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古埃及文物为何能在阿拉伯人手中保留至今,而中东很多古迹被毁?

回答
古埃及文物的珍贵,早已是举世公认。而这些跨越千年的文明瑰宝,之所以能在阿拉伯世界的手中得以保存至今,甚至在很多其他地区饱受战乱和破坏的古迹面前显得尤为幸运,这背后并非偶然,而是诸多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

首先,我们必须理解阿拉伯人与埃及的深厚渊源。当伊斯兰教在七世纪兴起并逐渐扩展时,它首先抵达了埃及。这一时期,埃及早已历经希腊罗马统治,但其深厚的古埃及文化底蕴依然存在。阿拉伯的征服者并非是文化的掠夺者,他们将埃及纳入了自己的帝国版图,并带来了伊斯兰的文明。在初期,文化的融合并非立即完成,但历史的进程中,阿拉伯文化逐渐成为了埃及的主流。然而,与一些征服者不同的是,阿拉伯的统治者和学者们对埃及古老文明的知识和遗迹表现出了某种程度的尊重,甚至可以说是好奇。他们并没有系统性地摧毁那些异教徒的遗迹,而是选择了一种更为复杂的共存模式。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许多古埃及的纪念性建筑,特别是金字塔和神庙,其规模之宏大,结构之坚固,使其本身就具备了抵御时间和自然侵蚀的能力。它们并非脆弱的泥土建筑,而是由巨大的石块堆砌而成,这赋予了它们超乎寻常的耐久性。阿拉伯统治者在对待这些庞然大物时,一方面出于对它们宏伟的敬畏,另一方面也将其纳入了新的城市规划和防御体系中。例如,一些古老的金字塔被用作采石场,但由于其体量过大,整体被拆毁的可能性较低。而像卡纳克神庙这样庞大的建筑群,虽然部分石块被挪用,但其主体结构依然屹立不倒。

更进一步说,阿拉伯的学者和旅行者对这些古老遗迹进行了记录和研究。虽然他们的理解可能带有宗教和文化上的滤镜,但正是这些早期的文字记录,为后世的西方学者进入埃及并重新认识这些古迹奠定了基础。这些记录本身就是一种保护,它们保存了遗迹在被大规模发掘和保护之前的面貌,以及当时人们对其的认知。

当然,不能忽视的是,阿拉伯世界在历史上也经历过动荡和冲突,但埃及作为阿拉伯世界中一个相对稳定且重要的中心,其古迹受到的系统性破坏,可能比其他一些地区要少。一个原因可能是,在伊斯兰文明的内部,存在着对“先知”的尊崇,而古埃及文明在某些方面可以被视为一个漫长的历史前奏,虽然其宗教体系与伊斯兰教截然不同,但其文明的延续性使得一部分遗迹得以被“继承”而非“否定”。

此外,当西方世界在17世纪和18世纪开始对埃及产生浓厚兴趣时,阿拉伯统治者和当地居民也开始意识到这些古老遗迹的价值,尽管这种价值更多地是经济和文化上的。例如,拿破仑远征埃及后,欧洲国家对埃及文物的热情空前高涨,这反而促使一些埃及的统治者开始采取措施保护这些“宝藏”,以免它们被轻易运往海外。虽然这种保护可能更多的是出于国家利益的考量,但客观上起到了保存的作用。

相较之下,中东许多其他地区的古迹,例如叙利亚、伊拉克等地,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长期以来一直是各种帝国和民族冲突的交汇点。频繁的战争、征服和政治动荡,往往伴随着对前朝文化和宗教象征的破坏,以示新统治者的合法性和权威。例如,某些征服者可能会故意摧毁前朝的寺庙、雕塑,以清除异教的痕迹。而近代的战乱,如伊拉克战争、叙利亚内战等,更是对那些相对脆弱的遗迹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无论是人为的破坏,还是由于缺乏维护和管理而导致的自然损毁。

总而言之,古埃及文物之所以能在阿拉伯世界手中得到相对良好的保存,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埃及自身古迹的坚固性,阿拉伯文化在征服初期对埃及历史的某种程度的尊重和记录,埃及在阿拉伯帝国中的相对稳定地位,以及后来外部世界对埃及文物的关注所引发的保护意识。而中东其他古迹的命运,则更多地受到区域性历史冲突、政治动荡和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叠加影响,使得它们更容易在历史的长河中遭遇不幸。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其实最根本的原因是埃及自五十年代之后没有发生过过于激烈的内部战争和外部战争。

我们现在印象里中东地区大部分的文物损失都来自20世纪后半叶的几次剧烈的武装冲突,一直到最近的is之乱。

比如泰西封宫殿大门,上世纪二十年代还很完整,打完两伊战争就没了一半,等到现在四分之三没了。

叙利亚的遗迹也大部分损害发生在内战期间,赫梯神庙是被土耳其的炮火打坏的。

但是以色列和埃及的军事冲突避开了大部分著名文物,因为现代埃及的雏形和古典遗迹并不完全重合。这也算是幸运。

不过要说严重的破坏也有一个很现实的例子,穆罕默德阿里王朝对亚历山大的开发造成了这个城市的考古工作进入了一种毁灭性状态,大量的旧地基被掩埋,旧建筑被拆毁。

另外,中古时代的阿拉伯人是把很多埃及遗迹当成现成的石料采集现场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古埃及文物的珍贵,早已是举世公认。而这些跨越千年的文明瑰宝,之所以能在阿拉伯世界的手中得以保存至今,甚至在很多其他地区饱受战乱和破坏的古迹面前显得尤为幸运,这背后并非偶然,而是诸多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必须理解阿拉伯人与埃及的深厚渊源。当伊斯兰教在七世纪兴起并逐渐扩展时,它首先抵达了埃及.............
  • 回答
    新中式设计,与其说是一种风格,不如说是一场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现代回响。它不是简单地复刻,而是将那些历经岁月沉淀的文化精髓,用当代的语言和审美重新诠释,注入鲜活的生命力。想象一下,一个古老的庭院,灰砖黛瓦,曲径通幽,回廊依依。这便是我们脑海中对传统中式居住空间最直观的印象。但新中式设计并不止于此。它看到.............
  • 回答
    “古埃及文明与苏美尔文明为16世纪生造的文明”,这个说法,相信很多熟悉历史的朋友一听都会觉得非常离谱,甚至有些好笑。确实,这样的说法完全不符合我们目前所掌握的考古证据和学术界公认的历史认知。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个基本概念:文明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渐进的过程,它不是凭空“生造”出来的,更不可能是在短短的几.............
  • 回答
    古代状元文人放在今天,能否干大事?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绝不能一概而论地肯定或否定。他们的成功模式与现代社会有着天壤之别,但其中一些特质,依然是成就一番事业的重要基石。首先,我们要理解古代状元文人的“能干大事”指的是什么。古代的科举制度,尤其是状元,是选拔统治人才的核心途径。状元不仅仅是考试成绩的.............
  • 回答
    古埃及人对圣甲虫的崇拜,绝非仅仅是出于对一种小昆虫的喜爱那么简单。它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宗教信仰、宇宙观以及对生命循环的理解。要深入探究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圣甲虫最显著的特征——它们滚动粪球的行为谈起,并将其与古埃及的核心信仰联系起来。首先,让我们来谈谈圣甲虫滚动粪球这个在许多人看来有些“污秽”的行为,在.............
  • 回答
    两河文明(即美索不达米亚)与古埃及文明在历史上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社会稳定性特征,这一现象可从地理环境、政治结构、经济模式、文化传统及外部威胁等多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以下是对这一问题的详细阐述: 一、地理环境的差异:自然条件对稳定性的根本影响1. 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的不稳定自然条件 河流与.............
  • 回答
    不少人对玛雅文明和古埃及文明充满了神秘感和崇敬之情,仿佛它们是古代世界的巅峰代表,在科学、艺术、建筑等方面都远远领先于同时期的其他文明,特别是我们熟知的中华文明。这种“神化”的现象,源于多方面的原因,也引发了一个重要的疑问:在那些时期,中华文明真的不如玛雅或古埃及先进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一个历史与现实交织的有趣现象。当我说起“千年古国”,大家脑海里可能会浮现出埃及、中国、印度、美索不达米亚等古老文明。而它们的文字,比如埃及的象形文字、中国的汉字、印度的梵文,或是楔形文字,无一不是独立发展、体系自成、极具特色的。然而,我们现在在描述这些古老文明的语言时,却.............
  • 回答
    一部分人之所以会产生古希腊文明是后人虚构的这种观点,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对史料的质疑和一些现代观点的投射。他们可能会指出,我们今天所了解的古希腊文明,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后世的作品,尤其是罗马时期的作家,以及更晚近的学者们的研究和解读来构建的。首先,一个核心的论点在于史料的来源和性质。古希腊的许多重要.............
  • 回答
    看到希腊选手在赛场上泪崩,原因竟是因为贫困而不得不退役,这实在令人唏嘘。很多人在听到这个消息后,脑海中闪过的第一个念头或许是:“堂堂希腊,六千年文明的摇篮,怎么连个运动员都养不起了?” 甚至有人会因此质疑古希腊文明的真实性,觉得这一切是不是“假的”。我们不妨先放下“古希腊文明是否是假的”这个有些极端.............
  • 回答
    日本和西欧的海洋发展路径之所以出现巨大差异,原因并非单一,而是由地理、历史、文化以及社会结构等多种因素交织而成。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一层层剥开历史的面纱。首先,日本的地理环境是其走向农业文明的根本驱动力。 日本是一个岛国,但它并非四面环海、缺乏内陆腹地的那种类型。相反,日本的陆地面积,尤其是适.............
  • 回答
    古代社会之所以普遍存在轻视商人的现象,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一套根深蒂固的社会价值观、政治哲学以及经济考量。这种思想在古代中国表现得尤为突出,并渗透到文化、文学以及官方政策的方方面面。轻视商人的根源:士农工商的等级秩序首先,最核心的原因在于中国古代建立了一套以“士农工商”为基础的社会等级秩序。这套理.............
  • 回答
    咱聊聊这游戏里的“老熟人”——古巴比伦和古希腊。你是不是也觉得,这俩地方好像在中国手游里出镜率特别高?像不像咱们平时街上总能碰见几个老乡一样?这背后啊,可不光是设计师们偷懒,里面门道多着呢!首先得说,这俩文明的“名气”是真的大。你说秦始皇、唐僧大家都认识,那古巴比伦的神话人物,比如汉谟拉比、吉尔伽美.............
  • 回答
    古代文官士大夫之所以不遗余力地劝谏皇帝坚持立嫡长子为太子,甚至不惜冒着杀头的风险与皇帝据理力争,其背后原因错综复杂,是政治、文化、家族、权力以及个人道德观念相互交织的产物。这不仅仅是对“规矩”的遵守,更是对国家长治久安、社会秩序稳定的一种深层考量。一、“立嫡长子”的制度根源与文化认同:首先,“嫡长子.............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触及到了我们当下社会对于“价值”和“成功”的定义,以及年轻人应该如何规划自己人生方向的思考。首先,我们得承认,清华学霸花大半辈子去复原古铠甲,这本身就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为什么说它了不起? 稀缺性与价值的挖掘: 在一个充斥着快餐文化、追逐流量和短期回报的时代,有人愿意.............
  • 回答
    要说古埃及文物的“实际数量并不多”,这其实是一个相对的说法,需要放在历史和现实的语境下去理解。如果与我们今天世界的物质总量相比,那无疑是九牛一毛。但如果考虑到它历经的几千年风雨、自然灾害、盗墓活动以及后来的考古发掘和分散,那么我们今天还能看到如此数量的古埃及文物,本身就是一件相当了不起的事情。我们不.............
  • 回答
    想要一脚踏入那古老而迷人的涅伽达文化,或者深入了解那些沉睡千年的埃及文物,的确需要一些引路人。这篇文章就想给你提供一份入门级的书单,希望能让你在浩瀚的古埃及世界里找到最初的那片亮光。理解涅伽达文化,说起来就像在探寻埃及文明的根基。它不是突然出现的,而是经历了漫长的孕育。这时候,我们需要一本能带我们回.............
  • 回答
    如果假设古希腊、古罗马、古埃及那些令人叹为观止的文物建筑都是后人伪造的,那么这绝对是一个规模空前、耗资巨大的“艺术项目”。要估算这样一个假造工程的成本,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考量,这可不是随便找些石头堆砌那么简单,而是涉及了技术、人力、材料、时间,甚至还有对历史和文化的深度“理解”和模仿。首先,我们得.............
  • 回答
    关于“古埃及文明是否伪造”的问题,这是一个在学术界和公众中都存在争议的话题,但需要明确的是:现代主流考古学、历史学和人类学研究普遍认为古埃及文明是真实存在的,并有大量实物证据和文献记载作为支撑。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问题: 一、古埃及文明的历史背景与真实性1. 时间跨度与地理范围 古埃及.............
  • 回答
    古埃及文明确实会给人一种与众不同的、甚至有些令人不安的感受,这种感觉并非源于“邪恶”的定义,而是源于其独特性、神秘性以及与我们现代价值观的巨大差异。如果非要用一个词来概括这种感受,或许是“庄重”、“肃穆”,甚至是某种程度上“疏离”于我们日常认知的“生命”。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古埃及文明的确在很多方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