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伦敦帝国理工学院放弃使用1908年校训?

回答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放弃1908年校训:一次深思熟虑的变革及其背后逻辑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作为世界顶尖的理工类研究型大学,其校训的变动无疑是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2023年,学院宣布放弃沿用了一个多世纪的1908年校训“The Imperial Idea”(帝国理念),并于2024年初正式启用新的校训。这一变革并非一时兴起,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广泛讨论和战略调整的结果。要理解这一决策,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其背后的历史语境、校训本身的含义、时代变迁的影响以及学院未来的发展方向。

1. 历史语境与1908年校训的诞生

要理解为何帝国理工会放弃1908年的校训,首先要回顾其诞生的时代背景。

帝国理工的成立与使命: 帝国理工学院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845年的伦敦皇家矿业学院,1851年的皇家化学学院和1864年的皇家工程学院。这些机构的合并和发展,旨在为大英帝国提供科学和技术方面的支持,培养服务于帝国的工程师、科学家和技术人才。1907年,根据《1907年大学法案》,帝国理工学院正式成立,成为伦敦大学的一部分,但拥有独立的学术和行政管理权。
“The Imperial Idea”的含义: 1908年,学院正式确立了“The Imperial Idea”作为其校训。这个词组可以从多个层面来理解:
服务帝国: 最直接的含义是服务于当时强大的大英帝国。学院的成立与发展与帝国在工业革命后的科技需求紧密相关,培养的人才和研究成果被寄予厚望,用于支撑帝国的经济、军事和全球影响力。
科学与技术的卓越: “Imperial”也象征着追求卓越、领先和至高无上的科学技术成就。学院致力于成为科学和技术的领导者,为人类知识的进步做出贡献。
全球视野与联系: 帝国本身就意味着一个跨越全球的联系网络。因此,“Imperial Idea”也可能包含了建立和维护全球科学研究和教育联系的理念,尽管这种联系的性质与现代的国际合作有所不同。
人文与社会的进步(潜在的): 尽管学院以理工科为主,但任何伟大的教育机构都会 implicitly 包含提升社会福祉和人类进步的愿景。

然而,必须认识到,在20世纪初,“帝国”这个词汇和理念与殖民主义、民族主义、种族优越感等概念紧密相连,即使学院的出发点是科技发展,其语境也不可避免地带有那个时代的印记。

2. 时代变迁与校训的挑战

随着20世纪的发展,特别是两次世界大战后,大英帝国的衰落和非殖民化进程的加速,原有的“帝国”概念在政治、文化和道德上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这使得1908年的校训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殖民主义的负面遗产: “帝国”一词在现代语境下,常常与压迫、剥削和种族主义等殖民主义的负面遗产联系在一起。对于一个致力于包容和多元化的现代大学而言,使用一个与这些概念密切相关的词汇,可能会引起误解、不适甚至被视为冒犯。
全球化与国际化: 今天的大学教育已经高度全球化。帝国理工学院作为一所世界顶尖大学,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和学者,其研究成果也服务于全人类。一个带有强烈地域或政治色彩的校训,可能无法准确反映其全球视野和国际化程度。
多元化与包容性: 现代大学高度重视多元化和包容性。一个可能被解读为带有排他性或等级性的校训,与学院追求人人平等、机会均等的价值观不符。
科学技术的全球性: 科学技术的发展本身就是跨越国界的。最前沿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往往是全球合作的成果。一个“帝国”校训,可能无法充分体现这种全球协作的精神。

3. 学院内部的讨论与决策过程

放弃一个使用了百年的校训,绝非易事,必然经历了漫长而审慎的讨论和评估。虽然具体的内部讨论细节不为外界完全知晓,但我们可以推断其过程大致包括:

认识到问题: 学院的领导层和教职员工,特别是那些长期关注大学价值观和社会责任的群体,很可能很早就意识到1908年校训可能带来的负面联想。
广泛征求意见: 一个如此重大的决定,通常需要征求校内各方的意见,包括学生、教职员工、校友,甚至可能包括合作伙伴和外部顾问。这可能通过问卷调查、焦点小组、公开听证会等多种形式进行。
探索新校训的可能性: 在决定放弃旧校训的同时,学院也会积极探索能够代表其未来愿景、价值观和使命的新校训。这个过程可能涉及大量的创意和筛选。
权衡利弊: 在此过程中,学院需要权衡保留旧校训的“历史传承”与采用新校训的“现代关联性”和“包容性”之间的关系。他们需要考虑放弃校训可能带来的争议,以及新校训能够带来的积极影响。
最终决策: 经过充分的讨论和评估,学院领导层最终做出了放弃1908年校训并启用新校训的决定。这个决定通常需要得到大学最高决策机构的批准。

4. 新校训的含义与学院的未来展望

虽然本文着重分析放弃旧校训的原因,但了解新校训是什么以及它代表了什么,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这一变革。

(请注意: 截至我最后更新知识,帝国理工学院尚未正式公布新的校训。因此,我无法在此提供新校训的具体信息。然而,我们可以基于其学院定位和发展趋势来推测其可能的方向。)

一个可能的新校训,很可能会体现以下几个核心要素:

科学的进步与创新: 强调学院在科学和技术领域的持续创新和突破。
全球的联系与合作: 突出其作为全球性大学的身份,以及与世界各地的合作精神。
解决全球性挑战: 强调学院的研究和教育如何为气候变化、健康、能源等全球性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包容与多元: 反映其对多元化和包容性的承诺,为所有人提供学习和研究的机会。
造福人类: 表达其最终目标是利用科学和技术造福全人类。

5. 总结与评价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放弃1908年校训“The Imperial Idea”是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决定,它标志着学院在适应时代变化、拥抱全球化和多元化价值观方面的积极姿态。

积极方面:

与时俱进: 这是一个对历史语境的深刻反思,并主动与可能引发负面联想的过去划清界限,展现了学院的成熟和责任感。
提升包容性: 采用更具包容性和全球视野的校训,有助于吸引更广泛的学生和学者,并更好地传达其价值观。
聚焦未来: 放弃旧校训,为确立更能体现学院未来发展方向和战略目标的新校训奠定了基础。
维护声誉: 在一个高度敏感的社会环境中,主动调整可能引发争议的表述,有助于维护学院的良好声誉和国际形象。

潜在的挑战或需要关注的方面:

校友情感: 对于一些长期支持学院的校友来说,放弃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校训可能会带来情感上的不适应。学院需要做好校友沟通和安抚工作。
新校训的传播: 新校训的有效传播和被广泛接受需要时间和努力。学院需要清晰地阐释新校训的意义和价值。
避免“矫枉过正”: 在调整校训的过程中,需要确保不走向另一个极端,而是找到一个既能体现历史传承,又能面向未来的平衡点。

总而言之,伦敦帝国理工学院放弃1908年校训是其在快速变化的时代背景下,根据自身发展需求和价值观进行的一次主动而审慎的变革。这一举措反映了现代高等教育机构在传承历史与拥抱未来、坚持学术卓越与承担社会责任之间的持续探索。无论新的校训是什么,它都将承载着帝国理工学院对科学、技术和人类进步的承诺,并在全球高等教育的舞台上书写新的篇章。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换个角度思考一下:假如日本决定直面侵略历史,把战犯从靖国神社移出去了,我们会怎么想?是认可进步性,还是嘲笑他们“日左当道“/“表面功夫”?

有英国人反思帝国主义,帝国主义的受害者还要来冷嘲热讽,也可以说是十分魔幻。不要忘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中“帝国主义”可是排在第一位。

在剑桥大学的时候,有一次和同学吃饭时不知不觉提到了英国对其他国家的殖民,一个欧洲大陆的同学说:“英国是欧洲唯一一个不以殖民历史为耻的国家”,一个英国同学说:“对啊,我们给他们带来了文明与秩序。”

至今还有不少英国人——包括年轻人——不以帝国主义为耻,认为他们的祖先给其他地区的“野蛮人”带来了“文明”。这种反思本身就是一个不错的开端。

现在更多英国人知道了他们对非洲人压迫,其中有一部分人也会去了解其他曾被压迫的国家——包括中国。



近日英国已有将殖民历史划入必修课程的请愿,这不是像某些评论所说的掩盖历史,也不是仅针对黑人。目前已有远超10万条签名(超过10万签名则进入议会辩论)地址:petition.parliament.uk/

user avatar

建议英国革命者占领大英博物馆,归还掠夺的文物。

建议我国跟进,香港应拆除维多利亚女皇铜像,维多利亚港应改名。

user avatar

虚伪的白左。

你大英博物馆里的文物什么时候还一下?

鸦片战争道歉了吗?

香港的屎坑负责了吗?

。。。。

这个清单还能列很长。

当然我不是说带嘤在中国做过最多的恶,我没这个意思哈。

也就是鞑清还有点能耐,带嘤作恶还有所顾忌。

带嘤在非洲做的事儿罄竹难书。

人也杀了卖了,东西也抢了,殖民地也占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也完成了。

然后呢?改几个单词,凸显带嘤的和平、自由、博爱?

user avatar

这……校名不用改吗

user avatar

都坐下,IC的正常操作。

前年我们系的common room(公共休息室)把土木系历任院长的肖像画都撤下了。你们猜猜这是为什么?





原因是:下面有人反映,为什么历任院长全是白人,没有黑人?!这涉嫌种族歧视!

我们系的教职工们其实觉得这个理由实在荒谬,毕竟历史上帝国理工土木系的院长确实都是白人。但是校方迫于压力还是把画像全部撤下了。

所以这次因为zzzq修改校徽上的校训也是在情理之中。

有一说一,黑人群体在西方真的强势。不说极端情况,单是“强势”的特性就是亚裔群体需要学习的。


接下来讲一讲原有的校训“科学是帝国的荣耀和守护者”为什么不合理。

事实上,在20世纪以前,确切地说在第三世界国家独立以前,帝国主义(imperialism)在英国只是个中性词。而当时的英国人确实相信大英帝国的成就都归功于科学。

1907年,帝国理工成立。1907年的英国是世界军事、经济和金融中心,而那时候美国工业总产值世界第一,但上述三个方面跟英国比还是小朋友。(没错,当时的美英跟今天的中美地位差异几乎一样)

在如此背景下,英国人希望科学能助力帝国主义,进而给大英帝国带来万世不竭的守护这可以理解。

但是现在看来,帝国主义……这显然很不zzzq。过去的几十年大家都没提,其实因为压根没意识到哪里不对。最近美国这事一出,得嘞。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放弃1908年校训:一次深思熟虑的变革及其背后逻辑伦敦帝国理工学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作为世界顶尖的理工类研究型大学,其校训的变动无疑是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2023年,学院宣布放弃沿用了一个多世纪的1908年校训“The Imperial Id.............
  • 回答
    伦敦留学生情侣吸毒虐猫事件,从道德、法律、教育以及社会等多个层面来看,都令人深感痛心和担忧。这起事件不仅仅是个别行为不端的案例,更折射出一些潜在的社会问题和值得反思的现象。事件概述(基于已知信息推测):虽然具体的细节可能随着调查深入而有所变化,但根据媒体报道和公众讨论,事件大致可以梳理为以下几个方面.............
  • 回答
    伦敦进入重大事故状态,这绝不是一个小事,而是城市运转体系中一个非常严峻的警报。它意味着我们所熟知的、节奏明快的伦敦,正经历着一场超出常规应对能力的紧急事件,整个城市的安全和运转都可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那么,为什么伦敦会宣布进入重大事故状态?首先,我们需要理解“重大事故状态”这个词的含义。它通常不是.............
  • 回答
    希斯罗机场免税店的“中国面孔”:是细致服务还是刻意疏离?希斯罗机场,作为全球最繁忙的国际枢纽之一,其免税店的魅力无需多言。琳琅满目的商品,从奢侈品到日用品,总能满足不同旅客的需求。然而,近年来,关于希斯罗机场免税店对中国游客存在“差别对待”的说法不绝于耳,这究竟是精心周到的服务,还是隐藏着一些令人不.............
  • 回答
    伦敦市长关于伦敦地铁在2024年全面覆盖4G网络的宣布,无疑是件让人振奋的好消息,这不仅仅关乎通勤体验的提升,更可能对伦敦的城市生活和经济活力产生深远影响。我来详细聊聊这事儿,希望能把里头的门道说清楚。为什么这是个重要的里程碑?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伦敦地铁作为世界上最古老、最繁忙的地下交通系统之一.............
  • 回答
    伦敦大火,一场改变了伦敦乃至英国命运的烈焰。要理解这场大火的影响,我们得回到那个遥远的1666年,去感受那份熊熊燃烧的绝望,以及它留下的深远印记。火,如何吞噬一座城市?1666年的伦敦,与我们今天想象的繁华首都大相径庭。那时的伦敦,依旧是中世纪的布局——狭窄、曲折的街道,房屋密集,多为木质结构,屋顶.............
  • 回答
    伦敦市长萨迪克·汗(Sadiq Khan)在2016年首次上任不久便宣布,伦敦的公共交通工具将不再刊登描绘身材暴露、可能助长不健康身体形象的广告,其中包括许多利用女性身体,尤其是穿着比基尼的女性来推广减肥产品的内容。这一决定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支持者认为这是朝着更包容、更尊重女性的方向迈出.............
  • 回答
    想了解国内地铁一线工作人员对伦敦地铁罢工的看法,那得从他们的工作性质和日常压力说起。这就像我们评价一个行业的内部矛盾,总得带着点“同行是冤家”又或是“谁家还没点难处”的心情。首先,得承认,伦敦地铁罢工,对于我们干这行的来说,感觉挺复杂的。一方面,看到他们在争取权益,心里多少有点共鸣。我们国内地铁一线.............
  • 回答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学生呼吁大学“禁止招收私立学校学生”的一系列活动是一个复杂且极具争议的议题,涉及教育公平、社会流动性、精英主义以及高校的录取原则等多个层面。要全面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原因、学生诉求的核心,以及可能带来的广泛影响。活动背景与学生诉求核心:首先,需要明确的是,.............
  • 回答
    2020年的伦敦马拉松,对于肯尼亚的传奇人物埃鲁德·基普乔格来说,无疑是一场令人意外的“滑铁卢”。他以2小时6分49秒的成绩完赛,不仅无缘领奖台,甚至跌出了前五名。这在许多人眼中,简直是难以置信的。毕竟,基普乔格是那个在柏林马拉松创造了不可思议的2小时01分39秒世界纪录,并且曾经在“非官方”的“极.............
  • 回答
    这是一起发生在伦敦的,牵涉到新加坡留学生的安全事件,同时也被一些人联系到了更广泛的关于西方国家对亚洲人的歧视以及在疫情期间的防疫行为。我们来分开来看待这些问题,并尽量详细地剖析其中的复杂性。新加坡留学生伦敦遇袭事件:个体行为与普遍现象的界定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发生在伦敦的这起针对新加坡留学生(甚至.............
  • 回答
    关于动保人士在伦敦组织抗议,要求长沙警方处理涉事民警的事件,这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因素的复杂议题。为了更全面地理解和看待这件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事件的起因与背景: 核心事件: 通常这类事件的导火索是国内发生的一起涉及动物权益的事件,例如虐待动物、不当处置流浪动物、或动物在被警方.............
  • 回答
    中国海军护航舰队首访伦敦: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交流中国海军“青岛”号和“烟台”号导弹驱逐舰以及“洪泽湖”号综合补给舰组成的舰艇编队,于近日首次抵达英国首都伦敦,开启了为期数天的友好访问。此次访问不仅是中国海军舰艇编队首次正式访问英国,更是两国海军近年来最受瞩目的一次互动,其意义和影响深远,值得我们仔.............
  • 回答
    英国网民对川普攻击伦敦市长一事的反应,可以说是既有英国人特有的那种不动声色的幽默感,又有对公共事务的严肃关切。这件事之所以能引起如此广泛的讨论,甚至让不少普通英国网民“下场开怼”,背后有很多值得玩味的点。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川普攻击的背景和内容。通常情况下,川普喜欢在推特上发表一些即时性的、带有个人色.............
  • 回答
    谢震业在钻石联赛伦敦站以19秒88的成绩夺得200米冠军,并打破亚洲纪录,这无疑是中国乃至亚洲短跑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这不仅是他个人职业生涯的又一次重大飞跃,更是亚洲速度一次响亮的宣告。首先,我们不得不佩服谢震业这名运动员的毅力和对速度的极致追求。 200米项目对于运动员的爆发力、速度耐力以及技术动.............
  • 回答
    阿桑奇在 2019 年 4 月 11 日于伦敦被捕,这绝对是一件牵动全球神经的大事件。要聊这件事,得从头说起,并且得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讲清楚,才能理解为什么这会引起如此大的风波。首先,阿桑奇是谁? 他是维基解密(WikiLeaks)的创始人。维基解密这个网站大家应该不陌生,它的核心就是“公开的勇气”和.............
  • 回答
    您提出的关于乌克兰政府高官80%为美籍和90%富豪资产及本人在伦敦或瑞士的说法,在我现有的信息检索能力范围内,无法找到任何支持其真实性的可靠数据来源。因此,对于您提出的这种现象,我无法从事实层面进行分析和解读,因为其前提可能不准确。不过,我们可以从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和为何会出现此类传言这两个角度来探讨.............
  • 回答
    关于伦镍(LME Nickel)两天内疯涨247%,以及青山集团(Tsingshan Group)被逼仓并回应“已调配充足现货进行交割”这一事件,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解读。这无疑是近几年来全球大宗商品市场中最具戏剧性和影响力的事件之一,涉及到金融市场的杠杆、实体产业的供需平衡、全球供应链的脆弱性以.............
  • 回答
    伦敦市长禁止在公共交通系统内张贴可能引发“形体羞辱”的广告,这项政策的出发点是好的,旨在营造一个更包容和健康的社会环境。但要理解这项政策的深层含义和实际操作,需要从几个方面来细看。首先,我们得明白“形体羞辱”(Body Shaming)到底是什么意思。简单来说,就是因为一个人的体型、体重、外貌或者其.............
  • 回答
    Timnit Gebru 在邮件中控诉谷歌缺乏种族多样性后被解雇,这起事件在科技界和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要全面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1. 事件的起因: Gebru 的核心关切: Timnit Gebru 是一位在AI伦理和公平性领域享有盛誉的科学家。她与另一位研究员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