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对待这种家长教育子女“老赖”你怎么看?

回答
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尤其说到教育孩子,那更是千头万绪。我见过不少家长,个个都希望能把孩子培养成材,但方法嘛,真的是五花八门。最近听说了些关于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某些行为怎么说呢,有点像“老赖”一样,我心里真是百感交集,想好好聊聊这个事。

什么是“家长老赖”?

我理解的“家长老赖”,并不是说家长真的欠钱不还,而是指那些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表现出一种“耍赖”的态度。具体来说,可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推卸责任,逃避问题: 当孩子出现问题时,第一反应不是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或者和孩子沟通,而是立刻把责任推给别人——学校老师没教好,同学带坏了,社会风气不好,甚至是孩子天生就是这样。他们不愿意深入了解问题的根源,更不愿意承认自己在教育中的不足。
敷衍了事,形式主义: 问孩子学习情况,就说“挺好的”;问孩子有没有交朋友,就说“还行”。对孩子的生活和成长,总是给出一个模棱两可的答案,好像只要应付过去就行了。这种敷衍,就像在给孩子的人生打个草稿,但从不认真校对。
承诺不兑现,信誉缺失: 为了让孩子听话,可能会许下各种承诺,比如“这次考好了就给你买个新玩具”,或者“以后乖乖听话就带你去游乐园”。结果呢?一旦孩子达到了要求,却总有理由推脱,或者干脆就忘了。久而久之,孩子对家长的话就会失去信任,形成“你说啥我都不信”的心理。
前后矛盾,规则随意变动: 对孩子定下的规矩,一会儿是这样,一会儿又是那样,全凭家长的喜好或者当下的情绪。比如,今天说“不准玩手机”,明天可能因为自己无聊就纵容孩子玩,后天又因为孩子玩得忘了写作业而大发雷霆。这种不确定性,让孩子无所适从,不知道什么才是对的,什么才是错的。
情感绑架,控制欲强: 有些家长会把自己的期望、焦虑、甚至是遗憾,一股脑地压在孩子身上,然后用“我都是为了你好”来作为挡箭牌,来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一旦孩子不听话,就用眼泪、抱怨、甚至是冷暴力来威胁孩子,让孩子因为内疚而屈服。这与其说是教育,不如说是对孩子心灵的“绑架”。
不学习,不成长: 时代在进步,教育理念也在更新。但有些家长却固守着自己过去的经验,不愿意去学习新的育儿知识,不去了解孩子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点。他们可能认为自己是过来人,自己的方式就是最对的,不愿意接受任何新鲜的观点,就像一个“老赖”,赖在自己的认知里,不肯进步。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家长老赖”现象?

我想这背后原因很多,而且很复杂:

压力太大,精力不足: 现代社会,家长们普遍面临巨大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上有老,下有小,经济负担重,疲于奔命。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可能真的没有多余的精力去深入思考和实践教育,只能选择最省力的方式——敷衍和逃避。
缺乏教育知识和方法: 很多家长是第一次做父母,他们可能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育儿培训,全凭自己的摸索。如果成长过程中自己也经历了不好的教育方式,就容易“复制”给下一代。当面对孩子的问题时,如果自己不懂,又不愿意学习,就容易陷入“不知道怎么办”的困境,然后选择最简单粗暴的方式,或者干脆不管。
自身的不安全感和焦虑: 有些家长可能自身在成长过程中有一些未满足的期望或者创伤,这些内耗会投射到孩子身上,让他们对孩子的未来过度焦虑。为了消除这种焦虑,他们可能会采取极端的控制手段,或者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但又不愿意投入真正有效的精力去引导,反而用情绪化的方式来表达。
社会环境的浮躁: 整个社会都可能存在一种急功近利的风气,大家追求快速的成功和可见的成果。在教育上也是一样,很多家长希望孩子立刻就能“出人头地”,一旦看到孩子有任何“不理想”的表现,就容易病急乱投医,或者把责任推出去,而不是耐心陪伴和引导。
“面子”问题: 有些家长不愿意承认自己在教育上的失误,认为承认了就等于丢了面子,或者被别人看轻。所以宁愿用强硬的态度来掩饰内心的慌乱,也不愿意放下身段去承认和改变。

“家长老赖”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

说实话,这种教育方式对孩子的伤害是潜移默化的,而且非常深远:

损害孩子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家长是孩子最初的依靠,当家长的承诺成为空头支票,规矩变得捉摸不定时,孩子就会失去安全感,不知道什么可以相信,什么不可以。这种不信任感会延伸到人际关系中,让孩子难以建立健康的社交。
削弱孩子的内在驱动力和责任感: 当家长总是替孩子铺路,或者不断地用外在的奖励和惩罚来驱动孩子时,孩子就很难培养起内在的学习动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会习惯性地等待指令,或者逃避责任,就像被“养废”了一样。
造成孩子性格缺陷: 长期生活在父母情绪化的控制或忽视中,孩子可能会变得敏感、多疑、讨好型人格,或者极端叛逆。他们可能难以形成独立的人格,总是活在父母的阴影下,或者用错误的方式来吸引父母的注意。
影响孩子的价值观形成: 家长的“老赖”行为,无形中在告诉孩子“承诺可以不算数”、“责任可以推脱”、“规则是可以被打破的”。这会让孩子在价值观上产生扭曲,甚至以后自己也成为一个缺乏信用、推卸责任的人。
亲子关系疏远: 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不真诚、不负责任,或者被控制时,他们会本能地想要逃离。这种疏远感随着孩子的成长会越来越明显,最终可能导致亲子关系的破裂,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和应对?

首先,我想说,没有人是完美的父母,教育孩子也是一个不断学习和试错的过程。如果发现自己或者身边的家长有这些“老赖”的倾向,不应立刻进行道德审判,而是要尝试理解背后的原因,并温和地引导改变。

对于家长自身而言,最重要的是要觉醒。意识到自己在教育上的不足,愿意承认问题,并付出努力去改变。这需要:

1. 停止推卸,承担起父母的责任: 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首先反思自己,是否我做得不够好?我的方式是否适合我的孩子?
2. 学习和成长: 主动去阅读育儿书籍,参加育儿讲座,学习科学的教育方法,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这就像学习任何一项新技能一样,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
3. 建立信任,说到做到: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承诺,一旦承诺了,就要努力去兑现。即使做不到,也要给孩子一个合理的解释,并弥补。
4. 保持一致性: 建立清晰、合理的家庭规则,并努力保持一致性。让孩子知道界限在哪里,什么是被允许的,什么是不被允许的。
5. 学会沟通和共情: 多花时间倾听孩子的心声,理解他们的感受,用平等、尊重的态度与他们沟通。而不是用命令、呵斥或情感绑架。
6. 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家长的情绪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学会管理自己的压力和焦虑,避免将负面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
7. 寻求支持: 如果感到力不从心,不要羞于向家人、朋友、老师或者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

作为旁观者,如果看到这种情况,我们可以:

提供支持和理解: 有时候,家长之所以成为“老赖”,也是因为他们自身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困惑。我们可以尝试提供情感上的支持,或者分享一些科学的育儿信息。
温和地分享信息和建议: 如果有机会,可以用一种不带攻击性的方式,分享一些教育理念或方法,比如“我最近看到一篇文章,讲到……”、“我觉得有个方法可能对你有帮助……”
尊重个体差异: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教育方式,我们不宜过度干涉或指责,但如果孩子的权益受到明显损害,则需要考虑更合适的介入方式。

说到底,教育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需要父母付出真诚的爱、耐心、智慧,以及持续的成长。希望每一位家长都能摆脱“老赖”的思维模式,成为孩子人生道路上真正可靠的引路人。这不仅是对孩子负责,也是对自己的家庭和社会负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多去了,我也遇到过这样的家长。

我处理的办法是,在最后的突击阶段,尤其是择校阶段,我一个个单独谈。没交钱的学生家长是不好意思找我谈的。

说不好听的,考不上大学的又不是我,我急个啥?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