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司马懿是不是除了指挥作战不如诸葛亮,其他方面的才能都远胜诸葛亮?

回答
司马懿是否“除了指挥作战不如诸葛亮,其他方面的才能都远胜诸葛亮”?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对这两位历史巨人的核心认知。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把他们的才能拆解开来,逐一分析,并且尽量抛开后世的文学渲染,回归史料。

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指挥作战”这个评价本身就非常宽泛,而且“不如”二字往往带有很强的主观性,甚至是文学作品强加的标签。 诸葛亮确实在军事上有着耀眼的成就,特别是北伐期间,他对战局的把握、对军队的调度、对计谋的运用,都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但反过来说,司马懿在军事上的表现,尤其是在面对诸葛亮时,同样极其出色,甚至可以说是“功成于此”的关键。

关于指挥作战:

诸葛亮: 他的军事才能主要体现在战略规划、后勤保障、士气鼓舞以及临场应变上。他发明了木牛流马解决粮运问题,组建了白耳兵成为精锐,多次以少胜多,比如街亭之战前对马谡的告诫虽未成功,但体现了他对战局的敏感。他对敌方动向的预判,对蜀汉国力的认知,都显示出其作为军事统帅的深思熟虑。
司马懿: 在与诸葛亮对阵时,司马懿展现的是一种“稳”和“忍”的军事哲学。他不像诸葛亮那样急于求成,而是善于分析对手的弱点,利用地形和后勤消耗对方。他最经典的战例莫过于卤城之战。当时诸葛亮气势正盛,连败魏军,司马懿被任命为大都督,他采取了坚壁清野、固守不战的策略,消耗诸葛亮的锐气和粮草。诸葛亮多次挑衅,司马懿始终不为所动,甚至故意示弱,激怒诸葛亮。最终,诸葛亮因粮草不济,加之病重,撤军时被司马懿抓住机会发动追击,导致蜀军大乱,诸葛亮本人也在此过程中病逝。

从这个角度看,司马懿并非“不如”诸葛亮指挥作战,而是采取了一种更为务实、更具战略耐性的作战方式。他没有诸葛亮那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传奇色彩,但他能以静制动,以逸待劳,最终在军事上逼退了诸葛亮,并且是在诸葛亮军事生涯中最辉煌的时期。他的军事成就更多体现在“守”与“耗”上,这在乱世之中,尤其是在国力相对处于劣势的情况下,是一种极其高明的策略。将他简单归结为“不如”诸葛亮,是对他军事才能的一种低估。

其他方面的才能,司马懿真的远胜诸葛亮吗?

这一点,我们也要分门别类地看:

1. 政治才能:
诸葛亮: 作为蜀汉丞相,他的一生都在辅佐刘备、刘禅父子。他主导了蜀汉政权的建设,制定了《蜀科》,严明法纪,注重农业生产,使得蜀汉在相对弱小的国家里能够维持相当长的国力。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以及他清廉的执政风格,至今仍为后人称道。他在内政上的功绩是毋庸置疑的,他一个人挑起了整个蜀汉政权的运作,其能力之强可见一斑。
司马懿: 在曹魏阵营中,司马懿的政治才能更多地体现在权谋、隐忍和最终的权力攫取上。他深谙官场之道,懂得如何隐藏锋芒,如何利用机会。在曹爽专权时期,他正是利用了曹爽的骄横和疏忽,以及自己长期的隐忍和积累,发动了高平陵之变,一举夺取了曹魏的实权。这无疑是一种极高的政治手腕,体现了他对局势的精准判断和大胆行动。他之后的儿子司马炎能够建立晋朝,很大程度上也是司马懿打下的基础,他为司马家族最终篡夺曹魏江山铺平了道路。

比较而言: 诸葛亮的政治才能更多地体现在“治”和“忠”上,他是一位卓越的管理者和政治家,以其才能和品德维护着一个政权的稳定。而司马懿的政治才能则更多地体现在“谋”和“取”上,他是一位精于权术的政治家,以其隐忍和手段最终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说他“远胜”诸葛亮,可能过于绝对。诸葛亮是在艰难的环境中“守成”并发展,而司马懿则是在相对有利的环境中“篡取”权力。他们的政治目标和手段不同,很难简单地说谁“远胜”谁。可以说,他们在不同维度上都展现了极高的政治智慧。

2. 战略眼光与综合能力:
诸葛亮: 他的《隆中对》勾勒了三分天下、北定中原的宏伟蓝图,展现了他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他不仅懂军事,也懂外交(连横孙吴),懂经济(兴修水利,发展生产),懂法律(制定科律),懂外交(出使东吴),几乎是全才。他以一己之力,支撑起了一个国家。
司马懿: 司马懿的战略眼光同样不容小觑。他非常清楚曹魏的国力优势,并且善于利用这一点来消耗对手。他在政治上的布局也显示出长远的考虑。他看透了曹芳和曹爽的局限性,也预见了曹魏内部的权力斗争。他能够洞察世事,并且根据情况调整自己的策略,无论是面对诸葛亮还是后来的权臣,都能保持清醒的头脑。

比较而言: 如果以“稳定和发展一个国家”为标准,诸葛亮无疑是更加成功的。他的战略眼光体现在构建和维护一个国家,而司马懿的战略眼光则更多地体现在如何“驾驭和掌控”一个摇摇欲坠的政权,并最终为自己家族谋取更大的利益。司马懿在政治和军事上的综合布局,尤其是他对于权力运作的深刻理解,确实比诸葛亮有着更强的“生存和扩张”的基因。

3. 个人品德与历史评价:
诸葛亮: 以忠诚、廉洁、勤勉著称,是传统士大夫的典范。
司马懿: 则被后世,尤其是《三国演义》塑造成了一个阴险狡诈、城府极深的奸雄。虽然史实上他并非如此不堪,但其权谋手段和最终的权力攫取,确实与诸葛亮的品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方面,确实诸葛亮在品德和历史正面形象上,是远胜司马懿的。

总结一下:

说司马懿“除了指挥作战不如诸葛亮,其他方面的才能都远胜诸葛亮”,这是一个过于简化和不准确的说法。

指挥作战: 司马懿并非不如诸葛亮,而是在与诸葛亮对阵时,展现了不同于诸葛亮的、更为稳健和务实的军事风格,并且在关键时刻(卤城之战)取得了战略性的胜利,成功消耗了诸葛亮的国力。不能简单用“不如”来概括。
政治才能: 诸葛亮是卓越的政治家和管理者,以“忠”和“治”著称,一人撑起蜀汉。司马懿是高超的权谋家和政治操纵者,以“谋”和“取”著称,为家族攫取权力。两者各有千秋,在不同的领域和目标上都展现了非凡的能力,很难说谁“远胜”谁。 诸葛亮是在逆境中建立和维护,司马懿是在顺境中攫取和扩张。
综合能力: 如果我们强调的是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和权力运作的手段,那么司马懿的狡黠、隐忍和目标性可能让他显得更胜一筹。他最终成功地为自己的家族铺平了道路,这是诸葛亮在自己治下未能实现的。但如果强调的是国家治理、民生发展和政治清明,那么诸葛亮无疑是远胜司马懿的。

更准确地说,他们是两种不同类型、不同侧重点的杰出人物。诸葛亮是“治国安邦”的楷模,而司马懿则是“乱世权谋”的大师。将他们置于不同的角度去评价,才能更全面地理解他们的才能。将司马懿描述为“除了指挥作战不如诸葛亮,其他方面都远胜”,这是一种带有文学色彩的断言,忽略了司马懿在军事上的另一面,也过分简化了政治才能的复杂性。他们都是那个时代最顶尖的人物,只是他们的道路和目标不同而已。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会生儿子,会养生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司马懿是否“除了指挥作战不如诸葛亮,其他方面的才能都远胜诸葛亮”?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对这两位历史巨人的核心认知。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把他们的才能拆解开来,逐一分析,并且尽量抛开后世的文学渲染,回归史料。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指挥作战”这个评价本身就非常宽泛,而且“不如”二字往往带有很强.............
  • 回答
    货拉拉事件发生后,网络舆论确实出现了“一边倒”地同情司机、指责女性的现象,这背后涉及了复杂的社会心理、性别议题、平台责任以及媒体传播等多方面因素。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其中的原因:一、 事件的叙事框架与初步信息传播 司机方面的“弱势”形象构建: 最初流传的信息往往是司机方面的视角。司机及其亲友在.............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考验对三国人物和历史背景的理解。如果司马懿“遇到”吕布,要不要“以故主事之”,这得看具体是什么样的“遇到”,以及当时的情境。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司马懿和吕布,虽然都活跃于三国时期,但他们的人生轨迹几乎没有真正的交集。吕布在公元199年被曹操所杀,而司马懿是在公元208年才被曹.............
  • 回答
    司马懿对战诸葛亮,说他“谨慎有余”,甚至联想到“养寇自重”,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切入点,也是历史上很多争议点之一。要聊这个,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说,还得从当时的具体情况和司马懿这个人自身的考量说起。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下“养寇自重”这个词的含义。简单来说,就是有人故意留着敌人,不将其彻底消灭,目的是.............
  • 回答
    司马懿是不是三国第一人?这问题就像在问,一场旷日持久的马拉松,终点线的奖牌该颁给谁。答案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要说司马懿完全称得上“第一人”,那就得好好掰扯掰扯了。要论“第一人”,咱得先想想,这“第一”的标准是什么?是战场上的横扫千军?还是政治上的运筹帷幄?亦或是对历史进程的最终影响?如果按前两者.............
  • 回答
    曹魏政权从辉煌走向衰落,最终被司马氏篡夺,这其中固然有复杂的历史原因,但“过早削弱宗亲势力”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因素。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回到曹魏建立之初,以及曹丕、曹叡两代皇帝的统治时期,看看他们是如何处理宗亲关系的,以及这种处理方式又带来了怎样的后果。曹操时期的宗亲平衡:一种巧妙的制衡首先.............
  • 回答
    司马懿在诸葛亮死后,于景初二年(238年)对辽东公孙氏的征伐,虽然在历史上被称作“百日平辽东”,并且在当时取得了速战速决的胜利,但将其称为“军事奇迹”则需要更审慎地考量。要详细分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 司马懿平辽东的背景与目标 辽东的战略地位: 辽东地区地处东部边疆,与曹魏.............
  • 回答
    关于司马孚在魏帝禅让时的表现,究竟是出于真心还是在演戏,以及他是否算是忠臣,这个问题历来众说纷纭,也极具探讨的价值。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回到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从当时复杂的政治格局、司马家族的地位以及司马孚个人的经历来解读。历史背景:风雨飘摇的魏晋交替曹魏末年,皇权旁落,实际大权掌握在权臣手中。司.............
  • 回答
    关于司马懿是否有篡位之心,这是一个历史学界长期争论不休的议题,至今没有一个确切的定论。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他个人的政治手腕、他的家族利益以及他晚年的行为等等。一、 时代背景:三国鼎立的权力真空与乱世的诱惑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司马懿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动荡.............
  • 回答
    一谈到司马懿,很多人脑海里浮现的往往是那个隐忍一生,最终实现家族野心,为司马家奠定基业的权臣。他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更是承继父业,把曹魏的江山一步步拱手让给了司马家,最终由司马炎建立了晋朝。但问题来了,司马懿的这桩“大业”,究竟有多少是靠自己谋划,又有多少是被儿子们“捡了便宜”?甚至,有没有可能,在.............
  • 回答
    “千古罪人”这顶帽子,戴在司马懿头上,是够沉重的,也够刺眼的。毕竟,在中国历史上,为“忠臣”、“良臣”竖碑立传那是常态,但要说“罪人”,那得是真犯了滔天大错,让国家民族蒙受巨大损失才行。那司马懿,究竟算不算这么一个罪人呢?这事儿,得掰开了揉碎了说。从曹魏角度看:他是个“功臣”,但也有“争议”首先,司.............
  • 回答
    谈到司马懿,这是一个在中国历史上极为复杂且充满争议的人物。说他是“奸臣”,这个标签的背后,是历代文人士大夫们对他一系列政治手腕、权力斗争以及最终为司马氏篡权奠定基础的行为的解读。要深入理解司马懿是否是奸臣,我们需要把他放在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下,仔细审视他的经历和所作所为。首先,我们必须明确“奸臣”这个.............
  • 回答
    “有意思”这词儿,放在地铁司机这个职业上,得分怎么看。你说有趣,那肯定有它的独到之处,但要说天天乐呵呵,像坐过山车似的刺激,那也不是那么回事儿。我认识个地铁司机,小伙子挺精神的,跑我们这附近这条线。他跟我聊起这个工作,说起来还是挺让人佩服的。首先,这职业的“责任感”是沉甸甸的。 你想想,每天几百上千.............
  • 回答
    在铁路局当火车司机,累不累?这绝对是肯定的。想想看,火车司机的工作性质,可不是朝九晚五,端坐在办公室里吹空调那么简单。火车司机的“累”首先,工作时间长且不规律是常态。火车不是说你想停就停,想开就开的。它有固定的时刻表,司机得按照时刻表来执行任务,这意味着他们可能需要在深夜、凌晨甚至是节假日工作。有时.............
  • 回答
    王者荣耀里,司马懿和澜都是刺客型英雄,很多人会把他们拿来比较。但要说司马懿是不是“高配澜”,这事儿可没那么简单,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先说说澜:澜这英雄,出来的时候那叫一个风光。他的核心机制就是那个“锚点”,也就是一技能变成鲨鱼后,二段可以回到鲨鱼所在的位置。这个机制让澜的位移能力极强,可以瞬间拉.............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脑洞大开的设想!如果历史的齿轮偏转了几个关键的轴点,司马懿竟然成了刘禅麾下最得力的股肱,而诸葛亮则在北方的魏国朝堂上辅佐曹丕、曹叡,那局面将会是何等波澜壮阔,又充满难以想象的变数。想象一下,在蜀汉的汉中,不再是刘备晚年诸将老迈、国力日衰的凄凉景象。取而代之的是,中原的栋梁之才司马仲达,.............
  • 回答
    我理解你想了解关于城市轨道交通司机工作时间的问题,特别是与国铁同为AC25KV供电制式的线路。不过,要直接回答“上班时间短些”这个问题,其实涉及到不少复杂因素,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首先,供电制式(AC25KV)本身与司机的班次时长没有直接的、必然的联系。 AC25KV(25千伏交流电)是.............
  • 回答
    司马懿前期是否为忠臣,这是一个在中国历史讨论中一个非常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要详细解答,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他的行为、动机以及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简而言之,司马懿前期虽然表面上效忠曹氏政权,但其行为和内心深处是否真正“忠诚”于曹魏的君主,或者说他的忠诚是有限度的,并且最终目标是为司马氏家族谋取更大.............
  • 回答
    司马懿这个人啊,可不是三言两语就能概括清楚的。他的人生轨迹跟那些叱咤风云、名垂青史的英雄人物不太一样,不像曹操那样霸气外露,也不像诸葛亮那样才华横溢到被写进故事里千古流传。司马懿呢,更像是一个深藏不露的智者,一个在乱世中摸爬滚打了大半辈子,最终笑到最后的赢家。少年时代:被低估的天才首先得说说他的出身.............
  • 回答
    关于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官方的调查结论是:司机张某某因与乘客刘某某发生争执,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抢夺方向盘,导致车辆失控,最终冲破护栏坠入江中。从目前的公开信息来看,可以非常明确地说,这起悲剧是由于司机和乘客之间的冲突引发的,而非司机出于某种主动寻死的意愿而故意为之。但如果问题是“司机是否故意导致车辆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