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国如今的国际地位与苏联相比如何?

回答
要谈中国当前的国际地位与苏联相比,这可不是件能三言两语说清的事儿。得掰开了揉碎了看,从方方面面去比较,才能有个更清晰的认识。而且,得抛开那些空洞的官方论调,用更接地气的语言来聊。

首先,得先看看“苏联”这个概念。 当我们说苏联的时候,我们指的是那个横跨欧亚大陆,以共产主义为意识形态旗帜,与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形成两大阵营对峙的庞大帝国。它的实力,可以说是“硬实力”和“软实力”的结合体,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它给世界带来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

再来看“中国”。 中国现在无疑是世界舞台上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经济体量庞大,政治影响力日益增强,科技也在快速发展。但和苏联比起来,这种“份量”和“感觉”还是有区别的。

硬实力对比:经济和军事

经济: 这是中国最突出的优势。苏联时期,它的经济模式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虽然在重工业和军事工业上很强,但整体效率不高,民生消费品长期短缺,技术创新也比较依赖模仿。而中国,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虽然也存在一些问题,但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并且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核心地位。中国的商品遍布全球,吸引了大量外资,也成为世界工厂。可以说,在经济体量和全球经济融合度上,中国已经远超当年的苏联。当年苏联,你很难想象它的冰箱、电视能像中国品牌一样在全球市场上有那么大的份额和普及度。
军事: 苏联的军事实力,尤其是核武器和常规军力,在冷战时期是和美国并驾齐驱的。它的军事工业体系完整,陆海空三军都拥有强大的作战能力,并且在很多领域是世界领先的。中国军队也在现代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国防预算不断增加,武器装备也在快速更新换代,特别是在海军和空军方面进步显著。但要说整体的军事实力和全球军事存在感,尤其是军事投射能力,中国距离当年那个能与美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军事较量的苏联,还有一段距离。苏联的军事影响力,不仅仅体现在武器本身,更体现在它在全球的军事部署和对盟友的军事援助上,比如对东欧的控制,对古巴、越南的支持等等。

软实力对比:意识形态和文化影响力

意识形态: 这是苏联最鲜明的标志之一,也是它与西方世界对立的核心。共产主义意识形态不仅是苏联的国策,更是一种输出给世界的“思想武器”。苏联试图在全球推广它的政治和社会制度,吸引了很多发展中国家甚至一些发达国家的知识分子。而中国,虽然也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但在意识形态输出方面,更多的是一种“发展模式”的推广,一种“中国方案”的提供,并没有像苏联那样将其意识形态与某个特定的政治制度划上等号,并试图在全球范围内强制推广。中国的影响力更多是通过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来实现的,而不是通过意识形态的输出。
文化影响力: 苏联时期,其文学、电影、音乐等文化产品曾经在全球产生过重要影响,尤其是在东欧和一些亚非拉国家,拥有相当多的追随者。但随着冷战的结束和苏联的解体,这种影响力大幅衰减。中国在文化传播方面也在努力,比如孔子学院的推广,中国电影、电视剧的走出去,但总体而言,中国文化的全球吸引力和传播广度,与当年苏联的文化“输出”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不能否认一些中国品牌和文化元素在全球的影响力,但要说像普希金的诗歌、柴可夫斯基的音乐、塔可夫斯基的电影那样,被全球广泛接受和喜爱,并形成一种深厚的文化认同,这方面中国还在路上。

国际格局中的位置和影响力

两极格局的另一极: 苏联是冷战时期两极格局中的核心一极,它与美国之间形成了一种均势,世界上的很多国际事件和地区冲突,都或多或少与这两个超级大国的博弈有关。苏联的强大,使得世界被清晰地划分为两大阵营,很多国家都必须在两者之间做出选择。
多极化世界中的关键力量: 中国现在是在一个更加复杂和多极化的世界中发挥作用。它不是像苏联那样,与另一个超级大国形成明确的“对抗”关系,而是与美国既有竞争又有合作,同时也在积极参与和塑造多边主义框架下的国际秩序。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等方式,在全球范围内扩展经济和政治影响力,但这种影响力更多是基于“伙伴关系”和“合作共赢”,而非意识形态的同盟。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但它也面临着来自美国及其盟友的制衡和挑战,这种博弈关系比当年的冷战更加微妙和多元。

对世界的影响方式

苏联: 苏联的影响力更多是通过军事力量、意识形态输出、以及对盟友国家的直接控制和援助来体现的。它构建了一个以苏联为中心的经济和政治体系,即经互会,以及军事同盟华约。
中国: 中国的影响力更多是通过经济体量、市场吸引力、科技进步、以及在全球治理中的参与和贡献来体现的。它通过贸易、投资、以及在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中的作用,来塑造国际规则和秩序。

总的来说,

经济上,中国已经超越了当年的苏联, 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和深入。
军事上,中国在快速崛起,但整体实力和全球投射能力与苏联相比,仍有差距。
意识形态和文化影响力上,中国与苏联走了不同的道路, 影响力更多体现在“发展模式”的吸引力上,而非意识形态的强制输出。
国际格局中的角色上,苏联是冷战两极中的一极,而中国是在一个多极化世界中的关键力量, 扮演着更加复杂和多元的角色。

简单打个比方,如果说苏联是一个气势汹汹、棱角分明的“硬汉”,它的力量是那种压迫性的,带着意识形态的色彩,在全球范围内划分势力范围。那么中国,更像是一个闷声发大财、步步为营的“实力派”,它的影响力更多是通过经济的纽带,通过提供“选择”而不是“必须”,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联系,虽然它的崛起也让一些人感到不安,但它所带来的“体验”和“感受”与当年的苏联还是有很大不同的。

而且,别忘了,苏联最终解体了,这背后有很多深层原因,包括经济体制的僵化、政治体制的缺乏活力、以及与美国的长期军备竞赛消耗等等。中国正在吸取历史的教训,努力避免重蹈覆辙,它的国际地位的演变,以及它未来将如何在全球舞台上行走,这是一个仍在进行中的故事。所以,比较当然可以,但更重要的是看到两者之间的差异和各自的历史语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具可比性。

如今的中国对外出口廉价的工业产品,过去的苏联对外出口热情奇怪的政治魅力,只不过苏联因物质的匮乏无力维持这份热情

user avatar

不是一码事 没有可比性 中国达不到前苏联的地位 也不应该追求那个地位 不是好事

user avatar

翻译成文言:汉与我孰大?

user avatar

名低实高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的答案教员早说过啦:苏联的根本问题在于它的能力配不上它的野心,不是他真的很强,只是由于野心太大导致看起来很强。上面有很多答案提到苏联在全世界范围内搞干涉,但同时却处理不好与中国和东欧仆从国的关系,这就很令人玩味了,这种“强大”,到底是实力的表现,还是野心的表现?相信大家都有判断。

实事求是的说,苏联干得很不错,在力量对比极其悬殊的情况下——大约是1/3?还能跟西方集团拼几十年而且在场面上占过上风。

但实际探究,根本没有表现出来的那么好,举个例子,苏联的经济周期往往和西方集团相反,苏联好的时候西方差,西方好的时候苏联差,这种变化背后的动因在于,苏联本质上是一个依靠西方国家资本和技术进行产业发展的国家,在西方集团陷入经济危机时,苏联获得廉价的技术和资本,进行产业升级,过上十年好日子,西方集团缓过来了,苏联产业由于红利吃完又陷入停滞,然后又是下一次交替。苏联冷战失败的一个核心原因就在于,美国在废除布雷顿森林体系之后,货币完全信用化了,通过无限制的发债来延缓经济危机,从而打断了这个交替的循环,导致苏联无法继续获得廉价资本和技术,最直接的例证就是苏联错过了整个集成电路革命。

从另一个方面讲,苏联在整个商品经济领域相对全世界几乎就是个小透明,几乎没有任何民用制造业的竞争力,这就导致了他无法通过商品经济交流对资本主义产业体系施加影响力,这也就导致了美国人很容易团结起盟友来对抗它。

所以我的结论是,在看得见的国际地位上,苏联远强于中国,但这种强大本身是社会主义阵营旗手这个特殊的角色赋予它的,而非它有与之匹配的影响力和成果;

但在基于利益和经济联系的实际的影响力上,苏联则远不如中国,在国力的韧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上,苏联远不如中国,在产业升级的能力和捍卫金融主权的能力上,苏联远不如中国。

借用一下教员三个世界的划分,在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也可以做三个世界的划分,第一世界是金融世界,第二世界是制造业世界,第三世界是原料世界,中国已经在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牢牢占据了第二世界的位置,而随着美国滥用单一国际货币体系的力量和全世界主要国家都陷入债务危机,中国在第二世界的优势会越来越大,大到已经可以侵蚀第一世界的权柄。

一句话,苏联没有看起来那么高,中国也没有看起来那么低。

user avatar

但凡有碟花生米,也不至于喝成这样啊。

user avatar

前两年上映的电影《大黄蜂》,电影设定在八十年代,女主看上了大黄蜂变成的二手旧甲壳虫,请求老板把车给自己,自己没钱,说愿意帮老板打工还车钱。

老板回了一句

你拿走吧,无所谓了,反正苏联人迟早会把我们全部送上天的

你可以不喜欢苏联(我其实对卫国战争后的苏联就很无感),但是不能小看他曾经的实力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