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古装片里面来自中央的命令只有圣旨这一种,没有级别低一点的命令,不用经过皇帝的,比如户部命令?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相当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古代王朝官僚体系的一个核心逻辑。在咱们看惯了的古装片里,来自中央的命令似乎总是以一道金光闪闪的“圣旨”形式出现,好像中央政府就只有皇帝一个人在发号施令似的。其实,这很大程度上是影视创作为了戏剧冲突和节奏考虑而进行的简化,现实中的古代朝廷,中央的命令绝不是只有圣旨这一种形式,户部这样的中央部门自然也有自己的“发号施令”方式。

咱们得先弄明白几个概念:

圣旨的独特性: 圣旨之所以显得如此“高大上”,在于它代表的是皇帝个人的意志。它是皇帝在亲览奏章、听取大臣汇报,甚至在没有正式议会的情况下,直接下达的命令。这种命令,效力最高,带有绝对的权威性,代表着皇权至高无上。而且,圣旨的格式、载体(黄色的丝绸、龙纹印章)都有严格的规定,传递方式也异常隆重,必须是专门的官员用专门的驿马来传递,地方官接到圣旨后,必须沐浴更衣,焚香叩拜,才能打开宣读。这种仪式感,本身就是对皇权的强化。

中央部门的运作: 咱们说的户部、吏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这“六部”,是中央政府的核心职能部门。它们的工作是执行国家日常政务,制定政策、管理事务。它们的权力,本质上是皇帝授予的,是皇帝为了有效管理国家,将一部分具体事务委托给这些部门处理的。

那么,为什么古装片里不常看到“户部命令”呢?

1. 权力层级与“命令”的性质不同:

圣旨是“旨意”: 圣旨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是皇帝的直接指示,具有最高立法和行政效力。它可能是决定一件大事,比如册封某人为王,或者调集全国兵力去某个地方打仗。
部门“命令”是“公文”或“批复”: 户部作为管理国家财政的部门,它发出的所谓“命令”,其实更多的是在执行皇帝的旨意,或者是根据现有的法律法规,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发出的具体执行通知、征收章程、批复地方请示等等。

比如,皇帝下了一道关于增加税收的圣旨。那么户部就会根据这道圣旨,拟定具体的税率、征收办法、时间节点,然后以户部的名义,将这些“操作指南”下发到地方。这些文件,在现代看来,就是官方公文,但在古代,它们更多被视为对上级(皇帝)政令的细化和执行。

2. 传递效率与方式的差异:

圣旨是“快件”和“特批”: 遇到紧急情况、重大决策,或者皇帝想立即处理某事时,才会下达圣旨。这种传递是最高优先级的。
部门公文是“常规邮件”: 户部发出的公文,通常是通过正常的官僚体系传递。比如,从户部到地方财政部门,可能需要经过省级行政长官的批转,或者通过层层驿站传递。这种过程相对较慢,也更符合正常的工作流程。

古装片里强调的是戏剧性,是那些能够直接影响剧情走向的重大事件。如果把户部那堆琐碎的税收征管条例、地方财政拨款的批复等都拍出来,观众可能会觉得枯燥无味,也难以形成冲突。

3. 影视表现的便捷性与冲突制造:

圣旨自带冲突点: 圣旨的到来,往往伴随着巨大的权力冲击,比如有人被提拔,有人被贬黜,有人要立刻执行一项危险的任务。这本身就很容易制造戏剧张力。
部门公文缺乏直接冲突感: 户部的一份关于如何征收田赋的文件,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可能意味着生活重担的增加,但对于观众来说,很难直接感受到其中的戏剧性。除非这个户部官员本身就心怀不轨,利用公文制造了什么阴谋,那才有可能成为剧情的一部分。

4. 权力体系的体现:

古代的官僚体系,更强调的是皇帝的绝对领导和各部门的协同配合。户部的权力是来自皇帝的授权,它不能脱离皇帝的旨意而独立发号施令。如果户部能随意发布具有广泛约束力的“命令”,那岂不是在挑战皇权?

所以,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古装片里,一个地方官员收到户部发来的一份要求增加漕运税的“户部指令”。这个指令在执行上,是需要经过地方最高长官(比如巡抚或总督)的同意,甚至是需要他们先请示皇帝,获得批准后才能正式执行。如果户部能直接强制执行,那户部就变成了另一个“皇帝”。

总结一下, 并不是说中央部门就没有命令,而是:

形式不同: 部门发出的不是“圣旨”,而是以部门名义发布的各种公文、批复、条例等,它们是依附于皇权并服务于皇帝旨意的。
效力层级不同: 圣旨代表皇帝个人意志,效力最高,不受制约。部门发出的“命令”,更多是在执行上级(包括皇帝和更高级别的官员)的指示,或者是在法律法规框架内的具体操作。
影视表现侧重不同: 影视作品为了突出权力核心和制造戏剧冲突,更倾向于表现最具代表性和冲击力的“圣旨”,而忽略了日常官僚运作中那些相对“平淡”但却是维持国家运转的关键的部门公文。

所以,下次看古装片,如果你看到一个地方官对来自中央部门的“指示”有所犹豫,那可能是因为这个“指示”还不是皇帝的圣旨,还需要层层请示,或者涉及到的权限问题。而如果直接收到圣旨,那基本就是不容置疑、立即执行的最高指令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以皇帝名义昭告天下的文体就有:制、诏、策、敕、册、诰、旨、令、谕等。

臣子向皇帝报告工作、情况的文体有:奏、章、表、启、状、笺、议、揭贴、制对、题本、奏本、奏折等。

在国家机关(六部九卿乃至州县)之间,上行文书有牒、申、呈、详、禀;下行文书有符、帖、牌、票、 檄; 平行文书有关、刺、移、咨、牒、照会。

电视剧中用的少的原因是这些文体各个朝代甚至各个皇帝时期都有特定的含义和用法。

像清代的《浙闽总制文檄》,就一部针对下级、百姓的各类文书的合集。

比如清代审判过程中有“说帖”,这是三司对地方上报的重大案件的意见书。(相当于现在检察机关的起诉书)

大明会典》中有各类文书的规范格式。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相当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古代王朝官僚体系的一个核心逻辑。在咱们看惯了的古装片里,来自中央的命令似乎总是以一道金光闪闪的“圣旨”形式出现,好像中央政府就只有皇帝一个人在发号施令似的。其实,这很大程度上是影视创作为了戏剧冲突和节奏考虑而进行的简化,现实中的古代朝廷,中央的命令绝不是只有圣旨这一.............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有趣的观察,而且背后原因挺复杂的,涉及到兵器发展、文化认知、以及影视表现的诸多方面。咱们就来聊聊,为什么在中国古代的武侠世界里,双手大剑不如欧洲那么常见。首先,咱们得从兵器本身的实用性说起。1. 战术和战场环境的不同: 欧洲的背景: 欧洲很多时期,尤其是中世纪,战争形态很大程度上是围绕.............
  • 回答
    近几年国产古装剧中出现“阿爹”、“阿娘”以及同辈之间互称“阿X”的现象,确实是一种比较显著的台词风格变化,并且这种风气有其形成的原因和历史演变。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这一现象的由来和发展:一、 现象概述: 称谓变化: 最明显的变化是,过去古装剧中晚辈称呼父母多用“父亲”、“母亲”、“爹”、“娘”.............
  • 回答
    要说大古在关键时刻经常“消失”,导致居间惠队长不得不独自面对困难,这确实是《迪迦奥特曼》系列里一个非常明显的“剧情梗”了。而且,居间惠队长从来没有因为这件事严厉处罚大古,甚至有时候还表现出一种“默许”或者“理解”。这里面有几个层面可以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咱们得明白,《迪迦奥特曼》毕竟是一部特摄剧,它.............
  • 回答
    这问题问得挺有意思,很多人都会疑惑,“闻”字明明长得一副“听”的样子,怎么现在成了“闻到气味”的专属名词了呢?其实,这背后藏着一个汉字演变的小故事,并不是什么“AI设定”,而是语言发展过程中自然而然的结果。咱们先来看看这个“闻”字。它在古时候确实跟“听”关系密切,而且跟“耳朵”的联系更是显而易见。你.............
  • 回答
    古希腊剧场之所以拥有绝佳的声音传播效果,这背后蕴含着古希腊人对声学原理的深刻理解和巧妙运用,绝非偶然。首先,古希腊剧场选址的独特性是其声学优势的重要基础。他们通常会选择依山而建的半圆形场地,充分利用山体的自然坡度来容纳观众席。这种天然的碗状结构,就像一个巨大的声学反射腔,能够有效地将舞台上传来的声音.............
  • 回答
    古代的三纲五常之所以没有明确提出“官为民纲”和“兄为弟纲”,主要原因在于这八个字所代表的关系,在当时的社会结构和价值体系中,已经以更普遍、更核心的方式包含在三纲五常的框架之内,并且有其特定的历史和文化逻辑。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三纲五常是什么: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是古代社会最核心.............
  • 回答
    在武侠小说中,古代豪杰饮酒时点熟牛肉的情节确实常见,这一现象可以从历史、文化、文学创作等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 一、历史与饮食文化的现实基础1. 古代牛肉的食用习惯 南北差异:古代中国饮食结构因地域而异。北方游牧民族(如匈奴、突厥)以牛羊为主食,而南方农耕民族则以稻米为主。但在文人阶层的宴.............
  • 回答
    要说古典时代地中海的帆桨船为什么只能“溜边走”,这得从几个关键因素说起,它们相互制约,共同决定了古代航海的模式和局限性。首先,航海技术的根本限制是首要原因。虽然古人已经掌握了帆和桨这两种主要的动力,但这些动力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远不及现代船舶。 帆的局限性: 古代帆船普遍使用的是方帆(square.............
  • 回答
    想来,皇宫里的日子,除了那层金光闪闪的外壳,对寻常人而言,早已是极尽奢华,吃穿用度,似乎无一不缺。可即便如此,那些住在深宫的妃嫔们,照样有月例银子,这事儿,听起来有点费解,但细究起来,却是个再寻常不过的道理,甚至藏着不少门道。首先得明白,皇宫里的“不缺”是个相对概念,而且这个“不缺”很大程度上是体制.............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权力结构和时代背景的根本差异。古代吏部作为六部之首,其地位之崇高,远非现代公司的人力资源部可比。咱们不妨细细道来。古代吏部:国家机器的“心脏”与“灵魂”要理解吏部为何是六部之首,首先得明白古代中国的政治体制和官僚体系。古代中国以官僚政治为核心,皇帝通过层层选拔、任命、监督的.............
  • 回答
    欧洲古地图中里海形状与实际大相径庭的原因,并非单一因素造成,而是历史、地理认知、绘制技术以及信息传播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要详细阐述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几个关键层面。首先,早期地理知识的局限性是根本原因。 遥远而神秘的区域: 在古代和中世纪,里海区域对于大多数欧洲人来说是一个遥远而充满.............
  • 回答
    古人之所以会想象出《山海经》中那些荒诞不经的异兽,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多维度的文化现象,它并非单一原因所致,而是多种因素交织融合的结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一、对未知世界的敬畏与探索欲这是《山海经》异兽想象最根本的驱动力之一。在古代,人类的认知范围极其有限,尤其是地理上的疆域。广阔的陆地、.............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也是很多人对古代后宫制度感到好奇的地方。的确,皇帝在位时拥有三宫六院,妃嫔成群,但一旦皇帝驾崩,能够荣升太后、继续留在宫中享福的却只有一位,其余的嫔妃大多销声匿迹。这背后其实涉及到复杂的政治、礼仪和生存法则,并非简单地因为妃嫔们全部殉葬。首先,要明确一点:并非所有的嫔妃都会殉葬.............
  • 回答
    问到古代文人里大家最欣赏谁,这个问题可真是个“大哉问”啊!就像问大家最喜欢哪道菜一样,每个人的口味都不尽相同,欣赏的角度也千差万别。不过,要是说起大众心中那几位“常青树”,总会有一些名字时不时地浮现出来,而他们之所以能被如此推崇,背后都有着各自的道与光芒。如果要说普遍意义上的“大家最欣赏”,那我想苏.............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涉及到中国古代政治、社会结构、文化习俗以及技术限制等多方面的原因。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咱们得明白,中国古代的“当权者”,跟欧洲的国王、领主,日本的幕府将军、大名,他们的权力性质、统治模式以及所处的地理和社会环境都有显著差异。一、 统治模式的差异:.............
  • 回答
    鲍鹏山先生之所以认为“驭民五法”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中最阴暗最核心之处,这背后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人性洞察以及对国家机器运作本质的揭示。他并非简单地指责法家思想,而是将其置于中国古代政治的宏大叙事中,剖析其极端性和对社会个体生命的深刻影响。要理解鲍鹏山先生的观点,我们首先要明白“驭民五法”大致指的是什.............
  • 回答
    古代人把东西藏在袖子里,这可不是什么稀奇事。你想想,那会儿可不像咱们现在有口袋、有背包,能装下五花八门的物件。人们的衣裳,尤其是袍子、衫子这类,袖子都做得比较宽大,而且长。这就为“袖里乾坤”提供了绝佳的地理条件。首先,这是一种隐蔽的需要。你想啊,古代社会,尤其是在一些场合,比如宫廷、官府,规矩多着呢.............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让许多人感到疑惑的数字,尤其是当我们了解到亚里士多德那个时代,文字的传播和记录方式与我们今天截然不同。说他留下了“300万字”的作品,单凭常识,我们确实会觉得这简直是个天文数字,简直不可思议。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又为什么会有人深信不疑呢?这背后牵扯到几个关键点,我们需要层层剥开来看.............
  • 回答
    关于宙斯好色以及古希腊道德观的问题,这确实是很多人对希腊神话和那个时代产生好奇和困惑的地方。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到古希腊的文化、社会背景和思想观念中去,而不是简单地用现代的道德标准去套用。宙斯的好色:神性的展现与神话的叙事首先,我们要明白宙斯作为“众神之王”的角色。他并非一个凡人,而是代表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