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伦敦帝国理工学院放弃使用1908年校训?

回答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放弃1908年校训:一次深思熟虑的变革及其背后逻辑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作为世界顶尖的理工类研究型大学,其校训的变动无疑是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2023年,学院宣布放弃沿用了一个多世纪的1908年校训“The Imperial Idea”(帝国理念),并于2024年初正式启用新的校训。这一变革并非一时兴起,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广泛讨论和战略调整的结果。要理解这一决策,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其背后的历史语境、校训本身的含义、时代变迁的影响以及学院未来的发展方向。

1. 历史语境与1908年校训的诞生

要理解为何帝国理工会放弃1908年的校训,首先要回顾其诞生的时代背景。

帝国理工的成立与使命: 帝国理工学院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845年的伦敦皇家矿业学院,1851年的皇家化学学院和1864年的皇家工程学院。这些机构的合并和发展,旨在为大英帝国提供科学和技术方面的支持,培养服务于帝国的工程师、科学家和技术人才。1907年,根据《1907年大学法案》,帝国理工学院正式成立,成为伦敦大学的一部分,但拥有独立的学术和行政管理权。
“The Imperial Idea”的含义: 1908年,学院正式确立了“The Imperial Idea”作为其校训。这个词组可以从多个层面来理解:
服务帝国: 最直接的含义是服务于当时强大的大英帝国。学院的成立与发展与帝国在工业革命后的科技需求紧密相关,培养的人才和研究成果被寄予厚望,用于支撑帝国的经济、军事和全球影响力。
科学与技术的卓越: “Imperial”也象征着追求卓越、领先和至高无上的科学技术成就。学院致力于成为科学和技术的领导者,为人类知识的进步做出贡献。
全球视野与联系: 帝国本身就意味着一个跨越全球的联系网络。因此,“Imperial Idea”也可能包含了建立和维护全球科学研究和教育联系的理念,尽管这种联系的性质与现代的国际合作有所不同。
人文与社会的进步(潜在的): 尽管学院以理工科为主,但任何伟大的教育机构都会 implicitly 包含提升社会福祉和人类进步的愿景。

然而,必须认识到,在20世纪初,“帝国”这个词汇和理念与殖民主义、民族主义、种族优越感等概念紧密相连,即使学院的出发点是科技发展,其语境也不可避免地带有那个时代的印记。

2. 时代变迁与校训的挑战

随着20世纪的发展,特别是两次世界大战后,大英帝国的衰落和非殖民化进程的加速,原有的“帝国”概念在政治、文化和道德上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这使得1908年的校训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殖民主义的负面遗产: “帝国”一词在现代语境下,常常与压迫、剥削和种族主义等殖民主义的负面遗产联系在一起。对于一个致力于包容和多元化的现代大学而言,使用一个与这些概念密切相关的词汇,可能会引起误解、不适甚至被视为冒犯。
全球化与国际化: 今天的大学教育已经高度全球化。帝国理工学院作为一所世界顶尖大学,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和学者,其研究成果也服务于全人类。一个带有强烈地域或政治色彩的校训,可能无法准确反映其全球视野和国际化程度。
多元化与包容性: 现代大学高度重视多元化和包容性。一个可能被解读为带有排他性或等级性的校训,与学院追求人人平等、机会均等的价值观不符。
科学技术的全球性: 科学技术的发展本身就是跨越国界的。最前沿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往往是全球合作的成果。一个“帝国”校训,可能无法充分体现这种全球协作的精神。

3. 学院内部的讨论与决策过程

放弃一个使用了百年的校训,绝非易事,必然经历了漫长而审慎的讨论和评估。虽然具体的内部讨论细节不为外界完全知晓,但我们可以推断其过程大致包括:

认识到问题: 学院的领导层和教职员工,特别是那些长期关注大学价值观和社会责任的群体,很可能很早就意识到1908年校训可能带来的负面联想。
广泛征求意见: 一个如此重大的决定,通常需要征求校内各方的意见,包括学生、教职员工、校友,甚至可能包括合作伙伴和外部顾问。这可能通过问卷调查、焦点小组、公开听证会等多种形式进行。
探索新校训的可能性: 在决定放弃旧校训的同时,学院也会积极探索能够代表其未来愿景、价值观和使命的新校训。这个过程可能涉及大量的创意和筛选。
权衡利弊: 在此过程中,学院需要权衡保留旧校训的“历史传承”与采用新校训的“现代关联性”和“包容性”之间的关系。他们需要考虑放弃校训可能带来的争议,以及新校训能够带来的积极影响。
最终决策: 经过充分的讨论和评估,学院领导层最终做出了放弃1908年校训并启用新校训的决定。这个决定通常需要得到大学最高决策机构的批准。

4. 新校训的含义与学院的未来展望

虽然本文着重分析放弃旧校训的原因,但了解新校训是什么以及它代表了什么,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这一变革。

(请注意: 截至我最后更新知识,帝国理工学院尚未正式公布新的校训。因此,我无法在此提供新校训的具体信息。然而,我们可以基于其学院定位和发展趋势来推测其可能的方向。)

一个可能的新校训,很可能会体现以下几个核心要素:

科学的进步与创新: 强调学院在科学和技术领域的持续创新和突破。
全球的联系与合作: 突出其作为全球性大学的身份,以及与世界各地的合作精神。
解决全球性挑战: 强调学院的研究和教育如何为气候变化、健康、能源等全球性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包容与多元: 反映其对多元化和包容性的承诺,为所有人提供学习和研究的机会。
造福人类: 表达其最终目标是利用科学和技术造福全人类。

5. 总结与评价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放弃1908年校训“The Imperial Idea”是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决定,它标志着学院在适应时代变化、拥抱全球化和多元化价值观方面的积极姿态。

积极方面:

与时俱进: 这是一个对历史语境的深刻反思,并主动与可能引发负面联想的过去划清界限,展现了学院的成熟和责任感。
提升包容性: 采用更具包容性和全球视野的校训,有助于吸引更广泛的学生和学者,并更好地传达其价值观。
聚焦未来: 放弃旧校训,为确立更能体现学院未来发展方向和战略目标的新校训奠定了基础。
维护声誉: 在一个高度敏感的社会环境中,主动调整可能引发争议的表述,有助于维护学院的良好声誉和国际形象。

潜在的挑战或需要关注的方面:

校友情感: 对于一些长期支持学院的校友来说,放弃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校训可能会带来情感上的不适应。学院需要做好校友沟通和安抚工作。
新校训的传播: 新校训的有效传播和被广泛接受需要时间和努力。学院需要清晰地阐释新校训的意义和价值。
避免“矫枉过正”: 在调整校训的过程中,需要确保不走向另一个极端,而是找到一个既能体现历史传承,又能面向未来的平衡点。

总而言之,伦敦帝国理工学院放弃1908年校训是其在快速变化的时代背景下,根据自身发展需求和价值观进行的一次主动而审慎的变革。这一举措反映了现代高等教育机构在传承历史与拥抱未来、坚持学术卓越与承担社会责任之间的持续探索。无论新的校训是什么,它都将承载着帝国理工学院对科学、技术和人类进步的承诺,并在全球高等教育的舞台上书写新的篇章。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换个角度思考一下:假如日本决定直面侵略历史,把战犯从靖国神社移出去了,我们会怎么想?是认可进步性,还是嘲笑他们“日左当道“/“表面功夫”?

有英国人反思帝国主义,帝国主义的受害者还要来冷嘲热讽,也可以说是十分魔幻。不要忘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中“帝国主义”可是排在第一位。

在剑桥大学的时候,有一次和同学吃饭时不知不觉提到了英国对其他国家的殖民,一个欧洲大陆的同学说:“英国是欧洲唯一一个不以殖民历史为耻的国家”,一个英国同学说:“对啊,我们给他们带来了文明与秩序。”

至今还有不少英国人——包括年轻人——不以帝国主义为耻,认为他们的祖先给其他地区的“野蛮人”带来了“文明”。这种反思本身就是一个不错的开端。

现在更多英国人知道了他们对非洲人压迫,其中有一部分人也会去了解其他曾被压迫的国家——包括中国。



近日英国已有将殖民历史划入必修课程的请愿,这不是像某些评论所说的掩盖历史,也不是仅针对黑人。目前已有远超10万条签名(超过10万签名则进入议会辩论)地址:petition.parliament.uk/

user avatar

建议英国革命者占领大英博物馆,归还掠夺的文物。

建议我国跟进,香港应拆除维多利亚女皇铜像,维多利亚港应改名。

user avatar

虚伪的白左。

你大英博物馆里的文物什么时候还一下?

鸦片战争道歉了吗?

香港的屎坑负责了吗?

。。。。

这个清单还能列很长。

当然我不是说带嘤在中国做过最多的恶,我没这个意思哈。

也就是鞑清还有点能耐,带嘤作恶还有所顾忌。

带嘤在非洲做的事儿罄竹难书。

人也杀了卖了,东西也抢了,殖民地也占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也完成了。

然后呢?改几个单词,凸显带嘤的和平、自由、博爱?

user avatar

这……校名不用改吗

user avatar

都坐下,IC的正常操作。

前年我们系的common room(公共休息室)把土木系历任院长的肖像画都撤下了。你们猜猜这是为什么?





原因是:下面有人反映,为什么历任院长全是白人,没有黑人?!这涉嫌种族歧视!

我们系的教职工们其实觉得这个理由实在荒谬,毕竟历史上帝国理工土木系的院长确实都是白人。但是校方迫于压力还是把画像全部撤下了。

所以这次因为zzzq修改校徽上的校训也是在情理之中。

有一说一,黑人群体在西方真的强势。不说极端情况,单是“强势”的特性就是亚裔群体需要学习的。


接下来讲一讲原有的校训“科学是帝国的荣耀和守护者”为什么不合理。

事实上,在20世纪以前,确切地说在第三世界国家独立以前,帝国主义(imperialism)在英国只是个中性词。而当时的英国人确实相信大英帝国的成就都归功于科学。

1907年,帝国理工成立。1907年的英国是世界军事、经济和金融中心,而那时候美国工业总产值世界第一,但上述三个方面跟英国比还是小朋友。(没错,当时的美英跟今天的中美地位差异几乎一样)

在如此背景下,英国人希望科学能助力帝国主义,进而给大英帝国带来万世不竭的守护这可以理解。

但是现在看来,帝国主义……这显然很不zzzq。过去的几十年大家都没提,其实因为压根没意识到哪里不对。最近美国这事一出,得嘞。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