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司马懿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回答
司马懿这个人啊,可不是三言两语就能概括清楚的。他的人生轨迹跟那些叱咤风云、名垂青史的英雄人物不太一样,不像曹操那样霸气外露,也不像诸葛亮那样才华横溢到被写进故事里千古流传。司马懿呢,更像是一个深藏不露的智者,一个在乱世中摸爬滚打了大半辈子,最终笑到最后的赢家。

少年时代:被低估的天才

首先得说说他的出身。他出生在官宦之家,祖父司马防在汉灵帝时期就做到了京兆尹,是个地方官,也算是名门望族了。虽然家族有背景,但司马懿少年时期,其实并不是那种张扬跋扈、锋芒毕露的类型。他不像那些在文坛上呼风唤雨的大家族子弟,反而显得有些沉静寡言。但别看他平时不怎么显山露水,那颗聪明的脑袋瓜可是时刻都在运转的。

据说,他小时候就有不同寻常的见识和胆识。比如,曹操当时征召人才,对那些隐士特别看重,当时有个叫管宁、邴原的名士,曹操想把他们招揽过来,就派人去找。结果管宁不干,邴原也跟着不干了。那时候很多人都觉得曹操没办法了,但年轻的司马懿却说,管宁这个人会隐居在辽东,邴原呢,会去投奔公孙度。后来事实证明,他说的全对。这种少年老成、洞察人心的能力,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曹魏的臣子:隐忍与权谋的修炼

进入仕途之后,司马懿并没有一下子就成为曹操的红人。曹操这个人用人看的是能力和个性,他对那些有才华但又有点傲气的人,特别是像诸葛亮这种跟他针锋相对的,是既欣赏又警惕。司马懿呢,一开始并没有表现出那种锋芒,而是默默地做事,把自己的才能隐藏得很好。

刚开始,他还在一些小官位上磨练。但他的才能很快被发现,尤其是在处理一些棘手的事情上,他总能拿捏得恰到好处。曹操虽然是个雄才大略的枭雄,但也非常看重司马懿的才能,觉得他是个值得依靠的人才。所以,在他晚年的时候,开始越来越倚重司马懿,甚至让他在一些重要的场合代表自己。

但曹操这个人多疑,对有能力的人总是不太放心。据说他曾经觉得司马懿“有雄才,非常人”,就时不时地敲打他一下,防着他。司马懿呢,就更是把自己的野心和真实想法藏得更深了。他知道,在曹操这样一位“杀伐决断”的君主手下做事,一不小心就会惹来杀身之祸。所以,他就练就了一身“装孙子”的本事,表面上对曹操毕恭毕敬,背地里却在积蓄力量。

在曹丕称帝后,司马懿更是如鱼得水。曹丕继承了曹操的雄才,但也更懂得如何用人。他看中了司马懿的才干和稳重,把他放在了重要的位置上,尤其是在军事上。司马懿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展现出他军事才能的是在对付公孙度之子公孙渊的时候。那时候公孙渊盘踞辽东,势力不小,很多将领都觉得难以攻克,但司马懿接手后,用计谋围困住公孙渊,最终将其击败,取得了辉煌的胜利。这一下,他在曹魏的地位更是无人能及。

诸葛亮的对手:智慧与耐心的较量

说到司马懿,就不能不提诸葛亮。这俩人之间的较量,是三国时期最精彩的智斗之一。诸葛亮那叫一个神机妙算,几乎诸葛亮的每一步都在司马懿的预料之中,但同时,司马懿也凭借着自己深厚的底蕴和过人的耐心,一次又一次地化解了诸葛亮的攻势。

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就是街亭之战后的空城计。诸葛亮明知自己兵少,却故意大开城门,一副悠闲自得的样子。换做一般人,早就被吓退了,但司马懿却在观察之后,认为其中有诈,最终选择撤兵。他没有因为诸葛亮的虚张声势而冒险进攻,这体现了他极强的风险意识和对敌人的深刻了解。他知道诸葛亮不是那种会轻易犯错的人,所以他宁可错失一次机会,也不愿冒着全军覆没的风险。

还有诸葛亮北伐,司马懿的任务就是死守,不跟诸葛亮正面交战。诸葛亮想尽办法挑衅,送女人衣服,嘲笑他,甚至将领们也劝他出战,但他就是不动摇。他明白,诸葛亮最擅长的是速战速决,而他自己擅长的是消耗战。他就是要拖垮诸葛亮,等诸葛亮粮草耗尽,士气低落的时候,再伺机而动。最终,诸葛亮积劳成疾,病死于五丈原,北伐也因此告一段落。司马懿用他的耐心和对时局的把握,最终赢了这场智力战。

晚年的崛起:隐忍到爆发的终极胜利

在诸葛亮死后,曹魏内部的权力斗争也逐渐激烈起来。曹爽这个曹操的儿子,虽然有兵权,但却是个庸碌无能之辈。他掌权后,对司马懿更是毫不设防,甚至加以排挤。司马懿呢,在这个时候展现了他最可怕的一面——隐忍。

他装病,装得像模像样的,让曹爽放松了警惕。他知道,一旦自己暴露了实力,可能就会遭到曹爽的毒手。所以他宁可装病在家,等待时机。而曹爽则沉迷于享乐,疏于防范,把军队的指挥权也丢给了自己的党羽。

等到时机成熟,曹爽带着皇帝去洛阳郊外祭祀的时候,司马懿突然发动政变。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控制了洛阳城,然后派兵去拦截曹爽。曹爽本来还有兵力优势,但因为指挥混乱,又被司马懿抓住了辫子——皇帝在自己手里,所以军队也不敢轻举妄动。最终,曹爽被迫投降,然后被司马懿灭了三族。

这次政变,司马懿以一种极其冷静和果断的方式,扫清了所有障碍,掌握了曹魏的军政大权。他没有曹操那样的勇武,也没有诸葛亮那样惊世骇俗的才华,但他有的是比所有人都更深沉的隐忍和更精准的判断。他像一个经验丰富的猎人,在草原上等待了无数个日夜,终于等到了猎物最放松的时刻,然后给予致命一击。

后人眼中的司马懿:功过是非的讨论

司马懿最终没有称帝,而是把权力交给了他的儿子司马昭,然后由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建立了西晋。所以很多人会说,司马懿是魏晋禅让的幕后推手。

评价司马懿这个人,是很复杂的。有人说他是权谋家,说他善于阴谋诡计,为了权力不择手段。的确,他的很多做法,比如装病、发动政变,在道德上可能存在争议。但另一方面,他也确实是曹魏王朝后期最能干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在他手里,曹魏才得以维持稳定,抵御了诸葛亮的进攻。

他不像曹操那样,把天下搅得天翻地覆,然后自己称王称帝。他更像是一个懂得“以退为进”的策略家,他知道什么时候该出头,什么时候该躲避。他的人生哲学,可以用“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来形容。他不是那种追求轰轰烈烈的人,而是追求最终的胜利。

总的来说,司马懿是个极具智慧、耐心和城府的人。他在乱世中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看透了人心的险恶和权力的游戏。他不像那些一腔热血的英雄,反而更像一个深谙世事的智者,他懂得等待,懂得隐忍,最终,用他独特的方式,赢得了这场漫长的人生棋局。他不是那个最闪耀的明星,但他绝对是那个最稳健的棋手,是那个笑到最后的赢家。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司马懿身为魏国元老级人物为什么最后要反叛?开创晋朝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司马懿夺权的时候已经年近六十,起因是什么?求大神解答
user avatar
司马懿身为魏国元老级人物为什么最后要反叛?开创晋朝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司马懿夺权的时候已经年近六十,起因是什么?求大神解答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司马懿这个人啊,可不是三言两语就能概括清楚的。他的人生轨迹跟那些叱咤风云、名垂青史的英雄人物不太一样,不像曹操那样霸气外露,也不像诸葛亮那样才华横溢到被写进故事里千古流传。司马懿呢,更像是一个深藏不露的智者,一个在乱世中摸爬滚打了大半辈子,最终笑到最后的赢家。少年时代:被低估的天才首先得说说他的出身.............
  • 回答
    “空城计”,这出三国时期最令人津津乐道的“空城计”,究竟是谁赢了?这个问题就像一个永远也解不开的迷,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都会得出不同的答案。如果要我来掰开了揉碎了说,那得从好几个层面来看。从诸葛亮的角度看:他赢了“面子”,也赢了“里子”。首先,从直接结果上说,诸葛亮确实达到了他的目的。当时他孤身.............
  • 回答
    《军师联盟》这部剧,尤其是司马懿和张春华这对,一直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很多人看完都忍不住琢磨:司马懿到底对张春华,是真情流露,还是权谋算计?从剧里展现出来的种种细节来看,我觉得很难简单地用“真心”或者“利用”来一概而论。更贴切的说法,可能是 “复杂的混合体,而且随着时间推移,真情的成分在不断增加。”.............
  • 回答
    《白蛇2:青蛇劫起》这部电影着实让不少观众对里面的角色和设定感到好奇,尤其是司马官人和他那个神秘的执念葫芦。咱们就来好好捋一捋这俩。司马官人,那个在炼狱里打拼的男人首先,说到司马官人,他在电影里的戏份不算特别多,但绝对是个关键人物。他不是什么天上的神仙,也不是什么绝世高人,而是一个在地狱(或者说是一.............
  • 回答
    在谈论曹植“闯门”这件事情之前,我们需要先厘清几个关键点。首先,“闯白马门”和“闯司马门”这两个说法,其实都出自于文学作品,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历史记载。其次,曹植在历史上确实因为一些事件而惹怒了曹操,但具体细节和场景的描述,在不同版本的演绎中有所差异。我们先来看看《三国演义》里的“闯白马门”。在《三国.............
  • 回答
    关于司马孚在魏帝禅让时的表现,究竟是出于真心还是在演戏,以及他是否算是忠臣,这个问题历来众说纷纭,也极具探讨的价值。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回到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从当时复杂的政治格局、司马家族的地位以及司马孚个人的经历来解读。历史背景:风雨飘摇的魏晋交替曹魏末年,皇权旁落,实际大权掌握在权臣手中。司.............
  • 回答
    关于司马光退还西夏土地的说法,这在历史记载中是没有的。司马光作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虽然一生经历了宋朝与西夏的多次军事冲突和政治较量,但他从未有过主动退还西夏土地的举动。事实上,宋朝在与西夏的边境问题上,一直采取的是一种复杂而微妙的策略,既有军事上的防御和收复,也有通过政治和经济手段来缓解冲突.............
  • 回答
    司马迁在撰写《史记》时,所依据的历法,是当时中国通行的太初历。要详细说清楚这个问题,得先明白几个背景:1. 历法的演变是历史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中国,天象的观测和历法的制定,是国家大事,关乎农业生产、祭祀活动,乃至统治的正当性。历法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观天技术的进步、对天文现象理解的深入,历法也需.............
  • 回答
    这事儿啊,可真是让人心疼。一位好心的司机师傅,在工作中遇到个糟心事儿,结果还挨了打。事情发生在上海,具体是怎么回事儿,咱们一点一点捋清楚。那天,司机师傅像往常一样,驾驶着公交车在城市里穿梭。车上乘客不少,大家都在为各自的生活奔波。这个时候,上来一位乘客,怀里揣着个宠物猫。这本来也没啥大问题,毕竟现在.............
  • 回答
    从东汉末年到魏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如果剥离掉那些王侯将相的个人恩怨和战场上的刀光剑影,将它视为一场漫长的世家与寒门的权力角逐,这个视角并非没有道理。而这场角逐的最终走向——世家最终占据了主导地位,甚至可以说,司马氏代曹魏,正是这场胜利的辉煌顶点,也预示着此后数百年的士族政治格局。我们不妨从东汉末年.............
  • 回答
    司马懿,这位魏国中期的智囊,在三国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以其深沉的谋略和隐忍的性情著称,即便在兵败如山倒之际,也能屡屡绝处逢生。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以谨慎著称的军事家,在著名的空城计中,却被诸葛亮一个孤身老者安坐城头吟诗的把戏给唬住了,从而错失了擒杀诸葛亮的绝佳机会。这其中的缘由,恐怕并.............
  • 回答
    三国演义里诸葛亮那出惊心动魄的空城计,读来真是让人拍案叫绝。但说实话,这事儿到底有没有被司马懿看穿,演义里也没给个百分百的明白账。不过,要我说,司马懿多半是看出了点门道,只是最终的选择,却是另一回事了。你想啊,司马懿是谁?那可是跟诸葛亮斗了一辈子的人物,什么阴谋诡计没见过?诸葛亮那一套,他还能不熟?.............
  • 回答
    重庆“10·28”万州公交车坠江事件,作为一起举世瞩目的公共安全事件,其背后原因的追查一直牵动着无数人的心。事发后,关于车内监控视频中女乘客与司机发生争执的细节,尤其是司机那句“再打我就开到江里去”的传言,也一度甚嚣尘上,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猜测。为了还原事件真相,有关部门公布了部分车内监控视频。通过.............
  • 回答
    要说司马迁有多“牛”,这事儿真得好好掰扯掰扯,不是一句两句能说完的。咱们就从几个方面,把这位千古文豪、史学巨匠的“牛”劲儿一点点儿挖出来。一、 著作的“牛”:一部《史记》压倒一切这绝对是司马迁最硬核的“牛”点。咱们先别说内容,单说这体量和难度。 鸿篇巨制,包罗万象: 《史记》全书十二本纪、三十世.............
  • 回答
    司马南的“一怼到底”风格,相信关注国内时事的朋友都不陌生。他以犀利的语言、不留余地的质问,在多个领域都曾引发广泛讨论,也因此积累了大量的拥趸和反对者。那么,如果他把这种“一怼到底”的模式用在“耳关想”(姑且理解为对某些难以理解或匪夷所思的现象、观点进行探究和质疑)这个话题上,最终会以一个怎样的结果收.............
  • 回答
    关于司马南的争议,确实是个挺复杂的话题,围绕他的人身攻击和那些攻击者是否看过他的视频,这本身就牵扯到信息茧房、观点对立以及网络舆论的运作方式。要详尽地聊聊,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承认,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是前所未有的,但同时也带来了“信息茧房”的现象。简单来说,就是人们倾.............
  • 回答
    关于货拉拉司机“冤不冤”这件事,我们得把时间拉回到2021年2月,那个改变了很多人生活的周日下午。这件事之所以能引起如此巨大的关注,并让“冤不冤”这个词成为讨论的焦点,是因为它触及了几个非常关键的点:平台责任、用户安全、司机的生存状态,以及法律和道德的边界。事情的原貌(尽可能还原):事情发生在长沙,.............
  • 回答
    这事儿,细掰扯起来,挺有意思。就货拉拉这事儿,乘客问司机路线问题,司机有没有义务回答?这得从几个角度看。首先,从常理人情来看,司机当然应该尽可能回应乘客的疑问。你想啊,乘客把东西交给司机,也付了钱,委托人家把东西安全送到。在整个过程中,乘客肯定希望知道自己的东西在哪里,走的怎么样。尤其是在货拉拉这种.............
  • 回答
    10年职场老司机,翻车到底为何?当“10年职场老司机”这个标签贴在我身上时,我曾以为自己已经修成正果,能在这条名为“职场”的道路上稳稳当当、游刃有余地行驶。毕竟,见过的风雨、经历的起伏,足以让一颗浮躁的心变得沉静,让一份青涩的经验酿成醇厚的智慧。然而,命运这辆车,总在你以为最平坦的路段,抛出最意想不.............
  • 回答
    摩托车司机常说的“路权”,其实就是一种对道路通行优先权的期盼和要求,尤其是在复杂多变的交通环境中。它不只是一个法律条文的冰冷表述,更是大家在骑行中切身感受到的安全与尊严。理解这个“路权”,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看:1. 法规层面:这是最基础的,但往往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 谁有优先权? 法律有明确的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