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传授的知识是错的,传达的治学态度也是错的。
简单纠错如下:
草船借箭:
魏略曰:权乘大船来观军,公使弓弩乱发,箭著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
简单翻《魏略》也知道,孙权乘的是大船而非划个小船,更没有什么草人。
空城计:
郭冲三事曰:亮屯于阳平,遣魏延诸军并兵东下,亮惟留万人守城。晋宣帝率二十万众拒亮,而与延军错道,径至前,当亮六十里所,侦候白宣帝说亮在城中兵少力弱。亮亦知宣帝垂至,已与相偪,欲前赴延军,相去又远,回迹反追,势不相及,将士失色,莫知其计。亮意气自若,敕军中皆卧旗息鼓,不得妄出菴幔,又令大开四城门,埽地卻洒。宣帝常谓亮持重,而猥见势弱,疑其有伏兵,於是引军北趣山。明日食时,亮谓参佐拊手大笑曰:"司马懿必谓吾怯,将有强伏,循山走矣。"候逻还白,如亮所言。宣帝后知,深以为恨。
这条史料是演义空城计桥段的史源,起码要介绍下。
羽扇/纶巾:
诸葛武侯与司马宣王在渭滨,将战,宣王戎服莅事。使人视武侯素舆、葛巾、持白毛扇,指麾三军,皆随其进止。宣王闻而叹曰:“可谓名士!”——裴启《语林》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裴启是东晋人,而苏轼是宋人,诸葛亮的羽扇形象至少比周瑜的羽扇形象早出现六百年。而诸葛亮从葛巾、羽扇的装束形象演变为羽扇纶巾,是基于其道家神仙定位产生的。
瑜长壮有姿貌。
周瑜羽扇纶巾的是诗词形象,历史中的周瑜是高大健壮,容貌俊美。
岳阳楼上,纶巾羽扇,谁识天人。——吕岩《雨中花》
苏轼把羽扇纶巾的形象给予周瑜,但吕洞宾这首《雨中花》比苏轼早了多少年?这形象本就是道家塑造出的。
诸葛亮后勤主管,庞统等谋士死的差不多了才有诸葛亮一席之地:
先主领荆州,统以从事守耒阳令,在县不治,免官。吴将鲁肃遗先主书曰:"庞士元非百里才也,使处治中、别驾之任,始当展其骥足耳。"诸葛亮亦言之於先主,先主见与善谭,大器之,以为治中从事。亲待亚於诸葛亮,遂与亮并为军师中郎将。
庞统是亚于诸葛亮的地位,说成庞统死了才有诸葛亮一席之地是不是过分了?庞统未死时诸葛亮已经率领荆州军入川作战,这能证明诸葛亮是个后勤主管,叫庞统死了诸葛亮才有一席之地?“后来庞统这些谋士死了”中的“这些”又指庞统和谁?
诸葛亮六出祁山,历史评价是为夺兵权:
这已经无力吐槽,这位女教师深受公众号毒害可见一斑。可以行使君权的诸葛亮还用得着用北伐来夺兵权?兵权归谁要听诸葛亮的好么……
诸葛亮身高不到1.7米,黑黑的,长相猥琐:
西汉一般是23厘米/尺,东汉一般是23.4厘米/尺,那么诸葛亮身高八尺,实际身高大概是1.87米的身高。神知道视频说诸葛亮身高不到一米七是拿啥算出来的。至于黑黑的和长相猥琐简直闻所未闻。
其实有一点很有趣,《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课程中专门拿出二分钟来黑诸葛亮,这种行为本身就莫名其妙。要讲的东西有没有认真备课,还是现场发挥?但凡觉得要对学生认真负责,但凡有个查阅原文核实的精神,都不至于这种表现。
就算要做话题关联,李白《赤壁歌送别》,杨巨源《上刘侍中》等唐代作品中的周瑜形象与苏轼塑造的周瑜形象迥异,欣赏之余还可谈谈唐宋大环境造成的演变。曲有误周郎顾这典故庾信便用过,而张祜的“坐中知密顾,微笑是周郎”与李端的“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不美么?
不要说这些内容考试不考,难不成诸葛亮后勤主管,北伐为了夺兵权这些胡说八道考试里就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