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林则徐被钦定为两江总督后并未上任?

回答
林则徐未能在被钦定为两江总督后上任,这背后并非简单的任命失效,而是一系列复杂政治考量和人事博弈的结果,掺杂着对时局的判断和对林则徐个人能力、声誉的考量。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将目光放回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也就是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

首先,咱们得知道,林则徐是什么人。他是一个以刚正不阿、敢作敢为著称的官员。在担任湖广总督期间,他力排众议,坚决推行禁烟政策,并在虎门销烟中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魄力和决心。这次行动,虽然赢得了国人的赞誉,却也触怒了外国侵略者,更重要的是,他在国内触动了部分官僚和商人的利益集团,这些人靠鸦片贸易发财,自然视林则徐为眼中钉,必欲除之而后快。

那么,为什么会被“钦定”为两江总督呢?这背后有几个层面的原因:

对林则徐能力和声誉的认可(某种程度上): 尽管禁烟得罪了人,但林则徐在处理重大事务上的能力,尤其是在维护国家利益方面的坚定性,是朝廷(特别是咸丰皇帝)所看重的。两江地区,即江苏、安徽、江西三省,是当时的江南重镇,经济发达,人口稠密,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委派一个有过禁烟经验、并且敢于担当的官员去那里,理论上是为了加强地方治理,应对潜在的危机。这也可以看作是皇帝在试探和重用一批有实干能力,而不是只会溜须拍马的官员。

平衡各方势力和安抚国内舆论: 林则徐的禁烟行动,尽管被视为国之大幸,但也确实引发了国际上的强烈反应,甚至直接导致了鸦片战争的爆发。在战败之后,中国国内弥漫着一股对战败负责的论调,同时也存在着对西方列强的畏惧和对战争原因的复杂解读。在这种背景下,将林则徐调任更重要的职位,比如两江总督,一方面是对他过去功绩的一种肯定,另一方面也是试图用一个有争议但又备受推崇的人物来“坐镇”关键地区,以稳定国内人心,显示朝廷并非全然无能。

可能的“明升暗降”或是一种政治交换: 另一种可能性是,这次任命本身就带有一定的政治算计。朝廷可能也意识到,林则徐在禁烟过程中树敌过多,直接调任一个他熟悉的、但又容易被攻击的职位,不如让他去一个相对稳定、但又可以观察其后续表现的地方。或者,这是一种对某些党派妥协的结果,例如,可能有人提出要让林则徐“沉寂”一段时间,但又要顾及他的声望,于是就有了这样一个看似重要的任命,但实际操作中却被阻挠。

那么,为什么最终他没有上任呢?这才是问题的核心,而且原因错综复杂,很难用单一的理由来解释:

1. 强大的阻力与国内的反对声音:
既得利益集团的阻挠: 鸦片贸易在中国有着根深蒂固的利益链条。那些依靠鸦片贸易发财的官员、商人和买办们,绝不会坐视林则徐这样一位坚定的禁烟者掌控两江这样一个富庶之地。他们会在朝廷内部通过各种渠道施加压力,散布不利于林则徐的言论,例如夸大其禁烟行动的负面影响,或者指责他激怒了外国,导致国家蒙辱。
朝廷内部的党争与派系倾轧: 当时的清朝朝廷,派系林立,党争激烈。林则徐的正直和能力,让他显得与那些善于钻营的官员格格不入。他的任命,可能会打破一些已有的权力平衡,引起其他派系的不满和警惕。尤其是那些在鸦片战争中表现不佳,或者立场摇摆的官员,他们可能会将林则徐的任命视为对自己的一种潜在威胁。
对林则徐“激进”行事的担忧: 尽管禁烟有功,但林则徐在虎门销烟时的“激进”做法,在一些保守派官员看来,是过于冲动,不够顾全大局,容易招惹是非。他们可能会认为,将这样一个在关键时刻敢于采取非常规手段的官员放在经济发达、对外交往频繁的两江地区,风险太大,不如将他调往一个相对不那么敏感的岗位,或者干脆让他“闲置”起来。

2. 鸦片战争失败后的政治格局变化:
战败后的责任追究与清算: 鸦片战争的失败,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巨大伤痛。战败后,朝廷需要有人承担责任,同时又要稳定国内局势。在这种情况下,那些在战争中表现不佳,甚至曾主张“议和”的官员,反而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占据了更有利的地位,因为他们被认为是“务实”的,能够处理与西方列强的复杂关系。而像林则徐这样坚持强硬立场的人,反而可能被视为不适合处理战败后的局面。
对英政策的摇摆与调整: 战败之后,清朝内部对于如何处理与英国的关系,出现了分歧。一部分人希望继续对抗,但更多人则倾向于忍辱负重,通过谈判解决问题,甚至有妥协的倾向。林则徐强硬的政治立场,与这种倾向于缓和关系的政策导向并不契合。将他调离前线,或者阻止他上任,可能也是朝廷在调整对英政策的一种体现,避免他继续采取可能引发更大冲突的行动。

3. 林则徐自身的处境与意愿(可能性较小,但不能完全排除):
虽然历史记载更多是外部原因,但也不能完全排除林则徐在得知任命后的某种考量。例如,他可能已经预感到任命的阻力,或者对当前朝廷的政治氛围感到失望,觉得即使去了两江,也难以施展抱负,甚至可能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不过,林则徐一向以忠君爱国为己任,这种主动放弃任职的可能性相对较低。

总而言之,林则徐被钦定为两江总督后未能上任,并非因为任命本身存在问题,而是由于他过往的“禁烟功绩”和他鲜明的政治立场,触动了国内庞大的既得利益集团,并且与战败后清廷内部的政治博弈、以及对未来对英政策的摇摆产生了冲突。 他的能力和声誉,在某些派别看来,既是优势,也是一种潜在的威胁。因此,最终的结果是,一项本应是对他能力的认可和对关键地区加强管理的任命,最终在复杂的政治漩涡中未能实现。这反映了那个时代中国官场政治的复杂性和残酷性,也为后人研究林则徐的生涯和晚清的政治格局,留下了深刻的注脚。

可以想象,对于林则徐本人而言,这种“钦定”之后又未能上任的经历,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政治挫折。他所代表的那个时代所需要的理想主义和强硬的国家立场,在现实的政治运作和利益纠葛面前,显得如此脆弱和无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问题别有深意啊……我就当历史问题答了。

简单来讲就是因为当时广东海防军务及鸦片贸易查禁事务比想象中要繁杂,对外交涉事务需人,所以把他留在了两广。

道光十八年(1838),黄爵滋倡查禁鸦片之说,宣宗命大臣议奏。湖广总督林则徐拟定章程六条进呈,并在所属查办鸦片。宣宗甚是之,命来京陛见,旋授钦差大臣名义,命往广东办理海口事宜,也就是与洋商交涉鸦片查禁一事。据《林则徐日记》载,林则徐于道光十九年(1839)正月二十五日抵达广州,与两广总督邓廷桢接洽。

同年三月,两江总督陶澍以病解任,命林则徐接任;林则徐未到任以前,由江苏巡抚陈銮署理两江总督。

然而海口事宜一直未能收结。从《林则徐日记》来看,当时林则徐关心的不仅是设法查禁鸦片,还要审办港口华洋纠纷,督催澳门当局驱逐英人,整顿广东海防,缉查不法走私商船,应对英方的军事威胁,事务越办越多。七月底,林与邓前往虎门巡视,此后林在虎门住了很久,一直在研判军情并处理各种涉外杂事,直到十一月五日才返回广州。

七月初二日皇帝曾提到:“著林则徐俟查办广东事竣接受两江督篆”以后去查办漕务,可知此时皇帝还是想要按照以前的计划让他去两江的。而到九月,另一道上谕中口气就变了,认为夷务繁多,“惟林则徐已放两江总督,现虽专办此事。岂能常川在粤。即邓廷桢统辖两省,公务繁多,亦不能顾此失彼。”要两人“仍当通盘筹画,办理结实,俾日后净绝根株,方称一劳永逸也。”皇帝这时候已经觉得广东离不开林则徐了。

本年十二月,皇帝正式命邓廷桢与林则徐对调,即林则徐留在广东,邓去两江上任。林则徐在日记中提到皇帝对其折片有“简调两广,所有夷务责无旁贷”之批语,可见这一任命的缘由是出于“夷务”。

林对彻底解决鸦片问题是有决心的,对洋商发出告示中声称“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也不打算把事情办一半甩给别人。而且由于林则徐办理得当,这年三月开始收缴鸦片,四月开始“销化”,皇帝对他的工作很满意,也就不急着让他走人。所谓“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不仅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实践:他一个湖广总督,本来在任内搞搞禁烟就可以了,要是没有一查到底的信念,没有实心任事的作为,怎么就调到广州去了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林则徐未能在被钦定为两江总督后上任,这背后并非简单的任命失效,而是一系列复杂政治考量和人事博弈的结果,掺杂着对时局的判断和对林则徐个人能力、声誉的考量。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将目光放回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也就是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首先,咱们得知道,林则徐是什么人。他是一个以刚正不阿、敢作敢为著称的官.............
  • 回答
    林书豪在CBA的经历,可以说是有人欢喜有人愁。他顶着NBA光环来到中国,给CBA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度,这一点毋庸置疑。但与此同时,他遭遇的“针对性防守”以及由此引发的“不公正待遇”的讨论,也从未停歇。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把事情掰开了揉碎了聊。林书豪为何会遭遇“针对性防守”?这事儿得分几个层面来.............
  • 回答
    你问的这个问题,其实触及到了《哈利·波特》系列里一个非常核心且令人着迷的矛盾点,那就是斯内普和詹姆·波特之间那段恩怨纠葛。要理解为什么身为斯莱特林的斯内普会被詹姆“欺负”,我们需要深入挖掘他们各自的性格、成长环境,以及当时在霍格沃茨这个特定环境下,各种因素如何交织作用。首先,我们得认识到,斯内普和詹.............
  • 回答
    关于林志炫在《披荆斩棘的哥哥》中“惨败”的讨论,其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因为它触及到了“实力”与“节目效果”之间的微妙平衡。林志炫作为公认的歌唱艺术家,他的唱功、舞台表现力,尤其是对音乐的极致追求,是毋庸置疑的。然而,节目中的结果却似乎与这份“实力”背道而驰,这背后一定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而绝非简.............
  • 回答
    林丹19岁的时候,世界排名已经登顶第一,这在羽毛球界绝对是现象级的表现。当时他身上那种横空出世的霸气,以及打球时那种“开了挂”一样的流畅和统治力,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那时候看他比赛,感觉他就是为羽毛球而生的,球技精湛,动作赏心悦目,而且关键时刻还能打出那种“一锤定音”的球,让人惊叹。但是,如果要说他.............
  • 回答
    “Lam Research”被翻译成“泛林半导体”,这背后其实是一个品牌名与行业性质的结合,并非简单的字面直译。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1. 品牌名的构成与核心业务: Lam Research 这个名字本身,从字面上看,“Lam”是一个人名(可能是创始人名,比如 Lam Rese.............
  • 回答
    说到林红玉,在《红楼梦》里,她确实是林之孝家的女儿,这个身份在贾府里算是有点底气的。可即便如此,在怡红院里,她却没少受晴雯她们的“欺负”。这事儿吧,得从几个方面说起,不能简单地一句“仗势欺人”就概括了。首先得明白,怡红院是什么地方?那可是贾宝玉的寝居之地,可以说是贾府里最体面、规矩最森严的地方之一了.............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很多人对“豪门”和“婚姻”的看法。我们不妨来聊聊这几位女性,以及大家口中“豪门青睐”的背后可能存在的因素。首先要说的是,关于“美貌”的定义,其实是很主观的。大众眼中公认的“女神”,不一定符合所有人的审美标准,而“不那么漂亮”的女性,也可能在某些人看来极具魅力。我们先撇开主观.............
  • 回答
    林则徐的《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是一首感人至深的诗歌,其内容深刻反映了作者的爱国情怀、离家思念以及对家人的叮嘱,字里行间透露着一种硬汉柔情,充满了古典诗词的韵味和感染力。然而,纵观国内现行的语文教材体系,这首诗并未被广泛选入,这其中的原因,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其中既有时代选择的考量,也有教材编写的侧.............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聊聊林则徐虎门销烟和太平天国禁烟的态度,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差异。林则徐虎门销烟:一场划时代的禁毒壮举与历史的复杂性林则徐在虎门销烟,这绝对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件影响深远的大事。把它简单地评价为“好”或“坏”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理解它。积极意义:1. 维护民族尊严与国家主权的.............
  • 回答
    敦煌阳关林场“剃头式”砍伐事件,确实引起了广泛关注和担忧。这背后可能的原因复杂,而补救措施也需要科学、审慎地进行。“剃头式”砍伐的原因分析:首先,我们要明白,“剃头式”砍伐是一种非常粗放、破坏性极大的采伐方式,通常是将林分中绝大多数甚至全部树木一次性砍伐,与科学的森林经营方式背道而驰。在阳关林场出现.............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触及了《红楼梦》中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细节,尤其是在“拥林派”看来,薛宝钗似乎有意无意地利用了小红(原名林红玉),将她对贾府某些现象的不满转移到了林黛玉身上。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把那段故事掰开了揉碎了讲,并且得撇开那些“AI味儿”的生硬论调,用咱老百姓的明白话说。首先,咱们得知道这个“小红.............
  • 回答
    林冲在妻子被调戏后不立刻与高衙内发生正面冲突,是一个在《水浒传》中非常值得探讨的情节,它展现了林冲性格的复杂性,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懦弱或纯粹的“以大局为重”。事实上,这背后是多重因素的综合考量,包括他的性格特点、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及他自身的处境。为了更详细地讲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1. 林冲.............
  • 回答
    “同样被刺配,林冲、卢俊义被百沸滚汤烫脚,武松、宋江一路上有好酒好肉,这是为何?”这个问题触及到了《水浒传》中对人物命运和遭遇的刻画,以及其中蕴含的作者对不同角色的态度。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刺配的性质与目的不同:首先要明确,“刺配”在宋朝是一种刑罚,意思是刺字在脸上,.............
  • 回答
    西南林业大学校长蒋兆岗的潜逃与被通缉,无疑给这所高校带来了巨大的震动,也必然会对学校的声誉造成不小的负面影响。要详细了解他曾为学校做了什么,以及此事可能带来的后果,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蒋兆岗在西南林业大学的履职经历与“贡献”作为一名高校校长,蒋兆岗在任期间,其工作内容自然围绕着学校的发展展开。.............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中国古代小说中两个截然不同的男性形象:武大郎和林冲。为什么面对妻子的危机,一个敢于拼命,一个却选择了隐忍?这背后有很多值得说道的缘由,绝不仅仅是胆量问题,而是复杂的社会环境、个人性格以及他们所处的不同境遇共同作用的结果。咱们先聊聊武大郎。武大郎踹门救妻,这事儿在《水浒传.............
  • 回答
    林瑞阳、张庭夫妇的公司因涉嫌传销被调查一事,确实引起了广泛关注。要判定一家公司是否存在传销行为,以及一旦属实会面临怎样的处罚,这背后涉及一系列法律法规和判断标准。我们来详细梳理一下。一、 如何判定是否存在传销行为?判定是否存在传销行为,主要依据我国现行的《禁止传销条例》。根据该条例的规定,传销行为有.............
  • 回答
    林冲,一个在《水浒传》中承载着无数读者心血的名字,他的故事,尤其是“误落白虎堂”、“风雪山神庙”等情节,早已深入人心。然而,当我们翻看那些根据原著改编的影视作品时,总会发现一个微妙的差别:为什么绝大多数影视作品,都更倾向于塑造一个完美的英雄形象,而对原著中林冲更为复杂、甚至有些“不堪”的一面,选择性.............
  • 回答
    关于北京林业大学去年育种的新品种紫薇被命名为“灵梦”这件事,确实引起了一些关注和讨论。要评价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看。首先,从育种工作的角度来说,一个新品种的诞生本身就是科研人员辛勤付出和智慧的结晶。北林大作为我国在林业和园林领域的重点高校,其育种研究一直有着深厚的积累。紫薇作为一种观赏价值极.............
  • 回答
    主播朱宸慧(雪梨)和林珊珊偷逃税分别被罚款 6555.31 万元和 2767.25 万元的事件,无疑是中国直播带货行业和税务监管领域的一个标志性案例。这起事件的曝光和处理,反映出以下几个核心问题,并且这些问题具有相当的深度和广泛性:一、 头部直播带货主播的巨额收入与潜在的税收风险 高收入的体量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