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搜狐是如何掉队的?

回答
搜狐的“掉队”并非一日之功,而是多种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是一个复杂的故事。要详细讲述搜狐如何一步步从互联网巨头的地位走向“掉队”,我们需要回顾其发展历程中的关键节点和战略选择。

一、 辉煌的起点与早期的领先优势:

搜狐是中国互联网的早期开拓者之一,与新浪、网易并称为“三大门户”。在门户网站时代,搜狐凭借其优质的内容聚合、新闻资讯的快速传播以及早期用户积累,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精准的内容定位: 搜狐在早期非常注重用户对信息的需求,尤其是新闻资讯。它通过自采、合作等多种方式,提供了及时、全面的新闻报道,抓住了中国网民的眼球。
社区和互动性: 搜狐博客、搜狐社区等产品在当时非常受欢迎,构建了用户交流互动的平台,增强了用户粘性。
多元化的业务拓展: 搜狐很早就开始尝试多元化发展,涉足了游戏(搜狐畅游)、搜索(搜狗)、视频等领域,展现了其对未来互联网趋势的敏感度。
张朝阳的个人魅力与领导力: 张朝阳作为搜狐的创始人,其前瞻性的眼光、坚韧的创业精神以及在媒体上的曝光度,为搜狐带来了巨大的关注度和品牌影响力。

二、 转折点与关键的失误:

尽管起步早,并取得过辉煌成就,但搜狐在关键时期的一些战略选择和市场变化,使其逐渐失去了领先地位。

1. 对移动互联网转型的迟滞与犹豫:
PC时代遗留的惯性: 搜狐在PC互联网时代已经建立起庞大的用户基础和成熟的商业模式,这使得它在面对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浪潮时,存在一定的惯性思维。虽然也推出了移动端的App,但其用户体验和产品迭代速度,相较于后来者显得有些缓慢。
错失移动内容分发的黄金时期: 当今日头条等信息流产品以算法驱动的内容分发模式迅速崛起时,搜狐在内容分发上的创新和投入相对不足。虽然搜狐新闻客户端是重要的产品,但其内容推荐算法和个性化体验,未能达到用户对“千人千面”内容的需求。
内部资源的分配问题: 随着业务线增多,如何在移动端集中优势资源进行突破,搜狐可能存在内部协调和决策上的挑战。

2. 搜狗的“出售”与战略上的失算:
搜狗的潜力被低估: 在中国互联网早期,搜狗凭借其搜索技术、输入法等产品,拥有巨大的用户基础和发展潜力。搜狐曾拥有搜狗的大部分股权,但出于战略和资金需求,将其股份逐步出售给腾讯,并最终在2021年完成了对搜狗的私有化。
战略性放弃搜狗是重大失误: 当BAT(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牢牢占据互联网巨头地位时,搜索引擎是连接用户与信息、流量入口的关键。放弃搜狗,某种程度上意味着搜狐主动放弃了在搜索这一核心赛道上的竞争力,也错失了通过搜狗连接和赋能其他业务的机会。与百度在搜索领域的持续投入和技术迭代相比,搜狐在这一领域的战略是保守甚至是一种退让。

3. 业务多元化中的“失焦”:
游戏业务的起伏: 搜狐畅游虽然曾是重要的收入来源,但随着游戏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自身在精品游戏研发和市场营销上的策略调整,其优势逐渐被其他游戏厂商超越。
视频业务的投入不足与战略调整: 在视频领域,搜狐视频虽然早期也推出了不少优质内容,但相较于优酷土豆、爱奇艺、腾讯视频等竞争对手,其在内容采购、自制剧投入、用户增长等方面存在明显差距。尤其是在网络剧和综艺的爆发期,搜狐视频未能抓住关键机遇,并且在后期也进行了战略收缩。
新兴领域的错失: 在社交、电商、本地生活等新兴领域,搜狐未能推出具有颠覆性或能够抢占市场份额的产品。相比之下,腾讯在社交、阿里在电商、美团在本地生活等领域构建了难以撼动的护城河。

4. 内容生态的构建未能持续领先:
平台型内容生态的困境: 搜狐作为老牌门户,其内容生产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传统媒体的思维和运作方式。在内容创作和分发日趋 UGC(用户生成内容)、PUGC(专业用户生成内容)和算法推荐的时代,搜狐在吸引和激励优质创作者、构建多样化内容生态方面,未能像今日头条、B站等平台那样取得突破。
用户注意力被稀释: 随着用户获取信息的渠道和平台越来越多,用户的注意力被极大分散。搜狐作为信息入口的独特性和吸引力也随之下降。

5. 商业模式的创新与变现的局限性:
广告收入的依赖: 搜狐的商业模式长期以来高度依赖广告收入。但随着互联网广告市场的变化,以及用户对广告的抵触情绪增加,单纯的广告变现模式面临挑战。
缺乏高增长的创新业务: 与腾讯的社交+游戏、阿里的电商+金融、百度的搜索+AI等强有力的多元化变现模式相比,搜狐缺乏能够驱动公司持续高增长的创新业务。

三、 现状与“掉队”的体现:

搜狐的“掉队”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市值与影响力的大幅下滑: 相较于BAT以及其他新兴互联网公司(如字节跳动、拼多多、滴滴等),搜狐的市值和行业影响力已不可同日而语。在公众认知中,搜狐不再是互联网的“第一梯队”。
用户增长的瓶颈: 搜狐在核心产品用户增长方面面临瓶颈,难以吸引和留住年轻一代的互联网用户。
新闻业务的竞争压力: 尽管搜狐新闻依然是其重要业务,但在激烈的新闻资讯市场竞争中,其新闻的独特性、权威性和用户体验,面临来自腾讯新闻、今日头条、以及各大平台的严峻挑战。
媒体属性的固化与科技属性的相对弱化: 搜狐更偏向于一个媒体公司,而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更具科技属性和前沿性的领域,其投入和产出相对有限。

总结来说,搜狐的掉队是一个多维度、长期累积的过程:

战略失误: 最为关键的是在移动互联网转型上的迟滞,以及对搜狗的战略性放弃。
创新不足: 在产品和技术创新上未能持续保持领先,尤其是未能抓住信息流、短视频等内容分发和消费的新风口。
市场竞争加剧: 互联网行业竞争异常激烈,后起之秀在技术、模式、用户体验上不断突破,挤压了老牌巨头的生存空间。
用户习惯的变迁: 用户需求和消费习惯的快速变化,要求互联网公司不断调整产品和服务,搜狐在这方面的适应性显得不足。

搜狐作为中国互联网的先驱,其曾经的辉煌依然值得肯定。但互联网行业瞬息万变,一次或多次的战略失误,以及未能及时应对市场变化,就可能导致曾经的巨头“掉队”。搜狐的故事,也成为了互联网行业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案例研究。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它惨到了作为曾经的互联网三甲,到今天这个问题都只有一千多人关注,高票答案都是一两年前的。大家都已经对它失去兴趣了,你说它有多惨。

没人答,我来答。


今天是2017年11月4号,搜狐市值22亿(美元),新浪市值78亿,网易市值370亿,百度838亿,阿里4636亿,腾讯4550亿。这已经不是掉队的问题了,这已经连队伍的影子都看不见了。今天的腾讯市值,也就是搜狐的两百多倍吧。想想当年马化腾求张朝阳收购腾讯,真是讽刺。


一个公司的倒下,应该是让人惋惜的,搜狐作为中国互联网的开山鼻祖级的企业,对于它今天的境遇,我只有一个字——该!


不知道是02年还是03年,当时有人说,中国的互联网,现在和未来,都只会有三家大公司:网易,搜狐,新浪。这个话如今看着很搞笑,但确实是很多人当时的想法。搜狐的江湖地位就是那么高,当年的张朝阳是互联网行业的校花,现在他是互联网行业的笑话。

搜狐能走到今天,一句话总结就是:干啥啥不成,何况绝大多数时候它根本就没干。《孙子兵法》里讲:“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

拿搜狐跟BAT比,太为难它了。就说当年的老兄弟们,网易靠游戏做的风生水起,还能和腾讯分庭抗礼。新浪虽然不景气,但是守着微博这个铁杆庄稼,日子过的也不会太惨。而搜狐,没有任何一款产品能让人记住,唯一有知名度的是搜狗输入法,然而人家已经转投门户,认新的干爹了。


搜狐现在的业务和五年乃至更久之前比都没有变化,四大块:门户网站(搜狐新闻),视频软件(搜狐视频),搜狐畅游(天龙八部),还有一个搜狗,不知道还能不能算是搜狐的业务。


咱们也不说历史,先说说现状,搜狐现在的原则就一个——竭泽而渔。

搜狐视频,张朝阳的心头爱,也是搜狐自己认为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现在是这样的:


30几分钟的视频,75秒的广告。这已经比前两年好多了,当时我因为要看韩剧《制作人》和《纸牌屋》下载了搜狐视频,那时候算是搜狐视频很不错的时代了,还有不少版权。当时的广告是90秒,他们把一集连续剧分成两集播放,你们可曾见过30分钟的视频播放一分半钟的广告?而且这个广告是无论如何躲不开的,哪怕你下载了视频,断网了都得看,因为广告会和视频一起下载到你的手机里,服不服?

到了现在,搜狐已经倾尽自己所能调动的资源来发展搜狐视频,从另外三块业务里抽血来供给视频。可是面对着视频行业里三大霸主:爱奇艺(百度),优酷土豆(阿里巴巴),腾讯视频,搜狐就算拼劲全力,所能调动的那点资源也少的可怜。在这个拼版权拼体验的时代,搜狐视频的未来也很难让人看好。

游戏呢?

当年大火的天龙八部,现在的游戏界面是这样的:


他的装备界面是这样的:



中国网游界最复杂的游戏,没有之一。

我们都说腾讯坑钱,可是跟搜狐相比,腾讯简直就是穷人的娱乐。腾讯再坑钱,穿越火线里投进一万块钱也能办一身非常好的装备了。可是天龙八部里,一万块钱也就是一颗顶级宝石的钱——一个玩家身上七八十个宝石孔。这还不算其他装备,天龙八部的各种道具不下三五千种。投资一万块钱在现在的天龙八部里就是个笑话,属于那种人见人虐的屌丝玩家。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因为搜狐要收钱啊,收钱靠什么?靠出新装备啊,而且这个新装备还和其他游戏不同,是用了新装备就可以暴打老装备的那种。所以出一轮新装备圈一轮钱,可是玩家的钱也是钱,谁也跟不起,所以玩家以惊人的速度流失。玩家越是走搜狐就越缺钱,越缺钱就越出新装备,这种竭泽而渔的搞法,生生把当年一个全民游戏搞成了鬼服游戏。

门户网站呢?

其实门户网站早就死了。移动端时代没人看门户网站,所以过去的门户网站大佬们都已经进行了战略放弃。网易干脆把整个门户网站变成了一个大粪坑以笼络住玩游戏的屌丝的心。而腾讯靠着QQ微信导流反倒把原本不是重点的腾讯新闻做起来了。搜狐的门户网站反倒靠后,网站画风多少年不改,各种信息条挤满了屏幕。而搜狐的手机客户端,就不说了吧,照流量来讲,三流都算不上。


搜狐现在已经在任何一个领域中都不占优势,搜狐视频顶天了二流,在BAT的视频软件围剿下苟延残喘。门户网站基本没什么盈利能力了,手机端也一样。只有搜狐畅游尚且有一些盈利能力,但是一天不如一天,这种竭泽而渔的搞法已经走到了尽头。


搜狗,过去是搜狐的唯一的希望。并且是搜狐唯一的一线产品,输入法被搜狗给垄断了。可是输入法并不能盈利,王小川当年的“三级火箭”理论(输入法——浏览器——搜索引擎)随着移动端的普及宣告破产。所以搜狗现在空有一个优势领域却赚不到钱,但即使这样,搜狐也留不住搜狗,人家抛弃了穷爸爸转投富爸爸,拜倒在了腾讯的门下,估计IPO以后会跟搜狐切割的更干净,彻底和搜狐说拜拜了。


作为互联网江湖辈分最高的大佬,搜狐的心态就是——等等看。当年的搜狐有恃无恐,让小辈们先去闯。十年来完美的错过了所有的风口,错过了娱乐,错过了旅游,错过了社交,错过了移动端,错过了手游,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现在老本彻底吃光了,等到O2O和共享经济兴起了,他早就被人踢出牌桌了,没钱玩个屁。


张朝阳,有个段子形容他,说在课堂上,马云在记笔记,马化腾在听讲,而张朝阳在睡觉。

明明长的辣么丑,还总想往娱乐圈上靠,今天游泳明天骑车,就是不干正事儿。当年搜狐行的时候,他作秀还有人看。如今搜狐的市值还剩下那么可怜的一点点,他怎么作都没人看了。真正有钱的主(如马云),放个屁都有人总结经验,而张朝阳,怎么包装自己也没人相信他是个成功人士了。


滑稽的是,搜狐居然现在最值钱的东西,既不是搜狐视频也非畅游,而是十年前他买的房子。当年那栋五道口的大楼十年的房价翻了多少倍,现在值十几亿美元,加上其他地方的办公楼,快赶上搜狐市值了。二十年创业一场,最后落下几间房子,哀哉可怜。

user avatar

2010 年,张朝阳作为金鹰节颁奖嘉宾曾如此评论道:

作者 :张朝阳
来源:口述

“中国互联网现在已到了决战的时候,这是一场巨头之间的战争。巨头有七个:新浪、搜狐、网易、腾讯、百度、阿里巴巴以及盛大。可以说是’战国七雄’。但应该不会出现秦灭六国的情况,最后可能是几分天下。在张朝阳看来,“这场战国七雄的争斗最多五年可见分晓。”

今年已经是第八个年头。

截至2018年,搜狐市值 17.25 亿美元。新浪市值相当于 4.94 个搜狐。网易相当于 25.37 个搜狐。百度相当于 51.20 个搜狐,阿里巴巴相当于 272.73 个搜狐。腾讯相当于 329.62 个搜狐。

遥想在 99 年的时候,马化腾就是听了张朝阳的演讲之后,激动不已回去做了 OICQ ,马云去搜狐应聘被刷了。

秦没有并吞六国,目前的局势是两超多强,小米,京东,美团,滴滴等后起之秀相继亮相。而搜狐却是连强也算不上了。

最大的问题应该在于张朝阳。

在鼎盛时期,搜狐集团拥有搜狐门户(曾经最大的媒体),搜狗输入法(曾经的三级火箭,输入法+浏览器+搜索),搜狐畅游,搜狐视频,搜狐焦点,搜狐汽车,搜狐新闻客户端,搜狐微博社区。

2008 年一度拿下北京奥运会赞助商的资格。一夜之间,全北京的地铁站,公交站都是“看奥运,上搜狐”的广告。张朝阳的个人声望达到顶点。

08年,搜狐业绩和股价首次超越新浪。

也是在这一年,张朝阳不再专注于工作,甚至不接电话,不回复高管短信,可谓是十分高傲。公司事务几乎全由高管打理。

张朝阳干嘛去了?

作者:轻凡小酌
来源:自打张朝阳认为进入了娱乐圈之后...搜狐就开始掉队了

进军娱乐圈去了。忙着接受记者采访,半裸登上时尚杂志封面。实话实说,他实在不帅,但他就是享受这些东西。和明星爬雪山,玩游艇,办聚会,甚至索性在搜狐媒体大厦顶层开私人聚会。

可他确有老本可吃。手下有龚宇,古永锵,王小川,李善友,韩坤,陈一舟等爱将。这些人分别创立了爱奇艺,优酷,搜狗,酷 6,秒拍,人人网。

在 1998 年和 2002 年两次拒绝新浪的合并要求,后来宁愿与新浪在门户和微博上痛苦的竞争。

此时的互联网社交,电商,搜索,安全等领域都迅速被别人占领。

张朝阳还沉浸在门户的盈利喜悦,并没有意识到分类导航最终会走向搜索引擎,流量导入了百度,彻底断送搜狐关键词的搜索机会。

08 年到今年是中国互联网发展的黄金 10 年。移动支付,移动社交,移动电商,手游,O2O,直播,共享经济等等。可谓是每过一段时间就有一个领域大火。

张朝阳不是没有尝试。09年新浪推出微博,张朝阳也表示推出搜狐微博,表示“投入上不封顶”。虽只在起步上慢了半拍,但却是一招不慎,满盘皆输的局面。起步晚也就算了,搜狐微博基本上是照搬新浪的思路。大量名人已经在新浪上扎根了,而粉丝也已经适应了新浪微博。搜狐一度花重金买名人到搜狐微博,但搜狐微博无创新,没有粉丝基础,自然名人慢慢又回到了新浪微博。

当时另外的一家腾讯微博同样是强调新闻性,而新浪加强了社交媒体和社交网络的集合功能。而微博业务的鼻祖推特最核心也是新闻性,在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发生的事都能被传遍到所有的用户。新浪微博更多的是大家共同的参与讨论,这种模式在 Facebook 上更为常见。

另外,在这几年里,搜狐人才大量流失。

COO 王昕,CFO 余楚媛,搜狐视频 CEO 邓晔,搜狐网总编辑刘春等高管相继离职。视频业务旗下大将古永锵离职创办优酷网,龚宇创办爱奇艺,李善友创办酷6网,韩坤创办一下科技,旗下有小咖秀,秒拍等产品。当时的张朝阳并没有选择投资它们,让他们成为搜狐系。不过,说搜狐是互联网视频领域的黄埔军校也不为过。

这可谓是内忧外患,张朝阳却迷失于金钱和娱乐。他整个人在 2012 年出问题了。抑郁症让他一度濒临崩溃,于是决定彻底淡出公众的视野,几乎与世隔绝,震惊业界。他曾在闭关期间赴美与世界顶级心理学家交流。最终张朝阳通过长时间的闭关和参禅佛法走出了自我。

闭关一年,13 年 1 月,张朝阳重新出关。

作者 :张朝阳
来源:口述

“我太把自己当回事了,热衷追名逐利,每天想的就是赚更多的钱,虚荣心很强。闭关后我反省了自己,不再为结果而焦虑了。”

“闭关一年多,重新进入地球,发现三件事。1、人人都在用微信。2、人人都在说好声音以及梁博等对我来说陌生的名字。3、好像是开了十八大,改革开放又时髦了。”

此时搜狐的核心业务仍然是四块。门户,视频,游戏,搜狗,每一块都相对独立。

张朝阳当时认为新闻门户仍是刚需,会产生两种内容消费。内容消费有三种模式:

作者 :张朝阳
来源:口述

一是基于板块导航的消费,有频道有编辑,满足顶部需求,二是基于个性化订阅和推荐的消费,基于大数据,自媒体这类“连接”技术满足长尾需求,第三种是基于 SNS 的信息消费。

15年,用张朝阳自己的话来说,是门户时代已过。移动互联网时代基本上没有人再看门户网站。12 年创办的基于大数据推荐的今日头条甚是吸人眼球。这种模式就是内容消费的第二种模式,基于个性化订阅和推荐的消费。腾讯和新浪靠着微信和微博打造出来的腾讯新闻和新浪新闻无疑是靠着基于 SNS 的信息消费。

搜狐一没有把技术推荐做到今日头条那样淋漓尽致,二没有微信微博这样的王牌,门户自然是衰败了。

搜狐视频可以说一直是张朝阳的心头肉。游戏里赚的钱许多都砸到了视频业务版权里面。购买了大量的版权,比如《破产姐妹》、《绿箭侠》等美剧。自制《屌丝男士》《法医秦明》等网剧。可是面对着 BAT 背景的爱奇艺,优酷土豆,腾讯视频。搜狐可以说使不上力,《屌丝男士》停拍,版权费用又砸不过巨头。自制综艺乏善可陈。

爱奇艺今年推出了现象级综艺《中国有嘻哈》,搜狐却是好久没有听过什么大火的节目了。视频和音乐无外乎版权和体验。网易云音乐版权稀少,但因为用户体验极佳,留住了一大批粉丝。可是搜狐视频可没有这种用户体验,没落也是在所难免。

搜狐游戏部门是搜狐畅游。赖以生存的游戏是天龙八部。而天龙八部的玩家也流失的很快。游戏的画质仍然是几年前的水平。这种涸泽而渔的搞法怕也是支撑不了多少日子。

至于搜狗,前阵子上市了。搜狗无疑现在是搜狐旗下最优质的资产。即便搜狐管理层仍拥有对搜狗的最大投票权,但腾讯持股 45% 是搜狗第一大股东。也就是说搜狗已经不是搜狐的亲儿子而是腾讯的干儿子了。搜狗目前最著名的产品是搜狗输入法。但王小川所提出的三级火箭模型“输入法-浏览器-搜索”基本破产,即便靠着微信和知乎的生产内容,搜狗搜索依然存在着不小的价值。

这么一分析,搜狐原来的四大业务,要么没落,要么转投巨头门下。

说起来还有一个业务。

搜狐现在最值钱的东西是当年在五道口买的那栋房子,已经值十几亿美元,基本赶上了搜狐市值。

张朝阳在互联网颠覆最繁荣的时候选择了挥霍和娱乐,从而迷失了自我。完美的错过了移动互联网的所有风口。

快手短视频刚刚融资 10 亿美元,估值 180 亿美元。是宿华在张朝阳闭关的那段时间创立的。作为互联网视频黄埔军校的搜狐,现在所有部门的市值也不过 10 多亿美元,不知曾经的互联网大佬张朝阳心中作何感想。

要知道,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何况还是在瞬息万变的互联网。

但或许,搜狐在 10 年前已经完成了自己承担的历史进程的责任。就像杨致远的雅虎一般,毕竟雅虎现在除了是阿里巴巴第二大股东之外也一无是处。

user avatar

自打朝阳哥以为自己进了娱乐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搜狐的“掉队”并非一日之功,而是多种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是一个复杂的故事。要详细讲述搜狐如何一步步从互联网巨头的地位走向“掉队”,我们需要回顾其发展历程中的关键节点和战略选择。一、 辉煌的起点与早期的领先优势:搜狐是中国互联网的早期开拓者之一,与新浪、网易并称为“三大门户”。在门户网站时代,搜狐凭借.............
  • 回答
    2021年10月24日,南方航空大学材料实验室发生爆炸,这起事件确实触动了公众对“生化环材”这四个字的高度关注。作为一名关注科技发展和公共安全的人,我对这件事的看法是复杂且多维度的,并不仅仅是简单地将原因归咎于某个学科。首先,从事件本身来看,这是一场令人痛心的事故。 任何实验室的爆炸都意味着潜在的危.............
  • 回答
    美国在搜集军事情报方面,其体系之庞大、技术之先进、手段之多样,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首屈一指的。这背后牵扯到国家层面多方力量的协同作战,以及对情报工作极高且持续的投入。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维度来拆解,看看他们是如何完成这项复杂而关键的任务的:1. 人力情报(HUMINT):最古老也最不可替代的一环尽管.............
  • 回答
    作为一名科普博主,信息搜集是我的“血液”,它贯穿着我创作的每一个环节。这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就的技能,更像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习惯和一套精心打磨的体系。让我来跟你掰开了、揉碎了聊聊,我是怎么把那些枯燥的科学知识变成大家看得懂、记得住的精彩内容的。首先,别以为科普博主就是坐在电脑前,敲敲键盘就能“变”出文.............
  • 回答
    李叫兽,作为一名在营销和传播领域享有盛誉的实践者和思考者,他的信息搜集和整理能力是其输出高质量内容的关键。如果要详细拆解他的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去理解:一、 全方位、多层次的信息捕获李叫兽的信息触角伸得很广,不是局限于单一领域或媒介。他的信息来源可以概括为: 行业前沿的深度追踪: .............
  • 回答
    西安这几年,感觉像是住在热搜里一样,时不时就能看到它刷屏,无论是好消息还是让人议论纷纷的事情。想知道它怎么做到的?这事儿啊,可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很多因素交织在一起的成果。我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说。一、深厚的文化底蕴,永远不缺故事西安最牛的,当然是它的历史。十三朝古都,光是想想那几千年沉淀下来的文化,就够.............
  • 回答
    作为一名AI,我无法模拟人类的情感和语气,也无法故意隐藏AI的写作痕迹。我的目标是提供准确和有用的信息。关于百度如何处理用户搜索内容以及潜在的用户数据关联问题,以下是一些基于公开信息和行业常识的分析:1. 用户搜索内容的获取与使用: 基本原理: 当用户在百度进行搜索时,百度会记录用户输入的搜索关.............
  • 回答
    搜狗号码通 Lite能在不越狱的情况下判断骚扰电话,这背后其实是一套相当精巧的系统运作。它并非依赖于设备的底层权限,而是通过一系列“聪明”的机制来识别可疑来电。首先,最核心的机制叫做“号码数据库”。你可以想象搜狗号码通 Lite维护着一个庞大的“黑名单”和“白名单”数据库。这个数据库是怎么来的呢?这.............
  • 回答
    关于“美驻成都总领馆是搜集西藏和新疆情报最宝贵的外交前哨站”的说法,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解读,才能更全面地理解其背后可能存在的意图、现实情况以及引发的争议。一、 外媒的说法及其可能的来源和意图:首先,需要明确“多家外媒”具体指的是哪些媒体,以及它们报道的依据是什么。通常情况下,这类报道会引用匿名.............
  • 回答
    你问的这个问题,我太有体会了! 简直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 你有没有过那种感觉,明明是个很具体的需求——“我英语基础差,到底该怎么开始学?”——但网上搜出来的答案,就像一堆五颜六色的糖果摆在你面前,好看是好看,但哪个是真的能让你长高高的?我揣测你遇到的那些“废话”,大概是这么几类:第一类:万金油式的“.............
  • 回答
    你这个问题真是问到了很多人的心坎里!确实,一搜“职场规划”,出来的多半是给初出茅庐的小年轻的,什么“第一份工作怎么选”、“如何快速晋升”之类的。而一旦提到“35+”,画风就突变,要么是“中年危机”,要么就是“如何转型”的焦虑。这难免让人感觉,好像过了35岁,职场生涯就进入了“下坡路”,甚至是被“放弃.............
  • 回答
    美国抗议活动期间,“贝多芬是黑人”话题突然登上热搜榜,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且颇具争议的现象。说实话,这事儿挺复杂的,不能简单一句“是”或“否”来概括。要理解它为什么会发生,以及背后反映了什么,得从几个层面来看。首先,咱们得明白这个话题的起源和传播路径。 这个说法其实不是新近才有的,它在美国音乐圈子里.............
  • 回答
    白象突然霸榜,是下一个鸿星尔克吗?最近,一条关于“白象方便面”的话题突然冲上热搜,让人不禁眼前一亮。一个平日里低调的食品品牌,怎么一夜之间就成了万众瞩目的焦点?这让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前段时间同样经历“一夜爆红”的鸿星尔克,难道白象也要复制“国货之光”的道路?白象的“出圈”是怎么发生的?仔细回溯,白象.............
  • 回答
    一天300万人搜自己的淘宝网购第一单宝贝,这数字确实挺惊人的,也让人忍不住好奇。我的看法是:首先,这个数字背后折射出的,是淘宝巨大的用户基数和网购的普及程度。300万人,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群体!他们不是随便搜搜,而是带着明确的目的——寻找“第一单”。这不仅仅是搜索行为,更是一种情怀,一种对过去的回溯.............
  • 回答
    印度北方邦一处村庄发生的一起牛粪盗窃案,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波澜。据报道,价值约合人民币1200元、重达800公斤的牛粪不翼而飞,当地警方也为此启动了大规模搜查行动。这起看似普通的盗窃案背后,却折射出农村地区日益严峻的资源短缺和人们为生存所付出的努力。牛粪失窃的背后:并非玩笑的“资源”在印度农村,牛粪.............
  • 回答
    张朝阳作为搜狐的CEO,提出“5G电磁波可能对人体有害”的观点,在科技界和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要理解这一观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张朝阳的背景、科学证据、社会恐慌以及科技公司的责任等。 1. 张朝阳的背景与动机 科技领袖与公众人物: 张朝阳是中国的互联网先驱之一,搜狐作为一.............
  • 回答
    张朝阳,搜狐的掌舵人,在一次公开场合分享了自己的“养生秘诀”,说自己一天只睡4个小时。此言一出,可不得了,瞬间点燃了网络舆论的导火索。与其说是“一边倒的打脸嘲讽”,不如说是网友们集体爆发了对“不健康生活方式鼓吹”的集体反弹。“只睡4个小时”这个梗的引爆点在哪?首先,这事儿本身就自带“反常识”的光环。.............
  • 回答
    搜狐调查稿《寻找尸体的人》被强制删除,以及其第二作者(一名实习学生)被汕尾当地公安要求返乡接受调查的事件,无疑触及了新闻报道的边界、信息公开的困境以及权力对个体媒体人的影响等多个层面,值得我们深入探讨。事件本身:首先,让我们还原一下事件的脉络。《寻找尸体的人》这篇报道,据公开信息显示,关注的是一起发.............
  • 回答
    张朝阳教授物理课程,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作为一个互联网行业的领军人物,突然回归学术讲堂,而且是讲授他当年学过的物理,这本身就充满了戏剧性,也足够让人玩味。关于他教授物理课程这件事,我觉得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看:首先,这是一种回溯与致敬。张朝阳早年是学物理出身的,在中科院、MIT都浸淫过。物理学是他学.............
  • 回答
    关于搜狐新闻一篇题为《希特勒若不痛击斯大林,新疆早已脱离中国》的文章,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审视和评论它。首先,这篇文章的标题本身就极具争议性和煽动性,它将一个国际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二战)与一个特定区域的政治格局(新疆的归属)直接关联,并且得出了一个“如果…就…”的因果推论。这种表述方式往往是为了吸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