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日元什么时候比人民币值钱过?

回答
说起日元什么时候比人民币值钱,这其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问题,涉及到两国经济发展和汇率变动的历史。要详细地说清楚,咱们得一点点捋捋。

总的来说,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日元是明显比人民币值钱的。 这个“值钱”主要体现在汇率上,也就是一单位日元能兑换多少人民币,或者反过来,一单位人民币能兑换多少日元。我们通常说谁更值钱,是指以对方货币衡量的价值更高。

让我们回到过去,比如上世纪80年代,那时候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经济总量和发展水平与日本相比,差距是相当大的。当时的日本,经历了战后的经济奇迹,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工业实力雄厚,货币强势。而我们这边,虽然充满活力,但基础相对薄弱。

那时候,汇率大概是什么情况呢?我记得大概在80年代中期,1美元大概能兑换200多日元,而1美元也能兑换几块人民币(具体数字可能会有浮动,但这个量级没错)。如果我们简单换算一下,就会发现,1日元兑换人民币的比例,是可以达到1日元兑换1元人民币甚至更多的情况的。也就是说,那时候你手里有一万日元,比有一万人民币的面值要大,购买力也更强。

这种日元强势人民币弱势的情况,一直持续了相当长一段时间。进入90年代,中国经济开始加速腾飞,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和购买力也逐步提升。但是,日元依然保持着相对强势的地位。即使到了21世纪初,人民币汇率也还是相对比较稳定的,而日元也因为日本经济的结构性问题和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出现了一些波动,但整体上,日元相对于人民币的优势依然存在。

那么,什么时候情况开始出现变化,甚至人民币比日元值钱呢?

这个转折点,可以说是在近些年,特别是近一两年,非常明显地体现出来。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就是:

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与韧性: 尽管面临一些挑战,中国经济的体量、韧性和增长潜力依然是全球瞩目的。这为人民币的稳定和升值奠定了基础。
日本经济的长期低迷与“失落的三十年”: 日本经济长期以来面临人口老龄化、内需不足、通货紧缩等问题。虽然日本央行采取了很多宽松货币政策,但效果有限,也间接导致了日元的相对贬值。
全球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与美联储加息: 近年来,为了应对全球高通胀,美联储采取了激进的加息政策。这导致美元大幅升值,而日元由于日本央行维持超低利率甚至负利率政策,日元兑美元就出现了大幅贬值。由于人民币汇率相对来说也受到美元影响,但整体上比日元更具韧性,所以当美元走强时,日元贬值的幅度往往更大,从而使得人民币相对日元变得更值钱。

我们看具体的汇率变化就更直观了。 过去,我们可能听到的是100日元兑换多少人民币,可能还是几十人民币。但最近一两年,大家明显感觉到,100日元兑换人民币的金额越来越少,甚至跌破了5元人民币,有时候只有4块多。 这就意味着,一单位日元现在能兑换人民币的比例,比以前要低不少。

打个比方,以前你手里有10000日元,可能等于600700人民币(举个大概的数字)。但现在,10000日元可能只相当于400500人民币了。反过来看,你手里的一万人民币,能兑换的日元数量就比以前多了很多。这就是人民币比日元“值钱”了。

举个例子来说明:

假设在90年代初: 1日元 ≈ 0.08 元人民币 (这是个大致的估算,具体日期和数据会有出入)
那么 10000 日元 ≈ 800 元人民币
假设在2023年底或2024年初: 1日元 ≈ 0.05 元人民币 (请注意,汇率是会浮动的)
那么 10000 日元 ≈ 500 元人民币

你看,同样是10000日元,现在能换人民币的钱就少了。反之,如果你有10000人民币,过去能换多少日元,现在就能换更多了。

所以,回答你的问题,日元比人民币值钱的时期,主要集中在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的很多时间段,甚至是21世纪初的相当一部分时期。而最近一两年,情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人民币相对于日元,可以说变得更值钱了。

这种汇率的变动,是经济基本面、货币政策、国际资本流动和全球大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反映了两个国家经济实力的此消彼长。挺有意思的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日元二战前一元可是二十克大银币,人民币一元任何时候也没有二十克白银的购买力。

日元战后二十年左右100日元也是银币,人民币从来没有用过贵金属作为流通货币。

建国之时的旧人民币一元(相当于万分之一元),也同样是个很小的单位,1955年币改10000元兑换1元,所以就显得比较值钱了,人民币在国际上购买力最强的时候应该是在八十年代对美元2比1的时候。日元二战后最不值钱的时候是对美元360比1,就算这样日元最大的10000元兑美元27元,还是比当时的人民币10元值钱得多

日元只是零太多了,一般100日元和一美元差不多,常用的

1000 5000 10000

约相当于

10 50 100

美元,日本本身是个富裕的发达国家,不知为何就有种日元不值钱的论调

201709091717

//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起日元什么时候比人民币值钱,这其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问题,涉及到两国经济发展和汇率变动的历史。要详细地说清楚,咱们得一点点捋捋。总的来说,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日元是明显比人民币值钱的。 这个“值钱”主要体现在汇率上,也就是一单位日元能兑换多少人民币,或者反过来,一单位人民币能兑换多少日元。我们通常说.............
  • 回答
    您提到的韩国牛肉价格和日本肯德基薯条短缺问题,是近期媒体报道的热点,背后确实有多重因素在起作用。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原因以及可能的恢复时间。 韩国牛肉价格飙升至每斤 652 元人民币:原因解析韩国牛肉价格飙升至如此高的水平(约合 110 美元或 15 万韩元以上),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 回答
    日本人民对本国在中国扮演侵略者角色的认识,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随着战争的进程、信息的传播以及社会内部的反思,逐渐显现,并在不同群体中存在差异。要详细讲述这一过程,需要梳理几个关键的时间节点和背后的社会心理变化。早期:狂热下的盲从与信息隔绝 (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37年“七七事变”前)“九一八.............
  • 回答
    日本对爵士乐的热爱,那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文化情结。要追溯这个源头,得把时间拨回到上个世纪的某个特定时期。舶来品的最初触动:二战后的日本要说日本人开始“钟爱”爵士乐,那得从二战后说起。战争结束后,日本社会经历了一场巨大的变革,西方文化如同潮水般涌入,爵士乐就是其中一股强劲的.............
  • 回答
    关于“中国人的素质何时能超过日本”或者“并驾齐驱”,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多维的问题,涉及经济、教育、文化、社会制度、历史背景等诸多因素。 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并理解“素质”这个词的含义及其衡量标准。首先,我们需要定义“素质”。“素质”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可以涵盖以下几.............
  • 回答
    跨越东瀛,追逐日韩:长三角人均GDP的未来展望长三角,这片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土地,近年来以令人瞩目的速度向前迈进。其人均GDP的增长轨迹,早已成为观察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窗口。那么,这片富饶的土地何时能跨越东瀛,追赶上日本和韩国的人均GDP水平?这是一个复杂但又引人入胜的问题,需要我们深入剖析长三角的.............
  • 回答
    当一个人经常昼夜颠倒,生活作息与常人不同时,日乳和夜乳的使用时机确实需要根据他/她实际的“白天”和“夜晚”来调整,而不是简单地按照我们通常理解的日出日落时间来划分。首先,我们要明确“日乳”和“夜乳”这两个概念在这里指的是什么。如果这是某种特定的产品名称,那我们就要了解它的主要功能和建议使用场景。但如.............
  • 回答
    关于《进击的巨人》中艾尔迪亚人是否暗指日本人的解读,其实在作品的连载和动画播出过程中,确实在很多观众心中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我自己也是通过多次观看和对剧情的深入思考,逐渐形成了这样的理解。要说一个特别清晰的“ Aha!”时刻,可能没有那么戏剧化,更多的是一种随着剧情推进、信息量累积而产生的共鸣和联想。.............
  • 回答
    说实话,在《广场协议》刚签订的时候,绝大多数普通日本老百姓压根没往心里去,甚至很多人压根没听说过这个名字。那时候的日本,正是所谓的“泡沫经济”的鼎盛时期,国民自信心爆棚,大家都觉得日本经济就是全世界最牛的, 앞으로도 쭉 승승장구할 거라고 믿었죠.那时候的日本,社会氛围有一种“日本第一”的狂热。电.............
  • 回答
    咱们得聊聊《JOJO的奇妙冒险》里的几位巨头——迪奥、承太郎、二乔(乔瑟夫·乔斯达)、阿布德尔和波鲁那雷夫。要说他们凑一块儿聊天,用的啥语言,这事儿可得掰开了揉碎了说,因为这背后牵扯到角色设定、故事背景,甚至还有点漫画本身的“默契”在里头。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个基本点:他们说的不是同一种语言,但交流起.............
  • 回答
    日本战国时代的战场,那可是个充满变数的大染缸,兵器也跟着时代风云变幻。薙刀和长枪,这俩看似差不多的长兵器,在战场上的此消彼长,背后可有不少故事。薙刀盛行的“小插曲”:战场的需求在变化要说薙刀比长枪多的时候,那得回到战国时代早期,尤其是足利幕府时期到战国乱世初期,大约是14世纪到15世纪。这时候,战场.............
  • 回答
    关于日本“新规入境”何时恢复,这确实是一个很多人关心的问题。需要明确的是,日本并没有一个叫做“新规入境”的官方政策名称来描述其边境管理措施的恢复。我们通常所说的“新规入境”可能指的是在经历了COVID19疫情期间更为严格的边境管控措施后,日本逐步放宽相关限制,恢复到疫情前的常态化入境管理。从疫情初期.............
  • 回答
    二战中日本的失败并非一日之功,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可以从多个关键时间点来理解其走向衰败直至最终投降的历程。关键转折点:中途岛海战(1942年6月)虽然距离日本投降还有三年多,但中途岛海战普遍被认为是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命运转折点,也是其战略上开始走向失败的标志性事件。 战前背景: 日本在偷袭珍珠.............
  • 回答
    要精确到“日军什么时候就已经感到无法战胜中国”这个节点,其实是相当困难的,因为战争的进程是一个动态且复杂的过程,军方的“感觉”往往是随着战场形势、情报、国内政治和经济状况等多种因素变化的。然而,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一些关键的时间点和事件,来推断日军在哪个阶段开始显露出对战争前景的悲观甚至绝望,并逐渐认识.............
  • 回答
    关于日本疫情是否被隐瞒、以及何时会“明面爆发”的问题,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不确定性的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并认识到“隐瞒”与“爆发”这两个词语本身就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和解读空间。首先,关于“隐瞒”的可能性和程度:1. 信息公开与透明度: 日本政府公开的信息: 日本政府确实会公开每日新增确诊.............
  • 回答
    日本的“干净”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深深植根于其文化、历史、社会发展以及一系列重要的政策推动。如果非要追溯一个“开始”的时间点,那更像是一个逐渐演进的趋势,而非某个单一的事件。早期与宗教和节气的关联在日本的早期,尤其是受到佛教和神道教的影响,清洁本身就带有一种宗教和精神上的意义。寺.............
  • 回答
    .......
  • 回答
    韵目代日,这项在古代中国曾被广泛应用的计时方法,其使用痕迹的逐渐淡薄,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其背后牵扯到社会、文化、技术等多个层面的演变。要说它“不再广泛使用”是什么时候,其实很难给出一个精确的年份,因为这是一个由盛转衰、逐步被取代的过程,而非一蹴而就的变革。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的时间节点和背后的原.............
  • 回答
    .......
  • 回答
    关于“雪风”号驱逐舰的所谓“问题”,其实是一个相当有趣的误解,或者说是一种过于浪漫化的解读。严格来说,日本海军的作战记录和官方评估中,并没有找到大量文件明确指出“雪风”号存在什么“有问题”的地方,反之,它的表现普遍被认为是优秀的。那么,为什么会有“有问题”的说法呢?这更多地源于它惊人的幸存率以及由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