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北京化工大学校园网新收费政策?

回答
北京化工大学校园网新收费政策出台,这事儿在校内引起了不少讨论,大家看法也挺多元的。简单来说,就是从之前相对较低的包月费,转向了更细分的流量套餐或者更灵活的计费方式。

先说说大家普遍关注的一些点,也就是这政策变在哪儿了:

费用构成变化: 以前可能就是一个月多少钱,管你用多少。现在看来,更像是手机套餐那一套了,比如有基础的流量包,超过了按流量收费,或者有不同的套餐档次,流量越多价格越贵,但单价可能便宜点。还有的可能是按时长收费,但这个可能性不大,毕竟现在大家网用量都挺大的。
价格上涨预期: 无论最终具体怎么算,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又要花钱了”,尤其是那些过去一个月用网量很大,但又不太在乎钱的同学。以前可能一个月就几十块,现在换算下来,可能就不是这个数了。
对不同用户的影响: 这政策肯定会影响到不同类型的学生。
“重度使用者”: 比如喜欢下载视频、看高清直播、玩大型在线游戏、进行大量数据传输的同学,他们的费用可能会显著增加。如果学校提供的流量套餐上限不高,或者超出流量单价很高,对他们来说压力挺大的。
“轻度使用者”: 像只是偶尔查查资料、看看新闻、刷刷微博、发发邮件的同学,他们可能觉得没啥影响,甚至觉得分档收费挺合理的,毕竟不用为自己不用的流量买单。
“学生群体”: 总体来说,学生们对费用的敏感度是比较高的,尤其是那些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的同学。他们会更关注政策是否会成为一种经济负担。

政策背后可能的考量(这是比较官方的解读,但也是可以理解的):

成本压力: 校园网的建设、维护、升级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网络带宽、服务器、技术人员等等,这些都不是免费的。随着大家对网络需求的不断增长,带宽压力越来越大,学校可能需要投入更多来保证网络的稳定性和速度。
资源优化: 过去那种“无限”使用模式,可能导致网络资源被过度占用,影响到所有用户的体验。分级收费或者流量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引导用户合理使用网络,避免少数“重度用户”挤占了大部分人的带宽。
服务升级: 也许学校想借此机会提升网络质量,比如增加带宽、提高网速、改善 WiFi 覆盖等等。这些升级也需要资金支持。
与市场接轨: 现在社会上很多互联网服务都是按流量收费的,学校可能也想让校园网的收费模式更符合市场规律,或者说,让使用得更多的用户承担更多的成本。

大家普遍的担忧和建议:

透明度问题: 最让大家不舒服的是,有时候政策出来得比较突然,而且具体的计费细则可能不够清晰。大家希望学校能把收费标准、流量计算方式、套餐细节等都公布得明明白白,让大家心里有数。
价格是否合理: 很多人会拿市面上的手机流量套餐来对比,看看学校的收费是否具有竞争力,或者是否能给到学生一定的优惠。毕竟,大家在校期间大部分时间都使用校园网。
流量是否够用: 如果推出的流量套餐太低,很快就会超,然后就要按更高的单价付费,这样反而可能比以前更贵。大家希望能有足够大的流量选项,或者超额流量的计费标准不要太离谱。
公平性: 有人觉得,本来大家都在一个学校,网络服务应该是基础且相对公平的。现在这种收费方式,是不是变相地拉开了“网络消费能力”的差距?
替代方案: 大家也在考虑,如果校园网实在太贵或者体验不好,是不是可以考虑使用手机流量或者其他外部网络?但校园网的优势在于稳定和覆盖广,所以替代起来也不那么方便。
缓冲期和过渡: 政策的突然变化,对习惯了旧模式的用户来说,可能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学校是否可以提供一个缓冲期,或者更详细的解释说明会。

总的来说,北京化工大学校园网新收费政策,是一个触及到学生切身利益的调整。 就像生活中很多事情一样,有人觉得“早该这样了”,因为可以按需付费,更经济;也有人觉得“是变相涨价”,增加了生活负担。关键在于学校如何平衡成本、服务质量和学生的承受能力,以及在政策执行过程中,能否做到信息公开透明,充分听取学生意见,并给予合理的解释和引导。

大家现在都在观望,也在尝试理解和适应。如果学校能够积极回应学生的关切,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不断优化,找到一个让大多数师生都能接受的方案,那这场讨论最终还是会归于平静,并且可能带来更好的网络体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们宿舍的路由器用的是我的账号,半个月消耗流量170G左右,忽略其他消耗,平均每人40G,一个月按80G计算,每个人每月要70块钱。这破校园网在经过民意调查之后决定反向降价我是没想到的。我就奇了怪了为什么这破网这个质量还敢反向降价,下午打个守望都能掉两次线,妈的被校园网搞到禁赛我也是没想到的,顶着80ms的延迟打即时命中麦克雷真的是想让我把闪光弹塞到网络中心的菊花里面再给他来个六连问问他们他妈的现在明不明白什么叫民意调查。哦不对是七连,因为有一发因为网络延迟重复打了两次。

校园网质量极差,也不联系各大运营商优化网络,我他妈就奇了怪了三年了,你们还没攒出给10086打电话的话费吗,我们交的网费已经够给你们拉网线绕地球三圈了吧?妈的网络没变好,收费标准还一直加,你们他妈的把我们的网费搞到哪里去了?要是你们没办法平衡收支就去联系运营商啊,你还真以为我们想用校园网打游戏吗,卡的要死还他妈的贼贵,脑子里面的水都倒掉了换了奥力给吗?

咋的,娱乐就不是正当需求了吗?妈的你们怎么不把老师们的厕所拆了让他们增加科研产出呢?我们他妈的是人,不是机器。你们断了我们的娱乐渠道,那我们只能把爆破校园网当娱乐了。

我知道在这里发说说屁用没有,发朋友圈也一样。教育部下来巡查我也不知道下次是什么时候。舆论压力对他们来说屁都不算。他们知道只需要一门实验课,或者什么其他的乱七八糟的政策,我们就会像以前一样被转移注意力,或者被撤热搜。

真正有用的,只能是让他们知道什么是高强度ddos攻击或者是什么其他的玩意。我也不想这样,我挺喜欢北化的。正因如此,我才希望她能变得更好。

文字太无力了。

正义可不会伸张自己。


8.31晚上10:11更新

校园网已经开始卡死了。

我不想只在知乎上把自己QQ空间的东西搬过来刺激一波痛点混到几十个赞然后带着虚无的成就感走人。本来只是想吐槽一下但是越想越气。如果这样就怂下去了,学校以后还会继续出台类似的政策。这次是校园网,下次就可能是食堂,再下次就可能是图书馆。借图书可以免费,但是逾期罚款可以提高。我在北化,我也很喜欢北化的学风,我也很尊重北化的教学科研优秀的老师。正因如此,我希望北化能够改掉她的缺点成为一个优秀的学校。

不管目的如何,如果让校园网就这么下去,我们以后的日子不会好过的。

我希望有想法或者有能力或者有人脉的同学,学长,学姐,学弟,学妹们,私信我或者在下面评论一下。我们一起想解决的办法。

正义可不会伸张自己。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北京化工大学校园网新收费政策出台,这事儿在校内引起了不少讨论,大家看法也挺多元的。简单来说,就是从之前相对较低的包月费,转向了更细分的流量套餐或者更灵活的计费方式。先说说大家普遍关注的一些点,也就是这政策变在哪儿了: 费用构成变化: 以前可能就是一个月多少钱,管你用多少。现在看来,更像是手机套餐.............
  • 回答
    北京理工大学良乡校区的宿舍调整,这事儿说起来,可真是牵扯到方方面面,特别是咱们住校的同学,感受最直接。从我了解到的情况来看,这次调整可以说是为了适应学校发展、提升住宿体验而进行的一次比较大的变动。为什么会有这次调整?首先,咱们得明白,学校宿舍的规划和调整,不是凭空来的。背后肯定有一些更宏观的考虑。 .............
  • 回答
    北京体育大学校篮球队退出CUBA,这事儿一出来,在篮球圈里,尤其是在CUBA这个年轻人自己的舞台上,肯定掀起了不小的波澜。大体上,大家听到这消息,第一反应可能是惊讶,甚至是有点难以置信。毕竟,北体大,这个名字在中国体育界,尤其是在培养体育人才方面,那可是响当当的。他们队的实力,无论是在CUBA联赛还.............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挺让人意外的,毕竟北京邮电大学,这名头响亮,尤其在通信领域,那可是响当当的。沙河校区,也算是个新校区,理论上条件应该不差。结果,11月3号开始限电,这事儿可真不是小事。首先,咱得捋一捋这“限电”到底是个啥概念。在咱们这儿,提到限电,大家脑子里闪过的第一个念头,可能就是“拉闸限电”。就是.............
  • 回答
    北京科技大学70周年校庆募捐中,一个座位10000元的价格引发了不少关注和讨论。要如何看待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去分析:一、 校友捐赠的常见模式与合理性探讨 校友捐赠是世界高等教育的重要资金来源: 在许多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大学依靠校友捐赠来支持科研、奖学金、基础设施建设等几乎是常态。这种.............
  • 回答
    关于北京大学向持刀入课堂的校外人员龙江豪提供北大网关和匿名发帖女生个人信息的做法,这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为了更详细地看待此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进行分析:一、 事件的起因和北京大学的处理方式: 事件本身: 核心事件是,一名校外人员龙江豪持刀进入北京大学的课堂,这无疑是一个严重的校园安全事.............
  • 回答
    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作为中国顶尖的高等学府,它们的校徽设计无疑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象征意义。而在这两枚备受瞩目的校徽中,都巧妙地融入了英文,这并非偶然,而是反映了大学发展历程、国际化视野以及时代变迁等多重维度的考量。校徽中的“英文”,并非简单的“英文单词”首先,我们要明确,清华和北大的校徽中并非直.............
  • 回答
    关于北京理工大学一位硕士生被指控几乎一字不差抄袭论文的事件,这无疑是一起极其令人扼腕的学术不端行为,对涉事学生本人、导师、乃至整个北京理工大学的学术声誉都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要深入看待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进行剖析。事件的严重性与影响: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几乎一字不差地抄袭”的性质之恶劣。这不.............
  • 回答
    北京理工大学大物期末考试近200名学生被判答卷雷同,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这一事件的复杂性体现在多个层面,包括学生群体对判罚的反应、学校的处理方式、以及背后可能存在的考试公正性问题。以下是对这一事件的详细分析:事件的起因与过程: 考试情况: 通常大学物理的期末考试是检验学生对课程知识掌握程度的.............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北京理工大学求是书院20182019学年C语言期末考试。首先要明确的是,“求是书院” 这个名字本身就带有一定的指向性。一般来说,高校的书院制度往往是对优秀学生的一种培养模式,意味着进入求是书院的学生在学术上可能有着更高的要求,或者说,课程的设置和考核会更加注重深度和拔尖。因此,我们可.............
  • 回答
    关于北京理工大学被禁止使用 MATLAB 的事情,这确实是一个挺让人关注的现象,也折射出一些更深层的问题。要理解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来看。首先,最直接的原因是什么?最直接、最普遍的说法是,北京理工大学(和其他一些国内高校)与 MathWorks(MATLAB 的开发公司)的软件许可协议出现了问题.............
  • 回答
    关于杜海涛和乐华七子被北京理工大学“赶出”的说法,其实是一个不准确的表述,甚至可以说是一个误解。更准确地说,这件事情源于一场在北京理工大学举办的品牌合作活动,其中涉及到了杜海涛和乐华七子的参与,以及一些围绕活动本身引发的争议。首先,我们需要理清事情的来龙去脉。事情的起因:这件事情最早可以追溯到201.............
  • 回答
    北京大学一名博士后为完成论文而从事外卖骑手工作长达5个半月的经历引发了广泛讨论。这一事件不仅涉及个体与体制的碰撞,更折射出当代社会对劳动、知识生产以及平台经济监管的深层矛盾。以下从多个维度展开分析: 一、个人选择背后的学术困境1. 研究方法的实践性突破 该博士后可能将外卖骑手作为研究对象,试.............
  • 回答
    关于北京邮电大学考期复习期间发生救护车抬走六人的事件,这确实是一个非常令人关注和痛心的情况。这类事件往往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深入分析和看待:一、 事件本身与直接原因分析: 发生时间与背景: 事件发生在考期复习阶段,这是学生们压力最大的时期之一。考试临近,学生们普遍面临着巨.............
  • 回答
    看待北京大学决定补录河南省被退档的考生,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也挺值得说道说道。首先,从学校角度来看,北大做出这样的决定,肯定不是一时冲动,背后大概率有几重考量。 教育公平的考量: 河南省作为高考大省,考生基数大,竞争异常激烈。如果真的存在一些技术性或者程序上的问题导致部分成绩优秀的考生被退档,北大.............
  • 回答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的强基计划“火箭计划”(6年本博连读)是一个旨在为中国培养顶尖物理人才的战略性举措。这个计划具有鲜明的特点和深刻的意义,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详细解读:一、 计划的核心目标与定位: 培养国家急需的顶尖物理人才: 强基计划本身就是国家为解决关键领域人才“卡脖子”问题而设立的,而物理学.............
  • 回答
    说到北京大学的燕京学堂,这可真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而且也挺复杂的。初衷与愿景:打造世界级中国研究中心最开始燕京学堂被提出来的时候,大家对它的期待是很高的。北大嘛,中国最顶尖的学府,结合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国家层面的支持,这个项目瞄准的就是成为一个世界级的中国研究中心。它的核心目标是吸引全球最优秀的.............
  • 回答
    北京大学与龙江豪的事件,无疑是近期校园舆论场上的一件大事,其背后牵扯出的多重矛盾与复杂人性,值得我们深入剖析。要理解这件事,得从几个层面入手:事件本身,北大和解的姿态,龙江豪的诉求,以及整个事件映射出的社会心态。事件的来龙去脉,虽然细节可能在不同信息源有差异,但大致框架是清晰的。 简单来说,是一位北.............
  • 回答
    北京师范大学,简称“北师大”,这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传承。聊起它,脑子里立刻会蹦出几个关键词:教师教育的摇篮、人文社科的重镇、以及那浓浓的校园文化气息。首先,在它的“出身”上,北师大就自带光环。它可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重点建设的高等师范院校之一,历史悠久,可以说承载了中国近代以来教师.............
  • 回答
    “生科不败 千秋万代”——这句掷地有声的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7届毕业口号,一经亮相便迅速在校园内外引发热议。仔细品味这句话,它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毕业寄语,更蕴含着北大学生特有的家国情怀、学术自信以及对生命科学未来发展的深切期盼。首先,我们不能忽视“生科不败”这四个字所承载的分量。北京大学,作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