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明明日本妖怪很多原型来自中国,为什么中国妖怪却没有日本妖怪出名?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文化传播和在地化改造的深层逻辑。简单来说,与其说日本妖怪“原型来自中国”,不如说日本妖怪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吸纳、转化、再创造”的过程。而中国妖怪之所以不如日本妖怪出名,更核心的原因在于后者的传播力、文化吸引力和商业化运作。

咱们一层一层剥开来看。

一、 “原型来自中国”这个说法,需要辩证看待

没错,很多学者考证发现,日本妖怪体系中确实能看到不少中国古代神怪志怪的影子。《山海经》、《搜神记》、《聊斋志异》这些经典,里面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比如狐狸精(妖狐)、河童(水虎)、天狗(可能与中国的一些飞天异兽有关联),都被认为在日本找到了对应的形象或故事。

但是,这并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这些从中国流传过去的概念,在日本落地生根后,经历了非常关键的“本土化改造”。

文化土壤的不同: 中国古代的神怪志怪,往往带有一定的伦理道德评判,或者与政治、社会现实息息相关。而日本神道教的万物有灵观,以及佛教的因果报应说,为这些外来的妖怪提供了一个更包容、更具想象力的土壤。日本更倾向于将妖怪视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它们有善恶之分,但更多的是一种力量,一种超出人类理解的存在。
形象的具象化和故事的再创作: 日本妖怪的形象之所以深入人心,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江户时代的绘画、文学作品(比如鸟山石燕的《画图百鬼夜行》)将它们描绘得栩栩如生,并赋予了丰富的细节和故事。很多妖怪的形象在日本被重新设计、组合,甚至创造出全新的妖怪,形成了一个庞大而独特的体系。比如,中国也有狸猫报恩的故事,但日本的“化狸”形象和故事,却发展出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符号。
仪式和信仰的结合: 在日本,一些妖怪的形象与地方性的祭祀、传说、甚至民间信仰结合得非常紧密,成为当地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所以,与其说“原型来自中国”,不如说中国古代的志怪文化为日本妖怪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素材,而日本则以其独特的文化视角和创作能力,将这些素材转化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妖怪文化。

二、 为什么日本妖怪比中国妖怪出名?—— 关键在于“传播力”和“影响力”

这才是问题的核心。中国妖怪为什么不如日本妖怪出名?原因有很多,而且是多方面的:

1. 体系化与符号化:
日本妖怪: 日本妖怪的体系非常完整,有明确的分类(如凭依、变形、幽灵等),有大量的代表性妖怪(酒吞童子、茨木童子、滑瓢、猫又等等)。鸟山石燕、水木茂等艺术家通过他们的作品,为大量妖怪赋予了经典的视觉形象和生动的故事。这些形象和故事经过几百年的传播,已经深入日本民众的集体意识,成为一种文化符号。
中国妖怪: 中国的妖怪概念虽然古老且庞杂,但相对分散。虽然有《山海经》这样记录了无数异兽的经典,但其记载更多是奇闻异事,缺乏一个统一的“妖怪文化”体系。而《聊斋志异》等作品虽然精彩,但其故事性更强,妖怪更多是作为人物或情节的载体,而非独立的文化符号被广泛传播和符号化。各个地域的民间传说也存在,但缺乏一个能够将其整合并推广的强大力量。

2. 视觉化与艺术化的成功:
日本妖怪: 这是日本妖怪出圈的最大秘密武器。从江户时代的浮世绘、妖怪画册,到现代的漫画(如《鬼太郎》、《滑头鬼之孙》)、动画(如宫崎骏的《千与千寻》中的一些元素)、游戏(如《阴阳师》、《妖怪手表》),日本的艺术家们将抽象的妖怪概念转化为极具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的形象。这些形象不仅在日本国内流行,也成功地跨越了语言和文化的障碍,在全世界范围内圈粉无数。
中国妖怪: 尽管中国有悠久的绘画传统,但在妖怪的视觉化和艺术化方面,却没有形成像日本那样系统且具有全球影响力的IP。虽然有一些优秀的国风动漫和游戏尝试表现中国神怪,但尚未形成如同日本妖怪那样“爆款”的文化输出。

3. 现代文化产业的推动:
日本妖怪: 日本的文化产业非常发达,他们善于将妖怪文化融入动漫、游戏、电影、玩具、主题公园等各种产品和体验中,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这些产品不仅面向日本国内市场,更积极地拓展国际市场,通过文化出口将妖怪文化推向世界。例如,《妖怪手表》系列风靡全球,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中国妖怪: 中国的文化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但在这个领域,特别是以“妖怪”为核心的文化输出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虽然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成功的国风游戏和动漫,但它们更多是借鉴了中国传统文化,或者创造了新的IP,直接以“中国妖怪”作为核心概念并获得全球广泛认可的作品相对较少。

4. 故事讲述与叙事策略:
日本妖怪: 日本的妖怪故事往往具有鲜明的戏剧冲突、情感张力,并且能够引发观众对人性、欲望、恐惧等主题的思考。水木茂笔下的妖怪,很多都带有悲悯的情感,或者反映了社会变迁带来的冲击。这种贴近人心的叙事,使得妖怪不仅仅是恐怖的怪物,更成为有故事、有灵魂的存在。
中国妖怪: 中国的志怪故事虽然数量庞大,但很多故事的叙事节奏、文化语境可能更适合国内读者。要将其转化成能够被全球观众理解和喜爱的故事,需要更具普适性的改编和传播策略。

5. 文化认同与民族风格:
日本妖怪: 日本妖怪的视觉风格和故事叙事,带有强烈的日本民族特色,例如其神秘、诡异、有时带点诙谐的风格,很容易被辨识和接受。这种独特的文化符号,使得日本妖怪在全球文化交流中具有更高的辨识度和吸引力。
中国妖怪: 中国的妖怪故事来源广泛,涵盖了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多种形态,但也因此显得不够聚焦,缺乏一个统一、鲜明的“中国妖怪风格”来作为全球传播的旗帜。

总结来说:

中国妖怪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但这些资源更像是散落在各处的宝藏,尚未被系统性地挖掘、整理、包装和推广。而日本妖怪,则是在借鉴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多种文化元素后,通过其独特的文化土壤、强大的艺术创作能力、现代文化产业的推动以及成功的叙事策略,将其转化为具有全球辨识度和影响力的文化符号。

与其说中国妖怪“不如”日本妖怪出名,不如说日本妖怪在“如何让妖怪被世界认识和喜爱”这件事上,做得更为出色。这是一种文化传播和商业运作的胜利,而并非单纯的文化优劣之分。未来的中国,完全有潜力将自己丰富的神怪文化资源,打造成同样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百鬼夜行没啥可羡慕的。。。

还记得我们为啥叫日本人鬼子么?

user avatar

中国妖怪都可以被骂作“封建糟粕”。但是一切外国的东西,不论有多长历史,在五四小将的眼里,都属于“文明”。


为啥要审核?我知道“中国”不是敏感词。是不是“小将”触发的?

user avatar

妖怪文化在中国出现了非常严重的断层,这是根本原因。

但如果只谈这一点,就又有点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心理,所以还要加上一点,日本的文化输出。

从古至今,我们国家一直都是妖怪文化的绝对金字塔顶端。

这点实际上你在问题中也已经说了,日本很多妖怪的原型都来自于中国,所以可以想见当年中国妖怪有多么“繁荣昌盛”。

但妖怪文化毕竟来源于民间志怪故事,分布很散,不成系统。

想要将其整理出来,需要后来者不断的反复改编,重塑,整理,这是阻碍中国妖怪文化更进一步的第一重枷锁。

这个问题其实日本妖怪也很头疼,只不过不知道谁编了一个‘百鬼夜行’,让他们取得大致统一。

但这里需要注意,百鬼夜行并不包含日本所有妖怪,他实际上只是所谓日本神怪之中的一小部分。

然而这么做的好处是,起码在文化输出和再次改编方面取得了先天优势。

然后,我们再说压在中国妖怪身上的第二座五指山,封建迷信。

我们都知道,提到妖怪势力就不得不牵扯出他们的对立组织,‘除妖者联盟’。

这个联盟的组织中的成员包括了‘道士’、‘和尚’、‘牧师’、‘驱魔人’、‘阴阳师’、‘灵媒’、‘祭祀’、‘萨满’……

成员遍及世界各地,幅员辽阔,声势浩大。

但这些组织成员大体上都有一个共同的根基,那便是‘宗教’。

所以你会发现,宗教繁荣的地方妖魔文化也同样昌盛,宗教凋零的地方妖魔文化便会消声觅迹。

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非常重视信仰的国家,毕竟人家号称八百万神明,遍数世界民族之林,恐怕唯有印度诸神可以与之一拼。

然而我们国家恰恰相反,我们之中绝大多数人都是坚定的无神论者。

原本作为除妖者联盟重要成员的道士与和尚这些年反而不如徒弟阴阳师出名,就很尴尬。

这方面其实我怕踩线,不能多说,只能讲目前我们对于封建迷信没有一个标准,而是采取一刀切的态度,像是建国以后不能成精,灵异事件永远是走近科学,恐怖片中不得出现鬼魂。

诸如此类让我不知道以什么标准去分辨,什么是封建迷信,什么是作为中国文化表征的东西。

就以妖怪文化举例,你要说他封建迷信,没错,他肯定跑不了。

但如果你能分清楚什么是真实,什么是虚构,那么这些妖怪就能反向变成我们中国文化输出的急先锋,成为最具象征意义的中国符号之一。毕竟,九九八十一难中并不只有一个孙悟空。

这方面需要从根本上破除封建迷信,给这个时代的妖怪们赋予其新的含义与使命。

除了以上两点之外,还有一点则是中国妖怪本身确实有许多不利于推广的地方。

这方面可以分成两部分来讲,一个是太简单,一个是太困难。

太简单的地方说白了就是上不得台面,大家不妨回想一下西游记中的妖怪大多都叫啥名。

黄狮精,白骨精,蝎子精,牛魔王,玉兔精,蜘蛛精……

讲道理,‘奔波儿灞’‘霸波尔奔’都比妖王有牌面多了。

如果你再对比一下日本的百鬼夜行,轮入道,夜啼石,青坊主,玉藻前,鸦天狗。

我不是歧视西游记,但起的这个名吧,确实没人家讲究。

如果你以为西游记里的妖怪名很土,你错了,因为其实还有更土的。

不知道有多少人听说过‘老鸡’‘野狗子’这种妖怪,人家可是白泽图和聊斋志异里正经记载的。(关于白泽图这本书之后咱们再细讲。)

中国妖怪有很大一部分喜欢直接采用‘事物名’+‘精’ro‘怪’来进行命名。

这里举个例子来说——‘杠精’。

从文化输出角度来说其实是不利的,虽然我们看西游记的时候并不觉得这名多么有违和感。

这里很多人可能会想,除了西游记不是还有山海经,抱朴子之类的么,里面的妖怪就很高大上啊。

这里就得提到另一个问题,就是接受困难。

我们做个测试,下列妖怪之中,你不用百度大法可以自己念出几个?

夔牛、髡顿、蠋龙、蚋蚨、鲑蠪、羵羊、㚟、鹦䳇、耆童、鰧鱼、䳅鵌、蝡蛇。

许多人觉得龙生九子那写名字就够生僻了,太小看老祖宗了。

毫不夸张的说,中国妖怪里面,名字里面带生僻字的几乎占据其中半数以上。

这同样对中国妖怪扩大影响力造成了严重阻碍,简单与困难,前者无法翻译,后者自己看不懂。

这两者叠加之下,海选阶段就可以将一大半的妖怪淘汰。

然后咱们再讲讲中国妖怪的复杂程度及改编难度。

日本妖怪一般喜欢按照传说发源地划分,如北海道妖怪,京都妖怪,四国妖怪,东京妖怪。

但中国可就复杂了,这里面还要加入佛道两家的经典理论。

大致可以划分成十类、天、地、神、人、鬼,蠃、鳞、毛、羽、昆。

详细的还能分为:瑞、凶、精、鬼、妖、魔、阴、灵、巫、异、煞、物、尸………………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谁让咱们国家地大物博,万物皆可成妖呢。

这里举个简单的例子,各位龙的传人,你们知道中国的龙有多少种么?

青龙、白龙、赤龙、黄龙、黑龙、金龙、孽龙、应龙、烛龙、蛟龙、螭龙、虬龙、 、牴 、毛龙、木龙、乖龙、蜃龙、窫窳、蠋龙、龙鱼、鼓龙……

就这,还不包括老龙那著名的九个儿子,以及诸多从龙、杂龙、化龙。

许多人都知道鲤鱼跃龙门可以变成龙,但实际上,神话中能够最终变成龙类的生物其实很多。

说到这里,我想你已经明白中国妖怪的谱系到底有多么浩如星海了。

————————————————————————————————————————

实话说,这么多年的断层,至今我们还能想起中国妖怪,离不开日本拿过去不断进行改编。

对于许多人而言,第一次听到‘姑获鸟’这个词,大抵都是来源于‘百鬼夜行’。

但这里悄悄告诉你,姑获鸟是土生土长的中国妖怪。

明代《本草纲目》里提到姑获鸟是死去的产妇的执念所化,抱着婴儿在夜里行走,怀抱里婴儿的哭声就化成了姑获鸟的叫声。

包括《玄中记》、《岭表录异》、《天中记》、《齐东野语》、《水经注》、《酉阳杂俎》、等古籍经典中同样有关于姑获鸟的记载。

如果中国妖怪想要恢复往日荣光,除了搬掉之前提到的几座大山,找到合适解决办法之外,自然离不开后来者不断的进行整理和改编。

这方面我们又要说会之前提到过的妖怪‘老鸡’。

《白泽图》

鬼夜呼少妇名者,老鸡也。赤身白头,黄衣下黑,以其屎涂好器,煞之则已

老鸡能呼人姓名,杀之则止。

《抱朴子》

酉日称将军者,老鸡也。

如果单纯只叫一声‘老鸡’,或许很多人觉得他真的是土爆了。

但如果换一个称呼呢,比如‘怒晴鸡’(出自《鬼吹灯:怒晴湘西》)

虽然老鸡和怒晴鸡不是一回事,但不知道多少人还记得,这段剧情中苗寨的采药人之所以要杀这只宝贝鸡的原因,便是一句老话,‘鸡’与‘狗’的年纪超过了上限,恐变成妖为祸人间,因此主人家必须杀之,以绝后患。

这一段的描述与老鸡在白泽图中的讲述不谋而合,恰如其分,相得益彰。

如此一来,原本的‘老鸡’,是否也一下变得高大上起来了呢。

利用同样的原理,这些古典妖怪本身就是一座巨大的素材宝藏,或许能够通过我们自己手使其改头换面重新出现在世人面前,作为中国对外文化输出的核心动力。

———————————————————————————————————————

最后再说一下白泽图。

我们都知道白泽是中国传统神话中著名的瑞兽,能说人话,通万物之情,晓天下万物状貌。

但很少有人知道,白泽到底凭什么成为瑞兽,甚至从某种程度上讲,他的祥瑞程度还要超过麒麟,凤凰。

这一切都是因为这卷白泽图。

白泽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兽,它知道天下所有鬼怪的名字、形貌和驱除的法术,所以从很早开始,就被当做驱鬼的神兽和祥瑞来供奉,最早记载于葛洪的《抱朴子》中。
尤其到了中古时期,对白泽的尊崇更是隆重。
当时《白泽图》一书非常流行,到了几乎人手一册的程度。书中记有各种神怪的名字、相貌和驱除的方法,并配有神怪的图画,人们一旦遇到怪物,就会按图索骥加以查找。
在禅宗语录中,也常见有“家有白泽图,妖怪自消除。”、“不悬肘后符,何贴白泽图”、“家无白泽图,有如此妖怪”一类的语录。
人们将画有白泽的图画挂在墙上,或是贴在大门上用来辟邪驱鬼。当时还有做“白泽枕”的习俗,即做成白泽形象的枕头用于寝卧,其用意也是为了辟邪驱鬼。

因此,白泽图可以被称之为中国妖怪的百科全书,亦可以视作‘除妖指南’。

相较于日本的百鬼夜行图,有过之而无不及。

但很可惜,白泽图如今已经遗失大半,仅存的一些残页,也只是原册的冰山一角。

这是中国妖怪的遗憾,如果不想这种遗憾再次重演,那么我想,是时候为这些‘可爱’的妖怪们做些什么了。

———————————————————————————————————————

许多人对于妖怪的了解仅限于《山海经》《抱朴子》《聊斋志异》《西游记》《封神演义》。

但中国妖怪典籍其实很多,详情请看下图:

————————————————————————————————————————

最后,再给喜爱中国妖怪,有志于创作的小伙伴推荐有一个很不错的资料网站。

user avatar

妖怪是悲惨生活的反映,官匪兵绅,就是传说中妖怪的原型。

给你讲一个典型的日本妖怪故事吧:一对父子从田里劳作回家,父亲忘了锄头,于是让儿子在路边等他,他跑回去拿。小男孩等了很久很久,不见父亲回来,天也快全黑了,吓得一边哭一边往回跑。远远看见父亲蹲在田头哭泣,小男孩赶紧跑过去,父亲抬起头,一张没有五官的脸,说锄头没找到。

在这种故事里,父亲的原型不是被劫道的杀死了,就是遇到野兽被啃得面目全非,不然就是急病倒毙,或者过不下去自杀了。总之,无穷无尽的灾祸随时从天而降,每天都活在不可抵御与忘却的恐惧之中,才有这么多的恐怖故事产生。

日本古代生产力非常低下,封建剥削异常残酷,德川幕府之前,日本不蓄养文官而蓄养武士,就是因为阶级矛盾尖锐到洗地已经不管用,直接刀子说话。

无论是黑泽明的《七武士》、宫崎骏的《幽灵公主》,还是《哆啦A梦》,只要涉及日本古代农民,只有两个字:悲惨。

中国妖怪传说盛行的时期,都是大分裂大战乱的时期,所以中国妖怪文化淡漠,其实是一件幸事,就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去和人家比这个了。

user avatar

中国仙佛文化更盛行,所以把妖怪文化压制了……

大家想到孙悟空,很多人不会直接反应过来,他是个大妖怪……

要说出名,猴子一个妖就能碾压全日本,我说的就是名气。

user avatar

高票自己说的一塌糊涂,还动不动把别人拉黑。首先日本的武家和公家根本就不是什么文官和武官的分类,我上知乎这么多年第一次见到如此无知的人。公家就是日本的朝廷,日本是一个贵族社会,所以每个官职都是由贵族家族来继承,那么这些继承了官职在平安京上班打卡的贵族就是公家。但是公家毕竟作为贵族,他除了上班打卡拿固定工资以外,他手头还有一些房子,也就是地方庄园,这也是他们的封地。公家们在京都工作就没有办法去分身管理地方的庄园。于是就雇佣了守护代帮助他管理地方庄园,也就是雇了中介帮他租房子。这些中介就是武家,可是后来呢,日本的这些中介比较没有职业道德,因为发现房东不怎么出京,也不怎么去地方的庄园,所以中介们就把房东的出租屋给私吞了,把出租屋的房租收归已有不再上交给房东。这就是公家和武家的矛盾,所以他说什么公家文官,武家武官完全就是纯扯淡。另外中国有没有鬼故事?妖怪故事?有!并且很多,光搜索到的合集就有子不语,搜神记,聊斋志异,山海经等等等等。并且日本的大部分妖怪,压根就是中国传过去的,比如姑获鸟,飞头蛮,结果现在变成了日本特产,这个要归功于百鬼夜行画卷,但是就算是百鬼夜行也就记载了500种鬼,远远不及中国一本山海经记载的大妖数量。不过为什么你们不知道中国的妖怪呢?这个归功于唯物主义教育,所以根本就没人提这些东西,国家也不准拍电影去研究。而日本的妖怪一方面是日本文化的一部分,另一方面有很多相关的动画小说出品,同时日本还有一门妖怪学专门研究妖怪。至于妖怪的起源有这么一种,一种是以大天狗为代表的日本古人死后,百姓为了表示对他的尊敬或者仇恨等因素把他在传说中化作妖怪。类似的就是中国的关圣帝君,也是死后化神。另一类是姑获鸟为代表的,中国传入日本的妖怪。还有一类是和神道教有关的妖怪们。最后一类就是茨木童子酒吞童子之类的土匪山贼,因为太过凶悍,人们出于厌恶他,或者神化讨伐者为目的,把他鼓吹做有着神奇力量的妖怪。这是我的一点浅见,对民俗学有研究的大牛请轻喷呀!

user avatar

这么说吧,虽然文化推广基本可以说是最重要的原因,但还是出于多方面的。

其一是系统性,日本的妖怪号称“百鬼”,事实上有500只以上。起初大部分是以民间传说的形式存在,在鸟山石燕以浮世绘的形式进行系统的整理后,更加深入人心。相比之下,中国的妖怪有一万一千五百二十种。虽然数量远超日本妖怪,但被记载下来的却少很多。以上面的妖怪列表为例,很多有名的妖怪包括陈宝,猳国等都未被列入。各神话小说中也是各讲各的,对中国妖怪没有一个系统的整理。甚至于一听就是很有官方感觉的《中国妖怪事典》都出自日本人之手。目前比较全面的就是袁珂的《中国神话传说词典》,但也是以神话中的典故为主。

其二是故事性,虽然《聊斋》,《子不语》等书中的妖怪故事性极强,但是记载中国妖怪最多的书《山海经》却比较散漫,很多稍稍联想就极有趣的故事都被一笔带过,甚至大部分妖怪都是说一下栖息地,样子,法力,吃起来怎么样就结束,很难给人留下深刻影响。故事性弱则没人会提,没人提就名气低。所以比不上日本妖怪。

其三是重视程度,如上所说,日本的妖怪学可以堂堂在高校授课,学生还不少。在中国开个妖怪学试试?顶多在民俗里找到个分支,还是大冷门。唯物主义的大力推广抹杀的不仅是信仰,还有古老的传说。没人对中国妖怪感兴趣,更不会有人重视。我也是由对漫画和游戏中的日本妖怪感兴趣才逐渐转由喜爱中国妖怪上,这一点和当年中国对日本的妖怪输出正好倒了过来。

其四就是如上所说的文化推广。日本有关妖怪的各类文化产品不胜枚举,从上个世纪水木茂掀起妖怪狂潮以来,直到今天日本的妖怪文化还在盛行。今年的《鬼灯的冷彻》(虽然主打还是吸引腐女),还有接过水木茂大旗的京极夏彦的一系列妖怪小说,日本的妖怪文化长久不衰。但中国方面的妖怪系列却很少有拿得出手的。比不上日本妖怪的名声也理所当然。

实际上这是很让人心寒的,现在提起飞头蛮,姑获鸟,阴摩罗鬼这些妖怪,感觉都是日本出身。但其实它们都是土生土长的中国妖怪。还有更多的中国妖怪被湮没在日本妖怪中。妖怪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能有朝一日被重视起来再好不过。

user avatar

只是因为日本人把传说中的妖怪通过游戏、动漫甚至音乐等形式向外展示,而这些载体都是大家喜闻乐见的。

游戏和动漫的例子就不举了,太多了。

音乐说一下,小时候有部新加坡电视剧叫《莲花争霸》,片中有一段曲风诡异的插曲,我印象特别深。二十年后才知道那首曲子是日本作曲家喜多郎的《大蛇》,讲述了一个xxxxx的故事,然后我就更加了解八岐大蛇了……用“更”是因为第一次听说八岐大蛇是草薙京的里百八式.大蛇薙!

user avatar

跟历史文化啥的屁关系没有,纯看现代传播力度。

好多答案前提就搞错了,日本妖怪在中国“有名”只是因为在动画,漫画,游戏中集中出现过而已,对没看过相关作品的普罗大众来说,你丫谁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文化传播和在地化改造的深层逻辑。简单来说,与其说日本妖怪“原型来自中国”,不如说日本妖怪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吸纳、转化、再创造”的过程。而中国妖怪之所以不如日本妖怪出名,更核心的原因在于后者的传播力、文化吸引力和商业化运作。咱们一层一层剥开来看。一、 “原型来自中国.............
  • 回答
    日本当初不选择延迟举办奥运会,这背后涉及的考量确实相当复杂,不仅仅是疫情这么简单。如果你问这个问题,并且希望我详细地解释,并去掉AI痕迹,那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聊聊。首先,我们要理解当初做出“不延迟”这个决定的时间点和背景。2020年初,新冠疫情开始在全球蔓延,当时的世界对于病毒的认知还非常有限,大.............
  • 回答
    你说得对,日本确实是大师云集的一个国家,从建筑、设计到动漫、电影,每一个领域都有举世瞩目的巨匠。然而,东京奥运会开幕式的那场表现,确实让很多人感到不解甚至失望,觉得和日本应有的艺术水准有些脱节。这事儿拿出来聊,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一个更深层的问题:资本主义国家在人才选拔和项目把控上,是不是真的存在一些不.............
  • 回答
    日本的“黄赌”产业之所以能搞得有声有色,即便在法律层面上存在种种限制,这背后其实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社会文化现象,不能简单地归结为“犯法却生意兴隆”。更准确地说,日本对黄赌的监管和实践,是一种在法律框架内不断寻求平衡、试探边界的动态过程。与其说它们是“犯法的”,不如说是在特定法律框架下,以一种被法律.............
  • 回答
    韩国和日本之间,确实存在着一段复杂而痛苦的历史,这段历史的阴影至今仍然笼罩在两国关系之上,让许多人难以理解,为何这两个曾经立场尖锐的国家,如今却能紧密地站在美国这位“盟友”的身后。要解释这一点,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历史恩怨与当下地缘政治割裂开来看,而是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多重因素的交织作用。首先,我们必须.............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韩国历史叙事中一个非常核心且敏感的议题,也解释了为何韩国与奥地利在二战中的历史认知存在如此巨大的差异。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考察韩国在二战前后的历史背景、民族意识的形成以及日本殖民统治带来的深远影响。韩国在二战前的地位:被日本吞并的国家首先,必须明确的是,韩国在二战期间并非日本的一.............
  • 回答
    关于“日本动画明明在衰退,还有那么多人吹它”这个说法,其实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分析,它本身就包含了一些值得探讨的论点和潜在的误解。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拆解“衰退”和“吹捧”这两个概念,并结合日本动画产业的现状和文化影响力来分析。一、 关于“日本动画在衰退”的论点分析首先,我们得弄清楚.............
  • 回答
    要说韩国废除汉字是为了“去日本化”,这中间的逻辑确实有些复杂,也夹杂着一些历史的误解和政治的解读。咱们得一点点掰开了说。首先,得明确一点:汉字的确不是韩国的原创。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产物,后来传入朝鲜半岛,被朝鲜人民吸收并使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汉字在朝鲜半岛都是重要的书写工具,尤其是在贵族、文人阶层.............
  • 回答
    锋芒何在?钢材匮乏的日本刀为何名震天下,唐刀却香消玉殒?提起名刀,很多人会立刻想到那线条优美、寒光凛冽的日本刀。它们不仅是武士精神的象征,更是工艺美学的结晶,被誉为世界三大名刀之一。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历史上的日本,特别是早期,其铁矿资源并不算特别丰富,甚至可以说颇为匮乏。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强大.............
  • 回答
    很多人会觉得奇怪,如今繁华似锦的东京,也就是昔日的江户,地理位置如此优越,为何在德川幕府建立之前,它并没有成为日本的政治经济中心?甚至可以说,在那个时代,与近畿地区(关西)相比,江户简直是个“乡下”的地方。这其中的原因,其实并非单一的地理条件就能解释,而是多方面历史、政治、文化及经济因素共同作用的结.............
  • 回答
    关东的雄狮,为何难越雷池一步?——后北条氏崛起与困境的深层剖析提到日本战国时代,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这“战国三杰”的名号响彻云霄,他们的雄图伟业更是脍炙人口。然而,在那段风云变幻的年代,关东地区还活跃着另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后北条氏。凭借着坚实的根基、高效的统治以及精明的战略,后北条氏在其.............
  • 回答
    您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道出了一个不少人都有的疑惑:明明纳豆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怎么现在反而在日本盛行,而在中国却几乎销声匿迹了呢?这背后其实是一个相当复杂的故事,涉及到饮食习惯的变迁、文化交流的流向,甚至还有一些历史机缘巧合。咱们得从纳豆的起源说起。纳豆,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带着点“北方”的朴实感,它.............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相当好,也切中了当下东亚地区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议题。虽然韩国的出生率确实是三国中最低的,但当人们讨论人口老龄化时,为什么焦点更多地放在日本呢?这背后有几个层面的原因,咱们得掰开了说:首先,从“时间线”和“程度”上看,日本确实走在了前面。 起步早,程度深: 日本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不是一.............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而且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疑问。明明在冷兵器时代,长柄刀、枪、戟这类长兵器在战场上的作用更重要,射程远、威力大,为什么在日本武士阶层里,武士刀却有着如此崇高的地位和普及度呢?这背后牵扯到日本独特的历史、文化、社会结构,以及武士刀本身的一些特性。一、 武士刀的“地位”:并非战场上.............
  • 回答
    甲午海战,一场被历史深深烙印的悲剧,我们之所以惨败,绝非仅仅是“船只多”和“武器先进”的表象所能概括的。这背后隐藏着一系列深层次的、错综复杂的因素,如同纠缠在一起的乱麻,最终将我们推向了深渊。表面上的优势与骨子里的虚弱:你提到的“船只多”和“武器先进”,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清朝海军的装备情况。.............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日本金融(经营)博士的申请,特别是关于神户大学、早稻田大学以及旧帝大的学术实力对比。这个问题其实挺复杂的,因为“好”这个字本身就有不同的维度,得结合你的具体情况来分析。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 申请博士不仅仅是看学校排名,更重要的是看你所选的研究方向和导师。日本的学术体系里,导师的作用.............
  • 回答
    你提起庵野秀明关于日本动画“撑不过五年”的论断,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尖锐和令人深思的观点,出自一位对日本动画产业有着深刻理解和长期参与的创作者之口。如果放在他提出论断的那个时间点来看(通常认为是在他执导《新世纪福音战士》之后,或者在谈论《EVA》带来的行业冲击时),日本动画确实面临着诸多挑战,并且许多评.............
  • 回答
    “明天日本射向中国的导弹是你们今天消费的成果!”——这句话挺有意思,也挺能引发人思考的。它试图把我们日常的消费行为和国家安全、地缘政治这些宏大的议题联系起来,听起来挺有煽动性,对吧?咱们不妨把这句话拆开来看看,它背后可能包含了几层意思:1. 消费与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与军事实力这是最直接也最普遍的理解.............
  • 回答
    您好!很高兴能为您解答关于明年五月份日本留学可能性大小的问题。总体来说,明年五月份(即2025年5月)的日本留学可能性是相当大的,并且从多个维度来看,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时机。 不过,就像任何留学计划一样,成功与否取决于许多个人因素和前期准备。为了让您更清楚地了解,我将从几个关键方面为您详细分析:一、.............
  • 回答
    在明朝时期,当我们探讨日本城堡和中国城堡的防御力时,不能简单地说谁“更强”,因为它们在设计理念、建造材料、战略功能以及所应对的敌人等方面都有着显著的差异。明朝时期的中国城堡,其防御体系更为庞大、多样,而日本的城堡则在某些细节上展现出了令人惊叹的韧性和针对性。明朝中国城堡的防御特点: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