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三国时期精英扎堆,到了西晋就只有低端选手乱斗?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三国时期和西晋时期人才分布和政治生态的根本差异。说三国时期是“精英扎堆”,而西晋是“低端选手乱斗”,这种说法虽然有些夸张,但也抓住了两者之间一个显著的特点。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来详细分析:

一、三国时期“精英扎堆”的原因:

1.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与政治极度腐败:
黄巾起义的导火索: 东汉末年,宦官外戚专权,政治黑暗,民不聊生,导致了规模巨大的黄巾起义。这场起义虽然被镇压,但它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根基,也直接导致了地方豪强的崛起和割据局势的形成。
中央权力真空与地方势力崛起: 黄巾起义后,各地太守、刺史拥兵自重,董卓之乱、李傕郭汜之乱更是彻底摧毁了中央的权威。在这样的乱世中,那些有能力、有野心、有谋略的人,才得以脱颖而出,迅速积累实力,争夺地盘和权力。这为真正意义上的“精英”提供了舞台。
军阀混战的优胜劣汰机制: 三国时期长达近百年的军阀混战,本质上是一场残酷的优胜劣汰。只有那些在军事、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具备卓越才能的人,才能在一次次战争和政治博弈中生存下来,并不断壮大。这就像一个高淘汰率的选拔机制,把最顶尖的人才推到了前台。

2. 汉末人才的类型与构成:
“乱世出英雄”: 三国时期,对军事才能、战略眼光、统御能力的要求极高。那些能够聚拢军队、管理后勤、制定战术、鼓舞士气的人,才能在战场上取得胜利。因此,像曹操(军事家、政治家)、刘备(政治家、军事家)、孙权(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战略家、政治家、军事家)、周瑜(军事家、政治家)、司马懿(战略家、政治家)等,都是全才或在关键领域有着非凡天赋的精英。
谋士的价值最大化: 战争时期,高明的谋略和信息传递至关重要。诸葛亮、郭嘉、荀彧、鲁肃、陆逊等谋士,他们的智谋直接影响着一场战役甚至整个国家的命运。在乱世中,他们的价值得到了最大的体现和认可。
制度的开放与人才选拔: 虽然东汉后期察举制弊端丛生,但在三国时期,曹操推行的“唯才是举”政策,打破了门阀的限制,吸引了大量有才之士,不论出身,只要有才能,就有机会施展。刘备集团虽然以“仁义”为旗帜,但也极度重视人才,诸葛亮“三顾茅庐”请出,更是体现了对人才的尊重和渴求。孙权集团也有周瑜、鲁肃等本土人才和从北方南下的投诚者。

3. 思想和文化背景:
儒家思想的挑战与实用主义的兴起: 儒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秩序在乱世中遭到严重冲击。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人们更倾向于实用主义,看重实际的能力和贡献,而非虚名。这使得真正有才华、有作为的人更容易受到重视。
对功业的追求: 乱世也激发了人们建立功业、名垂青史的强烈愿望。这种雄心壮志,促使许多有能力的人不断挑战自我,追求卓越。

二、西晋时期“低端选手乱斗”的原因:

1. 统一带来的政治稳定与权力固化:
司马炎代魏建晋: 西晋在三国归晋后,天下统一,政治局面趋于稳定。然而,这种稳定是通过司马氏夺取曹魏政权实现的。
权力分配与功臣集团: 司马炎为了巩固权力,大量分封宗室,导致权力被高度集中在皇室和几大功臣集团手中。这使得新进入政治舞台的年轻一代,如果没有强大的家族背景或显赫的功劳,很难获得真正的晋升机会。
“选官制度”的变质: 西晋继承了曹魏时期的九品中正制,但随着时间推移,九品中正制逐渐走向腐朽。它成为门阀世族垄断人才选拔的工具,以“家世清白”、“门第高尚”为主要标准,而个人的实际才能和品德反而被置于次要地位。这导致许多真正有才华但出身不高的人被埋没,而一些不学无术但有显赫家世的人却能身居高位。这就是所谓的“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2. 人才梯队的断层与“才”的定义改变:
三国精英的凋零: 三国时期的核心精英,如诸葛亮、周瑜、司马懿等,基本都在三国末期或西晋建立前后去世。继承者们虽然也有才能,但往往无法达到前人的高度。
对“才”的定义转向: 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尤其是在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系下,对“才”的定义开始发生变化。军事才能的重要性相对下降,而政治手腕、家族联系、言谈举止、文学造诣等成为更受重视的评价标准。这导致那些擅长经营人际关系、奉承上级、或者在清谈玄学方面有造诣的人更容易获得地位,而真正有实干能力的人反而可能被边缘化。
“玄学清谈”的风气: 西晋时期,玄学盛行,士人热衷于清谈,讨论哲学、道家思想。虽然这是一种思想繁荣的体现,但过度沉溺于抽象的理论讨论,也导致了部分士人脱离实际,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风气也被批评为“尸位素餐”。

3. 政治斗争的性质改变:
从军事对抗到政治内斗: 三国时期,政治斗争的核心是军事对抗和地盘争夺,需要的是战场上的胜利者和战略的制定者。西晋时期,虽然内部也有权力斗争,但更多的是围绕着宫廷权谋、政治结盟和派系斗争展开,有时甚至带有荒诞色彩。
外戚、宦官、宗室的混战: 权力的集中也使得对皇权的争夺变得更加白热化。外戚(如杨骏)、宗室(如八王之乱中的诸王)、以及后来崛起的门阀世家,为了争夺权力而进行的内斗,并没有像三国时期那样由明确的军事目标和政治理想驱动,而是更多地依赖于个人恩怨、家族利益和政治投机。这些斗争往往缺乏高明的战略和远见,更像是“低端选手”在玩弄权术。
八王之乱的典型性: 八王之乱是西晋政治混乱和人才低迷的典型例证。参与其中的皇室成员,虽然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很多人的政治能力和军事指挥能力并不突出,导致了长期的混乱和对国家力量的巨大消耗。

4. 社会结构的僵化:
门阀制度的形成: 西晋时期,随着九品中正制的变质,门阀制度正式形成。少数大家族垄断了政治、经济和文化资源,家族成员代代相传地担任要职,限制了社会流动性,压制了平民出身的优秀人才的上升通道。
“富者愈富,贫者愈贫”: 土地兼并严重,财富和权力高度集中,加剧了社会不公,也削弱了国家整体的实力和应对危机的能力。

总结来说,三国时期之所以“精英扎堆”,是因为:

极端动荡的环境筛选出了最顶尖的人才。
军事对抗和社会生存的压力迫使人们发挥最大潜能。
“唯才是举”等政策为人才提供了机会。
对功业的强烈追求激励了有志者。

而西晋时期之所以被认为是“低端选手乱斗”,是因为:

统一后的稳定导致权力固化和选拔门槛下降。
九品中正制的腐败导致人才选拔机制失效,世家门阀垄断了权力。
对“才”的定义变得狭窄,脱离了实际的政治、军事才能。
政治斗争的性质从战略对抗转变为权力内斗和家族利益的争夺,而参与者往往缺乏足够的政治智慧和战略眼光。
社会结构的僵化限制了人才的涌现和流动。

当然,要说西晋“只有低端选手”也是不准确的,毕竟西晋也涌现过王戎、陆机等在文学、学术上有成就的人物,也有张华、卫瓘等有一定才能的官员。但是,与三国时期那种群星璀璨、每个人才都闪耀着独特光芒的局面相比,西晋时期人才的分布和质量确实显得黯淡许多,并且人才的集中度和活跃度也大不如前。这种差异,正是历史发展不同阶段的社会环境和政治制度所决定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果各位想了解晋末时期的英雄人物,那我在此毛遂自荐我写的小说:

《殊途同归——晋末群英传》第一回 - 李梦阳转世的文章 - 知乎 zhuanlan.zhihu.com/p/10

相信不会让对晋末感兴趣的朋友感到失望的。


回到问题本身

我以前说过,其实所谓汉末三国对外战绩好很大程度上是种假象。

我们常说的五胡都是北方少数民族,而汉末三国(汉末从汉灵帝继位后算起,汉桓帝时凉州三明尚在对外作战还不错,灵帝继位之后就逐渐崩盘了)真正能压着他们打的军阀就曹操一个,其次就是李傕公孙度还可以。

没错,除了曹操以外,也就声名狼藉的李傕和无人问津的公孙度(光荣都瞧不上他)有靠谱的对北方外族胜利战绩。

像为大众所熟知的诸侯,在对外作战上少有建树。

(注:这里的诸侯或者军阀是指汉朝中央解体后的事情 ,在灵帝时期,汉朝中央集权尚未崩溃,像董卓公孙瓒还不算割据军阀。

当然,即使是看灵帝一朝整体的对外作战局势也是不好的。)

袁绍刘虞主要靠怀柔,公孙瓒是个内战狂,马腾韩遂羌患头头,董卓本传大书特书的记载居然是顺利跑路。

而孙权和诸葛亮对外都是平定南方也不能相提评论。

可以说把曹操一删,汉末军阀对外建树那是相当尴尬。

所以靠对外战绩只能证明曹操厉害,不能证明汉末军阀整体都厉害。因此也就无法靠对外战绩来证明三国比西晋精英辈出一事。

要说对外,在西晋中央政权没崩溃前,诸如文鸯马隆孟观,包括殉国的周处不厉害吗?

文鸯打出的战果堪比白狼山之战,马隆靠少数兵力斩杀秃发树机能,周处用五千死士对阵七万羌军尚能斩杀万余,孟观面对齐万年十余万众连战连捷最终生擒齐万年。

而汉末三国这边,类似的部将有夏侯渊,张郃张辽勉强算吧。

而西晋中央政权崩溃后,天下大乱也是英雄辈出。

北宫纯靠一百余名西凉重步正面大破王弥数万之军,之后面对汉赵来袭的五万精骑,北宫纯率领一千余勇士夜袭敌营大破之,还斩杀了敌方大将。试问三国那个将领有如此战绩?张辽甘宁怕是也要黯然失色。

张轨在国家危难之际,不仅安定凉州平定内乱,还多次出兵支援西晋朝廷,总比趁乱起兵的汉贼马腾韩遂高尚吧?

李矩一介小小的流民帅,却智勇兼备,在极端不利的环境下大败石勒(已经成气候了),刘聪(不久后就悲愤而死了),刘曜。更难能可贵的是李矩胸怀博大,无论是反复无常的郭默,还是汉赵降将赵固,李矩都来者不拒,委以重任。他的魅力甚至让刘曜派往洛阳的四位将军叹服。(其中三个归降),而且李矩曾策划对汉赵帝国的突袭,其军队甚至打到了平阳近郊!(汉赵首都)可以说如果李矩能有更多的兵马,直捣黄龙也未必是梦。

有关李矩的详细生平事迹,我在这个回答下面有写

祖逖,不用过多介绍,没有政府支持,依然奋力北伐,最终通过多年征战和团结各方让黄河以南尽为晋土,石勒不敢窥河南,还亲自派人给祖逖修复祖坟。中原百姓视祖逖为再生父母,石勒王敦都对他十分忌惮。

刘琨,也是著名人物,虽说论才智,刘琨只能算平平,但他的人格魅力却能光耀千古。身处绝境,依然为晋廷奋战,他在敌后身为三公却连茶都喝不到(没有),为了对抗胡人,全家遭灭门之祸,即使如此他也不愿逃往江南,最终在王敦迫害下,刘琨死在他一直坚守的北国。如果说宋有文天祥,那晋则有刘越石!

张宾,其才智是一个能和二荀贾诩并列的人,无论是战略规划,还是军事谋略都堪称鬼才,说他算无遗策也不过分。石勒军的唯一谋主。

还有在西晋天下大乱时,益州有成汉作乱,宁州有南蛮作乱,李秀和宁州刺史王逊在没有益州的支持的情况下靠一州之力就平定了南蛮叛乱,算低端还是算高端呢?

杜曾,两栖作战人才,无论是骑兵还是水战都很擅长,因为他是两栖作战人才所以他在陆上还是水战都打败过陶侃(东晋初期第一名将当背景板…)周访在面对他时都心有余悸,靠卖队友以逸待劳才重创杜曾。杜曾反复无常,勇冠三军有些类似吕布,但吕布可不会打水战,何况杜曾可是一度威震江南的人物。

陶侃和周访也可以算是西晋时期人物,两人寒门出身,后来都成为护国良将,对于东晋建立有汗马功劳,其中陶侃活的比周访长,在东晋平定内乱也出力甚多,乃至后来已经基本一统北方的石勒都忌惮陶侃。时人评价陶侃像曹操一样机警,像诸葛亮一样勤勉,才能超过陆抗,是很贴切的。

麴允、索綝、贾疋,贾疋收复长安射伤刘曜,索綝和麴允聚集义士以残破的关中对抗刘曜的大军达四年之久,居功甚伟,可歌可泣!

还有“陇上壮士有陈安”以及他的对手平先,陈安左手舞七尺大刀,右手挥丈八蛇矛,一次挥舞能斩杀五六人(双持战士!),而且陈安还擅长骑射,可谓双管齐下,远近皆可。而在最后一战中,他的对手平先也十分骁勇敏捷和陈安三次交手后,夺取了陈安的蛇矛!(可惜平先没啥记载,不过肯定也是一员猛将)汉末三国,我是没见过有双持不同武器的战士。而且陈安善待部属,所以有了陇上壮士歌。

另外还有三定江南的周玘,挥扇退万军的顾荣,八王之乱中唯一的忠臣良将司马乂,飞豹王弥,把荆州治理井井有条的刘弘,还有虽然是野心家但豪爽过人的王大将军,这些都非凡夫俗子。

还有一些外族人物,诸如:

精汉先驱刘渊,汉赵帝国的建立者。

成汉皇帝李雄,受命于为难之时,在晋军三方围剿,以及荆州派来援军的情况下,硬是在蜀地做大,同时政治上与民休息。

段文鸯不仅武勇过人,那份为民而战的高尚觉悟,汉末三国大部分猛将都无法企及。(大多都停留在忠君,不过也有像赵云这样为百姓考虑的个例,很少就是了)

慕容廆父子,四国之战,一对三,通过运用策略化险为夷,并获得最终胜利,比烛之武退秦师还精彩。另外他还重用汉族士大夫,发展经济,为后来前燕称霸奠定基础。

石勒,由奴隶变成皇帝,石勒最厉害的地方不在于他的军事能力,而在于他对于各方势力的拉拢与欺骗。他身处四战之地,身边大部分势力基本都和他敌对,他通过自己的狡诈结合张宾的才智消灭一个又一个对手,他霸业之路无论是起点还是过程都很独特。

刘曜,其实他军事能力还不错,而且还比较重视文化建设,只不过最后一战太丢人了,不多说了。

蒲洪和姚弋仲两位大佬在西晋末年逐渐发迹,不过他们主要事迹在西晋灭亡之后,这里就顺便提一下。


综上所述,当你看西晋末年时,会发现各地都在展开激烈的角逐(无论是政治上还是军事上),伴随着激烈的斗争,人才自然会随之涌现。

河北,辽东,中原,江东,荆州,益州,宁州,雍凉无处不是狼烟四起,暗流涌动,相较于三国要激烈得多。

至于人才,有时候不是人才不多,只是对他们了解的人不多而已。


———————分割线——————————

我就不明白了,我原答案哪里说蜀汉打不过北方外族了呢?

我原话是说平定南方少数民族不能相提并论

为啥不能相提并论?因为晋末没有南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所以我对比都是对北方少数民族的战绩。

这么简单的道理,很难理解吗?我真不知道有些人激动个什么

相提并论的意思:【把不同的人或事不加区别地放在一起谈论或同等地看待。】

你要是说都是对南方少数民族作战,相同的事情,那我这么说,是我的过错。

但问题是五胡乱华关南方少数民族什么事?

另外关于公孙瓒的问题看我的另一个答案


还有关于蜀汉孙吴打的过打不过的问题,我原答案本来也没想探究这事,但既然有些人特别“关注”,我就回答一下,表明自己的本意。要不然有些人你连我的观点都不清楚,如何反驳呢?


三国之时北方诸胡以鲜卑科比能最强,以其为对手。

个人认为若孙权统军和其决战于旷野,则九死一生;若诸葛亮统军和其一战,则十拿九稳;若刘备统军与其一战,则胜负参半。

因为吴军不擅陆战,和鲜卑决战旷野,正是所谓的舍长取短。

至于诸葛亮对针对骑兵有研究过,还有八卦阵,所以正面迎敌也不虚。

而刘备,其才能不及汉高祖,而科比能又为人杰,刘邦尚且和冒顿五五开,刘备这边也只能说五五开。

user avatar

何代无事,何世无英雄?但少闲人如罗贯中者耳。

【奉狗直接】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