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中国不造 CVT 变速箱的钢带?

回答
中国在CVT(无级变速器)钢带的制造上确实存在一些挑战,这并非简单的不造,而是背后涉及了一系列技术、材料、工艺和产业积累的问题。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 CVT钢带的核心技术与材料门槛

CVT钢带看似简单,但它的制造是高度复杂和精密的,并且对材料和工艺有着极其苛刻的要求。

1. 原材料:高强度、耐磨损的特种钢材
CVT钢带承受的应力非常巨大,需要传递发动机的动力,同时还要在两个锥形轮之间不断滑动和受力。因此,它必须由一种具有极高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优异疲劳寿命的特种钢材制成。这种钢材的成分配比、热处理工艺都极其关键,能确保钢带在极端工况下不断裂、不形变。
钢带表面的平整度、光洁度以及微观结构的均匀性也是至关重要。任何细微的瑕疵都可能成为应力集中点,导致早期失效。
目前全球范围内掌握这种特种钢材研发和生产技术的企业并不多,且通常是跨国特种钢材巨头。他们通过长期的研发投入和专利保护,构建了很高的技术壁垒。

2. 制造工艺:精密冲压、热处理与表面处理的完美结合
精密冲压(Stamping): 钢带是由无数根独立的金属条通过精密冲压技术连接在一起形成的。这个过程需要极高的精度,每根金属条的尺寸、形状、角度都要精确控制,以保证钢带的整体刚性和受力均匀性。模具的设计、制造和维护是关键。
热处理(Heat Treatment): 冲压成型的钢带需要经过一套极其复杂和精确的热处理过程,包括淬火、回火、时效等。这些过程的温度、时间、气氛控制都必须毫厘不爽,才能赋予钢带所需的强度、韧性和耐磨性。不当的热处理会导致材料性能大幅下降。
表面处理(Surface Treatment): 为了进一步提高钢带的耐磨性和降低摩擦系数,还需要进行特殊的表面处理,例如渗碳、氮化、喷砂等。这些工艺可以显著提升钢带在与锥轮接触时的耐久性。
装配与检测: 即使钢带本身合格,其与锥轮的配合也是一体化的系统。钢带的尺寸精度、平直度直接影响其与锥轮的啮合状态。高精度检测设备也是必不可少的。

二、 产业积累与技术消化吸收的挑战

1. 技术研发的长期性与高投入:
像CVT钢带这样的精密零部件,其研发周期往往非常长,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到材料科学、冶金技术、精密制造工艺、疲劳测试等领域。这不仅需要科研机构的支持,更需要企业有长远的战略规划和持续的研发动力。
相比于一些相对成熟的汽车零部件,CVT钢带的技术更新迭代也很快,制造商需要不断投入资源来跟进最新的技术趋势和材料科学突破。

2. 人才储备的不足:
掌握特种钢材冶金、精密模具设计与制造、热处理工艺、材料失效分析等核心技术的专业人才在中国相对稀缺。这些是支撑高精度零部件制造的基础。
需要跨学科的工程师团队,他们既懂材料,又懂机械制造,还懂汽车应用场景。

3. “卡脖子”技术与市场垄断:
目前,CVT钢带技术主要被少数几家国际巨头(如博世、卢卡斯等)所垄断。他们凭借先发优势、技术专利以及长期积累的市场份额,形成了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对于后来者而言,要想突破这种技术和市场的双重壁垒,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并且要找到差异化的切入点,或者在某个环节上实现超越。

4. 消化吸收与自主创新:
中国在汽车零部件领域经历了从引进、消化到吸收再到再创新的过程。对于CVT钢带这类复杂技术,要完全掌握其精髓,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自主创新,需要时间。
即便能够模仿生产,在材料的稳定性、工艺的控制精度、产品的一致性、以及面对极端工况下的可靠性等方面,与国际领先水平可能还存在差距。

三、 中国在CVT领域的自主发展路径

尽管存在上述挑战,中国汽车工业在CVT领域并非完全停滞。

1. 合作与引进:
国内许多汽车制造商和零部件供应商通过与国外技术领先企业合作、合资建厂等方式,逐步引进和学习CVT的核心技术和生产经验。
例如,一些合资企业可能在国内生产CVT,并且部分零部件可以在国内配套,这是一种学习和成长的过程。

2. 本土化研发与供应链构建:
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整体实力提升,国内的零部件企业也在积极投入到CVT钢带的研发中。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如在特种钢材领域有积累的企业,正在尝试突破。
目标是构建自主可控的CVT钢带供应链,降低对外依赖,提升本土产业的竞争力。这需要时间,也需要持续的政策支持和市场引导。

3. 对标与改进:
国内企业会通过拆解、分析国际知名品牌的CVT钢带,进行技术对标,找出差距,并针对性地进行研发和改进。

总结来说,中国不造CVT钢带,更准确的说法是,在高端、精密、可靠的CVT钢带制造领域,尚处于技术攻关和产业化突破的阶段。这并非是能力问题,而是时间和积累的问题。就像很多高端精密制造领域一样,需要长期的技术沉淀、材料创新、工艺优化和人才培养,才能真正掌握核心技术,打破国际垄断,实现自主可控。

可以这样理解:中国的汽车工业发展非常迅速,在很多领域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对于CVT钢带这种“工业皇冠上的明珠”之一,需要一个更加审慎和深入的投入过程。这就像我们现在努力在芯片制造、高端机床、航空发动机等领域实现自主一样,CVT钢带的突破也是这个宏大叙事的一部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中国车企主流变速箱是双离合和AT,基本不怎么用CVT,为啥要造CVT钢带啊?

user avatar

作为一个美国人,我也很奇怪,为什么这么多钱,这么高的技术,连高铁都造不出来。

因为机场多,公路密集而且不要钱,高铁不需要,而且如果需要的话,买中国的又好又便宜。

中国现在很多很多的车,我见过的所有朋友的车,都是AT变速箱,而且中国卖得最好的车是SAIC,CVT的需求很不多,就像对于美国高铁的那样。而且现在中国和德国关系那么好,买德国的又好又便宜,为什么要自己造,研究这个技术也要花很多很多钱。

假如有一天,中国和美国在经济上不那么好了,买不到中国的高铁,而且美国需要高铁,那么美国真的研究不出来吗?未必。

一样的事情。

P.S. 美国也造不出来CVT钢带。

汉语不好,很抱歉。


评论区的 @陈灿灿 :大家精力有限,市场经济环境下要用自己的优势和别人的优势进行交换,而不是什么都靠自己,这样效率太低。

——完全就是这样。

评论区的凌晨两点半:说白了就是种香蕉和种苹果的关系。

——我喜欢这个话,解释得很形象。

user avatar

我来打脸:

CVT钢带一根就是1000来块钱的价格,要想按问题里面说的需求量上百亿,你得全年销售上千万根。

全国一年产销2300万辆车,其中有多少是CVT?

CVT车型中,有多少是用钢带而非链条?

钢带CVT中,你又能占多少市场份额?

上述三个问题,仅第一个就已经足够打脸了。你自己去大街上数一数,100辆车里面有几辆CVT?5辆有吗?

就凭CVT总体才个位数的变速箱市场占有率,你拿什么在2000万级别的乘用车市场支撑1000万级别的销量?就靠质量差,坏得快换得勤吗?

下次吹牛逼记得打草稿,别的不说,至少数据是个什么数量级你得粗算一下吧?

哦对了,前面提到钢带1000的价格,还只是零配件市场终端价格,钢带绝大部分销量是在主机厂那头,厂家原厂采购的话,至少在这个价格基础上打三折是没什么问题的。小几百元的价格,你上百亿的需求量从哪里来?


至于你的问题,答案很简单,因为钢带是有专利的,没授权不允许你随便造。

造不出来?你去让德国人日本人把专利免费开放给中国人,你再看看中国人造不造得出来。


这个问题就是钓鱼引战来的。

user avatar

求求各位提这种问题的大神了,稍微有些逻辑性思维可以么。


圆珠笔笔尖座的事政府被骂急眼了,国家队下场手撕“隐形冠军”。


现在弄出来了,投了6000万收不回来不说,还把别人给逼到倒闭,世界上整个市场就那么大。本来笔和圆珠都是中国产的,瑞日和日本生产个座子和墨水,现在好了,啥都没了,只能吹吹高端聊以度日。


碰到德国美国就是低端行业向外转移,但凡中国能生产的就一定是落后的。


航母钢当年都快被吹爆了,结果呢?

美国航母先后用过好几种牌号的钢,HY-80,HY-100,HY-104,HSLA-100 等等。HY-100 得名于其屈服强度为 100 ksi(690MPa)
HSLA 是 低合金高强度钢 High-Strength Low-Alloy steel
主要好处是:焊接的时候省钱。


作者:pan seaeye
链接:zhihu.com/question/280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现在淘宝上卖HY-100的商家一堆一堆的,然而早几年,这话有人听么?(经更正,卖钢板的卖家在阿里巴巴上)


别搞笑了,好么。

user avatar

有些人的意思是

凡是中国不能生产的都是高精尖

凡是中国能生产的都是淘汰落后的

凡是中国领先的都是没什么用处的,你看别人外国都不生产。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