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吕雉杀了刘邦众多儿子,为何放过了最有实力的长子刘肥?

回答
关于吕雉为何放过刘邦的长子刘肥,这个问题背后牵扯着复杂的政治考量、人伦关系以及吕雉自身的权谋。虽然史书对吕雉屠杀刘邦众多儿子这件事有记载,但说她“杀了很多”是有一定夸大的成分。更准确的说法是,吕雉对刘邦的儿子们,尤其是那些被立为藩王的,进行了残酷的政治斗争,导致其中一些人非正常死亡,但长子刘肥确实是其中较少被直接迫害的。

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点入手:

1. 刘肥的特殊身份与地位:

刘肥是刘邦庶长子: 刘肥的母亲是曹氏,并非刘邦的正妻吕雉。在当时的礼制和权力继承上,嫡子享有优先权,而庶子往往地位相对较低。然而,刘肥是刘邦的长子,这本身就赋予了他某种天然的资历。
早期册封齐王: 刘邦建立汉朝后,为了巩固统治,将自己的儿子分封到各地为王。刘肥是第一批被分封的儿子之一,被封为齐王。齐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是汉朝重要的封国。这使得刘肥拥有了实实在在的权力基础和军事力量,与中央政权形成了一定的制衡。

2. 吕雉与刘肥的关系:

吕雉是刘肥的“继母”: 尽管不是亲生母亲,但吕雉是刘肥的父亲的妻子,是刘肥名义上的嫡母。在刘邦去世后,吕雉以皇太后的身份临朝称制,掌握了国家的最高权力。她对刘邦的儿子们,尤其是对她自己儿子刘盈(汉惠帝)继承皇位的潜在威胁,会格外警惕。
刘肥对吕雉构不成直接威胁: 与吕雉亲生儿子刘盈相比,刘肥虽然是长子,但他并非嫡出。按照刘邦的意愿(如果他有明确遗嘱关于继承顺序的话),嫡子刘盈依然是皇位的第一顺位继承人。刘肥身在齐国,虽然拥有封国,但其权力和影响力相对集中在齐地,与京城中央的联系和对皇位的直接争夺,不如吕雉的亲生儿子们来得那么直接和紧迫。

3. 吕雉的权谋与政治考量:

巩固刘盈的皇位: 吕雉的最终目标是将皇位稳固地传给自己的儿子刘盈。因此,她会优先清除对刘盈皇位有威胁的刘邦其他儿子。这些威胁主要来自那些被封为王,并且可能得到朝臣支持的儿子。
避免激化矛盾,引发大规模动乱: 吕雉虽然冷酷,但也深知政治斗争的艺术。一下子对所有刘邦的儿子痛下杀手,可能会引发强烈的反弹,导致诸侯王联合反抗,对刚刚建立不久的汉朝政权造成巨大冲击。她需要策略性地清除威胁,而不是不分青红皂白地杀戮。
刘肥的“可控性”: 相对而言,刘肥因为是庶长子,且远在齐国,他主动犯上作乱的可能性,在吕雉看来,或许不如某些其他儿子那样“高”。而且,通过一些手段,吕雉或许认为可以“控制”刘肥,或者至少让他不直接威胁到刘盈。

4. 史书中关于刘肥的记载与事件:

“诸吕之乱”前夕的事件: 史书中记载,在吕后掌权后期,确实发生过与刘肥相关的事件。当时,刘肥进京朝见吕后,吕后想借机杀了他。在一次宴会上,吕后让刘肥饮毒酒,刘肥不知情,即将饮下。此时,刘盈出于对长兄的怜悯,自己先饮了一口,并称:“皇帝的儿子,本应早亡。”吕后看到刘盈如此,只好作罢。
刘肥的退让: 面对吕后和刘盈的反应,刘肥深知自己所处的危险境地。为了保全性命,他主动向刘盈表示,愿意将自己的封地(一个郡,据说是琅琊郡)献给刘盈,以换取刘盈的庇护。刘盈接受了他的请求,并将此事告知吕后。吕后因此对刘肥的态度有所缓和,也因此,刘肥在后来的政治斗争中得以幸免。

综合来看,吕雉放过刘肥,或者说没有像对待其他一些刘邦儿子那样直接下杀手,原因可以归纳为:

刘肥的政治地位并非最紧迫的威胁: 他是庶出,且远离权力中心。
刘肥的主动退让和对刘盈的示好: 刘肥通过献地等方式,表现出对吕雉和刘盈的臣服,降低了自身的威胁性。
刘盈的庇护: 刘盈对刘肥的怜悯和保护,在一定程度上也牵制了吕雉的行动。
吕雉的政治策略: 吕雉并非纯粹的“杀人狂”,而是有选择地清除对她儿子皇位构成威胁的障碍。在她眼中,刘肥的威胁程度低于某些其他诸侯王。

因此,说吕雉“杀了刘邦众多儿子”有一定夸张,但她确实对刘邦的儿子们进行了残酷的权力清洗。而刘肥能够幸免,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包含了他自身的谨慎和退让,以及刘盈的斡旋,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他作为庶长子,相较于其他一些皇子,对吕雉权力构成的直接威胁相对较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刘肥是长子,但刘盈是嫡长子。刘肥甚至连庶长子都不是。庶子是妾生的。刘肥是吕雉嫁给刘邦前,刘邦跟一个曹姓寡妇生的私生子。

别看年纪最大,地位是连庶出都不如。

2、没母家。刘邦并未将曹氏接过来正式娶为妾。看吕后掌权后报复的人,基本上是按其母生前受宠程度排序的。戚夫人第一号。

再看刘恒,其母薄姬。刘邦处于可怜临行了一次,生下刘恒。后来刘邦就再未搭理过她。颇受冷遇。

吕后掌权,还觉得薄姬与自己同病相怜。没难为刘恒,虽把刘恒封在穷苦的代地。但特批薄姬可以出宫跟儿子一起去封地。

临走还给了赏。要知道无论儿子是谁封在哪里,其母都要留在宫里的。吕后对薄姬可以说不错了。

刘恒日后成了汉文帝。

3、刘肥是吕后养大的。

这很不一样,一般若妃嫔去世,儿子归皇后养。但这种除非皇后没儿子,否则大多数都是挂名养。起居都是宫女太监,皇后偶尔问问就不错了。

刘肥可不是。刘肥是吕雉嫁给刘邦前就出生的。刘亭长自押解人去咸阳后,就一走好几年。

那时的民妇吕雉把刘肥接了过来,自己养。是自己动手做饭自己缝衣服的纯粹“自己养”。

后来项羽抓了吕雉时,刘肥刘盈还有刘邦女儿,都是在一起的。关一起,放也是一起。

等到了军中,成为了军嫂的吕雉,刘肥也是由她继续养。

所以刘肥还真和其他皇子不同。

唯一一次动杀念,是齐王刘肥回京朝拜,汉惠帝刘盈跟他平起平坐(从小吃吕雉做的饭长大的)。

吕后很生气,觉得刘肥不懂尊卑,动了杀心。刘肥把一大部分封地给了鲁元公主刘乐。这才平息了吕后的愤怒。

这跟什么汉朝军功集团一点关系都没有,刘肥是因为无地位无靠山且有感情。

同样,日后的汉文帝刘恒也是,无地位无靠山,结果不一样母子平安么。

user avatar

问题不成立。读吕太后本纪一定要注意年份记载,知道吕后在什么时间想做什么事。实际上吕后不可能想留刘肥甚至刘恒的命,她想留的可能只有刘长。

虽然在惠帝元年吕后确实有试图毒死刘肥的举动,但此时的吕后的杀意更多的是出于巩固她与惠帝这对母子的权力,建立新的威权的目的。在这种前提下,她杀死了曾经对储位有威胁的刘如意,并试图杀掉她认为犯了大不敬罪的刘肥。但刘肥应对的非常好,他献出一郡(削弱自己的势力),并奉吕后的女儿,鲁元公主为太后(等于是认了自己的妹妹做妈),其实就是告诉了吕后他不可能反自己亲妈。所以惠帝元年的危机刘肥平稳过关。

刘肥死于惠帝六年,而吕后真正开始有政治目的地,系统性地诛杀刘姓王的时间是在她死前一年,也就是高后七年。这一年吕后开始为自己的身后事做安排,因此对刘姓的诛杀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她正月杀赵王刘友,六月杀梁王刘恢,九月燕王刘建死,她派人杀了刘建的儿子以绝其后并除其国。同时立吕禄为赵王吕产为梁王吕通为燕王。这种鸠占鹊巢的行为很明显地是在告诉群臣自己就是在为诸吕的未来开路。而此时刘肥已经死了七年了。如果他活着,作为刘邦的长子,肯定逃不过。

再多说一点,为什么最后没有杀成刘恒呢?这里面关键的是代地的地理位置和陈平的作用。高后七年六月刘恢死,八月,吕后欲迁代王刘恒于赵以杀之,被代王婉拒,这时陈平拉着吕产上书建议立吕禄为赵王,这看似为诸吕争利,实际上是变相保护了刘恒。因为此提议一出吕后无法再坚持迁代王而只有立吕产。等到九月,燕王刘建死,十月立吕通为燕王。这时整个燕赵梁之地均是吕氏地盘,参考地图就算将来天下大乱,代地也几乎就是诸吕案板上的肉,因此吕后也放松了警惕。这里面刘恒最关键的喘息机会是陈平帮忙争取到的,陈平确实是汉初一等一的阴谋家。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吕雉为何放过刘邦的长子刘肥,这个问题背后牵扯着复杂的政治考量、人伦关系以及吕雉自身的权谋。虽然史书对吕雉屠杀刘邦众多儿子这件事有记载,但说她“杀了很多”是有一定夸大的成分。更准确的说法是,吕雉对刘邦的儿子们,尤其是那些被立为藩王的,进行了残酷的政治斗争,导致其中一些人非正常死亡,但长子刘肥确实是.............
  • 回答
    关于吕雉的父亲吕公是否会后悔将女儿嫁给刘邦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历史的进程、吕公的性格和动机以及后世对吕雉和刘邦的评价等多个角度进行深入探讨,从而得出一个相对详细的推测。一、 当时的背景与吕公的考量首先,我们要理解吕雉嫁给刘邦时的历史背景。那是一个秦末乱世,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刘邦当时并非一个有权有势.............
  • 回答
    关于吕雉对匈奴的“忍让”,这背后是一段相当复杂的历史,我们不能简单地用“家国大义”四个字来概括。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回到那个时代,看看吕雉所面临的实际情况和她做出的选择。首先,要明确一点,如果单从“忍让”这个词来理解,可能不够准确。吕雉执政时期,汉朝与匈奴的关系,整体上可以说是处在一种僵持和防守的.............
  • 回答
    吕公为啥要把女儿吕雉嫁给刘邦?这事儿吧,说起来还真挺有意思的,里面不光有吕公个人的考量,也掺杂着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刘邦身上的一些特质。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首先得说说吕公这个人。他原本是秦朝时的琅琊郡人,家境不错,也算是个有点文化的人。虽然在当时那个社会里,这种郡守一类的人物不算什么顶级权贵,.............
  • 回答
    吕雉死后,功臣们才敢对她家族的人下手,这背后有多重复杂的原因,绝非一蹴而就,而是政治环境、权力格局、个人恩怨、时机成熟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详细解读:1. 吕雉的强大势力与严酷统治: 政治上的绝对权威: 吕雉在刘邦死后,逐渐掌握了汉朝的实权,成为了实际上的统治者。她.............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趣,也触及到了历史人物评价的一个核心议题:时代变迁、认知深化以及评价标准的多元化。 以前觉得吕雉“坏”,现在觉得她“正确”,这并非吕雉本身发生了变化,而是你的视角、信息量和评价体系发生了转变。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的转变:一、 早期认知可能基于: 简.............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权力结构、宗法观念以及女性社会地位等诸多方面。为什么吕雉、冯太后、萧太后、慈禧都能在关键时刻掌握大权,甚至“临朝称制”,而最终只有武则天一人坐上皇位?这其中的门道,可不是一句“女性不能称帝”就能简单概括的。临朝称制:一种特殊的权力过渡和维持方式首先,我们需要.............
  • 回答
    提起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后,许多人脑海中闪过的是慈禧,但严格意义上说,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被尊称为“皇后”的女性,是汉高祖刘邦的妻子——吕雉。她的名字,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总与“专权”、“狠辣”等词汇挂钩,但要真正评价吕雉这个人,我们得剥开那些片面的标签,深入了解她的生平经历,才能窥见她复杂而又充满力量的.............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刘邦政治智慧和情感考量的复杂交织,他之所以在临终前没有彻底解决吕雉这个潜在的威胁,而是采取了相对温和(对吕雉而言)的手段,背后原因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并且与戚姬母子的安危息息相关。首先,我们要明白刘邦临终前的政治局势和他所处的困境。1. 权力交接的敏感性与潜在的政治动荡: 嫡长子.............
  • 回答
    如果一位皇帝拥有太子胡亥、太后慈禧、皇后吕雉、大内总管魏忠贤、丞相秦桧、三军统帅邢道荣这样的组合,这绝对是一个权臣与野心家环伺的局面,朝政必定鸡犬不宁,天下大乱,而这位皇帝本人则将身处一个极其危险且困难的境地。让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这个阵容可能带来的连锁反应:一、 核心权力斗争的剧烈化: 太后慈禧.............
  • 回答
    吕小军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男子举重77公斤级比赛中递补获得金牌,实现奥运会三连冠的判决,具有多重意义,涉及体育规则、历史传承、国际赛事公平性以及运动员个人奋斗的层面。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事件的深远影响: 一、事件背景与判决依据1. 原比赛结果与争议 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男子77公斤.............
  • 回答
    吕后之所以表现出凶狠残酷的一面,并非偶然,而是由她所处的时代背景、个人经历、政治斗争以及维护自身和家族利益等多重因素交织而成。要理解她的“凶狠残酷”,需要深入剖析这些层面的原因。一、时代背景的塑造:乱世出枭雄,生存是第一法则吕后所处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剧烈动荡的时期——秦末汉初。这是一个战乱频仍、.............
  • 回答
    吕后死后,是“诸吕之乱”,而不是“功臣在作乱”。周勃和陈平等人之所以能够成为“忠臣典范”,是因为他们采取了行动,平定了诸吕之乱,恢复了刘氏江山,并且他们的行为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被认为是维护国家稳定和正统的必要之举。下面我将详细解释这两个问题: 吕后死后,到底是功臣在作乱还是诸吕在作乱?答案:是诸吕在.............
  • 回答
    这个问题就像在问,一颗锋利的匕首和一柄势不可挡的战斧,哪一个更厉害?吕后和武周,她们都是中国历史上极具影响力的女性,但她们的“强”体现在截然不同的维度,也面临着不同的历史环境和挑战。要说谁“更强”,恐怕得先拆解一下她们各自的强大之处。吕后:铁腕治国,巩固汉室的基石吕雉,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史称吕后。她.............
  • 回答
    要说吕后干政、武则天篡唐、慈禧垂帘这三段历史时期,对中华民族的危害程度孰轻孰重,这确实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因为它们各自的破坏方式、影响范围和长远后果都不尽相同。但如果一定要分辨出危害最大的那个,我认为从对中华民族根基、政治制度、社会稳定以及国际地位的颠覆性打击来看,慈禧垂帘时期对中华民族的危害最大。下.............
  • 回答
    吕后之所以杀韩信,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充满政治斗争的悲剧故事,并非单一原因所致。历史的记载和后人的解读都指向了几个核心因素:一、韩信的功劳与骄傲,对皇权构成了潜在威胁: “国士无双”的军神: 韩信是汉朝建立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灵魂人物。他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辅佐刘邦从一个沛县亭长一步步建立汉朝,灭项羽,.............
  • 回答
    吕后诱杀韩信,韩信真的完全没有退路,非去不可吗?这背后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阴谋,韩信虽然勇猛无双,但在政治权谋的漩涡中,他的处境其实相当尴尬,去,很可能就是踏入陷阱;不去,则给了吕后更直接的口实。当时,韩信已经被封为楚王,但手中实际的兵权已经被削弱,而且他的政治影响力也受到了猜忌。吕后和萧何,作为当时朝.............
  • 回答
    关于吕后长兄吕泽在汉初的地位以及他对刘邦建立汉朝的贡献,历史记载和后世解读存在一些差异,但我们不能简单地说他是“汉军二号人物”并为刘邦打下了“半壁江山”。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吕泽的身份和他在刘邦起兵之初的角色。吕泽是吕后(吕雉)的长兄,也是吕家在刘邦集团中的早期代表人物。刘邦最初起兵反秦,主要是在沛.............
  • 回答
    .......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