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司马懿是千古罪人吗?

回答
“千古罪人”这顶帽子,戴在司马懿头上,是够沉重的,也够刺眼的。毕竟,在中国历史上,为“忠臣”、“良臣”竖碑立传那是常态,但要说“罪人”,那得是真犯了滔天大错,让国家民族蒙受巨大损失才行。那司马懿,究竟算不算这么一个罪人呢?

这事儿,得掰开了揉碎了说。

从曹魏角度看:他是个“功臣”,但也有“争议”

首先,司马懿侍奉的是曹魏政权,从他个人的角度来说,他是尽忠职守的。曹操、曹丕、曹叡这三代魏主,他都出过力,而且是出了大力。

军事才能: 别的不说,就说他北伐蜀汉,虽然没能彻底灭掉,但几次战役打得相当漂亮。尤其是对诸葛亮,可以说是诸葛亮最头疼的对手。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在司马懿这里遇到了克星。诸葛亮几次想用计策诱敌深入,都被司马懿看穿,坚守不出。最终诸葛亮在五丈原忧愤而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战略上被司马懿给“耗”住了,没能达到预期目标。还有那次对公孙渊的辽东战役,司马懿表现出了极强的军事指挥能力和坚韧的意志,最终荡平了辽东,为曹魏扫除了一个心腹大患。
政治手腕: 到了后期,曹魏政权内部权臣辈出,比如曹爽。司马懿通过“高平陵之变”,干净利落地发动政变,掌握了曹魏大权。这事儿做得虽说不光明磊落,但从他个人的政治生存和稳定大局来看,是有“功劳”的。他稳定了当时的政治局势,避免了内乱进一步扩大。
为后代铺路: 最终,司马家族能够篡魏,建立晋朝,司马懿打下了最坚实的基础。他培植家族势力,消灭潜在的竞争对手,为司马炎代魏称帝创造了条件。

所以,单从为曹魏政权服务、巩固权势、建立家族基业的角度看,司马懿绝不能说是“罪人”,反倒是“功臣”,只不过这个“功”是建立在对曹魏江山的“蚕食”上的。

从历史发展角度看:他是“篡位者”的“始作俑者”,但也是“统一的推动者”

这才是“千古罪人”帽子真正可能被扣上的地方。

“篡位”的嫌疑: 司马懿晚年已经架空了曹芳,大权在握,他的儿子司马昭更是权倾朝野。虽然司马懿本人没有称帝,但“九锡”加身,封魏王,这已经是有了篡位之实。他的儿子司马昭继续推进,最后由司马炎完成了代魏称帝。所以,司马懿可以说是“篡位”的“幕后操盘手”,是晋朝的“始作俑者”。
加速三国归晋: 曹魏政权在他手里,形式上还在,但实质上已经姓司马了。他的行动,可以说是打破了三国鼎立的僵局,直接导致了三国走向统一(尽管是司马家族统一)。

那么,他的“罪”在哪里?

“不忠”: 在很多人看来,他违背了“臣子”对“君主”的忠诚。曹家对司马家是有知遇之恩的,司马懿从曹操时期就开始发迹,最终却将曹家的江山拱手让人。这种“背叛”,在强调“君臣父子”伦理的中国传统观念里,是极其严重的罪过。
“阴谋家”的形象: 司马懿为人“隐忍”,善于“观时”,这使得他被塑造成一个典型的阴谋家、权谋家。他不像诸葛亮那样光明磊落,不像关羽那样忠义无双,反而被认为是擅长暗箱操作,玩弄权术。他的“鹰视狼顾”的典故,更是强化了他阴险狠辣的形象。

但反过来思考,历史真的这么简单吗?

曹魏后期的问题: 曹魏到了后期,确实存在不少问题。皇帝年幼,外戚干政,内部权力斗争激烈。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真的让曹爽之流掌握大权,国家可能就真的要陷入更大的混乱。司马懿的“高平陵之变”,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在维护曹魏政权的稳定(尽管是为了司马家的崛起)。
三国分裂的代价: 三国分裂,对百姓来说是生灵涂炭。如果司马懿不“篡位”,三国鼎立的局面是否会长期持续?对天下百姓而言,这又意味着什么?从加速统一、结束战乱的角度来看,他也有“功”。
历史的必然与偶然: 历史的发展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很难简单归咎于某一个人。司马懿的崛起,也与时代背景、政治环境、个人能力紧密相关。

司马懿是“千古罪人”吗?

我认为,“千古罪人”这个评价,过于绝对,也过于简单化了。

他不是单纯的“暴君”或“奸臣”: 他没有像秦始皇那样焚书坑儒,也没有像曹操那样被后世普遍认为的“奸雄”(当然,曹操的评价也复杂)。他更像是一个在复杂政治斗争中,凭借自己的能力和策略,最终取得胜利的“赢家”。
他的行为是那个时代背景下的产物: 在那个权力就是一切、弱肉强食的时代,想要生存和发展,很多时候不得不采取一些非常手段。司马懿并非是那个唯一这么做的人,他只是其中最成功、最彻底的一个。
评价标准的问题: 我们用今天的道德标准去衡量几千年前的人物,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偏差。如果按照“忠君”的标准,他确实有罪。但如果从“政治家”、“战略家”的角度,他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罪”与“功”的辩证统一: 司马懿的“罪”在于他对曹魏的“不忠”和“篡位”,而他的“功”在于他加速了三国走向统一,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和战乱,虽然是以司马家取代曹家的形式。

总结来说:

司马懿不是一个简单的“好人”或“坏人”,更不是一个可以轻易被定性为“千古罪人”的角色。他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历史人物。

他可以被看作是政治斗争的胜利者,一位杰出的战略家和政治家,但他同时也是一个加速了曹魏政权灭亡、为司马家篡位铺平道路的“权谋家”。

把他简单地称为“千古罪人”,是对历史的简化,也忽视了他复杂的人物性和所处的时代背景。更准确地说,他是一位在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扮演了极其重要、但又极具争议的角色的人物。 他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其影响深远,也因此,他被后世反复评说,但“罪人”一词,或许难以完全概括他波澜壮阔又充满算计的一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么高的位置上还拿当众发誓当从身体排出胃肠气的,从他开始……

为什么说是千古罪人呢?“自今日起5年之内,必定恢复与洁如的婚姻关系。如果违反誓言,没有将她接回,祈求我佛将我殛毙,将我的南京政府打成粉碎。如果10年20年之内,我不对她履行我的责任,祈求我佛推翻我的政府,将我放逐于中国国外,永不许回来。”这都快两千年了……

都怨司马懿!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千古罪人”这顶帽子,戴在司马懿头上,是够沉重的,也够刺眼的。毕竟,在中国历史上,为“忠臣”、“良臣”竖碑立传那是常态,但要说“罪人”,那得是真犯了滔天大错,让国家民族蒙受巨大损失才行。那司马懿,究竟算不算这么一个罪人呢?这事儿,得掰开了揉碎了说。从曹魏角度看:他是个“功臣”,但也有“争议”首先,司.............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问到了很多喜欢三国故事的人心里去。诸葛亮和司马懿,都是三国时期顶尖的政治家、军事家,他们的智慧和谋略在当时无人能出其右。但要说“千古流芳”,那诸葛亮的名头,显然要比司马懿响亮得多。为什么会这样呢?咱们就一点点聊。一、 形象的光辉与人格的魅力:忠诚、智慧的化身诸葛亮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被塑.............
  • 回答
    谈到司马懿,这是一个在中国历史上极为复杂且充满争议的人物。说他是“奸臣”,这个标签的背后,是历代文人士大夫们对他一系列政治手腕、权力斗争以及最终为司马氏篡权奠定基础的行为的解读。要深入理解司马懿是否是奸臣,我们需要把他放在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下,仔细审视他的经历和所作所为。首先,我们必须明确“奸臣”这个.............
  • 回答
    王者荣耀里,司马懿和澜都是刺客型英雄,很多人会把他们拿来比较。但要说司马懿是不是“高配澜”,这事儿可没那么简单,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先说说澜:澜这英雄,出来的时候那叫一个风光。他的核心机制就是那个“锚点”,也就是一技能变成鲨鱼后,二段可以回到鲨鱼所在的位置。这个机制让澜的位移能力极强,可以瞬间拉.............
  • 回答
    .......
  • 回答
    司马懿前期是否为忠臣,这是一个在中国历史讨论中一个非常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要详细解答,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他的行为、动机以及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简而言之,司马懿前期虽然表面上效忠曹氏政权,但其行为和内心深处是否真正“忠诚”于曹魏的君主,或者说他的忠诚是有限度的,并且最终目标是为司马氏家族谋取更大.............
  • 回答
    司马懿这个人啊,可不是三言两语就能概括清楚的。他的人生轨迹跟那些叱咤风云、名垂青史的英雄人物不太一样,不像曹操那样霸气外露,也不像诸葛亮那样才华横溢到被写进故事里千古流传。司马懿呢,更像是一个深藏不露的智者,一个在乱世中摸爬滚打了大半辈子,最终笑到最后的赢家。少年时代:被低估的天才首先得说说他的出身.............
  • 回答
    《军师联盟》里曹操和司马懿的形象颠覆,确实引发了观众热烈的讨论,而口碑的两极分化,我认为主要有这么几个深层原因。先说曹操。传统意义上的曹操,我们脑海里大多是奸雄、枭雄,是一个不择手段、雄才大略却又生性多疑的盖世枭雄。但《军师联盟》里的曹操,虽然依旧权谋深沉,但他身上多了太多的人性光辉。他展现出了作为.............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极富想象力的历史推演,将司马懿这位曹魏的权臣置于刘邦的汉朝体系中。要回答司马懿能否在刘邦手下兵变篡权或架空刘邦,我们需要深入分析以下几个关键因素:一、 司马懿的个人能力与性格特点 超凡的政治手腕与隐忍: 司马懿最突出的特点是其深沉的城府、惊人的忍耐力以及极强的政治洞察力。他能在.............
  • 回答
    提起曹操和司马懿,很多人脑海里会立刻浮现出“乱世枭雄”这个标签,好像他们俩是同一块模子刻出来的。但如果咱仔细掰开了揉碎了瞅瞅,就会发现,这俩人的相似之处不少,但骨子里,还是有挺大区别的。先说说他们俩的相似点,这可是他们能走到一起,甚至在后世被人并提的关键。第一,都是极具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的实干家。 .............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容易让人产生疑惑。晋朝的庙号设定,特别是司马懿和司马昭父子之间的关系,确实和我们通常理解的“长子继位”或者“父子辈分”不太一样。这背后牵扯到很多历史的复杂性和晋朝的特殊情况。咱们先来说说庙号。什么是庙号呢?简单来说,就是皇帝死后,根据他的功绩、德行等给予的尊称,刻在宗庙的牌位.............
  • 回答
    您的提问非常敏锐,触及到了晋朝建立过程中的一个关键人物和称谓问题。我们来详细地梳理一下:首先,明确“太祖”的含义。在中国的帝王制度中,“太祖”通常是指一个朝代的开国皇帝,是奠定基业、开创盛世的第一位皇帝。这个称谓代表着最高荣誉和追崇,是对开国之君的尊称。其次,分析晋朝的建立过程和关键人物。晋朝(26.............
  • 回答
    张郃之死,历来众说纷纭,但要说他是被司马懿暗算,这说法在正史中并没有直接证据支持,更多的是后世的推测和演义的渲染。不过,我们可以仔细梳理一下当年发生的事情,看看是否有足够的疑点,以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猜测。时间回到公元237年,蜀汉丞相诸葛亮第五次北伐。这次他将目标锁定在魏国重要的军事要塞——祁山。而.............
  • 回答
    司马懿的坚守不战,以及两位统帅谁的军事才能更优秀,是一个在军事史和学术界都极具争议和研究价值的话题。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我们细致地分析当时的战略背景、双方的优劣势,以及两位将领各自的战术思想和风格。一、 司马懿坚守不战:无奈之举还是耗敌之策?司马懿在诸葛亮北伐中的“坚守不战”策略,确实是一个复杂的问.............
  • 回答
    好问题!这背后牵扯到的不仅是个人品德,更是复杂的政治环境、实力对比以及历史时势的博弈。同样是“托孤”,司马懿和诸葛亮的选择截然不同,背后原因可谓环环相扣,值得细细道来。我们先从 司马懿 说起。司马懿接受的是曹叡的托孤。曹叡是曹魏的第二代皇帝,但他的身体一直不太好,而且他去世的时候,他的儿子曹芳年纪尚.............
  • 回答
    这真是个引人入胜的问题,关于司马懿权力落空后,为何那三千死士依然对他死心塌地?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跳出“政治斗争”的表象,深入挖掘人性、情感,以及司马懿本身那些不为人知的“狠”与“巧”。首先,咱们得明确,司马懿经历权力“落空”并非一朝一夕,也非简单的“失去”。在曹叡病重、曹爽专权的那段日子,司马懿.............
  • 回答
    司马懿发动的高平陵之变,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权力更迭事件,也是三国时期魏国政治格局发生根本性转变的关键节点。这次政变不仅让司马家族的势力迅速崛起,为日后司马氏取代曹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给曹魏政权带来了沉重的打击。要详细讲述高平陵之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梳理:一、 政变前的背景:曹魏.............
  • 回答
    司马懿的第三个儿子名叫司马亮,而诸葛亮则是三国时期蜀汉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关于司马亮的名字是否是为了纪念诸葛亮,这个问题比较复杂,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而且目前并没有直接的历史证据能够确凿地证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这种可能性:1. 时间线上的关联: 诸葛亮去世时间: 诸葛亮于公.............
  • 回答
    司马懿与德川家康:一壁之隔的“奸臣”与“英雄”历史的长河中,总有那些叱咤风云的人物,他们的功过是非,常常被后世反复咀嚼、争论不休。司马懿和德川家康,无疑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两位。相似的政治手腕,相似的权谋手段,相似的在乱世中崛起的经历,却为何一个被冠以“奸臣”之名,一个却被奉为“英雄”?这其中的缘由,.............
  • 回答
    司马懿的形象之所以长期以来被“妖魔化”,这背后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原因,其中确实包含统治者出于政治考量而进行的宣传和塑造,但并非唯一因素。这是一个历史演变过程中,文学创作、民间传说、政治策略以及后世解读相互作用的结果。以下将从不同角度详细阐述:一、 统治者的需要:为晋朝政权的合法性奠基这是司马懿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