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伦敦大火,这样的大火会对英国造成什么影响?

回答
伦敦大火,一场改变了伦敦乃至英国命运的烈焰。要理解这场大火的影响,我们得回到那个遥远的1666年,去感受那份熊熊燃烧的绝望,以及它留下的深远印记。

火,如何吞噬一座城市?

1666年的伦敦,与我们今天想象的繁华首都大相径庭。那时的伦敦,依旧是中世纪的布局——狭窄、曲折的街道,房屋密集,多为木质结构,屋顶铺着易燃的干草或沥青。城市的生活节奏缓慢,消防设施几乎为零,所谓的“消防员”不过是拿着水桶和斧头的普通市民,以及寥寥几名受过训练的扑火者。

灾难始于1666年9月2日,凌晨时分,在东伦敦的普丁巷(Pudding Lane)一家面包房的烤箱里。火星点燃了附近堆积的干柴,火势迅速蔓延。在当时的条件下,初起的小火很容易被扑灭,但这一次,或许是人们的疏忽,或许是连续的干旱让城市如同火药桶,火苗一旦蹿起,便势不可挡。

风,是这场大火最残忍的帮凶。来自北海的强风将火焰吹向西部,裹挟着燃烧的飞灰,点燃了又一座又一座房屋。火势如同有生命一般,翻滚、咆哮,吞噬着所触及的一切。人们惊慌失措,试图用仅有的水桶灭火,但根本无济于事。有人试图拆除房屋以制造防火带,但速度赶不上火的蔓延。

恐慌像病毒一样在城市蔓延。人们争相逃离,将家当抛诸脑后,涌向泰晤士河寻求庇护。城市陷入一片混乱,马车拥挤,哀嚎遍野。火舌舔舐着伦敦桥,摧毁了无数的房屋、教堂、公共建筑,甚至连圣保罗大教堂这座宏伟的石砌建筑也未能幸免,其巨大的铅质屋顶熔化,如同瀑布般倾泻而下,景象骇人。

大火过后,伤痕累累的英国

当大火终于在9月5日熄灭时,伦敦已经变成了一片焦土。约有1.3万余座房屋被焚毁,占城市总数的四分之三。8万多人无家可归,虽然确切的死亡人数难以统计,但普遍认为远高于官方记录的个位数(官方数据通常将死者限制在少数已知姓名的人,而忽略了许多普通百姓和无名氏)。

这场大火对英国,尤其是伦敦,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经济的重创与重建的机遇: 毫无疑问,这场大火给当时的英国经济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无数商铺、作坊、仓库化为灰烬,大量的财产损失直接影响了国家的经济活动。但与此同时,这也为城市重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原有的狭窄、拥挤、不卫生的老城格局被彻底打破。新的城市规划被提上日程,虽然最终的重建计划并未完全按照宏伟的设计来实施,但整体上,新的伦敦变得更加宽敞、有序,街道也得到了拓宽。砖木结构的房屋被强制改为砖石结构,大大降低了日后发生类似大火的风险。这场重建,在某种程度上为伦敦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社会结构的冲击与民众情绪的波动: 大火的发生,无疑对社会秩序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大量人口无家可归,引发了社会恐慌和不稳定。在那个时代,人们更容易将灾难归咎于神祇的愤怒或人为的阴谋。因此,大火发生后,关于宗教阴谋论甚嚣尘上,许多无辜的外国人,尤其是天主教徒,成为了替罪羊,遭受了歧视和迫害。虽然最终的调查排除了人为纵火的可能,但这种社会上的猜疑和紧张情绪,在一定时期内仍然存在。

政治格局的微妙变化: 尽管大火并未直接导致政治上的剧烈动荡,但它确实暴露了政府在应对危机方面的不足。国王查理二世在灾难发生后表现出了积极的态度,亲自参与救火和赈灾,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他的声望。大火也促使政府开始重视城市的规划和管理,以及消防体系的建设。虽然完整的消防部门直到很久以后才真正建立起来,但这场火灾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警示。

城市精神的重塑: 伦敦大火是一场巨大的创伤,但它也成为了伦敦人民不屈精神的象征。在废墟之上,伦敦人以惊人的毅力开始了重建。那些失去一切的人们,并没有被击垮,而是团结起来,共同面对困境。这种坚韧和重生,逐渐成为伦敦城市精神的一部分。

对建筑和城市规划的深远影响: 伦敦大火是西方城市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证明了木质结构的城市在现代社会中的脆弱性。这场灾难直接催生了更严格的建筑法规,要求使用防火材料,并对城市布局进行了更科学的规划。这种对安全和秩序的追求,影响了此后数百年西方城市的发展模式。

反思与传承

回望伦敦大火,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场天灾,更是一段关于勇气、韧性以及适应与变革的历史。这场大火,以其惨痛的代价,教会了英国人如何与自然灾害抗争,如何重建,以及如何从废墟中孕育新的生机。

如今,当我们漫步在伦敦的街头,很难想象曾经的木质房屋和狭窄街道。那场席卷整座城市的大火,早已被历史的长河所抚平,但它留下的印记,却深深地镌刻在伦敦的骨骼里,塑造了这座城市的肌理,更塑造了英国人面对挑战时的那份沉着与坚韧。它提醒着我们,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人类也总有能力从烈焰中崛起,走向光明。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很多答案严重低估了这场火灾的恶劣程度。

当下报出来的死亡人数是17人,但是还有70多人失踪,20多人在医院处于危重状态,大多数媒体估计实际的死亡人数将超过100人。如今这楼都烧成一根烧火棍了,那些失踪的人可以说基本上都已经化成灰了。下图是《太阳报》整理出的失踪者,可以看到这其中有很多老人和孩子。

死了100多人的重特大事故,放在国内省部级官员都要负担重大领导责任的,更何况这次还发生在英国的首都伦敦。当下英国政坛只是处于暴风雨前的宁静,对这次事故的追究和政治斗争必将贯穿整个2017年。特蕾莎因为去火场没和受害者见面已经被前内政部长批评「没人性」了,相信她的压力将会随着死亡数字的持续攀升而呈几何数增大。

这次事故的性质极为恶劣,因为它明明是可以避免的。这栋楼外部涂装材料早就被专家在多年前警告过火灾隐患,火焰可以在15分钟内将整座楼吞没。美国在之前已经禁止使用这种涂装材料。救援工作也进展不利,火焰的死灰复燃让救援队撤退了一次,很多被困在顶楼的人都没能救下来。

这中间还出现了很多让人痛心的故事。一个住在五楼的母亲把自己四岁的女儿的头用毛巾包起来,探出窗户呼救,一个叫Pat的英雄(见下图)让她把孩子丢下来,母亲大呼:“我不能!我做不到!”之后她还是把孩子丢了下去,Pat如同接橄榄球一样把她接到了自己的怀中,小女孩歇斯底里地叫着妈妈,氧气面罩都带不上,而她的妈妈却在之后被大火吞没。

我一直不怎么相信气运之说,但是如今看来,自打英国2016年退欧之后,经济的反弹只是昙花一现,进入2017年的英国在冥冥中似乎的确受到一股负面气运的影响。我的老师在和我谈一些政治问题时,甚至已经说出类似「我对英国的所有政治愿景都已经幻灭」和「我以作为一个英国人为耻」这样重的话了。可以预见,随着安保问题的浮现,英国保守派的力量在未来这几年将会进一步增强,但年轻人支持的左派力量也会随之针锋相对的增长,两边倘若无法促成一定程度的妥协和合作,必将进一步撕裂英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就这次火灾而言,倘若特蕾莎处理不好,将会进一步激化和升级英国内部的种族和民族矛盾情绪,和之前发生的一系列恐怖袭击事件形成耦合效应,甚至为之后类似事件的发生埋下伏笔。

面对这一局势,我理解咱们这些在英国读书的中国同学们最好韬光养晦,以保全自身安全为首要目标。


参考资料:

Grenfell Tower fire: Theresa May to visit victims in hospital while Queen visits scene – latest updates London fire latest: Grenfell Tower anger grows as death toll could soar above 100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伦敦大火,一场改变了伦敦乃至英国命运的烈焰。要理解这场大火的影响,我们得回到那个遥远的1666年,去感受那份熊熊燃烧的绝望,以及它留下的深远印记。火,如何吞噬一座城市?1666年的伦敦,与我们今天想象的繁华首都大相径庭。那时的伦敦,依旧是中世纪的布局——狭窄、曲折的街道,房屋密集,多为木质结构,屋顶.............
  • 回答
    英国杜伦大学最近调整了其招生政策,不再接受部分中国“985”和“211”高校的申请者,这一举措在国内引发了不小的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包括杜伦大学的考量、中国教育体系的现状,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首先,让我们明确杜伦大学这次调整的背景。作为一所世界顶尖的学府,杜伦大学在国.............
  • 回答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学生呼吁大学“禁止招收私立学校学生”的一系列活动是一个复杂且极具争议的议题,涉及教育公平、社会流动性、精英主义以及高校的录取原则等多个层面。要全面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原因、学生诉求的核心,以及可能带来的广泛影响。活动背景与学生诉求核心:首先,需要明确的是,.............
  • 回答
    如何看待大卫·卡梅伦此番表态,他会是丘吉尔还是张伯伦呢?大卫·卡梅伦此次的表态,需要结合其具体内容和当时的政治背景来具体分析。然而,从您提出的“丘吉尔还是张伯伦”的类比来看,您可能是在询问他对当前国际局势,尤其是俄乌冲突等重大事件的态度和处理方式,以及他的举动是否会带来积极的战略影响,还是会以绥靖告.............
  • 回答
    王思聪这话挺有意思的,这话一出,立刻就炸了锅,大家议论纷纷,褒贬不一。仔细想想,他这么说,其实戳中了几个挺现实的点。首先,咱们得承认,王思聪这个人,他有钱,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他家里有钱,他自己也确实在商界有涉猎,而且他的生活方式一直很张扬,所以大家对他的印象就是“富二代”、“网红”。他自己也乐于展.............
  • 回答
    这事儿啊,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知乎上近两年关于哥大、UCL“水”的讨论,确实有点儿此起彼伏的架势,而且奇怪的是,一边是网上骂声一片,另一边呢,这两所学校的国际排名好像还挺稳当,该高还是高。这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咱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捋一捋。首先,为啥会有人觉得“水”?这事儿可不是空穴来风,背后总得有点.............
  • 回答
    伦敦留学生情侣吸毒虐猫事件,从道德、法律、教育以及社会等多个层面来看,都令人深感痛心和担忧。这起事件不仅仅是个别行为不端的案例,更折射出一些潜在的社会问题和值得反思的现象。事件概述(基于已知信息推测):虽然具体的细节可能随着调查深入而有所变化,但根据媒体报道和公众讨论,事件大致可以梳理为以下几个方面.............
  • 回答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放弃1908年校训:一次深思熟虑的变革及其背后逻辑伦敦帝国理工学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作为世界顶尖的理工类研究型大学,其校训的变动无疑是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2023年,学院宣布放弃沿用了一个多世纪的1908年校训“The Imperial Id.............
  • 回答
    伦敦进入重大事故状态,这绝不是一个小事,而是城市运转体系中一个非常严峻的警报。它意味着我们所熟知的、节奏明快的伦敦,正经历着一场超出常规应对能力的紧急事件,整个城市的安全和运转都可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那么,为什么伦敦会宣布进入重大事故状态?首先,我们需要理解“重大事故状态”这个词的含义。它通常不是.............
  • 回答
    希斯罗机场免税店的“中国面孔”:是细致服务还是刻意疏离?希斯罗机场,作为全球最繁忙的国际枢纽之一,其免税店的魅力无需多言。琳琅满目的商品,从奢侈品到日用品,总能满足不同旅客的需求。然而,近年来,关于希斯罗机场免税店对中国游客存在“差别对待”的说法不绝于耳,这究竟是精心周到的服务,还是隐藏着一些令人不.............
  • 回答
    伦敦市长关于伦敦地铁在2024年全面覆盖4G网络的宣布,无疑是件让人振奋的好消息,这不仅仅关乎通勤体验的提升,更可能对伦敦的城市生活和经济活力产生深远影响。我来详细聊聊这事儿,希望能把里头的门道说清楚。为什么这是个重要的里程碑?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伦敦地铁作为世界上最古老、最繁忙的地下交通系统之一.............
  • 回答
    伦敦市长萨迪克·汗(Sadiq Khan)在2016年首次上任不久便宣布,伦敦的公共交通工具将不再刊登描绘身材暴露、可能助长不健康身体形象的广告,其中包括许多利用女性身体,尤其是穿着比基尼的女性来推广减肥产品的内容。这一决定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支持者认为这是朝着更包容、更尊重女性的方向迈出.............
  • 回答
    想了解国内地铁一线工作人员对伦敦地铁罢工的看法,那得从他们的工作性质和日常压力说起。这就像我们评价一个行业的内部矛盾,总得带着点“同行是冤家”又或是“谁家还没点难处”的心情。首先,得承认,伦敦地铁罢工,对于我们干这行的来说,感觉挺复杂的。一方面,看到他们在争取权益,心里多少有点共鸣。我们国内地铁一线.............
  • 回答
    2020年的伦敦马拉松,对于肯尼亚的传奇人物埃鲁德·基普乔格来说,无疑是一场令人意外的“滑铁卢”。他以2小时6分49秒的成绩完赛,不仅无缘领奖台,甚至跌出了前五名。这在许多人眼中,简直是难以置信的。毕竟,基普乔格是那个在柏林马拉松创造了不可思议的2小时01分39秒世界纪录,并且曾经在“非官方”的“极.............
  • 回答
    这是一起发生在伦敦的,牵涉到新加坡留学生的安全事件,同时也被一些人联系到了更广泛的关于西方国家对亚洲人的歧视以及在疫情期间的防疫行为。我们来分开来看待这些问题,并尽量详细地剖析其中的复杂性。新加坡留学生伦敦遇袭事件:个体行为与普遍现象的界定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发生在伦敦的这起针对新加坡留学生(甚至.............
  • 回答
    关于动保人士在伦敦组织抗议,要求长沙警方处理涉事民警的事件,这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因素的复杂议题。为了更全面地理解和看待这件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事件的起因与背景: 核心事件: 通常这类事件的导火索是国内发生的一起涉及动物权益的事件,例如虐待动物、不当处置流浪动物、或动物在被警方.............
  • 回答
    中国海军护航舰队首访伦敦: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交流中国海军“青岛”号和“烟台”号导弹驱逐舰以及“洪泽湖”号综合补给舰组成的舰艇编队,于近日首次抵达英国首都伦敦,开启了为期数天的友好访问。此次访问不仅是中国海军舰艇编队首次正式访问英国,更是两国海军近年来最受瞩目的一次互动,其意义和影响深远,值得我们仔.............
  • 回答
    英国网民对川普攻击伦敦市长一事的反应,可以说是既有英国人特有的那种不动声色的幽默感,又有对公共事务的严肃关切。这件事之所以能引起如此广泛的讨论,甚至让不少普通英国网民“下场开怼”,背后有很多值得玩味的点。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川普攻击的背景和内容。通常情况下,川普喜欢在推特上发表一些即时性的、带有个人色.............
  • 回答
    谢震业在钻石联赛伦敦站以19秒88的成绩夺得200米冠军,并打破亚洲纪录,这无疑是中国乃至亚洲短跑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这不仅是他个人职业生涯的又一次重大飞跃,更是亚洲速度一次响亮的宣告。首先,我们不得不佩服谢震业这名运动员的毅力和对速度的极致追求。 200米项目对于运动员的爆发力、速度耐力以及技术动.............
  • 回答
    阿桑奇在 2019 年 4 月 11 日于伦敦被捕,这绝对是一件牵动全球神经的大事件。要聊这件事,得从头说起,并且得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讲清楚,才能理解为什么这会引起如此大的风波。首先,阿桑奇是谁? 他是维基解密(WikiLeaks)的创始人。维基解密这个网站大家应该不陌生,它的核心就是“公开的勇气”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