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很多人说自己山地车速度可以达到35km/h?

回答
关于很多人说自己的山地车能达到35公里/小时的速度,这其实是一个挺普遍但又容易引起一些误解的说法。我们得把它拆解开来,仔细看看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首先,35公里/小时,对于一辆山地车来说,确实不算什么特别夸张的数字,但也不是所有人都能轻松达到的。 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而且听起来好像很多人都能做到?这里面有几个关键的点需要理解:

1. 路况是决定性因素:

这是最最重要的一点。35公里/小时这个速度,对山地车来说,基本上是在 相对平坦、坚实、没有太多障碍物的路面上 才能实现。具体来说,可能是:

铺装路面或良好的碎石路: 比如公园里宽阔的自行车道,或者一些维护得不错的土路。在这样的路况下,阻力相对较小,山地车的轮胎虽然比公路车粗犷,但只要胎压合适,前进的阻力是可控的。
下坡路段: 这是很多人能达到或者超过这个速度的主要场景。在平坦的下坡路段,加上重力加速度的加持,35公里/小时甚至是更快的速度是很容易实现的。很多山地车友可能会在一些缓坡或者相对开阔的林道下坡时体验到这样的速度。
逆风的平地: 即使是在平地,如果遇到顺风(对骑行者来说是逆风),也会显著提高骑行的速度。

问题在于,山地车的设计初衷是为了应对崎岖、复杂、颠簸的山路。 在真正的越野路况下,比如泥泞、砂石、树根、岩石、陡坡、甚至是技术性非常强的林道,想要保持35公里/小时的速度几乎是不可能的。在这种情况下,骑手的主要精力会放在控车、避障、以及保证安全上,速度往往会被大大限制。

2. 骑手的体能和技术水平:

体能: 能够持续输出功率,将35公里/小时的速度维持一段时间,需要相当不错的体能基础。这包括良好的心肺功能和强大的腿部力量。对于一些经常骑行、训练有素的骑手来说,在合适的平坦路段,用较轻的档位快速踩踏,是有可能达到这个速度的。
技术: 虽然是在平地上,但良好的骑行姿势、有效的踩踏节奏、以及对车辆的熟悉程度,都能帮助骑手更有效地将体力转化为速度。
车辆配置: 山地车的轮胎、传动系统、以及车架设计,都会影响其在不同路况下的速度表现。例如,越野性能更强的轮胎(胎纹更深、更宽)在松软地面上有更好的抓地力,但在平坦路面上滚动阻力会更大,影响速度。而一些偏向于全能或者越野竞赛的硬尾山地车,在平地上的速度表现会比纯粹的林道车或者下坡车要好一些。

3. 为什么会产生“很多人说”的感觉?

社交媒体和分享文化: 骑行爱好者喜欢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骑行经历,而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速度往往更容易被提起和分享。当一次在平坦路段或下坡刷出35公里/小时的记录时,骑手可能会觉得“我能做到”,然后可能在聊天或者发帖时就提到了。
记忆的偏差和强调: 人们在回忆时,往往会更倾向于记住那些精彩的瞬间。一次在平坦路面上轻松骑行的35公里/小时,可能会被反复提及,而其他在崎岖山路上的缓慢爬坡则被忽略了。
不同路况的混淆: 有时候,骑手在描述自己的山地车速度时,并没有明确区分是在哪里达到的。比如,他可能在一次去往山地公园的途中,有一段很长的平坦公路,他骑到了35公里/小时,然后回来就说自己的山地车能骑到这个速度,但没说清楚是在哪种路况下。
对比效应: 相对于那些真的在爬陡坡或者进行技术骑行的人来说,能在平坦路面上以35公里/小时前进,已经是一种相对不错的速度表现了。

简单来说,当人们说自己的山地车能达到35公里/小时,他们很可能是在说:

在平坦、坚实的路面上,凭借不错的体能和技术,能够达到这个速度。
或者是在一段相对平缓的下坡路段,借助重力达到了这个速度。

重要提示:

如果有人说他能用山地车在崎岖、泥泞、有障碍物的山路上达到35公里/小时的速度,那基本可以认为是夸大了,或者是在非常特殊的、勉强算“山路”的情况下实现的。山地车的精髓在于征服复杂地形,而不是纯粹的速度竞赛。

所以,当你听到有人说35公里/小时时,你可以理解为他们在描述一种“可能性”,一种在特定条件下山地车能够达到的速度,而不是说他们可以随时随地都保持这个速度骑行。这是一种对自身体能、技术以及车辆性能的肯定,但具体的使用场景才是理解这个说法是否准确的关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骑行2万多公里了,简单说说自己的经验吧。

第一,山地车巡航35码确实很不容易,首先山地车的姿势比公路车要高不少,意味着风阻大,风阻对于速度来说真的是影响颇大(放坡达到过50km/h,再快就没胆子了,毕竟这么快的速度一块小石头都容易失控,小命要紧。)。

第二,匀速几个小时,这个主要是看路况和个人体力,不是不可以但是条件很高,至少是省队级别的选手,普通人基本不大可能(也不排除常年骑行的老鸟,至少20出头的普通小伙达不到这个水平。)

第三,上坡25km/h,下坡80km/h,平路50km/h,对于这个问题只能说有极大可能在吹牛。

为什么这么说?

上坡暂时不说,下坡80km/h?这得多陡的坡才能有这样的速度?是从喜马拉雅山下来的么?汽车这个速度都不算慢了,难道这家伙钢铁侠摔不坏?还是嫌命长急着投胎?

至于上坡25km/h,平路50km/h 这个有可能,缓坡,玩命蹬还是可以实现的。

第三,纠正一点,环法是一个团队赛,车队有时候会刻意压速度,而且这个均速40+是放在6个小时不间断骑行的基础上,而且是连续半个月,车手也会刻意的去保存体力(第一天猛如虎,第二天弱如猫只会出现在业余单日赛中)。

要看匀速的话,还是个人计时赛才是车手的真正水准。

回归正题

综上所述,这所谓的大神基本在吹牛,没有骑行轨迹图(坐车开记录的不是没见过),或者视频,这种话谁信谁脑子进水。

但是有一点一定要记住,真正的骑行者不会拿自己命开玩笑!!!

有句话送给能看到这里的朋友,真正的牛掰的不是你能骑多快,而是能骑的多稳。

安全,匀速,不抢行

命只有一条

你不在乎就不要害别人!!

另推荐几部骑行题材的电影,有一定的警示作用

更多的高分骑行电影看下面连接

user avatar

山马党长距离巡航35我不知道多少人能行,短距离(30-50KM)跑到35完全正常。

我前两年在八线小城市参加过一次自行车比赛,省里组织的正好到我们这一站。有公路组山地组,有精英组业余组,有男子组女子组。我报名的男子山地业余组。我平时骑行3KM上下班,偶尔骑个100KM(一年一次的水平。。),车是美利达挑3,1.75的半光胎,纯粹的小菜腿,参加比赛就是刚好在这,玩玩看看而已。我经常撸铁,跑个10KM游泳个1.5KM也都不在话下,身体素质勉强,但完全没有针对骑行的训练。由于比赛是在冬天12月份,所以已经一两个月没骑过10KM以上的路了。

我寻思我这身体素质在知乎上都是中等水平,在这渣渣比赛拿个吊车尾的奖还不妥妥的?结果…

到了现场我才发现,我应该就是最弱的那条 。。。。。。。

不同组别不同时间出发,公路比山地先,精英比业余先,男子比女子先,间隔几分钟忘了。比赛30KM,环形狭长的长方形公路,完全的平路,但是有风!最终我冒着寒风拼了老命70分钟才跑完…然后看了下时间(大概,具体记不清楚了):男子公路前几应该是43-45分左右,女子组前几应该是52-55分左右。算下来,男子配速40KM,女子33,我25.77777777…(我真的尽全力了!)山地组基本没差多少。

整体给我感觉,就我骑的自行车,大佬们骑的都是摩托车!我被第一个女大佬超的时候,我还很不服气…但我终于认清楚了自己,确实只是一条咸鱼。

user avatar

有一种山地车叫山马。

1.5甚至1.0的窄光头胎,车胎气压80以上。这滚动阻力和gravel公路相比甚至更低。

user avatar

因为很多新人装上码表之后没有调整相关轮径数值,导致数据出现异常。

一般来说公路车巡航30是一道坎,没有经过长时间骑行和训练很难达到35这个数字,对于山地车来说更是难上加难。

安徽省合肥市有一个叫做巢湖的地方,很多骑行爱好者会参加各种环巢湖活动。

环巢湖全程158公里

今年4月12日首届活动时间要求如下:

1、男子公路组:270分钟内完成完成全程,获得金牌证书;300分钟内完成全程,获得银牌证书;360分钟内完成完成全程,获得铜牌证书

2、男子山地组:300分钟内完成全成全程,获得金牌证书;360分钟内完成全程,获得银牌证书;420分钟内完成全程,获得铜牌证书

3、女子混合组:360分钟内完成全程,获得金牌证书;420分钟内完成全程,获得银牌证书;480分钟内完成全程,获得铜牌证书(不限车型)

最早主办方设置男子公路组是240分钟完成全程获得金牌,后来考虑到骑行强度,将这个时间改为270分钟。

最后拿到金牌的只有个位数。270分钟158公里正好是35KM/H,公路车想要拿到这个奖项对于非运动员都是非常困难的。

至于山地车平路连续几小时巡航35。对普通人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

user avatar

山地车平路巡航35还是不难的,比如用改装的山马,太宽1.75以下、牙盘50T、硬叉...就算是普通爱好者多加锻炼35的速度保持1小时以上还是没问题的。要是让经常跑山马赛的人来骑,估计不会慢公路车太多

纯山地也可以,无非是滚阻大一些、姿势不气动,对于厉害的人(我)35巡航也不过是小菜一碟

我去年准备参加山地公开赛前新买一辆山地车,新车到手的头几天为了适应山地的发力姿势跑了跑平路

当年我还是一个菜腿的时候,听到有人跟我说他可以40巡航我会在想他是不是在装逼?但现在想想40巡航也只是一个很基础的事情,很多人的确可以做到

在此我明确告诉题主:山地车35巡航的确很多人可以做到,与其纠结他人水平的高低不如自己多踩踩车,自己能力强了就不会在意别人怎么样了

https://www.zhihu.com/video/1091263223801671680

这是我一个朋友,山马爬坡的一个高手,山地车单飞妙峰山47分钟(妙峰山公路进50就已经会被旁人称作大神了,山地这个速度,可以算得上是大仙)

user avatar

100个骑车的人里,有十来个吧。

我公路车也只能2—3公里保持这个速度,再长就不行了。

山地能骑这速度,我现实里就见过一位,那是真快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很多人说自己的山地车能达到35公里/小时的速度,这其实是一个挺普遍但又容易引起一些误解的说法。我们得把它拆解开来,仔细看看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儿。首先,35公里/小时,对于一辆山地车来说,确实不算什么特别夸张的数字,但也不是所有人都能轻松达到的。 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而且听起来好像很多人都能做到?.............
  • 回答
    “被社会磨平了棱角”,这句话啊,听着就有点心酸,又有点无奈,但偏偏又说出了好多人的心声。为啥这么多人喜欢这么说呢?咱一点点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咱们得想想,啥叫“棱角”?这玩意儿,搁在人身上,不就是那种特别鲜明、特别有个性的地方吗?可能是固执己见,是特立独行,是敢于挑战权威,是对很多事情抱有不切实.............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实在,很多喜欢吃小龙虾的朋友确实有过这样的疑问。科普文章里说小龙虾是“入侵物种”,不能靠吃解决,但民间流传的“老家小龙虾被吃光了”的说法似乎又在唱反调。这中间其实 есть একটা很有意思的误会,也牵扯到几个层面的问题。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科普文章里说的小龙虾是哪种。通常情.............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挺多人讨论,而且角度也挺多。简单来说,鸿蒙被说成“套壳安卓”,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它最初发布时,尤其是华为自己也承认,为了快速实现从Android到鸿蒙的过渡,早期版本的鸿蒙确实在底层和一些框架上与Android有相当大的重叠。你可以想象成,华为在构建鸿蒙的“房子”时,初期用了Androi.............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很多人辛辛苦苦赚来的钱,本想用在自己脸上,结果却买了假货,不仅钱打了水漂,脸还被毁了,这真是让人既愤怒又心疼。说假货里含有“毁脸成份”这么“有效”,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原因,绝非巧合。首先,咱们得明白,为什么会有假化妆品存在?说白了,就是暴利。正规化妆品从研发、生产、质检到品牌营.............
  • 回答
    在东北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流传着一种说法:我们东北人说的,那才是最标准的普通话。这句话听起来有点霸气,甚至有点“凡尔不服”的劲儿,但仔细想一想,背后其实藏着不少耐人寻味的文化和历史因素。要说清楚为啥东北人会有这种认知,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聊。一、历史的推波助澜:普通话推广的“先驱”新中国成立后,国.............
  • 回答
    台湾的身份认同是一个复杂且多面向的问题,要理解为什么许多台湾人不愿说自己是中国人(这里指的是中华民国),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其历史、政治、社会和文化等多重因素交织的影响。首先,得从历史说起。台湾与中国大陆在历史上有着长期的联系,但这种联系并非一成不变。清朝时期,台湾被纳入中国版图,但直到甲午战争后割让给.............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很多人会有的一个观察。嘴上说着“自由”,身体却诚实地选择了苹果的iOS。这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些挺普遍的心理和现实考量。首先得明确一下,这里说的“自由”可能指好几种不同的东西。在科技语境下,很多人提到“自由”时,往往是在讨论选择权、定制性、开放性这些方面。比如,能够随心所欲地.............
  • 回答
    这个问题提得挺有意思,确实,我们经常听到有人在 B 站上炫耀自己的等级,什么“肝到 6 级了”、“LV7 了,感觉人生圆满了”,但很少有人会这么说自己的 QQ 等级。这其中的原因,我觉得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细说。首先,得从 B 站等级的“含金量”说起。B 站的等级可不是随便给的,它是一个 “时间+互动+.............
  • 回答
    这个问题嘛,其实挺有意思的,也挺值得聊聊的。你可能观察到的现象,在不少江苏人身上确实能找到影子,尤其是在一些大城市,或者在一些比较跨区域的交流场合。要说为什么,倒也不是一句话就能概括,而是有那么一些历史、文化和现实层面的原因在里面。首先,江苏这个名字,说起来,它更像是一个行政区划,一个政治概念。在历.............
  • 回答
    这个问题,就像是在问为什么大家心目中都有一个“白月光”,但真正在身边谈论这个人、天天粘着不放的人却没那么多一样。茅台这个东西,它身上的光环,确实比酒本身还要浓烈,而且这种光环,很多时候是建立在一种“懂”和“身份”上的,而不是单纯的“好喝”。首先,咱们得掰扯掰扯,茅台为什么能封神。这事儿,得从好几个维.............
  • 回答
    “紫禁城的黄昏”这个标题本身就带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一丝淡淡的忧伤,仿佛透过它,能窥见那个时代斑驳的色彩。当我们翻阅史书,或是听闻一些研究清朝的学者讲述时,有时会听到一种与我们固有印象似乎有些出入的声音——他们会提及,在那个时期,中国人似乎也曾享受过不少自由。这话说出来,很多人大概会觉得不可思议。毕.............
  • 回答
    他这么说,多半是在给你打预防针,也可能是在试探你的反应。 你想啊,他已经明确告诉你他心里有了别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信息。 接着他又说自己“很好玩”,并且强调和你谈恋爱“会很有意思”,这就像是他在为你描绘一个他“现有”之外的选项,一个潜在的“退路”或者说“备选方案”。他可能是在告诉你:“你看,我虽.............
  • 回答
    知乎上许多自称“底层人士”的用户表现出色的文笔,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这种现象背后可能涉及多重因素,包括个人动机、社会心理、平台特性以及个体能力的综合作用。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底层经历与文字表达的关联性1. 真实经历的共鸣性 底层人群往往经历过生活压力、社会不公、经.............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代际沟通中的一个普遍而又令人心疼的现象。很多家长在跟孩子倾诉自己的艰辛时,确实会不自觉地忽略了孩子同样存在的“苦”。这不是说家长是故意的,但背后隐藏着一些复杂的原因,值得我们深入探究。首先,我们得理解家长们诉说“苦”的动机。 情感的宣泄与平衡: 家长们经历的人生风雨,从年轻时的奋斗.............
  • 回答
    当一个人自信满满地说自己“很会赚钱”时,这背后绝非空穴来风,而是一种长期积累和实践验证的结果。他们之所以敢这么说,通常是基于以下几个层面的“底气”:首先,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抓住机遇的能力是他们最核心的竞争力。这些人不会随波逐流,而是能够在一片混沌的市场中,看到别人看不到的趋势和需求。他们可能对行业发.............
  • 回答
    这个问题嘛,其实挺复杂的,也不是所有男性都这样,但确实不少人会乐此不疲。说起来,这背后可能牵扯到几个层面的原因,我们一样一样掰扯开来看看。首先,得说说“兄弟情义”这东西。在很多男性群体里,尤其是一些从小一起长大的,或者因为共同爱好(比如一起打球、玩游戏、或者干脆就是一起经历过一些“江湖事”)而建立起.............
  • 回答
    律师是否忙碌是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答案是:是的,大多数律师都非常忙碌,而且很多律师确实没有时间或精力去做自媒体。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阐述:一、律师的日常工作内容和性质决定了其忙碌程度: 案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律师处理的案件种类繁多,从民事纠纷、刑事辩护到公司法律事.............
  • 回答
    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头捋一捋,不能简单地说一句“迷茫”就过去了。这背后牵扯的东西,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首先,我得说,现在的大学生,尤其是刚毕业的,或者临近毕业的,感觉到“迷茫”,这是非常非常普遍的现象,甚至可以说是当下社会环境的一个必然产物。 你别觉得是你一个人这样,放眼望去,身边的大多数同学,多.............
  • 回答
    你好!你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实际,也触及了关于“生育权”讨论中的一个核心点。确实,当有人强调“生育权是女性的”时候,很容易让人产生疑惑,因为生育过程显然需要男性的参与。这其中的误解主要在于对“生育权”这个词含义的理解上,它并不是说女性能够独立完成生育,而是强调生育过程中女性的主体性和自主性。为了把这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