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一直有很多奇怪的现象,
比如大型战役之后往往会下雨,
有说法是天有好生之德,
老天爷流泪了,
也有人说,是大兵团作战,
那么多人跑来跑去,
扬起了大量的粉尘,
粉尘到空中成为了凝结核,
容易形成云彩,降雨。
随着暴雨而来的往往是瘟疫,
几万人几十万人聚集的军营,
吃喝拉撒都在一起,
在当时的卫生和医疗水平下,
简直是病毒病菌的游乐场,
(其实现在也好不到哪去,美国的航母就是大毒窝)
尸体和血水被雨一冲,混合在饮用水里,
再加上缺粮、受伤、疲劳、精神紧张等等原因,
将领生病很正常。
我们现在觉得中军大将,手握重兵,运筹帷幄,潇洒的一笔。
其实吧,大将们恐怕都潇洒不起来,
他们每天要处理的问题包括但不限于:
后勤部队被敌人骚扰,粮食要不够了,怎么办,请将军指示;
水源受到敌军细作污染,要调拨部队去远处取水,让谁去,请将军指示;
己方两支部队为了争夺宿营地打起来了,闹到你面前,请将军评理;
天气太冷士兵要冻死了,要安排部队去山上砍柴,让谁去,怎么砍,请将军指示;
有沙雕士兵生火时,不慎点燃营帐,要组织人救火,将军快别睡了,被窝都特么着了;
粪坑被士兵拉屎拉满了,要安排部队挖新的粪坑,在哪挖,挖多大,请将军指示。
我军行军时,不慎掉进敌人之前挖的粪坑,正在往外捞屎人,行军路线该怎么改,请将军指示。
我军折腾到现在,还没发现敌人的踪迹,已经被各种奇葩事件减员三成以上,接下来该干嘛,请将军指示。
要是碰上庸才当大将,恐怕敌人的毛在哪都没看着,军队就已经原地散伙了。
你以为你有一万个兵,
其实他们是你的一万个爹,
一万张吃饭的嘴,
有一万种手段给你捅娄子。
你说能不生病吗。
“打完丈人”就病了........那是遭报应了。
有几种可能
专属古代战将的富贵病,评书里面最喜欢说的就是”大将最怕卸甲风“
古代战争穿戴铠甲的时候,里面都有火厚厚的内衬或者棉甲,来缓冲敌人的打击所带来剧烈冲击,并且减轻铠甲对人身体的摩擦
如果穿的铁甲,被阳光直晒,更是很快就会变成铁板烧,比如帕提亚的具装骑兵就被称为“火炉人”
所以在长时间穿甲战斗之后,内衬会导致汗液无法即使排出,并且血液流通不畅,在战斗结束后,立刻脱下甲胄和头盔,温度的急剧变化(降低)会引发血管壁的骤然收缩,导致破裂产生脑梗
还有一种解释是由于寒冷的刺激,引起了肌肉的一种无菌性炎症,“腰背肌筋膜炎”
中过卸甲风有楚汉之争时的魏王豹,五代时期第一战将李存孝,明朝第一战将常遇春
如果战斗程度激烈,双方拉锯,会出现战死的尸体无法及时掩埋的情况,容易产生瘟疫
或者会战后对崩溃散兵以及平民百姓的屠杀,也会带来瘟疫
在一些管理不当的将领治下,哪怕只是安营扎寨,面积狭小人口密度极高且卫生条件极差,也容易产生瘟疫
一旦瘟疫产生,死亡的尸体培养细菌,感染其他人,病死的人继续成为细菌的温床……开始恶性循环,很快就会导致大免疫瘟疫的爆发
这时候哪怕是将领也很容易被感染
而汉献帝建安13年起席卷汉帝国的【建安大瘟疫】,很有可能让三国的将领生病
比如建安七子就有五个死于传染病,直到建安22年,曹丕在给吴质的信中还在说:“亲故多罹其灾,徐、陈、应、刘一时俱逝。”
曹植的《说疫气》也说:“建安二十二年,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
首先是瘟疫,大家都知道三国时期人口锐减,但真正死在战场上的并不占多数,更多的户口消失于饥荒、瘟疫、逃亡。关于瘟疫带来的大面积死亡,就连许多大人物也无法幸免。
三国时期的几次重大瘟疫有建安十三年(208):
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
这期间病死的名人包括曹冲、刘表、刘馥、李通、曹纯、刘琦、周瑜、韩嵩,其中只有刘表年事已高,而李通、曹纯、刘琦、周瑜、韩嵩这几人当时正巧都在瘟疫爆发地荆州。
建安二十二年(217):
建安二十二年,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
这期间病死的名人包括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司马朗、鲁肃、凌统、霍峻,全部都身处壮年,尤其凌统只有29岁,并且前六位都被提到是感染瘟疫而死。
建安二十四年(219):
是岁大疫,尽除荆州民租税。
这期间病死的名人包括吕蒙、孙皎、蒋钦、曹操、刘璋、司马防、徐奕、曹均、陆绩、孙贲、夏侯惇、黄忠、法正、程昱、糜竺,其中吕蒙、孙皎、蒋钦、刘璋都在瘟疫爆发地荆州。
黄初四年(223)的这次则是魏国的出征大军直接把病毒从爆发地带回了魏国腹地:
时然城中兵多肿病,堪战者裁五千人。
城未拔,会大疫,诏敕尚引诸军还。
黄初四年三月,宛、许大疫,死者万数。
感觉可以拍一部中国版的王国,写大帝策划生化危机搞垮曹魏的故事。这期间去世的人有刘备、温恢、邢颙、荀纬、张既、曹彰、贾诩、曹仁,其中年纪过了六十的只有刘备和贾诩。
(我还真把剧本写出来了…)
其次,指挥军队对一个人的消耗是极大的。解放战争期间,粟裕大将经常几天几夜地连续指挥作战,例如孟良崮战役期间连续指挥三天三夜,淮海战役期间更是连续指挥七天七夜。加上粟裕本来就手臂残废,脑袋里有三块弹片,情况紧急时要靠把脸贴在冰雪或者玻璃上止痛。我们经常看小说或者电视剧里描写战争时喜欢写夜袭,可以说在战斗爆发后睡觉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交战时敌人最希望的就是对方的指挥官在睡大觉。高级指挥官要把握全局,很难有休息的机会,之后粟裕实在是撑不住了,交给下面的人去指挥,结果金门战役打出GG。
另一位军事天才林彪元帅也是出了名的身体差。他在抗日战争时期受了枪伤,损伤了神经,因而留下一些后遗症,之后愈发严重,怕光、怕风、怕水。建国后他搬出市中心,来到偏僻的郊外居住,房间里安上三层窗帘。在解放战争时期,林彪在指挥作战的同时只吃一些小米粥,菜还得煮烂,肉不能多吃,只能放一点点的佐料,因为怕水长年不洗澡,衬衣穿两天就要换洗,而且不在有水的地方居住。同时,高强度的指挥给林彪带来了严重的精神压力,让他产生了精神疾病,发作时突然脸色发白,身体立即虚弱下去,浑身出汗,急剧喘息,需要开车到崎岖的道路上颠簸才能缓解。
三国里常有一身是伤或者带病出征的将领,例如张辽就病死军中。前几年出土的曹休墓里发现有曹休的骸骨,其额骨内侧有不规则的凹坑,应该是某种炎症对骨骼表面骨板的侵蚀,可能是肿瘤变异导致的,至少在曾经的一段时间内遭受过剧烈的头疼。历史上曹休在石亭战败后很快便因病去世,至于他是战后患上了严重的头部疾病还是战前就有,这就很难说了。曹仁也是在濡须之战撤军后十天就病死,他很可能是带病出征。
此外,我曾经听某互联网巨头公司的干部说每次自己做完一个项目后是最痛苦的时候,通常这时已经连续工作几天,但完全睡不着觉,因为大脑处于高度亢奋的状态,但又不想和人交流,只想一个人独处,如果这时被搭话很可能会崩溃,一旦有个契机瘫倒下去,可能很久都爬不起来,而且很难恢复。这种事情可能真的只有体会过才能理解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