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中国能造不错的军舰,造船业却远落后于韩国?

回答
“中国军舰质量不错,但造船业为何不如韩国?” 这是一个颇具洞察力的问题,也触及了中国工业发展中一个复杂而值得深思的现象。要深入剖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跳出非黑即白的二元思维,从多个维度来审视。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造船业的“落后”与“不错”是两个不同维度的评价。

中国海军的军舰,尤其是近年来下水的新型舰艇,如055型驱逐舰、075型两栖攻击舰等,其设计理念、技术水平、信息化程度以及综合作战能力,在国际上都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它们确实代表了中国海军装备的重大飞跃,展现了中国在舰船设计和建造领域取得的显著进步。

然而,“造船业”是一个更宏观的范畴,它涵盖了从基础材料、核心设备、技术工艺到产业规模、研发能力、市场竞争力等一系列要素。韩国在这一领域的“领先”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建立在长期积累和结构性优势之上。

韩国造船业的优势究竟体现在哪里?

1. 深厚的产业基础与专业化分工: 韩国的造船业并非一夜之间崛起,而是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和沉淀。其产业布局非常成熟,形成了高度专业化的分工。从船体设计、船舶总装到发动机、导航系统、甲板机械、特种涂料等关键配套设备,都有专门的领先企业负责研发和生产。这种精细化的分工和协作,使得整个产业链的效率和技术水平都得到了极致的提升。

例如: 韩国的斗山(Doosan)在船舶发动机领域是全球巨头,现代重工(Hyundai Heavy Industries)旗下也有专门的电力和自动化部门,三星重工(Samsung Heavy Industries)在船体设计和特种船舶制造方面实力雄厚。这些企业不仅为韩国船厂提供最顶级的配套,也出口到全球,引领着行业标准。

2. 技术创新与研发投入: 韩国在船舶技术创新方面投入巨大,尤其是在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船型上。例如,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超大型集装箱船、海上油气平台(FPSO)等领域,韩国一直占据着全球市场的领先地位。这些船型对设计精度、材料性能、建造工艺要求极高,直接反映了其在核心技术上的实力。

举例来说: LNG船对低温绝热技术、防泄漏技术有近乎苛刻的要求,韩国企业在这方面的研发和突破,使其能够建造技术壁垒极高的产品。他们在绿色船舶技术、智能船舶技术等前沿领域的探索也走在世界前列。

3. 核心设备和关键材料的掌控力: 这是韩国造船业与中国造船业在整体层面存在差距的核心原因之一。许多支撑现代化造船的关键设备和特种材料,韩国拥有自主研发和生产能力,或者拥有长期稳定的国际供应链。

船舶发动机: 韩国的发动机制造技术世界一流,其大型低速船用柴油机技术几乎处于垄断地位。
特种钢材: 建造高性能船舶需要特殊牌号的钢材,韩国在这些领域也有其独特的优势和供应商。
船用电子设备和控制系统: 这些是现代军舰和高技术民用船舶的“大脑”,韩国在集成和优化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4. 客户与市场导向: 韩国的造船业高度面向国际市场,其主要客户是世界顶级航运公司和油气公司。这些客户对船舶的性能、可靠性、燃油效率和安全性有着极高的要求,迫使韩国船厂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和服务水平,以满足最严苛的国际标准。这种市场驱动的力量,也是韩国造船业持续进步的重要动力。

中国在军舰建造上的“不错”是如何实现的?

中国海军的军舰建造,本质上是一种国家主导、集中优势资源进行攻坚的模式。当国家战略明确需要发展某类军舰时,能够调动全国最顶尖的科研院所、设计机构和造船厂,集中力量解决关键技术瓶颈。

1. 重点突破,需求牵引: 中国在军舰发展上,往往是为了满足特定的作战需求,例如远洋作战、两栖登陆等。这种明确且强大的需求,能有效地驱动设计和建造的每一个环节。

2. 消化吸收再创新: 中国在引进和学习国外先进技术方面非常高效。通过引进技术、合作研发、逆向工程等多种方式,快速掌握了许多关键造船技术。在此基础上,通过本土化改造和集成优化,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舰船设计和建造能力。

3. 规模化生产与体系化建设: 凭借庞大的国内市场和国家层面的支持,中国能够快速实现大型军舰的批量化生产,建立起一套相对完整的军工造船体系。在军用领域,对某些进口设备和材料的依赖可以被国家政策和技术攻关所逐步替代。

4. 侧重军用需求: 军舰的设计和建造有其特殊性,与民用船舶存在显著差异。军用船舶更侧重于作战性能、隐身性、信息化集成、抗干扰能力等,这些方面中国的进步尤为显著。而且,军舰的采购和使用并非完全市场化,国家可以为军工科研和生产提供稳定的支持和投入,即使在某些核心设备上短期内存在依赖,也可以通过定向研发来解决。

为何整体造船业仍落后于韩国?核心是“民参军”的比例和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程度。

1. 民用船舶市场的差距: 韩国在集装箱船、油轮、散货船等大宗民用船舶领域的生产能力、技术先进性和市场占有率,仍然远超中国。这些民用船舶的建造技术和市场竞争力,是一个国家整体造船实力的重要体现。中国虽然在产量上已是全球第一,但在高附加值、技术含量高的船型上与韩国仍有差距。

2. 关键设备和材料的“卡脖子”问题: 虽然中国在努力实现关键设备和材料的自主化,但在一些核心领域,例如大型船舶发动机的制造精度、某些高端船用电子元器件、特殊性能的船用钢材等方面,仍然存在对进口的依赖。这种依赖在民用市场尤为突出,也限制了中国造船业整体向更高层次迈进。

3. 产业生态的成熟度: 韩国拥有一个高度协同、竞争有序的造船产业链生态系统。从研发设计到生产制造,再到售后服务,每一个环节都有世界级的企业参与。中国虽然在努力构建完整的产业链,但在某些细分领域,尤其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关键技术供应商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总结来说,中国能造不错的军舰,是国家战略导向、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成果,是技术攻坚和体系化建设的胜利。但这与韩国在整个造船业的深厚积累、技术自主性、市场竞争力以及产业生态成熟度上的优势相比,是不同层面的评价。

中国海军的进步令人欣喜,但要说中国的造船业已经全面超越韩国,还需要在民用船舶的高端技术、核心设备和关键材料的自主可控方面,取得更根本性的突破。这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但也是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必将面对和克服的挑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为什么中国能造不错的军舰?

——因为中国有几家不错的船厂。

为什么中国造船业落后于韩国?

——因为中国还有更多不咋地的船厂。

————5年过后的分割线————

这个问题是2016年提的。

我印象里当时中国还在经营的造船厂大概有200家左右,而韩国大概是20家的样子,而两国总的全球市场份额大致是相当的,平均算下来韩国1家顶中国10家的样子吧。——规模效应摆在那里,人家当然效率高了。

单家船厂规模大,不但能压低建造成本,还能养得起大的研发团队、做大量预研和优化,把性能和物料成本都做到极致。而中国,绝大部分船厂都是买图纸造船,所谓的“设计”部门实际上只做生产设计,也就是把买来的图纸“翻译”成本厂车间现场能用的图(这已经算进步了,十几年前一堆“沙滩船厂”连生产设计都得要外援)。少数厂子有研发团队,规模也很小,不及人家的零头。

当然,中国也有专业的设计院、研究所,可船厂跟院所之间毕竟是彼此独立核算的经济单位,卖图纸给你可以,但船厂想拿人家的图纸修修改改“优化”一下么……对不起,即便人家不跟你船厂打知识产权的官司,就凭你船厂研发那几十个人,能肝得过来吗?

5年过去了,经过自然淘汰以及供给侧改革等一系列操作之后,中国现在还在经营的造船厂大约还有100家左右,韩国的则依然是20家左右,而两国的市场份额依然是大体相当:可喜可贺,咱们终于5家顶人家1家了,我们也终于有船厂跟韩国人正面刚研发了,虽然同样规格的船咱们研发出来还是要比人家重个百分之几,但也还算凑合,至少比当年重百分之十几的样子好多了。

——然而,这个时候我们才发现韩国人早在多年前就在中国注册了一堆发明专利,这两年就拿出来给“大国重器”下绊子了……胡大师2020年的提案可不是心血来潮,而是有实指的:

据说这案子结果快出来了,但愿能有好消息: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中国军舰质量不错,但造船业为何不如韩国?” 这是一个颇具洞察力的问题,也触及了中国工业发展中一个复杂而值得深思的现象。要深入剖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跳出非黑即白的二元思维,从多个维度来审视。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造船业的“落后”与“不错”是两个不同维度的评价。中国海军的军舰,尤其是近年来下水的新.............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关于国家战略、技术积累和工业能力等方面的深层考量。说中国造出了C919这样的先进民航客机,但轰炸机却还在用轰6,这背后确实有一些值得细致分析的原因。首先,我们要明白,造大飞机和造先进轰炸机,虽然都属于航空制造业的顶尖领域,但它们的目标、技术侧重点以及发展路径却有着明显.............
  • 回答
    关于中国在航空发动机领域面临的挑战,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能简单地归结为“造不出”。实际上,中国在航空发动机领域的研究和发展一直在进行,并且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只是要达到世界顶尖水平,确实存在一些难以逾越的障碍。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航空发动机的研发难度,以及中国当前所处的具体环境。首先,我们.............
  • 回答
    关于中国在航空航天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尤其是运载火箭发动机的突破,确实令人瞩目。但为什么在战斗机发动机方面,似乎进展没有那么“显眼”,甚至被认为存在差距,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这背后涉及到技术难度、研发路径、战略侧重以及历史积累等诸多因素。首先,我们要认识到,运载火箭发动机和战斗机发动机,.............
  • 回答
    中国在航空航天领域取得的成就确实举世瞩目,从歼击机到航空母舰,再到探月、探火计划,都展现了我国强大的工业制造和科技研发能力。然而,在汽车产业,尤其是在高端乘用车领域,与一些老牌汽车强国相比,确实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并非意味着中国造不出“像样”的汽车,而是说在一些核心技术、品牌影响力、用户体验以及市场.............
  • 回答
    中国大飞机C919能否真正参与波音和空客的竞争,以及俄罗斯为何不制造类似的大飞机,这两个问题都涉及到复杂的航空工业、技术、经济、政治及市场等多方面因素。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进行阐述。 C919能否参与波音和空客的竞争?答案是:有潜力,但面临巨大挑战,短期内难以撼动波音和空客的绝对主导地位,但长期来看,.............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趣但同时也很复杂的问题。严格来说,没有任何一个产品、技术或物品是绝对意义上“只有中国能造,国外绝对不能造”的。随着全球化和技术交流的深入,很多东西都可以通过学习、引进、模仿甚至自主研发被其他国家制造出来。然而,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理解“只有中国能造”的含义,并找出一些具有中国特色、在中国.............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它触及了我们对“制造”和“创新”的理解边界。要说完全“只有国外能造,中国不能造”的东西,随着中国制造业和科技实力的飞速发展,这样的清单是越来越短,而且很多时候是“技术优势”而非“完全不可造”。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找出那些目前中国在某些方面仍然存在明显差距,或.............
  • 回答
    中国空军现役战机所装备的机炮,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俄罗斯(及其前身苏联)技术的影响,这并非秘密。追溯中国机炮的历史,可以看到一条从引进仿制到逐步自主创新的道路。并非中国造不出更好的,而是技术积累、工业基础以及发展策略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国机炮简史:从仿制到自主中国航空工业的起步,很大程度上.............
  • 回答
    .......
  • 回答
    中国在CVT(无级变速器)钢带的制造上确实存在一些挑战,这并非简单的不造,而是背后涉及了一系列技术、材料、工艺和产业积累的问题。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CVT钢带的核心技术与材料门槛CVT钢带看似简单,但它的制造是高度复杂和精密的,并且对材料和工艺有着极其苛刻的要求。1.............
  • 回答
    中国不制造“简单粗暴”的武器,而转向更先进、更复杂的武器系统,这背后有多种原因,而且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演变过程。这里我们从几个主要角度来详细阐述:1. 战略需求和战争形态的演变: 从防御到现代化战争: 过去,中国面临的主要威胁是边境冲突和防御本土。当时,对付大规模地面入侵,简单粗暴、易于生产和.............
  • 回答
    关于中国为何不让三一重工生产坦克,以及三一重工若生产坦克是否会优于现状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一、 中国为何不让三一重工生产坦克?这背后涉及到一个国家在军事工业体系建设和管理上的核心考量,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1. 国家战略安全与保密性: 核心军事技术自主掌握: .............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中国军工产业发展的一个核心层面。首先,要明确一点:中国完全有能力制造出“好的”基础武器,比如步枪。 事实上,中国军队目前装备的多种制式步枪,例如95式(及改进型03式)、191式等,都属于现代化的基础步枪,在性能、可靠性和易用性方面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可以满足现代战争的.............
  • 回答
    中国能造航母,而韩国为什么至今没有建造自己的航母,这背后涉及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绝非简单的“玩玩”就能解释的。这背后既有经济实力、技术积累的考量,更有地缘政治、国家战略和国民意愿等深层次原因。让我们来仔细剖析一下。一、 技术与工业基础:不是简单模仿就能造首先,要明白造航母并非易事。它是一项集成了最尖端.............
  • 回答
    “为什么中国造不出好芯片?”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技术、产业、人才、资金、政策以及国际环境等诸多方面。虽然中国在芯片制造领域取得了显著进步,但要达到世界顶尖水平,确实还面临不少挑战。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其中的关键原因:一、技术壁垒与工艺复杂性: EUV光刻机的“卡脖子”问题: 这是最.............
  • 回答
    确实,中国曾经长期被戏称为“圆珠笔大国”,但却生产不出优质的圆珠笔芯,这背后的原因,比想象中要复杂和深刻得多。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上的小瑕疵,更是涉及精密制造、材料科学、工业体系完善程度以及创新文化等多方面的问题。核心难题:笔尖与墨水要理解这个问题,首先得知道圆珠笔的核心是什么。它就两个字:笔尖。 .............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中国科技发展中的一个核心痛点:基础科学的深厚积累与高端制造的瓶颈之间存在的差距,尤其是在航空发动机这个高度复杂和集成化的领域。 咱们不扯那些冠冕堂皇的大道理,就从实际角度聊聊,为什么月球咱们都敢去,但心脏病(航空发动机)却一直是个难题。首先得明确一点,登陆月球和造好航.............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好,也问到了点子上。中国为什么不直接自己从零开始建造航母,而是要花大力气从乌克兰手里买下“瓦良格”号,然后费尽周折将其改造成“辽宁”号?这背后其实牵扯到一系列复杂的历史、技术、经济和战略考量,绝非简单的“想不想”就能解释的。一、技术断层与“从零开始”的巨大挑战首先,最关键的原因在于,在“.............
  • 回答
    中国不多造点核电站发电?这个问题其实挺值得聊一聊的,背后涉及的因素可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的。咱们就别说那些空洞的“战略规划”了,咱就从实际情况出发,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承认,中国建核电站的步伐确实在加快,而且未来规划里核电的比重也会继续提升。这背后当然有很大的原因,比如“双碳”目标,也就是20.............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