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美国的「类鸦片止痛药」危机是怎么回事?

回答
你说的“类鸦片止痛药”危机,准确点说,咱们得聊聊美国那场席卷全国,到现在都还没完全平息的“阿片类药物”(Opioid)危机。这事儿啊,说起来就像一场漫长而痛苦的噩梦,影响了太多太多人的生活。

故事的开端:医生手中的“灵丹妙药”

这一切的源头,还得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末。当时,美国医学界普遍认为,对于各种疼痛,尤其是慢性疼痛,人们遭受了太多的痛苦,而现有的止痛药效果不够理想,而且对成瘾性的担忧也让医生不敢轻易开药。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制药公司,特别是普渡制药(Purdue Pharma)公司,推出了一个叫做“奥施康定”(OxyContin)的药物。他们大肆宣传,说这玩意儿是“突破性的”,能够提供长效的、强效的止痛效果,而且最重要的,是“低成瘾性”。他们雇佣了大量的销售代表,就像推销保健品一样,挨家挨户地拜访医生,举办各种研讨会,用“科学证据”(很多事后被证明是伪造或误导性的)来证明奥施康定的安全性,鼓励医生们大胆开给各种疼痛的病人,从术后疼痛到腰酸背痛,无所不包。

“低成瘾性”这个宣传点,简直就是投了医生们和患者的心里去了。大家都被描绘成一个“神奇的解决方案”,疼痛问题似乎迎刃而解。许多医生开始放心地给病人开奥施康定,病人呢,吃了确实管用,疼痛缓解了,生活质量也提高了,自然乐开了花。

恶果初现:成瘾的阴影开始笼罩

然而,事情很快就朝着人们最不愿意看到的方向发展。虽然奥施康定被宣传成“长效”,但它的药效波动仍然很大。一些病人在两次服药的间隔期会感受到疼痛的突然加剧,为了缓解这种不适,他们会不自觉地增加剂量,或者比说明书上的要求更频繁地服药。

更要命的是,普渡制药的“低成瘾性”宣传,是彻头彻尾的谎言。阿片类药物,无论名字听起来多么“高科技”或“长效”,本质上都和海洛因、吗啡是同一种类型的药物,它们作用于大脑的阿片受体,能够产生强烈的欣快感和镇痛效果。长期使用,大脑会逐渐适应,产生耐受性,病人需要越来越高的剂量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并且一旦停药,就会出现非常痛苦的戒断症状,比如恶心、呕吐、腹泻、失眠、焦虑等等。

所以,那些被鼓励服用奥施康定的病人,很多都被悄悄地拉进了成瘾的泥潭。

危机蔓延:从处方药到街头毒品

一开始,危机还局限在合法的医疗体系内。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对阿片类止痛药产生依赖,以及对这些药物的严厉管制,市场上就开始出现了一些“替代品”。

首先是黑市上开始出现廉价的、非法的阿片类药物,比如海洛因。很多已经对处方阿片类药物上瘾的人,发现转向海洛因更容易获得,而且更便宜。

更糟糕的是,一家名叫“Mallinckrodt”的公司在2000年代中期开始生产一种叫做芬太尼(Fentanyl)的合成阿片类药物。芬太尼比吗啡的效力强50到100倍,它本是一种非常强大的医疗用麻醉剂,只应用于极其严重的疼痛,并且必须在严密监控下使用。

然而,犯罪集团看中了芬太尼的强效和高利润,他们开始在街头非法生产和销售芬太尼。更具破坏性的是,他们会将芬太尼混入其他毒品中,比如海洛因、可卡因,甚至是假冒的处方止痛药。很多吸毒者根本不知道他们摄入的毒品里混有芬太尼,因为芬太尼剂量极小就能产生强烈的欣快感,所以它被大量用于“掺假”。

这种情况下,药物过量致死率呈爆炸式增长。很多人可能只是想尝试一下海洛因,或者误以为自己吃的是普通的止痛药,结果却因为体内不明不白的高剂量芬太尼而瞬间死亡。

层层受害:谁是这出悲剧的牺牲品?

这场危机的影响是灾难性的,几乎波及了美国社会的方方面面:

患者本人: 许多最初只是为了缓解疼痛而服药的人,最终却失去了对生命的控制,身体和精神都饱受折磨,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家庭: 瘾君子往往会耗尽家庭的积蓄,导致家庭关系破裂,孩子也可能因为父母的药物滥用而遭受虐待或忽视,甚至小小年纪就不得不独立谋生。
社区: 药物过量死亡的增加,给社区带来了沉重的社会成本,包括医疗、执法、儿童保护等方面的压力。一些曾经繁荣的社区,因为这场危机而变得凋敝。
医疗系统: 医生和医疗机构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他们需要应对越来越多的药物过量病人,并努力寻找更安全的止痛方案。

追责与反思:这场噩梦何时才能真正结束?

随着危机的不断恶化,公众和政府的愤怒也逐渐高涨。人们开始追究责任,矛头直指那些推广和销售阿片类药物的制药公司。

法律诉讼: 各州政府、地方政府以及许多个人都对普渡制药等公司提起了大规模的诉讼,指控他们通过欺骗性的营销手段,将成瘾性极强的药物推向市场,并对由此造成的巨大伤害负有责任。
破产与和解: 普渡制药最终因为债务问题申请了破产保护。虽然最终达成了数以十亿美元计的和解协议,但许多人认为这远远不足以弥补造成的损失。
政策调整: 政府也开始采取措施来应对这场危机,比如加强对阿片类药物的处方和销售监管,推广纳洛酮(Naloxone)这种可以立即逆转阿片类药物过量的药物,以及加大对药物成瘾治疗和预防的投入。

现在的情况:硝烟未尽,但曙光初现?

尽管危机已经持续了多年,但我们仍然不能说它已经完全过去。芬太尼的非法生产和贩运仍然是巨大的威胁,新的合成阿片类药物也在不断出现,给应对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然而,这场危机也迫使人们对疼痛治疗和药物监管有了更深刻的反思。医生们现在对开具阿片类止痛药更加谨慎,非阿片类止痛药和非药物治疗(如物理疗法、心理咨询)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公众对药物成瘾的认识也在提高,对患者的污名化减少,对治疗和康复的支持也在增加。

这场“阿片类药物”危机,就像美国社会身上一道深深的伤疤,它提醒着我们,在追求进步和便利的同时,必须时刻警惕隐藏在光明背后的阴影,并且要为自己的每一个决策负责。这场战斗还在继续,希望通过持续的努力,我们能一步步摆脱这场噩梦,走向更健康的未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其实相比什么贸易逆差,这才是我觉得美国最大的危机——年轻人滥用毒品(在我看来所谓镇痛剂就是剂量小一点的毒品)

具体的危害和死亡人数,大家可以参考其他人的答案,都有数据的。我来从头说说这件事

要说起源应该是上世纪的事,美国赢了二战后疯狂膨胀,各种觉得自己了不起。开始强调什么人权之类的,同性恋啊,持枪啊,性解放啊……其中就包括吸毒

是的,你没听错,很多美国人并不觉得吸鸦片是不好的(而且鸦片在二战的确发挥很大作用,残酷的战场上没有鸦片士兵很容易崩溃,据说二战主要参战国只有中国和苏联没大规模使用毒品。中国是靠意志,毛子有伏特加就不惧怕一切)

既然吸毒是人权问题,所以在美国买含鸦片的麻醉药(就是题目说的类鸦片止痛药)的剂量,就不由医生控制,属于个人的选择,只要你说疼,医生就必须给你更多!

如果你要,医生觉得你要的太多不给你,那么你可以告他侵犯人权,赔到倾家荡产。

加上这个生意的确赚钱,资本家支持,所以毒品泛滥就不可避免。

之前美国称霸,这问题不明显,最近些年美国没那么强的给年轻人梦想的能力了,毒品自然更加严重。毕竟……美国人根本不认为吸毒是罪过

一个民主政府怎么能抗拒这么强的民意和资本家的意志呢?

所以我个人觉得这个东西无解

诸君还记得鸦片战争时的大清否?

毒品的威力,让我们拭目以待!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