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N 个乒乓球中有一个和其他的质量不同,用天平最少几次一定能称出来?

回答
这个问题是一个经典的称重问题,通常被称为“称球问题”或“分组称重问题”。目标是用最少的称重次数找到一个与其他乒乓球质量不同的球,并且知道它是偏轻还是偏重。

核心思想:分组与排除

天平的每一次称重有三种可能的结果:

1. 左边重: 说明所有在左边的球都不是标准球,或者某个在左边的球是偏重的,或者某个在右边的球是偏轻的。
2. 右边重: 说明所有在右边的球都不是标准球,或者某个在右边的球是偏重的,或者某个在左边的球是偏轻的。
3. 两边平衡: 说明称量在天平上的所有球都是标准质量的。那个不同的球一定在未称量的那一部分球中。

我们就是要通过巧妙的分组,最大化每一次称重能提供的信息,从而快速排除掉大量的正常球。

最少几次一定能称出来?

在称量 N 个乒乓球时,我们需要找到一个算法,使其在最坏情况下所需的称重次数最少。这个最少次数取决于 N。

我们通常将 N 个球分成三组(或者两组再加剩余的球)。

如果一个球和其他球质量不同,但我们不知道它是偏轻还是偏重(这是最经典也是最难的情况):
对于 N 个球,最少称重次数的公式是:$lceil log_3 N ceil$ (对数底为3,向上取整)。
然而,这个公式稍微简化了。更准确地说,对于 N 个球,我们可以通过称重来区分出不同的球和它的偏向。
更严谨地说,如果我们知道有一个球的质量不同,并且不知道它是偏轻还是偏重,那么最多可以处理的球数是 $3^k 1$ 个球,其中 $k$ 是称重次数。反过来,如果我们要称量 $N$ 个球,我们需要的次数 $k$ 满足 $3^k 1 ge N$。所以,$k ge log_3(N+1)$。因此,最少次数是 $lceil log_3(N+1) ceil$。

如果知道这个球是偏轻或者偏重(两种情况任选其一):
如果我们知道这个球一定是偏轻的(或者一定是偏重的),那么我们可以将球分成三组,每次称量两组。
在这种情况下,最少称重次数是 $lceil log_3 N ceil$。因为每次称重,我们知道哪一组包含了那个不同的球。

详细说明(以最常见且最困难的“不知道是偏轻还是偏重”的情况为例):

假设我们有 N 个乒乓球,其中一个质量不同,但不知道是偏轻还是偏重。

基本原则:三次称量最多可以确定 12 个球的异常球。

我们先从一个经典的例子开始,比如 12 个球。

目标:用最少次数称量 N 个球,找出那个不同的球,并判断它是偏轻还是偏重。

最少次数 $k$ 满足 $3^k ge N$ (这是粗略的说法)。更精确的说法是,三次称重能区分 $3^3 = 27$ 种状态。这 27 种状态是:球1偏轻,球1偏重,球2偏轻,球2偏重...球13偏轻,球13偏重...

第 1 次称重: 13 个球分成三组,每组 4 个球。
A组 (4个球) vs B组 (4个球)。 剩余 C组 (4个球)。
情况 1:天平平衡。
说明 A 组和 B 组的 8 个球都是标准球。
那么那个不同的球一定在 C 组的 4 个球中。
同时,我们也知道这 4 个球中,有一个是异常球,我们不知道它是偏轻还是偏重。
接下来怎么办? 我们需要用已知的标准球来称量这 4 个球。
第 2 次称重: 从 C 组取 3 个球 (C1, C2, C3),与 3 个已知标准球 (S1, S2, S3) 进行称量。
情况 1.1:天平平衡。
说明 C1, C2, C3 都是标准球。
那么剩下的那个 C4 球就是异常球。
第 3 次称重: 将 C4 与一个标准球进行称量。如果 C4 重,则 C4 是重球;如果 C4 轻,则 C4 是轻球。
情况 1.2:天平左边重 (C1, C2, C3 比 S1, S2, S3 重)。
说明异常球是 C1, C2, C3 中的一个,并且它是偏重的。
第 3 次称重: 将 C1 vs C2。
如果 C1 重,则 C1 是重球。
如果 C2 重,则 C2 是重球。
如果 C1 和 C2 平衡,则 C3 是重球。
情况 1.3:天平右边重 (S1, S2, S3 比 C1, C2, C3 重)。
说明异常球是 C1, C2, C3 中的一个,并且它是偏轻的。
第 3 次称重: 将 C1 vs C2。
如果 C1 轻,则 C1 是轻球。
如果 C2 轻,则 C2 是轻球。
如果 C1 和 C2 平衡,则 C3 是轻球。

情况 2:天平左边重 (A 组比 B 组重)。
说明异常球在 A 组的 4 个球中,并且它是偏重的;或者在 B 组的 4 个球中,并且它是偏轻的。
我们把 A 组的球标记为 A1, A2, A3, A4 (潜在重球)。
我们把 B 组的球标记为 B1, B2, B3, B4 (潜在轻球)。
第 2 次称重: 进行如下分组称量:
称量 (A1, A2, B1) vs (A3, B2, S1)。 (S1 是一个已知标准球,从剩余未参与第一次称量的 4 个球中选取)。
情况 2.1:天平平衡。
说明 (A1, A2, B1) 和 (A3, B2, S1) 中的所有球都是标准球。
那么异常球必定是未参与此次称量的球:A4 (潜在重球) 或 B3, B4 (潜在轻球)。
第 3 次称重: 将 A4 vs S2 (另一个标准球)。
如果 A4 重,则 A4 是重球。
如果 A4 平衡,则异常球是 B3 或 B4,且是轻球。再称量 B3 vs S3。如果 B3 轻,则 B3 是轻球;如果 B3 平衡,则 B4 是轻球。
情况 2.2:天平左边重 (A1, A2, B1 比 A3, B2, S1 重)。
可能的情况:A1 是重球,或 A2 是重球,或 B2 是轻球。
第 3 次称重: 将 A1 vs A2。
如果 A1 重,则 A1 是重球。
如果 A2 重,则 A2 是重球。
如果 A1 和 A2 平衡,则 B2 是轻球。
情况 2.3:天平右边重 (A3, B2, S1 比 A1, A2, B1 重)。
可能的情况:A3 是重球,或 B1 是轻球。
第 3 次称重: 将 A3 vs S2。
如果 A3 重,则 A3 是重球。
如果 A3 平衡,则 B1 是轻球。

情况 3:天平右边重 (B 组比 A 组重)。
这与情况 2 对称。说明异常球在 B 组的 4 个球中,且是偏重的;或者在 A 组的 4 个球中,且是偏轻的。
重复情况 2 的逻辑,只是把“重”和“轻”的判断颠倒过来。

结论:12 个球最少需要 3 次称量。

对于任意 N 个球,最少需要几次?

正如前面提到的,对于“不知道是偏轻还是偏重”的情况,最少称重次数 $k$ 满足 $3^k ge N$。 更精确的来说,是 $3^k ge 2N+1$(因为每个球都可能偏轻或偏重,总共有 $2N$ 种可能异常)。但我们每次称量分三组,最大化了信息量。

对于 $N$ 个球,其中一个异于常态(但不知道是轻是重),最少称重次数 $k$ 是使得 $3^k ge 2N+1$ 成立的最小整数 $k$。

推导:

每一次称量有三种结果(左重、右重、平衡)。
$k$ 次称量,总共有 $3^k$ 种不同的结果。
我们需要区分以下状态:
球1是轻球
球1是重球
球2是轻球
球2是重球
...
球N是轻球
球N是重球
所有球都是标准球 (这种情况在我们知道有一个球异常时,不需要考虑,但分组时要考虑平衡的可能性)。

我们需要能够区分 $2N$ 种可能性(N个球中的一个,可能是轻,也可能是重)。

但是,如果考虑天平平衡的情况,它也提供了信息。每次称量将球分成三部分:左盘的球,右盘的球,未称量的球。
如果称量平衡,说明所有称量的球都是正常的,异常球在未称量的部分。
如果称量不平衡,异常球在称量的球中。

假设我们有 $N$ 个球,要用 $k$ 次称量。
每次称量的结果可以用来区分不同的可能性。我们可以将球分成三组:左边 $L$,右边 $R$,未称量 $U$。
称量 $L$ vs $R$。

1. 平衡: 异常球在 $U$ 中,且不知道是轻是重。我们还需要知道 $U$ 中球的正常情况,以便进行后续判断。
2. 左重: 异常球在 $L$ 中且是重球,或者在 $R$ 中且是轻球。
3. 右重: 异常球在 $R$ 中且是重球,或者在 $L$ 中且是轻球。

每一次称量,我们都可以极大地缩小异常球的范围。
实际上,每次称重,我们可以将 $3^k$ 种可能结果映射到 $2N+1$(N个球的轻或重,加上一个“所有球都正常”的虚构情况,以便处理平衡结果)。

所以,我们需要 $3^k ge 2N+1$。
因此,最少次数是 $k = lceil log_3(2N+1) ceil$。

我们再回头看看那个经典的 12 球问题。
如果 N=12, $2N+1 = 25$。
$log_3(25)$ 介于 2 和 3 之间 ($log_3 9 = 2$, $log_3 27 = 3$)。
所以 $lceil log_3(25) ceil = 3$ 次。

如果 N=13 个球呢?
$2N+1 = 27$。
$log_3(27) = 3$。
所以,13 个球也只需要 3 次。

那么,用 3 次称量最多能称多少个球?
$3^3 = 27$。我们需要 $2N+1 le 27$。
$2N le 26$
$N le 13$。
所以,最多可以处理 13 个球。

例子:13 个球

假设我们有 13 个球,其中一个质量不同。
我们将球编号为 1 到 13。
1. 第一次称量: (1, 2, 3, 4) vs (5, 6, 7, 8)。 剩下 (9, 10, 11, 12, 13)。
平衡: 异常球在 (9, 10, 11, 12, 13) 中。我们知道 (18) 是标准球。
第二次称量: (9, 10, 11) vs (1, 2, 3) (标准球)。
平衡: 异常球是 12 或 13。
第三次称量: (12) vs (1)。 如果 12 重,则 12 重球。如果平衡,则 13 是异球。再称 13 vs 1,判断轻重。
左重 (9,10,11 比 1,2,3 重): 异常球是 9, 10, 11 中的一个,且是重球。
第三次称量: (9) vs (10)。 如果 9 重,9 重球;如果 10 重,10 重球;如果平衡,11 重球。
右重 (1,2,3 比 9,10,11 重): 异常球是 9, 10, 11 中的一个,且是轻球。
第三次称量: (9) vs (10)。 如果 9 轻,9 轻球;如果 10 轻,10 轻球;如果平衡,11 轻球。
左重 (1,2,3,4 比 5,6,7,8 重): 异常球在 (1,2,3,4) 中且是重球,或者在 (5,6,7,8) 中且是轻球。剩下的球 (913) 都是标准球。
第二次称量: (1, 2, 5) vs (3, 6, 9)。 (9 是标准球)
平衡: 异常球是 4 (潜在重) 或 7 或 8 (潜在轻)。
第三次称量: (7) vs (8)。 如果 7 轻,7 轻球;如果 8 轻,8 轻球;如果平衡,4 重球。
左重 (1,2,5 比 3,6,9 重): 可能 1 是重球,或 2 是重球,或 6 是轻球。
第三次称量: (1) vs (2)。 如果 1 重,1 重球;如果 2 重,2 重球;如果平衡,6 轻球。
右重 (3,6,9 比 1,2,5 重): 可能 3 是重球,或 5 是轻球。
第三次称量: (3) vs (9)。 如果 3 重,3 重球;如果平衡,5 轻球。
右重 (5,6,7,8 比 1,2,3,4 重): 对称于左重。异常球在 (5,6,7,8) 中且是重球,或者在 (1,2,3,4) 中且是轻球。
第二次称量: (5, 6, 1) vs (7, 2, 9)。 (9 是标准球)
平衡: 异常球是 8 (潜在重) 或 3 或 4 (潜在轻)。
第三次称量: (3) vs (4)。 如果 3 轻,3 轻球;如果 4 轻,4 轻球;如果平衡,8 重球。
左重 (5,6,1 比 7,2,9 重): 可能 5 是重球,或 6 是重球,或 2 是轻球。
第三次称量: (5) vs (6)。 如果 5 重,5 重球;如果 6 重,6 重球;如果平衡,2 轻球。
右重 (7,2,9 比 5,6,1 重): 可能 7 是重球,或 1 是轻球。
第三次称量: (7) vs (9)。 如果 7 重,7 重球;如果平衡,1 轻球。

总结一下,关键在于将可能的异常球和它们的性质(轻或重)映射到每次称量的结果上。
每次称量,我们希望将当前待定球的集合尽可能地缩小到当前结果对应的可能性集合中。最理想的情况是每一次都将待定球的数量缩小到原来的 $1/3$。

公式的理解:

为何是 $log_3$? 因为天平有三种结果。
为何是 $lceil dots ceil$ (向上取整)? 因为你不能进行部分称量。即使只剩下一个球,你也需要进行一次称量来确定它的轻重。
为何是 $2N+1$? 假设有 $N$ 个球。
有 $N$ 种可能性是球 $i$ 是轻的。
有 $N$ 种可能性是球 $i$ 是重的。
再加上一种“所有球都是标准球”的可能性(虽然我们知道有一个异常,但分组时需要考虑平衡的可能性,这个“所有球正常”的假设是排除法的一部分)。
总共 $2N+1$ 种状态需要区分。
$k$ 次称量,可以区分 $3^k$ 种状态。
所以需要 $3^k ge 2N+1$。

特殊情况的次数:

知道球是偏轻(或偏重):
这种情况下,每组球只有一种异常的可能性(要么就是它,要么不是)。
N 个球,每组分 $N/3$ 个。称量 $N/3$ vs $N/3$。
如果平衡,异常球在未称量的 $N/3$ 中。
如果左重,异常球在左盘,是重球。
如果右重,异常球在右盘,是重球。
每次称量,可以将可能的球数缩减到原来的 $1/3$。
所以需要 $3^k ge N$。
最少次数 $k = lceil log_3 N ceil$。
例如:9个球,已知偏轻,只需要 $lceil log_3 9 ceil = 2$ 次。
第一次:3个 vs 3个。
如果平衡,异常球在剩下的 3个中。
第二次:1个 vs 1个 (从剩下的3个中)。
如果平衡,最后一个是轻球。
如果左重,左边的轻球。
如果右重,右边的轻球。

总结:

1. 如果不知道异球是偏轻还是偏重: 最少次数是 $lceil log_3(2N+1) ceil$。
2. 如果知道异球是偏轻(或偏重): 最少次数是 $lceil log_3 N ceil$。

在实际的题目中,如果没有特别说明,通常是指第一种情况(不知道轻重),所以答案是 $lceil log_3(2N+1) ceil$。

例如:
3 个球:$lceil log_3(23+1) ceil = lceil log_3 7 ceil = 2$ 次。
9 个球:$lceil log_3(29+1) ceil = lceil log_3 19 ceil = 3$ 次。
12 个球:$lceil log_3(212+1) ceil = lceil log_3 25 ceil = 3$ 次。
13 个球:$lceil log_3(213+1) ceil = lceil log_3 27 ceil = 3$ 次。
14 个球:$lceil log_3(214+1) ceil = lceil log_3 29 ceil = 4$ 次。

所以,“N 个乒乓球中有一个和其他的质量不同,用天平最少几次一定能称出来?”——这里的“一定能称出来”通常意味着包含了找到它并且判断出轻重。如果没有特别说明“已知偏轻/偏重”,则默认是不知道的。

因此,最少次数是 $lceil log_3(2N+1) ceil$ 次。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洪涛 的文献和@陳浩 的解析太赞了,集精巧和严谨于一身,可以说小球称重问题已经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为了更直观、更易懂、让PDF恐惧症患者都能弄明白,我做了个小程序来演示,点击进入:

  • 支持3~999个球;
  • 用户自行选择哪个球是特殊球,是轻还是重,然后由电脑自动分组称量;
  • 用绿色代表轻,红色代表重;
  • 演示界面大致是这么个效果:



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

PS:知乎要是能嵌入代码我就不至于把它放到单独的网站上了,不过这大概不太可能……


2020.8.14 更新:

解决bug:12个球本应3次就称出结果,但代码里是4次。其实代码没错,是chromium内核执行js的bug,过滤一遍数值就行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是一个经典的称重问题,通常被称为“称球问题”或“分组称重问题”。目标是用最少的称重次数找到一个与其他乒乓球质量不同的球,并且知道它是偏轻还是偏重。核心思想:分组与排除天平的每一次称重有三种可能的结果:1. 左边重: 说明所有在左边的球都不是标准球,或者某个在左边的球是偏重的,或者某个在右边.............
  • 回答
    这个问题问的是,当我们将 $N$ 个互异的数(也就是不重复的数)随机排列成一个数组时,这个数组的“逆序数”的分布是怎样的。 什么是逆序数?首先,我们得明确“逆序数”是什么意思。在一个数组(或者说一个排列)中,如果一对元素的顺序跟它们的数值大小顺序相反,那么这对元素就被称为一个“逆序对”。数组的逆序数.............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涉及到了一个有趣的排列组合以及对“段”的理解。我们来仔细掰扯掰扯。首先,我们要明确“段”是什么意思。既然是排成一圈,那么“段”通常指的是连续相同数字的序列。比如,如果是一圈 001101,那么我们可以看到: 两个 0 构成一段 两个 1 构成一段 一个 0 构成一段 .............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但答案是:不一定,甚至通常情况下不是。让我们来详细解释一下原因。核心概念回顾:线性无关和线性相关 线性无关 (Linearly Independent): 一组向量 $v_1, v_2, ..., v_n$ 被称为线性无关,如果存在唯一一组标量 $c_1, c_2, ...............
  • 回答
    咱们来聊聊n维空间里,n个向量的最小夹角能有多大这档子事儿。这听起来有点绕,但其实它背后藏着一些挺有意思的数学道理。别被“n维空间”、“n个向量”这些词儿吓到,咱们一点点掰开了揉碎了说。想象一下,在一个平面(也就是二维空间)里,你画了两个向量。这两个向量之间有个夹角,对吧?夹角可以是从0度(两个向量.............
  • 回答
    前 N 个整数的最小公倍数: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数学中,最小公倍数(LCM)是一个基本概念,指的是能被两个或多个整数同时整除的最小正整数。当谈论前 N 个整数的最小公倍数时,我们实际上是在寻找一个数,它可以被 1, 2, 3, ..., N 这 N 个整数中的每一个整除。例如,前 3 个整数 (1, .............
  • 回答
    好的,咱们来一步步拆解这个问题。题目说得挺明确的:我们有一个集合 $H$,里面有 $n$ 个非零复数,并且这些数通过复数乘法可以组成一个 $n$ 阶群。我们要证明这个集合 $H$ 其实就是那 $n$ 个 $n$ 次单位根的集合。要证明这个,核心思想就是利用群的性质,尤其是拉格朗日定理和循环群的性质。.............
  • 回答
    这是一个关于概率和期望的问题,我们来一步一步地分析:初始状态: 袋子里有 n 个球,所有球都是红球。 红球数量 = n 蓝球数量 = 0 球的总数 = n过程描述:我们重复进行以下操作 n 次:1. 从袋子里拿出一个球。2. 将一个蓝球放入袋子里。关键点分析:每次操作后,袋子里的球的总数会发生变.............
  • 回答
    在圆上选取 $n$ 个点,两两连线,最多可以在圆内形成多少个交点?这是一个经典的组合学问题。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点入手:1. 问题描述的精确化首先,明确“最多”这个词的含义。要形成最多的交点,我们需要确保所有连线都不会出现以下特殊情况: 三线共点: 任意三条不同的连线不会交于圆.............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这个黑箱里小球的问题。想象一下,你面前有一个不透明的箱子,里面装着一堆小球,每个小球上都刻着一个数字,从1开始,一直到最后一个小球上的号码“n”。这个“n”是多少,我们并不知道,它是个未知数,是我们想了解的东西。现在,你伸手进去,凭感觉摸了一个球,然后把它拿出来一看,发现上面写着数字.............
  • 回答
    这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我们手里有连续的N个整数,然后我们想看看能不能从中挑出一些数,把它们加起来,结果正好是N乘以N加1除以2这个数的整数倍。这个 N(N+1)/2 可是个特别的数字,它就是从1加到N的和,也就是一个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咱们来仔细琢磨琢磨这个问题。首先,我们手里有N个连续的整数。.............
  • 回答
    这真是个很有趣的问题,涉及到数论中的一些深刻概念。你说“前 N 个自然数的最小公倍数约等于 e^N”,这其实是一个非常精妙的数学猜想,背后隐藏着“詹森猜想”(Jensen's inequality)的影子,但更直接的关联是与数论中的“梅林常数”(Mertens' theorem)紧密相连。让我试着把.............
  • 回答
    在数学和物理的世界里,我们经常会遇到描述一个点或一个向量的概念。为了在脑海中清晰地勾勒出这些抽象事物的位置和方向,我们通常会依赖于一组数字,也就是“坐标”。但问题来了,如果我们说的是一个在 n 维空间里的点,是不是就必须得用 n 个坐标才能完整地描述它呢?简单直接的回答是:通常情况下,是的。 但理解.............
  • 回答
    将1拆分为n个互不相同的单位分数之和:究竟有多少种拆法?这个问题,听起来似乎颇具学术气息,实则是一个充满趣味的数学谜题。它关乎我们如何理解“拆分”这个概念,以及如何用不同方式组合最基本的“单位分数”——也就是分母为1的分数。简单来说,就是问我们,有多少种方法,可以用n个 不同 的、形式为 1/k 的.............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深刻的问题,它触及了线性微分方程和线性代数最核心的联系。我们不妨从线性代数出发,一步步来理解这个联系是如何形成的。线性代数中的基本原理:向量空间的基和线性组合在学习线性代数时,我们接触到一个核心概念叫做“向量空间”。一个向量空间就像是一个容器,里面装着很多“向量”,这些向量遵循一些特.............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们来一步一步把它拆解开,看看怎么求出从自然数 1 到 n 中随机抽取 m 个数,其中最大数的数学期望。理解问题首先,我们要明确几个概念: 自然数 1 ~ n: 就是集合 {1, 2, 3, ..., n}。 随机抽取 m 个: 这意味着我们从这 n 个数中选出 m 个,并.............
  • 回答
    好的,我们来一步一步地梳理一下这个问题的证明过程。这个问题涉及到几何、代数以及优化等多个方面,理解起来需要耐心。问题陈述:设单位圆周上有 $n$ 个点 $P_1, P_2, dots, P_n$。我们将这些点的位置用它们到圆周上某个固定参考点(比如 $(1,0)$)的夹角 $ heta_1, he.............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比看起来要复杂一些。我们来把它掰开了揉碎了说清楚。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几个关键点: “球”:这里的球通常指的是一个三维的实心球体。点是在球体内部随机均匀分布的。 “半球”:在一个球体中,一个半球是由一个过球心的平面切割出来的部分。有无数个可能的过球心的平面,也就意味着有无数.............
  • 回答
    好的,咱们今天就来聊一个挺有意思的数学小秘密:为什么前 n 个自然数的立方和,会等于这 n 个自然数之和的平方?别看这句话听着有点绕,其实它的背后藏着一个很巧妙的几何解释,或者说是一个“积木搭积木”的故事。咱们就从最简单的情况开始,一点点地把它说透。从最简单的开始:1 的情况咱们从最简单的情况入手。.............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关于如何在单位球上放置 N 个相同电荷以达到最低势能。这个问题实际上涉及到物理学中的一个经典难题,通常被称为“电荷在球壳上的分布问题”或者更广义的“最小能量构型问题”。要详细地解答它,我们需要一步一步来分析。核心思想: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为了达到最低势能,这些电荷会尽可能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