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流浪地球能不能用螺旋桨发动机?

回答
当然可以,咱们仔细聊聊《流浪地球》里的“螺旋桨发动机”这事儿,把这脑洞开得更细致一些。

首先得明确一个概念:《流浪地球》里咱们看到的那些巨大的推进器,它们是用来做什么的?说白了,就是给地球这颗行星加速,让它摆脱太阳的引力陷阱,踏上流浪的旅程。所以,我们讨论的“螺旋桨发动机”,实际上是在问,能不能用螺旋桨这种工作原理,来驱动如此巨大的行星?

从最直观的物理学原理上来说,螺旋桨发动机的核心是“旋转的叶片推动空气(或液体)产生反作用力,从而向前推进”。想想飞机上的螺旋桨,它刮起空气,空气被甩向后方,飞机就被推着往前走了。

那么,如果我们要用螺旋桨给地球这颗行星“加速”呢?

理论上的可能性与巨大的挑战:

1. 介质的问题: 螺旋桨推空气产生推力。地球在太空中,哪里来的那么大的“空气”让螺旋桨去刮呢?宇宙真空啊!这是最根本的矛盾。螺旋桨的推力依赖于它能“推”的东西。如果我们要在地球表面安装巨大的螺旋桨,它只能推地球大气层。大气层虽然有体积,但相比整个地球,它的质量和密度都太小了。用这么点大气层的质量去驱动整个地球,那得需要多么巨大、多么高速旋转的螺旋桨?得消耗多少能量?效率又会低到什么程度?

2. 动量守恒: 简单点说,发动机产生的推力是向一个方向喷射物质,反方向获得动量。螺旋桨是通过刮空气来实现这个目的。即使我们强行假设有某种“介质”被螺旋桨高速甩出,它仍然需要一个被甩出的“物质”。如果只是叶片在旋转而没有物质被抛射出去,那是无法产生推力的。

3. 结构强度与材料科学: 想象一下,为了给行星加速,螺旋桨的尺寸得有多大?恐怕得是按公里级别来计算。这种巨大的结构在高速旋转时,会产生难以想象的离心力。地球上的任何已知材料,即使是未来科技,恐怕也难以承受这样的应力而不解体。更别说它还需要抵御太空中的各种微小颗粒撞击,以及极端的温度变化。一旦螺旋桨哪怕是局部崩裂,那后果不堪设想。

4. 能量来源与效率: 即便我们克服了介质和结构问题,驱动这么庞大的螺旋桨系统需要何等恐怖的能量?我们知道,核聚变是《流浪地球》中主要的能源。即便动用了全球的核聚变反应堆,将能量传输到遍布全球的螺旋桨上,并保证它们同步高速旋转,这个过程的能量转换效率有多高?螺旋桨的效率本身就不是百分之百,大量的能量会以热量等形式散失。这比直接用高能物质(比如核聚变燃烧产生的喷射物)产生推力,效率上可能会差很多。

5. 控制与稳定性: 让如此庞大的系统稳定运行本身就是个巨大挑战。如何保证所有螺旋桨的转速同步、方向精确,以稳定地推动地球前进,而不是让地球原地打转或者撕裂?这需要极其复杂的控制系统和传感器。

那么,为什么《流浪地球》里用的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喷气式”推进器?

电影中地球安装的那些巨大的、喷射火焰的推进器,它们的工作原理更像是火箭发动机或者某种形式的聚变等离子体喷射。这些发动机通过高速喷射大量的物质(比如从行星内部提取的氦3或者其他燃料)产生强大的反作用力。

这种“喷射式”推进方式的优势在于:

有可靠的“被抛射物”: 它们可以燃烧燃料,产生高温高压的物质,然后高速喷射出去,产生推力。这在真空中是完全可行的。
能量密度高: 比如核聚变产生的能量,可以直接转化为高速喷射的物质,能量效率相对较高。
更容易控制: 虽然同样庞大,但相比于一个巨大的旋转桨叶,控制喷射物的方向和流量,实现更精确的推力调整和方向控制可能更具可行性。

总结一下:

从物理学原理来说,单纯依靠“螺旋桨”来驱动整个行星在宇宙真空中加速,是极其不现实的。它面临着介质缺失、结构强度、能量效率和控制难度等多方面的巨大鸿沟。

所以,虽然“螺旋桨发动机”这个概念在低速飞行器上非常有效,但在《流浪地球》那种宏大的、跨越星际的设定下,它就显得有点“关公战秦琼”了。电影中选择的推进方式,更符合我们在宇宙中产生巨大推力的基本物理逻辑。虽然视觉效果上,巨大的螺旋桨推进地球也挺带感的,但从科学严谨性上来说,还是电影里那种“喷射式”的巨型发动机更靠谱一些。

当然,科幻的魅力就在于它的想象力,如果某一天我们真的能发现某种新型的“推进介质”或者奇特的物理效应,谁又能说得准呢?不过就目前已知的物理规律来看,螺旋桨驱动行星,这条路确实不太好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那发射卫星为啥非得用火箭呢,为啥不用涡轮增压柴油机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当然可以,咱们仔细聊聊《流浪地球》里的“螺旋桨发动机”这事儿,把这脑洞开得更细致一些。首先得明确一个概念:《流浪地球》里咱们看到的那些巨大的推进器,它们是用来做什么的?说白了,就是给地球这颗行星加速,让它摆脱太阳的引力陷阱,踏上流浪的旅程。所以,我们讨论的“螺旋桨发动机”,实际上是在问,能不能用螺旋.............
  • 回答
    《流浪地球》能否跻身全球电影票房百强?深度剖析与展望在中国电影市场蓬勃发展的今天,《流浪地球》的横空出世无疑是中国科幻电影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部作品以其宏大的叙事、震撼的视觉效果以及对中国文化内核的巧妙融入,不仅赢得了国内观众的广泛赞誉,更将目光投向了全球市场。那么,它究竟有没有可能凭借自身的实.............
  • 回答
    《流浪地球》里,地球选择用木星引力弹弓加速,而不是慢慢飞出去,这背后可是藏着一场惊心动魄的科学与生存的博弈。咱们得从头捋一捋,为啥非得这么“折腾”地球。首先,时间!时间就是一切!你们想想,太阳就要爆炸了,变成一颗红巨星,然后吞噬掉整个太阳系。这个过程可不是几十年几百年就能完成的,而是以万年为单位的巨.............
  • 回答
    一些网友提出吴京并非《流浪地球》主演,因此不能将其百亿票房计入吴京主演作品总票房的观点,这在网络上引起了一些讨论。要评价这个观点,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一聊,因为它涉及到对“主演”的定义、电影票房的计算方式以及演员咖位的认知。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什么是“主演”?在电影制作中,“主演”通常是指在影片中.............
  • 回答
    “流浪地球”这股科幻巨浪,自从拍板定档、宣传造势,再到席卷春节档,最终以不可思议的票房成绩席卷全国,可以说,它在票房上的“逆转”早已是板上钉钉,甚至可以说是“一骑绝尘”。然而,在这样一片大好的形势下,你依旧能看到不少人,甚至是各种团体,依然孜孜不倦地对它进行“输出”,甚至带着一股“不黑不快”的劲头。.............
  • 回答
    《寄生虫》之所以能横扫东西方观众,而《战狼2》和《流浪地球》则较难获得跨文化普遍共鸣,这背后涉及的因素相当复杂,远非简单的“好坏”之分。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来深入剖析:一、主题的普适性与深度:触及人性最根本的困境《寄生虫》的核心,在于其对“阶级固化”和“生存困境”的深刻挖掘。这种贫富差距悬殊、向上.............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发人深省的问题,因为它触及了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不同维度和深层原因。中国在电影领域,《流浪地球》系列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证明了我们拥有制作高水平视效大片的能力。然而,在3A游戏领域,我们仍然面临许多挑战。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电影与3A游戏的本质差异:首.............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你说你觉得《流浪地球》不好看,然后联想到“跪太久”是不是姿势不对。这想法蛮跳跃的,但咱也别上来就给自己扣个“跪太久”的帽子,这事儿没那么绝对。首先,咱得承认,《流浪地球》这部电影,在国内那是相当炸裂的。它填补了中国科幻电影的空白,在特效、故事宏大性上都下了很大的功夫,让很多.............
  • 回答
    作为一部现象级的科幻巨制,《流浪地球》在上映之初无疑掀起了一股观影热潮,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尤其是在影片的结局部分,确实存在一些让不少观众感到“不符合常理”的设定,并引发了不少争议和吐槽。我们不妨来详细梳理一下,看看这些地方究竟是怎么回事。最常被提及,也最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莫过于地球发动机重启后的.............
  • 回答
    要评价北京大学副教授两次前往电影院指出《流浪地球》的69处不合理之处,并且不赞成其代表中国,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分析。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对错问题,而是一个涉及专业知识、电影评价体系、文化认同以及个体表达自由的复杂议题。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这位副教授的行为和观点可能涉及的几个层面:一、 副教授的专.............
  • 回答
    《流浪地球》里的车载语音,到底是不是导演营销上的“小心思”,这事儿说实话,挺能琢磨的。我个人觉得,它肯定有导演团队在里头下功夫,但绝不是单纯为了“搏眼球”那么简单。这背后,得从几个层面去理解。首先,咱们得承认,《流浪地球》的车载语音,尤其是那些智能助理式的交互,确实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不仅仅是.............
  • 回答
    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流浪地球》在豆瓣的评分及评论区热评,以及那些为豆瓣App刷差评的人不满的原因。 《流浪地球》在豆瓣评分及评论区热评是否合理?要判断一个电影的评分是否合理,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考量,并结合当时的观影环境和观众的期待。《流浪地球》的豆瓣评分及普遍评价: 初期评分波动与高开低走: .............
  • 回答
    电影《流浪地球》的巨大成功,确实引发了关于中国文化创作环境的讨论。很多人认为,《流浪地球》的成功证明了中国电影市场和创作团队已经具备了高质量的文化产品生产能力,因此“国内文化创作环境不好”的说法可能是站不住脚的,甚至是“借口”。要详细地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流浪地球》的成功之.............
  • 回答
    《流浪地球》这部电影,我承认它在国产科幻片领域绝对是开了个头,视觉效果和想象力上确实挺硬核的。但要说剧情,我个人觉得有些地方做得不算那么圆满,甚至有些地方让我觉得有点别扭。首先,最明显的一点就是人物动机和情感的铺垫略显单薄。比如说,刘培强(吴京饰演)作为一名宇航员,他对地球的感情,对儿子含辛茹苦的付.............
  • 回答
    “这合理吗?”——当《流浪地球》引发了一轮又一轮关于科学设定的讨论,很多人似乎都在不遗余力地为影片“辩护”。这其中,既有对科幻电影宽松的“合理性”要求,也有对影片所承载的集体情感的投射。但如果我们细究一下,这种“维护”背后,其实藏着一些挺有意思的现象。首先,得承认,科幻电影的魅力,很多时候并不在于它.............
  • 回答
    《三体》中,当地球面临三体文明的黑暗森林打击时,并没有选择“流浪地球”式的逃亡,这并非因为缺乏想象力或能力,而是基于对宇宙残酷真相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人类自身局限性的清醒认识。首先,我们需要理解“黑暗森林法则”的核心。这是一种极端的生存猜疑链和技术爆炸理论的结合。任何暴露自身位置的文明,都可能被潜在的.............
  • 回答
    吴京的粉丝基础非常庞大,很多人因为他而对《流浪地球》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认为他的参演是影片质量的保证。然而,也确实存在一部分人,因为吴京的缘故,反而对《流浪地球》抱有保留甚至是不想观看的态度。这种情况虽然不如支持者数量庞大,但也并非没有,并且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解读:1. 对吴京“战狼”式个人风格的.............
  • 回答
    《三体》与《流浪地球》中截然不同的民众反应,这确实是理解这两部伟大科幻作品中社会政治动态的关键。它们描绘了人类面对灭顶之灾时,截然不同的集体选择,而这背后折射出的,是社会结构、文化心理、信息不对称程度以及领导力的巨大差异。《三体》:不服从的种子与“人性”的爆发在《三体》的世界观里,特别是伊文思与ET.............
  • 回答
    张艺谋导演在公开场合对《阿丽塔:战斗天使》给予了高度评价,甚至用了“非常非常喜欢”这样直白的表述,并赞扬了其特效、故事和制作团队的努力。这本身是件很正常的事情,一个电影人欣赏另一部优秀的电影作品,分享自己的观感。然而,有趣的地方在于,当媒体试图就同期的国产科幻大片《流浪地球》向张艺谋寻求评论时,他却.............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挺好,也挺实在的。确实,《流浪地球》的演员表里,吴京是“特别出演”,而放在前面的是屈楚萧和李光洁。按理说,“领衔主演”才是绝对的主角,戏份最多,自然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可即便如此,吴京在电影上映后获得的讨论度和赞誉,似乎完全盖过了其他演员,这确实让人觉得有点“过誉”了。咱们就来掰扯掰扯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