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临床上“专家共识”和“指南”有什么区别?哪个更权威?

回答
在临床实践中,“专家共识”和“指南”是两种非常重要的、能够指导医生决策和行为的文献类型。虽然它们的目标都是为了提升医疗质量和促进合理医疗,但它们的产生过程、侧重点和权威性上存在一些微妙而关键的区别。

什么是专家共识?

专家共识,顾名思义,是由一群在该特定领域具有深厚专业知识和丰富临床经验的专家,通过讨论、协商和投票等形式,对某一临床问题或治疗方案形成的共同意见和建议。

产生过程: 专家共识的产生通常是通过一系列的会议、研讨会,有时会采用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等结构化的专家意见征询技术。专家们会基于现有的证据(如研究论文、临床试验结果),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和对实际情况的判断,进行充分的讨论,最终达成一项(或多项)在一定程度上一致的结论。这种共识往往是在证据尚未充分或存在争议的情况下,为了解决临床实践中的迫切需求而产生的。
侧重点: 专家共识更侧重于临床实践中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它往往能够填补现有指南中可能存在的空白,或者对现有指南进行补充和细化,尤其是在一些新兴疾病、罕见病或者治疗手段尚不成熟的领域。专家共识可能包含一些基于临床经验的“软性”建议,这些建议虽然缺乏直接的、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支持,但在临床实践中被证明是有效的。
特点:
灵活性: 专家共识往往比指南更具灵活性,可以更快地响应临床实践的变化。
主观性: 由于依赖专家经验,其主观性相对较强,可能带有不同专家的个人倾向。
证据依赖: 虽然依赖证据,但也会包含临床经验的权重。
范围: 可以是针对某一具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也可以是针对某一特定操作、技术或药物的使用。

什么是临床指南?

临床指南,通常被称为临床实践指南(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CPG)或诊疗指南,是系统性地开发出来的,旨在帮助医生和患者就适宜的医疗保健服务做出决策的陈述。它们通常基于对现有最佳证据的全面、系统回顾和评估。

产生过程: 临床指南的产生过程更为严谨和系统化。它通常会遵循一个标准化的流程,包括:
1. 明确问题: 确定指南要解决的临床问题。
2. 组建专家组: 包含临床医生、方法学家、流行病学家、统计学家,有时还包括患者代表。
3. 系统性文献回顾: 按照严格的方案(如PICO原则),全面检索、筛选和评估所有相关的临床研究(尤其是高质量的RCTs)。
4. 证据分级: 对检索到的证据按照其质量和可靠性进行分级(如I类、II类、III类证据,或A级、B级、C级推荐)。
5. 制定推荐意见: 基于证据的质量和权衡患者利益、风险、成本等因素,制定明确的推荐意见(如强推荐、弱推荐)。
6. 同行评审和批准: 经过同行评审,并由权威的医学组织或政府部门批准发布。
侧重点: 临床指南更侧重于基于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 EBM)的客观性、科学性和推荐强度。它旨在提供一个有充分证据支持的、标准化的诊疗路径,以期最大限度地提高疗效,减少不必要的医疗支出和医疗差错。
特点:
系统性: 遵循严格的科学方法,强调证据的来源和质量。
客观性: 尽可能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基于数据和研究结果。
可追溯性: 推荐意见的来源和论证过程清晰可见。
权威性: 通常由国家级、行业级或专业学会发布,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时效性: 需要定期更新以反映最新的研究进展。

哪个更权威?

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答案并不是绝对的“谁更权威”,而是要看权威性的维度和具体语境。

从循证医学证据的严谨性和全面性来看,临床指南通常被认为更具权威性。 这是因为指南的制定过程强调对现有最佳证据进行系统性的回顾、评估和分级,其推荐意见是基于科学证据的层层筛选和权衡。它代表了当前医学界对某个临床问题“最确定”的认知。

然而,专家共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更具“实践性”或“即时性”的权威。
当高质量的证据不足时: 对于许多新兴疾病、罕见病,或者治疗手段刚刚出现、尚未积累大量高质量研究的领域,可能还没有成熟的指南。这时,由领域内顶尖专家形成的共识,尽管证据等级可能不高,但它凝聚了最前沿的临床经验和智慧,对于指导早期实践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对指南的补充和细化: 有时,现有指南可能过于宽泛或在某些细节上不够清晰。此时,专家共识可以对指南进行补充和细化,提供更具体、更符合实际操作的建议。
灵活应对特殊情况: 临床实践是复杂多变的,个体患者的情况千差万别。指南提供的是“平均”或“最可能有效”的方案,但有时医生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基础疾病、个人意愿等因素进行个体化决策。在这种情况下,参考专家的经验和判断(有时也是专家共识的一种体现)就显得尤为重要。

总结来说:

临床指南: 是循证医学的产物,代表了基于现有最可靠证据的最佳实践,其权威性体现在科学的严谨性和证据的充分性上。它提供的是“应该怎样做”的权威依据。
专家共识: 是专家智慧和临床经验的结晶,代表了在特定时间点,由权威专家对某一问题的普遍认同。它的权威性体现在其前沿性、实用性和对证据不足领域的弥补作用上。它更多地提供的是“大家普遍认为可以怎样做”的建议。

实际应用中的关系:

在临床实践中,这两种文献并非相互排斥,而是互为补充的。

1. 指南优先,共识补充: 当存在完善的、高质量的临床指南时,医生应优先参考指南。指南提供了最可靠的循证基础。
2. 共识填补空白: 当指南未能涵盖某些具体情况、证据等级不高或存在争议时,专家共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3. 共同演进: 专家共识的形成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往往也是未来修订和完善临床指南的重要基础。许多新的指南内容,最初可能就是从专家共识开始的。

因此,一个负责任的医生,在面对复杂的临床问题时,会综合运用包括指南和专家共识在内的各种资源,并结合自身的知识、经验以及患者的具体情况,做出最恰当的决策。可以说,指南提供了“科学的声音”,而专家共识则提供了“经验的声音”,二者共同构建了临床决策的坚实基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从证据质量来看,指南更权威。

“专家共识”权威与否要看支撑共识的证据质量。我举个例子比如:

某药厂研发了针对某种疾病的新药,然后在一些比较大的医院相应的专科里用了半年,积累有若干临床病例。

然后药厂就可以把这些主任们教授们请到一起,开个研讨会,与会者一致认为这个药如何如何,然后就可以发表一个临床用某药治疗某病的专家共识,比如《安宫牛黄丸急重症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循证证据分级的方法有很多,但是不管哪里一种方法里,没有RCT的“专家意见”都是很靠后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