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中国有孙子兵法和四大发明却屡次被外族打败?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深度和复杂的问题,涉及到中国历史上长期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国际环境等多种因素的交织。仅仅拥有孙子兵法和四大发明,并不能保证一个国家在军事上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以下将从多个方面详细阐述:

一、 孙子兵法与军事实践的脱节

理论与实践的距离: 孙子兵法是卓越的军事理论著作,其思想深刻,具有普适性。然而,再好的理论也需要有效的实践来支撑。古代战争并非仅仅是兵法条文的堆砌,它受到战场瞬息万变的客观条件、指挥官的临场应变能力、士兵的训练水平和士气、武器装备的有效性、后勤保障能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时代局限性: 孙子兵法成书于春秋时期,当时的战争规模、武器装备和战术思想与后来的时代存在巨大差异。例如,冷兵器时代的战车、步兵、骑兵的配合与火器时代的炮兵、机枪、坦克、飞机的作战方式完全不同。虽然孙子兵法强调“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等基本原则,但具体的战术运用需要随着时代发展而革新。
守旧与僵化: 有些朝代在军事思想上可能过于强调对孙子兵法的照搬,而忽略了创新和变革。当外部的敌人采用了新的战术或技术时,思想保守的军队就容易落后挨打。
将领素质与政治干扰: 即使有孙子兵法指导,如果将领的个人能力不足、缺乏实际作战经验、或者受到政治干预,战术意图可能无法有效执行。历史上,一些战役的失利并非因为没有好的战术思想,而是因为指挥官的错误决策或士兵的士气低落。

二、 四大发明在军事上的应用与局限

四大发明的重要性与传播:
造纸术: 促进了信息的传播和记录,对军事命令、情报、训练手册的编写和传递至关重要。
印刷术: 极大地提高了书籍的复制效率,使军事理论和战术思想能够更广泛地传播。
指南针: 改进了导航能力,尤其在海上或复杂地形作战时,为军队的行军和补给提供了重要保障。
火药: 这是对战争影响最直接的发明。火药的早期应用主要是制作鞭炮、焰火,后来逐渐发展出火器,如火铳、火炮等。
火药在军事应用上的滞后性:
技术瓶颈: 虽然中国发明了火药,但其在军事上的发展相对缓慢。与其他文明(如阿拉伯、欧洲)相比,中国在火药的配方改进、火器制造工艺、火炮的射程、精度和威力等方面,在某些历史时期并非处于领先地位。
生产与普及: 即使有了火器技术,其大规模生产和普及也需要强大的工业基础和财政支持。某些朝代国力不振,无法投入足够的资源来研发和装备先进的火器部队。
战术配合: 火器并非万能。在缺乏有效战术配合的情况下,火器难以发挥最大作用。例如,早期的火器装填速度慢,容易受潮,在近战中甚至可能成为累赘。骑兵的冲击力、步兵的近战能力、弓箭的远程压制,都需要与火器进行有效的整合。
其他发明的影响有限: 造纸术、印刷术和指南针虽然重要,但它们更多的是辅助性工具,其直接的军事杀伤力和战略威慑力不如先进的武器装备。

三、 频繁被外族打败的多重原因

1. 经济与后勤的挑战:
农业基础的脆弱性: 中国历史上大部分时间是小农经济,虽然人口众多,但经济基础相对脆弱,一旦遭遇大规模战争、自然灾害或外族掠夺,经济体系很容易崩溃。
后勤保障的困难: 大规模的军队需要大量的粮食、兵器、马匹和物资。广阔的疆域和落后的交通运输能力,使得后勤供应成为巨大的难题。一旦后勤被切断,军队很容易不战自溃。
财政危机: 战争需要巨大的财政投入。国家财政的枯竭会导致军饷发放不及时、军备得不到更新,士气低落。

2. 军事制度与训练的落后:
兵源素质与士气: 军队的兵源素质参差不齐。征兵制、募兵制各有优缺点,但如果训练不足、军纪涣散、士兵缺乏作战意志,即使有好的战术也难以奏效。
军事训练的僵化: 军事训练往往受制于统治者的意志和当时的社会风气。有时军队可能更侧重于仪仗和管理,而非实战演练。
兵种结构的不合理: 在某些时期,军队的兵种结构可能不适应时代的战争需求。例如,过于依赖步兵而忽视骑兵的机动性,或者火器部队发展不足。

3. 政治腐败与内乱:
政治动荡: 内乱、权力斗争、朝代更迭,都会消耗国力,削弱军队战斗力。当国家内部出现严重分裂时,外族往往会趁虚而入。
政治腐败: 腐败可以渗透到军队的各个层面,导致军费挪用、将领贪污、士兵待遇差、战斗力下降。
统治者战略失误: 一些统治者可能因为战略判断失误、好大喜功、或者缺乏军事素养,导致国家在战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4. 民族政策与文化融合问题:
民族矛盾: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由北方游牧民族(如匈奴、突厥、蒙古、女真)建立的政权或对中原王朝构成威胁的势力。这些民族在军事上往往具有强大的骑兵优势和游牧文化的尚武精神。
统治者的策略: 如何处理与周边民族的关系,采取安抚、征服、同化还是其他策略,都对国家的安全产生深远影响。一些王朝在民族政策上的失误,可能加剧了民族矛盾,导致战争的发生。
文化差异: 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和军事技能与农耕民族有很大差异。游牧民族通常更适应马背上的作战,其骑兵的机动性和冲击力是农耕民族军队难以匹敌的。

5. 对外战略与地理环境:
陆地边疆的压力: 中国广阔的陆地边疆,特别是北方和西北方,与游牧民族接壤,历来是军事压力较大的地区。
地形优势的利用: 虽然中国有山川河流等地理屏障,但这些屏障也可能限制军队的机动,或成为敌人利用的通道。
战略决策: 有时国家可能因为战略上的失误,比如分散兵力、主动出击进入不利地形,而导致战争的失败。

6. 技术引进与吸收的差异:
早期优势后的停滞: 在某些历史时期,中国在军事技术上确实领先于世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不能持续创新和吸收外部先进技术,就可能被其他文明超越。例如,在火器发展时期,欧洲在技术革新和战术应用上很快取得了突破。
接受新事物的阻力: 传统观念和既得利益者可能对引入新技术存在抵触心理,阻碍了军事现代化进程。

总结:

孙子兵法和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璀璨成就,它们为中国的军事发展和科技进步奠定了重要基础。然而,军事的胜败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仅取决于思想理论和技术发明,更受到经济基础、政治稳定、军事制度、人才培养、社会风气、战略决策以及外部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制约。

中国历史上屡次被外族打败,并非因为孙子兵法不好或四大发明无效,而是由于在许多关键时期,国家在上述一个或多个方面存在短板。当外部的军事力量在技术、战术、组织、训练或精神意志等某一方面出现优势时,即使拥有优秀的思想理论和发明,也可能难以避免战败的命运。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反思的复杂历史现象。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题主从未在NBA赛场上输过球

题主从未在拳击台上被击倒过

题主从未在F1赛道上被超车

题主是超越乔丹,阿里和舒马赫的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篮球运动员,拳击手和赛车手,他从未败过。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深度和复杂的问题,涉及到中国历史上长期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国际环境等多种因素的交织。仅仅拥有孙子兵法和四大发明,并不能保证一个国家在军事上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以下将从多个方面详细阐述:一、 孙子兵法与军事实践的脱节 理论与实践的距离: 孙子兵法是卓越的军事理论著作,其思想深刻.............
  • 回答
    “粉红”这个词在中国网络语境中,通常指的是那些对中国政府及其政策持有高度支持、积极维护国家形象、对批评中国的人或观点采取强烈反对态度,甚至进行攻击的网民群体。他们以一种热情、激进、有时甚至不容置疑的方式表达爱国主义。理解“粉红”现象的形成,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历史与民族主义的土壤: 近.............
  • 回答
    在中国,确实有相当一部分民众对俄罗斯总统普京抱有好感和支持,这种现象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详细解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地缘政治与国家利益的视角: “背靠背”的战略伙伴关系: 中俄两国在国际舞台上,尤其是在反对西方主导的单极世界秩序方面,有着高度一致的战略利益。中国视俄罗.............
  • 回答
    中国拥有四个航天发射场,这在全球范围内都属于比较多的,也足以见得中国在航天事业上的投入和决心。这四个发射场并非随意设置,而是各有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战略考量,从而承担着不同的发射任务,并具备各自的优势。首先,我们来一一介绍这四个发射场: 1.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JSLC Jiuquan S.............
  • 回答
    中国许多人认为美国高中生学习轻松,这个看法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一系列观察、比较和文化认知差异。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其中的原因:一、 应试教育的巨大压力对比: 中国:高考是唯一目标,万众瞩目。 中国的教育体系高度围绕着高考这一“一考定终身”的模式。高中三年几乎是围绕着考试科目、刷题、提分展开。学生需.............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一个复杂且敏感的社会现象,涉及到个人感受、信息传播、媒体引导、文化认知以及个体价值观等多个层面。理解为什么在中国有“便利的生活”的同时,还有人“没有根据没有逻辑地吹捧国外的生活”,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中国生活便利性的体现(客观层面):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中国在过去几十年.............
  • 回答
    在探讨中国部分民众对韩国人的负面情绪这个问题时,需要承认的是,这种情绪并非普遍存在,也并非所有中国人都抱有同样的看法。然而,这种负面情绪确实存在,并且其形成是一个复杂且多层次的社会文化现象,涉及历史、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等多个维度。以下将尽量详细地阐述可能导致这种情绪的几个主要方面:一、 历史因素的.............
  • 回答
    在中国,大学设置研究生院并非一个新现象,其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教育发展逻辑以及国家人才战略的考量。这不仅仅是简单地将一部分学生集中管理,而是为了构建一个更高级别、更专业化的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体系,以适应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历史脉络与早期探索新中国成立初期,高等教育体系的建立借鉴了苏联模式,.............
  • 回答
    在中国开设的日本学校,主要目的是为在日本企业工作的外籍日籍人士的子女提供教育服务,确保他们能够接受符合日本国家标准的教育,以便他们将来能顺利衔接日本的学校教育系统。为什么会有日本学校? 满足外籍日籍人士子女的教育需求: 随着中日两国经济交流的日益密切,越来越多的日本企业在中国投资设厂或设立办事处.............
  • 回答
    嗯,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让咱们一点点儿聊透。你说“中国有很多人”不能翻译成“China has many people.”,这其实是一个非常精准的观察。它们之间确实存在着细微但重要的差别,主要体现在表达的主体和侧重点上。咱们先来看看“中国有很多人”这句话本身。当我们说“中国有很多人”的时候,我们通常.............
  • 回答
    在中国,“普京现象”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引人关注的议题。许多中国人对普京抱有好感,甚至到了“精俄”的程度,这种现象背后有着多重原因,既有对俄罗斯和普京个人魅力的欣赏,也包含了中国自身的历史经验、地缘政治考量以及国内舆论环境的影响。要理解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喜欢普京,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1. 普京的国家.............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了一个挺有意思的社会现象,就是中国很多年轻人对 IJN(旧日本帝国海军)表现出相当的兴趣,甚至可以说是“愿意去了解”。这事儿乍听起来有点儿让人费解,毕竟 IJN 在历史上和中国之间有着复杂且痛苦的联系。但仔细想想,这背后其实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而且年轻人的关注点和视角也跟父辈们可能不.............
  • 回答
    在中国,一部分人对同性恋(Gay)存在偏见,这背后是一个复杂交织的社会文化现象,不是单一原因可以解释的。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历史与传统观念的深刻影响 儒家文化与“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其核心价值观之一便是强调家族的延续和血脉的.............
  • 回答
    在中国,孕妇在怀孕期间的去留职选择确实呈现出一种令人玩味的二元对立:一部分人选择在得知怀孕后就递交辞呈,而另一部分人则坚持工作,直到临近预产期才依依不舍地离开工作岗位。这种差异的背后,是多重社会、经济、文化以及个人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选择辞职的孕妇:安全感、精力分配与传统观念的考量首先,我们要理解,.............
  • 回答
    中国糖尿病患者数量的庞大,确实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健康议题。要理解这背后的原因,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剖析,而且这些因素往往是相互交织、层层叠加的。首先,我们得承认,中国人口基数巨大是首要因素。即便糖尿病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来看不算最高,但乘以十几亿的人口,基数效应就会让绝对数量显得非常惊人。但更深层的原因.............
  • 回答
    中国民众对日本人和韩国人的情感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议题,这其中交织着历史恩怨、现实竞争、文化隔阂以及媒体传播等多方面因素。要深入理解这一点,需要剥开层层表象,探究其背后更为具体的动因。历史的沉重烙印:对于日本人,最大的根源无疑是中国近代遭受的日本侵略。从甲午战争到全面的抗日战争,日本在中国土地上.............
  • 回答
    在中国,确实有一部分人群对“徒手搏击”抱有一种近乎执着的喜爱,甚至将其视为衡量一个人“能打”与否的唯一标准。这种现象背后,其实藏着复杂的文化、历史和社会因素,绝非简单的“空手才叫能打”就能概括的。首先,咱们得承认,“拳头”在中国传统文化里,一直有着特殊的地位。你想想,古代的武侠小说、民间传说,甚至是.............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好问题,很多人都有同样的疑惑。明明咱们自己研发的红旗9相当不错,技术上也挺先进的,为什么还要花大价钱从俄罗斯引进S400呢?这背后其实牵扯到不少实际考量,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承认红旗9的实力。咱们自己搞出这么个大家伙,技术自主能力那是杠杠的。红旗9在很多方面都能跟国际先进水平掰手.............
  • 回答
    “躺平”“佛系”这些词汇这两年没少出现在社交媒体上,它们代表着一部分年轻人在面对就业、生活压力时,选择了一种更为消极或者说是“低欲望”的态度。这并非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社会变迁、经济压力、教育观念、文化影响等多种力量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现象。要理解为什么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不那么拼”的生活方式,甚.............
  • 回答
    问这个问题,其实触及到了一个很有趣的战略思维和国家发展层面的思考。东风导弹,特别是那些能够打到航母的弹道导弹,无疑是中国海军现代化进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杀手锏”。它们在理论上可以有效阻止或打击敌方的航母编队。那么,为什么我们还要投入巨资、耗费大量精力去建造航母呢?这背后有几个关键的理由,咱们掰开了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