回答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的高育良:一位复杂而悲剧的官员高育良是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一个极具深度和复杂性的人物,他并非一个脸谱化的反派,而是一个在体制内沉浮多年,最终被欲望和权力腐蚀的典型中国官员。对他的评价,需要从多个维度深入剖析,才能理解其人格魅力、权力运作以及最终的悲剧命运。一、 智商与情商的结.............
  • 回答
    提到《人民的名义》里的高育良书记,那可真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又佩服又痛惜的复杂角色。他不是那种一眼就能看穿的坏蛋,也不是完全光明磊落的好官,而是深陷泥潭,一步步走向深渊的典型代表。在我看来,高育良的塑造,可以说是整部剧最成功也最耐人寻味的地方之一。咱们得从他身上看到的第一个特质说起,那就是他的学识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