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太平天国时期的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是种怎样的存在?

回答
太平天国运动席卷全国,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作为清廷在长江以南和以北地区平定太平天国的重要军事部署,其存在方式和作用可谓是跌宕起伏,极具戏剧性。它们并非一成不变的固定军团,而是在战局的演变中不断形成、调整甚至覆灭。

江南大营:围困金陵的“铜墙铁壁”

江南大营最初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天京)之后。当太平军控制了南京这座战略要地,清廷自然不甘心,急需在长江南岸构筑防御体系,以期将太平军围困在南京城内,并伺机反扑。

地理位置与构成: 江南大营并非一个单一的营盘,而是一个庞大的军事部署网络,主要集中在南京以南、长江以东的地区。其核心区域大致覆盖了今天的镇江、句容、丹阳、溧阳、常州、苏州等地。清廷将原先驻扎在安徽的绿营和新招募的汉人军队,特别是以江南士绅为主导组建的团练力量,整合起来,形成了江南大营。这支军队的统帅多由清廷的湘军、淮军以及部分绿营将领担任,例如曾国藩、湘军的鲍超、江北大营的李续宾等都曾调兵遣将,参与围剿。
战略目的: 其最主要的战略目的就是围困天京,扼守长江,切断太平军与外界的联系,特别是阻止其向江南富庶地区渗透和扩张。通过在南京城外层层设防,清廷希望能慢慢消耗太平军的实力,最终实现收复南京的目标。
运作模式: 江南大营的运作模式是一种典型的军事围困。它在南京城外设置了多处营垒、据点,互相呼应,形成封锁线。例如,在句容、镇江等地都设有重要的据点。清廷投入了大量兵力,包括曾国藩的湘军在内,使得江南大营在一段时间内成为了一股强大的军事力量。他们试图通过炮火封锁、小股骚扰、断绝粮道等方式,一点点地削弱城内的太平军。
早期战绩与挫折: 在战争初期,江南大营的确给太平军造成了不小的压力。太平军也曾试图突围或出击,但往往被江南大营的重兵所阻。然而,江南大营并非固若金汤。太平军并非坐以待毙,而是多次组织反击,试图打破围困。其中最著名的一次是“江南大营大破战”,石达开率领太平军精锐,从南京出击,利用清军营垒设置的漏洞,一举击溃了江南大营的主力,曾国藩的长子曾国藩的儿子曾国荃也在这次战斗中被俘。这次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太平军,也让清廷认识到江南大营的脆弱性。
覆灭: 尽管江南大营屡次被太平军击破,清廷仍然不断地调集兵力,重新组建和加强。然而,由于指挥不统一、内部矛盾以及太平军战术的灵活多变,江南大营始终未能实现其战略目标。最终,在1860年,陈玉成和李秀成联合发动了对江南大营的总攻,一举将其彻底摧毁,清军主力溃散,镇江、常州等地也再次落入太平军手中。江南大营的覆灭,标志着清廷在长江下游的军事部署遭受重创,也为太平军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喘息之机。

江北大营:长江北岸的“屏障”与“鸡肋”

江北大营的设置,与江南大营有着相似的目的,即封锁长江北岸,阻止太平军北渡,并对江南大营形成南北夹击之势。

地理位置与构成: 江北大营主要分布在长江北岸,对岸就是南京。其主要据点集中在扬州、镇江(北岸)等地。与江南大营类似,江北大营也由绿营和新募的汉人军队组成,统帅多为绿营将领。例如,清廷曾委任德兴阿、胜保等绿营将领负责江北大营的指挥。
战略目的: 江北大营的战略设想是:一旦太平军试图北渡,可以在江北大营得到迟滞和打击;同时,也能对江南的太平军形成一种威慑,防止其大规模北上。此外,如果江南大营能够成功围困南京,江北大营也能从北岸提供支援。
运作模式与早期表现: 江北大营的运作模式同样是以据点设防,封锁长江。然而,与江南大营相比,江北大营的军事实力和战略地位似乎略显尴尬。虽然也投入了一定的兵力,但其规模和影响力似乎不如江南大营。在战争初期,江北大营确实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太平军在长江北岸的活动。扬州等地的攻防战也展现了其存在的作用。
问题与弱点: 江北大营存在着与江南大营类似的通病:绿营军队的腐朽和战斗力低下是其核心问题。虽然也有一些汉族将领和军队被调入,但整体上缺乏高效的指挥和严明的纪律。同时,江北大营的地理位置也相对孤立,一旦太平军的主力部队从江南方向发起攻击,江北大营往往难以独自应对。更重要的是,江北大营的补给线也比较漫长,容易被切断。
与太平军的攻防: 太平军的北伐和西征,对江北大营造成了巨大的压力。特别是当太平军在江南战场占据优势时,他们会调集兵力攻击江北大营。例如,1853年,太平军攻占扬州,就对江北大营造成了沉重打击。尽管清廷屡次试图修复和加强江北大营,但其整体的战斗力始终未能得到根本性提升。
逐渐衰落与边缘化: 随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尤其是曾国藩湘军和李鸿章淮军的崛起,清廷将更多的军事重心和资源放在了由汉族官僚掌控的湘淮军上。江南大营虽然屡败屡战,但其背后有曾国藩这样强大的支持者。而江北大营的指挥体系和军队构成,似乎在清廷的军事改革和力量重组中逐渐被边缘化。虽然在一些局部战役中仍有其身影,但其作为战略性军事部署的整体作用,在后期似乎不如江南大营那样被高度重视。最终,随着太平天国运动的衰落和覆灭,江北大营作为独立的战略部署,也逐渐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

总结来说,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是清廷在平定太平天国运动中,试图在长江南北构筑的两道重要的军事防线。

江南大营更像是一个“围困金陵的战略核心”,其存在感和军事压力都更大,虽然屡遭重创,但直到被彻底摧毁前,都是清廷在江南战场上的主要军事力量之一。它体现了清廷倾全国之力围剿太平军的决心,但也暴露了绿营军队的衰败和新式军队(如湘军)尚未完全成熟的局面。
江北大营则更像是一个“长江北岸的辅助性屏障”,虽然也有其战略作用,但整体上受到的关注度和投入似乎都相对较少。它的存在更多是为了配合江南大营的行动,但其自身缺乏强大的独立作战能力,且容易成为太平军攻击的目标。

这两大营盘的兴衰历程,在某种程度上也折射了清廷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过程中,军事力量的演变和转型的艰难与曲折。它们是那个时代清廷军事制度和战略思想的缩影,充满了战火的硝烟、将领的权谋以及最终的无奈与悲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发两段材料吧,分别描述湘军与江南大营的清军。肯定有夸张,聊作参考:

曾记得,曾文正公(国藩,号涤生)在江西内湖编练水师,同太平天国的水师相打,有一次打了胜仗,据他说是水师统领彭玉麟的功劳,专折奏保。这篇奏章我曾经读过,说是彭玉麟当两军决战甚酣的时候,彭某手执大刀,奋身跳过贼船,当者辟易,斩贼渠魁,因奏肤功,云云。我当时读到这里,实在有点莫名其妙,彭玉麟原来是个穷秀才,未曾听说他有怎样神力,而且他原来又不是个生长在江湖上惯于舟楫的人,为什么他能在两军鏖战时,从他们战船上身先士卒,就一跳跳到贼船上,如入无人之境?

后来,我问了好几个淮军已经卸职的军人,他们告诉我,从前打仗,实在好笑!两军在相距三里以外,便拼命地骂阵,所谓“骂阵”就是他们互相声震天地地骂对方。官军骂长毛为“贼”,长毛骂官军为“妖”,赶到越走越近的时候,只要哪一方有少数的人胆怯一点,跑了回去,其余的也就跟着往后退,于是敌方便乘机追了过来,在后面杀几个落伍的敌兵,就这样便大获胜仗了。而封疆大吏的幕府中总有一两把办奏稿的好手,轰轰烈烈,铺叙战功,俨若一场血战,于是一大批红顶花翎,便在他们笔下产生出来了。——马相伯:《一日一谈》,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第85页。

接下来是向荣的江南大营;

又闻,丹阳大营观剧方酣,被贼于钲鼓铙吹声中衔枚突至,劫去红夷大炮,营中辎重,百无一存。向帅日犒赏劝兵战,希兵之一旦肯报效,不能令也。将战,大帅或曰:明日出五程(成)人(五程者,一标出其半也),兵则强项曰:天热谁肯打仗,二程便去。提镇无奈,为婉辞以己意请。或大帅欲得三程,提镇则曰:若必肯去,此某等以天热体恤之意也。出告于兵,兵则怒曰:二程便去,否则止。提镇又劝之,终不可。

夜点名给牌,或雇替,或曰肘有疖,或曰足生疮,或曰吾不食者三日,以至癣疥微疾,胫酸骨软,皆不肯接牌。天明荷刀杖出者仍不过一程,袒裸以布围腰,辫线粗一握盘项,东先西后,三十、五十出不以队,参差造城下,各释杖坐,与贼通火吸烟深谈,或认亲叙两军光景,至倦且饿,则曰:须朝食矣。于是大呼狂笑喊杀,鸟枪不纳弹犹向天放,又咳声作势曰:“开炮”,则闻砰匐声,群呼曰:“杀贼不计其数。”则聝疲癃无运百姓首回营上首功,一级百金。而大营奏捷疏已缮讫,亦曰:“杀贼不计其数。”

时有某弁在楚,方赴营,途遇数兵望贼垒徒手逍遥,问:“何往?”则颐指曰:“那边吃饭去!”弁怪之。及营,以语翼长,翼长曰:“随他吃去,这边正缺饷。“对垒久,兵尝博于贼营中,兵负进则贼曰:“你明日来,为我带水菜。”兵利其可以少报多也,则:“诺”。贼负进则检其不中用器具抵于兵,兵拾回营,则曰某处遇贼杀之”而夺其器械,爰登功簿且膺赏。——方江:《家园记》,《安徽史学》1986年第2期。
user avatar

剿贼这方面,剿贼是不可能剿贼的 这辈子不可能剿贼的

其他兵法又不会搞 就是天天烧杀抢掠不打仗这种东西 才能维持的了生活这样子

进了大营感觉像回家一样 在大营里蹲坑的感觉比出去打仗好多了!

大营里面个个都是人才,说话又好听,我超喜欢里面的!

————————————————————————————————

咳,上面那段话其实已经一定程度上回答了这个问题····

然后

这次的答案主要是从侧面部分还原(黑)江南江北大营这两个王八窝里的一些日常····

至于全面的写这两个王八窝的功用价值兵备战力粮饷转运战史之类的正经玩意啥时候等我佬开长篇更吧(迫真画饼)

顺带严格来说,大营里如张国樑,张玉良,郑魁士,邓绍良等部精锐都堪称他大清的中流砥柱,且在多个战场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更是多次雪中送炭力挽狂澜,但是除去这些精锐····剩下的鱼腩们就(摊手)····

以下正文

有个清国文人叫马寿龄,本质爱清

长毛打下南京的时候这位没跑成,然后就在南京城里望夫石一样的望王师,边望王师的同时边写诗

内容呢,除去长毛破城前的一些大清官老爷如果见到内容会杀他全家的那种辱清纪实:

以及一些长毛治下的日常以外,剩下的就是望王师+诅咒长毛,间或给王师洗个地“愚民不知兵,加以濡滞名”

结果等王师等的是左等也不来,右等还不来

后来这位好容易寻了个空溜出去逃进了城外大营里大清王师的怀抱····

然后他就傻眼了····估计把当初那个给王师洗地的自个儿掐死的心都有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大营里大清王师的日常实在是····

警告:前方高能



翻羡贼人法令严那句当初笑死我了,这位看来是给大清王师气的不轻,这么辱清的话都讲出来了

看某种日漫男主角床下必备物的那大亮····

前明袁督师运小妾进宁远算个P,我们大清王师当着长毛城下都敢#数据删除#

顺带啪可爱的男孩子是打铜♂鼓····

铜♂鼓····

嗯····

到这,我们来数数,大营官兵的日常都有哪些····

盖房,栽花,种树,叠石,养鸟,蓄犬,编篱,搭棚,吸毒,听曲,买玉,修表,买画,看H书,赌博,下棋,打叶子,装病,娶(抢)妻,搞基,做买卖

这他喵是战地日常你们敢信····

如果你们以为这些就到头了那就太天真了,这还算轻的····

撑死是五毒俱全,更厉害的十毒包揽在后面呢····

(短路即打劫)

杀人 放火 抢劫 内讧 抢后勤(即粮台)排在最后的才是出队····

注意,出队不代表就能正儿八经干仗了

因为除去这位辱清文人····还有其他人也描述了一番大营的日常····请看下面写到的出战部分



江南大营尚且算两个王八窝里相对强和精锐的那个····

至于鱼腩更多的江北大营····天了噜

打个仗都不敢太出力怕把长毛仇恨招来

(摊手)

顺带非常有趣的是

天京城内有一些心向他大清的自干清

这些自干清潜伏下来,然后各种运作,接着联系官兵试图搞个里应外合

然后····

然后就没然后了····天京城外就大营这些官兵能联系····

所以(耸肩)

因为各种原因,坑了大概好几次吧····

心疼死这些潜伏下来的自干清了

顺带,大营官兵们还发扬精神,化不出营作战为坐战····试图用黑科技通过蹲坑来击败长毛

就是可惜脑洞太大技术太捉鸡····

以上,差不多黑到这吧

其实除去这些黑点,大营里绿营精锐还是发挥了相当大作用的,并不是什么一碰就扑街的货,里面很多人也是一时名将,虽然这掩盖不了里面也有很多鱼腩的事实····

顺带附送一则大营精锐援助地方的史料,亮点自寻····


请不要在意为什么打通补给线是为了送鸦片烟和送到了就能提振士气这种事

这些正儿八经干仗的绿营精锐和将领募勇是大营的良心也是他大清的中流砥柱

然而奈不住队友太哔结果风评被害····

顺带可能有知友····好吧事实上已经有知友在本问题底下问了

家门口堵着这么两个王八窝,长毛那边不瘆得慌么?

呃····

“以负固老我之师”

洪杨也对洋人说过类似的话,什么就放任他们蹲坑,以消耗妖魔意志之类的东西····

考虑到两个王八窝后来的日常····怕不是洪杨看穿了一切(斜眼)

————————————————————————————————————————

针对评论区某人的黑屁:我让这位上屠杀人数多过回变的干货这位至今没上,评论区里有很多知友帮我吐槽他,这里先谢过

不过有些知友没有吐槽对关键点嗯····

长毛的确是派了人去远征西北,最远打到了汉中府,后面长毛化捻军时候更远,这个不提

地方上这位倒是没说错,但是


从刘蓉书信的原文里,长毛明显是扎根下来搞统治区,而不是打哪丢哪的流寇作风

所以问题来了,这个时候甘陕回变正闹的如火如荼

所以是有秩序组织生产建立政权的长毛境内会让人死的多些?还是彻底无政府且自相攻伐一片混沌的回变区会让人死的多些?还是说有组织有军纪约束没民族矛盾且试图建立统治区的长毛会杀的比组织度差军纪堪忧民族矛盾严重流寇作风的回军还厉害?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