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美国当地时间 3 月 11 日美股持续大跌,低点差点再次熔断?

回答
美国当地时间 3 月 11 日美股市场的剧烈波动,确实给投资者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从收盘情况来看,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跌了超过 1400 点,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和标普 500 指数也经历了大幅下跌。更令人担忧的是,在盘中交易时段,许多主要股指一度触及了熔断阈值,差点触发了历史性的第二次熔断。

要深入理解这一天的行情,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

一、 直接触发因素:对新冠疫情蔓延的恐慌情绪达到顶峰

意大利的全面封锁与欧洲的严峻形势: 当天最大的导火索是意大利政府宣布了对全国范围实施封锁措施,这是欧洲主要经济体采取的最严厉的防疫措施之一。这一举动被市场解读为对疫情失控的明确信号,加剧了对全球经济遭受严重冲击的担忧。欧洲其他国家也纷纷收紧边境管控、学校停课、大型活动取消等,显示出疫情在欧洲的快速蔓延和各国应对措施的升级。
特朗普总统的“国家紧急状态”声明与欧洲旅行禁令: 虽然特朗普总统在 3 月 11 日晚间发表了讲话,宣布了“国家紧急状态”并承诺向受疫情影响的家庭提供经济援助,但其讲话中的一些细节,尤其是针对欧洲的旅行禁令,却给市场带来了进一步的负面影响。旅行禁令虽然是为了控制病毒传播,但也意味着全球人员流动将受到极大限制,对航空、旅游、酒店等行业造成了直接打击,并进一步引发了对全球供应链和国际贸易中断的担忧。
疫情在美国本土的加速扩散: 除了欧洲的严峻形势,美国本土的疫情也在不断升级,确诊病例数量持续攀升,并开始出现社区传播的迹象。美国疾控中心(CDC)警告称疫情可能会更加广泛地传播,这让投资者对美国的经济活动将受到多大程度影响产生了极大的不确定性。

二、 市场心理与恐慌性抛售

情绪的传染性: 市场如同一个巨大的生命体,情绪的传染性极强。当看到意大利采取如此极端的措施,当听到旅行禁令时,投资者的恐慌情绪被迅速放大。尤其是在此前连续几天的下跌之后,市场已经处于一个高度敏感的状态,任何负面消息都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避险情绪的急剧升温: 在这种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投资者会纷纷抛售风险资产,转而寻求更安全的避风港,例如黄金、国债等。这种大规模的资金从股市撤离,进一步加剧了股价的下跌。
技术性抛售与强制平仓: 一些高杠杆的交易者在市场下跌时,为了满足追加保证金的要求,不得不被强制平仓,这会进一步加速下跌的势头,形成恶性循环。

三、 经济影响的深度担忧

全球经济衰退的预期: 疫情的全球蔓延,加上各国采取的严格限制措施,让市场对全球经济陷入衰退的预期急剧升温。旅游、航空、零售、餐饮等服务业首当其冲,而供应链的断裂和生产活动的中断,也可能对制造业造成严重冲击。
企业盈利的悲观预测: 经济活动受阻意味着企业收入和利润将大幅下降。投资者开始纷纷下调对企业盈利的预期,这也反映在股价的下跌中。
货币政策的空间受限: 在 3 月 3 日,美联储已经紧急降息了 50 个基点,但市场似乎并不买账,认为降息的力度和效果不足以应对如此严峻的经济形势。当天的下跌也反映了市场对其他政策工具的有效性表示怀疑。

四、 熔断机制的压力

什么是熔断? 熔断机制是一种交易风险控制制度,当股市在一天内下跌达到预设的幅度时,会暂停交易一段时间,以给投资者一个冷静思考和消化信息的时间,避免恐慌性抛售的进一步蔓延。在 2020 年 3 月,美股市场在 3 月 9 日和 3 月 12 日(当地时间)就触发了熔断机制,这是历史上首次在短时间内连续触发。而 3 月 11 日,虽然没有最终触发,但其接近熔断的幅度,说明了市场恐慌情绪的严重程度。

五、 市场为何没有在当天(3 月 11 日)熔断,但几天后就发生了?

这是一个关键的问题。3 月 11 日股市之所以没有触发熔断,可能有以下原因:

时间差: 熔断阈值是基于特定指数在盘前收盘价的基础上计算的。虽然下跌幅度巨大,但可能在某些关键时刻,指数的跌幅还没有完全达到那个临界点。
技术性反弹的短暂出现: 在极度恐慌中,也可能出现短暂的技术性反弹,将指数稍微拉回一些,从而避免了触发熔断。
熔断阈值设定: 熔断阈值是一次触发后,接下来的熔断阈值会更高。但对于一天内连续大幅下跌的情况,即使没有触发,市场的恐慌程度也足以引起极大的关注。

总结 3 月 11 日美股大跌的意义:

3 月 11 日的剧烈波动是新冠疫情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颠覆性影响的一个缩影。它不仅反映了市场对疫情蔓延及其经济后果的极度担忧,也暴露了金融市场在面对系统性风险时的脆弱性。这一天的行情是导致随后几日更大规模抛售和市场动荡的重要前奏,也是全球投资者不得不直面新冠疫情可能带来的长期经济冲击的严峻时刻。

看待这一天的行情,需要理解这是一个多重因素叠加作用的结果:疫情的直接冲击、市场情绪的放大效应、对经济前景的悲观预期以及金融市场自身的联动机制共同作用,才造就了如此惊心动魄的一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到被顶到第一位的 @小太阳 的回答,作为中国人的确感觉扬眉吐气。但是既然是来知乎,那不妨本着求知求实的精神,来探讨一下美国资本市场是否真的对中国控制疫情有信心,以及对中国外地区控制疫情没有信心。当然,我知道这可能是吃力不讨好的活,但谁叫我来知乎做答主呢。

在中国疫情最严重的时候,美股没有跌吗?

答案是否定的。大规模报道疫情开始于1/17,而新感染人数在1月底,2月初见顶(见下图)。

如果看MSCI中国指数,可以看出中国股市其实在1/31就见底(沪市因为闭市,到2/3才重开,一开市后就反弹)。所以1/17-1/31可以看成是资本市场认为的中国疫情最严重时期。

这段时期的美股怎样呢?答案是日子也不好过。中国股市跌了10%,美股也跌了3%。不仅如此,和中国密切相关的行业和个股更是损失惨重。如下图,能源,材料这些直接和中国这个能源、金属消耗大国息息相关的行业的美股分别跌了10%和6%。而包括航空业在内的运输行业的美股也跌了5%。

再来看个股(下图),抛开能源,材料股,和中国联系密切的例如赌场股(WYNN,LV Sands),科技股(Qualcomm),建筑机械股(Caterpillar)以及和疫情相关的游轮股(Carnival,Royal Caribbean),都有10%以上的跌幅。

以上可以看出,美股不是对中国的疫情没有反应,和中国相关的个股和个行业已经有很强烈的反应了。大盘跌幅较小是因为这时候市场普遍用SARS来类比这次的新冠病毒疫情,而市场从SARS的历史中得到的结论是:1. 虽然短期对经济的影响较大,但2-3三个季度后经济会有一个强力反弹,很大程度上抵消了疫情的负面影响。2. 市场在感染新增人数稳定时探底。美股的另一个历史经验是,不仅是SARS,包括之后的MERS,EBOLA,只要是不扩展成全球流行病,对美股都没有系统性影响。而就算全球流行的H1N1流感,因为其传染性和杀伤力小,也没有对美股造成系统性影响。

所以,美股在中国疫情最重期间的表现,只说明美国资本市场低估了新冠病毒的威力,而不是对中国控制疫情有信心。另一个可以从侧面反映的事情是,在1月-2月,街上所有的中国研究员都在找可以追踪新冠疫情对中国经济影响的高频数据,被采用的数据包括天气污染状况,运输客流量,煤炭消耗量等等,而追踪的结论都是影响的严重度和持久度都超出了他们最早的预计。

美股现在的暴跌是对中国以外地区控制疫情没有信心吗?

这一点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这一轮的暴跌起始于2/22-2/23的周末关于意大利感染人数暴增的报道。在我看来,这表明市场开始意识到把新冠病毒看成是中国区域性的传染病是错误的。这时候市场可以用来类比的就是之前出现过的一些全球范围内的大流行病了:例如1957-58的H2N2病毒(死亡人数:全球1百万,美国12万),1968的H3N2病毒(死亡人数:全球1百万,美国10万),以及最严重的1918西班牙流感(死亡人数:全球5千万,美国67万),这和SARS的不到1千人的死亡人数来说就不是一个数量级的,自然对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影响也是大相径庭。

此外,和疫情不直接相关的三点也加大了这次大跌的幅度:

  1. 在跌前美股处在历史高位,市盈率也是除2000科技股泡沫外最高水平
  2. 联储不合时宜的紧急降息50点,加剧了市场的恐慌
  3. 沙特和俄罗斯选择着这个时候打价格战,让本来就已经很脆弱的石油价格遭到更大的打击,近一步加大股市,尤其是能源股和银行股的波动。

当股市跌倒一定程度,很容易就演化为自我实现预言。企业开始担心是不是真的经济衰退就要开始,于是消减投资,减少招聘,囤积现金,这些逐渐反映在经济增长,就业和银行流动性等数据上,进一步加大市场下跌。这时候控制市场的就是一种恐怖情绪,而不是基本面信息或者对疫情的理性思考了。一个印证这种非理性的市场反应的例子是在2/28和3/11这两个美股大跌的日子,避险资产黄金也同时在跌,把娃和洗澡水一起倒掉的节奏?

user avatar

还是那句话。

作为普通人,你要面对的有可能是经济危机。

美股涨涨跌跌和你关系不大,

你更应该做的是,

未雨绸缪。

我年前就开始准备了,详见我写的文章。你要不要和我一样也准备下?

user avatar

谢邀。

道琼斯一猛子从牛市扎进了熊市。2009年3月9日——2020年3月11日,道琼斯牛牛辛苦了,R.I.P。

按照技术标准,从这波的最高点跌去20%,那就是开始熊市了。那咱这波最高点在哪捏?

上个月,今年的上个月,不是2019年的上个月。

是不是脑海中浮现了丁蟹的表情包?


身为导火索的疫情有转好吗?

没有,WHO都确认新冠肺炎为Global Pandemic了,全球大流行。配合意大利医生的痛哭和欧盟的怂样,加上美国病例也过千,恐慌情绪只会蔓延;

身为打架递榔头的油价有转好吗?

没有,沙特王子陛下表示继续增产,老毛子表示我对亏损毫无畏惧(反正中国人买了)。布伦特原油依然在35美刀下面晃,而上个月,最高是63美刀;

身为救世主的川皇有转好吗?

没有,他老人家还盯着payroll tax不放,仿佛只要把税砍砍砍经济就会好起来。再这么下去我严重怀疑他是胡佛附身转世;

身为...

啊,别问了,都没好。


美帝的债权币权两手扩张,建立在全球化的基础上,但疫情是在物理层面上反全球化的。

中国的线上交易和配送体系已经做得很发达了,疫情一炸,2月份制造业PMI是35.7,跌了14.3;服务业PMI是30.1,腰斩了23;综合PMI28.9,暴跌24.1,历史新低。

什么概念?以前跌两三个点,足够在专业财经媒体上引发一次经济衰退大讨论。现在大概是太猛了,大伙给整懵了,居然新闻发出来没啥反应。

一月份我说疫情会带来严重的经济下行,老规矩被骂危言耸听。现在你写回答说经济要糟,读者表示你这不是废话嘛。

这就是抗疫的代价,而且这个代价已经被移动互联网和发达的物流网极大缩减了。想想欧美没了线下商业和出行交通,得衰退多少?

所以川皇和安倍桑为什么在疫情刚开始时都那么苟?哎呀大号流感啦,哎呀年轻人呆胶布啦,哎呀多洗手就好啦。

人家的CDC部门又不是没有中国的更新数据,人家情报部门又不是不会去搜集油管推特上武汉的惨状,该看到的是能看到的。

可惜在移动互联网诞生后,信息实在是控制不住。


还有欧洲传染扩散后对后续欧债的影响,还有俄罗斯沙特油价战争对资源国政局的影响,还有中国供应链低速复工下经济增速的影响,还有这两天欧洲股市和亚洲股市那个鸟样...

3号美联储刚降了50个基点,川皇现在敲锅砸碗地嚷嚷让美联储继续降息。大哥,离0利率不远了,地主家也没有余粮,美联储也有点没子弹了。

再降,量化宽松 加 大 力 度 呗?

全球核心央行都量化宽松,都0利率甚至负利率,那就是全球大洪水了:所有人抢劫所有人。

莫非姨学讲的大洪水指的是这个?

集体费拉不堪啊!

user avatar

天呐。。。

我虽然预计美股会一路下跌,但万万没想到跌的这么夸张,这简直就是雪崩啊。

这跌的我都有点害怕了。。。这局面美国该怎么办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美国当地时间 3 月 11 日美股市场的剧烈波动,确实给投资者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从收盘情况来看,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跌了超过 1400 点,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和标普 500 指数也经历了大幅下跌。更令人担忧的是,在盘中交易时段,许多主要股指一度触及了熔断阈值,差点触发了历史性的第二次熔断。要深入理解这.............
  • 回答
    美国新冠肺炎确诊人数在当地时间 3 月 28 日突破 12 万,这是一个极其严峻的数字,反映了当时美国新冠疫情的严重性和快速蔓延。要详细看待这一数字,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1. 数据本身的意义: 疫情的规模与扩散: 12 万的确诊病例意味着新冠病毒已经在美国大范围传播,影响了全国各地的人口.............
  • 回答
    当地时间3月27日,美国新冠肺炎确诊人数正式突破十万大关,这是一个令人警醒的数字,也标志着美国成为全球第一个确诊病例数破十万的国家。这个里程碑式的数字背后,是无数个家庭正在经历的痛苦和挑战,以及整个社会面临的严峻考验。数字背后的严峻现实突破十万,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统计数字变化,它代表着病毒在美国的传.............
  • 回答
    2016年10月20日晚上的Al Smith Dinner,那可真是个特别的日子,尤其是在那一年那个特殊的政治气氛下。你想想,那不是一般的晚宴,这是纽约天主教慈善机构举办的一个年度慈善晚会,而且历史悠久,最关键的是,它已经成了一个政治人物“互相取笑”的传统舞台。在那一年的晚宴上,毫无疑问,聚光灯照在.............
  • 回答
    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当选2021年《时代》杂志年度风云人物,这一评选结果引发了全球舆论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这一荣誉不仅反映了马斯克在科技、商业和未来愿景领域的影响力,也折射出社会对科技巨头、创新者与人类未来关系的复杂态度。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1. 马斯克的成就与全球影响力 .............
  • 回答
    金刻羽教授在《当下时刻,中国如何赢得全球信任》一文中提出的“中国应主动向美国提供医疗物资”的观点,无疑触及了当前国际关系中一个极其敏感且复杂的核心议题。要深入理解这一观点,我们需要将其置于更广阔的地缘政治、经济以及人道主义的语境中进行分析。一、 观点提出的背景与逻辑首先,理解金刻羽教授提出这一建议的.............
  • 回答
    好莱坞拍摄以美军撤离阿富汗为背景的电影,描绘拯救当地人的故事,这是一种常见的叙事手法,但也确实容易引发关于“美化美军”的讨论。要全面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1. 好莱坞的叙事功能与商业考量: 吸引观众和商业回报: 好莱坞电影的本质是商业产品,其首要目标是吸引尽可能多的观众并获得.............
  • 回答
    关于美国当地官员被指控掩盖疫情的“吹哨人”,在自首入狱后确诊感染新冠病毒的事件,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充满争议的情况,值得我们深入剖析。首先,我们需要区分两个层面的问题: “吹哨人”的指控本身: 无论这位“吹哨人”的个人情况如何,他或她提出的关于当地官员掩盖疫情的指控,都应该接受独立的、公正的调查。.............
  • 回答
    美国近期遭遇的极端暴风雪天气,尤其是在德克萨斯州,确实导致了当地电价出现惊人的飙升,甚至达到了每度电65美元(相当于人民币约400元)的水平,这是正常价格的200倍之多。这一事件不仅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也暴露了美国电力系统在应对极端天气和市场机制方面存在的深层问题。要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几个.............
  • 回答
    纽约州承认“瞒报”1.2万新冠死亡病例,这无疑是一个重磅消息,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这件事情的背后,不仅仅是数字的增减,更牵扯出政府信息公开、疫情应对策略以及公众信任等一系列复杂的问题。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这1.2万例“瞒报”的来龙去脉。事情的起因可以追溯到去年,当时纽约州的一些养老院和护理机构.............
  • 回答
    美国新冠死亡病例突破30万,这无疑是一个令人心痛的数字,它代表着无数个家庭的破碎和生命的陨落。这个数字不仅是统计上的一个里程碑,更是美国在抗击疫情过程中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和付出的沉重代价的直观体现。30万这个数字背后,我们能看到什么? 生命的逝去: 最直接的含义就是有三十万个鲜活的生命离开了我们。.............
  • 回答
    在美国,新冠死亡人数超过30万,平均每天约有2500人因此丧生,这是一个令人心碎的数字,它反映了这场疫情对美国社会造成的深远影响。要理解这个数字背后的意义,我们需要更详细地审视一下当时的疫情状况。严峻的死亡数字:不只是一个统计学数字30万这个数字,绝非仅仅是屏幕上跳动的冷冰冰的数字。它代表着30万个.............
  • 回答
    看到美国田纳西州圣诞节那天发生的爆炸事件,而且当地警方明确表示是“有意为之”,这真是让人感到震惊和不安。这个消息一出来,立刻牵动了很多人的心弦,特别是对于住在纳什维尔或者认识那里的人来说。首先,这起事件本身就很不寻常。圣诞节,一个本应是阖家团圆、充满喜庆的日子,竟然发生了这样一起带有破坏性质的爆炸,.............
  • 回答
    美军司令的“中国威胁论”:一次有备而来的战略宣示?最近,美国一位高级军官抛出惊人言论,声称“中国正逼近美国边境,对当地造成重大威胁”。这番话一出,立刻在舆论场上激起层层涟漪,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究竟该如何看待这位司令的表述?它仅仅是军事领域的夸大其词,还是隐藏着更深层的战略考量?要理解这个问题,.............
  • 回答
    “美国光环”在当代中国青年中消退,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它并非单一因素造成,而是多种复杂原因交织作用的结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一、 “美国光环”的内涵及其在中国青年心中的演变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美国光环”到底是什么?在过去几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初期和中期,中国青年对美国的向.............
  • 回答
    美国太空基金会(Space Foundation)在“当前世界事件”的背景下,将“尤里之夜”(Yuri's Night)筹款活动重新命名,并删除了尤里·加加林(Yuri Gagarin)的名字,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决定,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不同的解读。要详细地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
  • 回答
    3月28日当周美国初请失业金人数触及惊人的664.8万,这个数字无疑是一个炸弹,直接引爆了我们对美国经济现状的担忧。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它背后代表着成千上万个家庭瞬间跌入经济困境的现实,是疫情冲击下美国经济不堪重负的直接写照。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个数字的历史性。过去我们看到的初请失业金人数高峰,哪.............
  • 回答
    特朗普赢得2016年总统大选后,“Calexit”——加州脱离美国的运动,如同一股激流,瞬间涌入公众视野。这不仅仅是对一位新任总统的简单否定,更是加州在政治光谱上与其大部分选民心理的深刻分裂。想象一下,2016年11月8日那个夜晚,当选举结果逐渐明朗,特朗普的支持者们在全国各地欢庆,而在加州,尤其是.............
  • 回答
    拜登总统候选人关于“若当选将取消特朗普对华关税”的说法,是一个复杂且充满多重解读的表态。要深入理解这一表态的含义、背景、潜在影响以及各方反应,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表态的可能含义与背景分析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拜登团队在不同场合下的表述可能会有细微差异,并且政治表态往往带有战略性和策略性。 .............
  • 回答
    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后,确实有一些大学教授和学生因为抗议或表达不满而选择不来上课。这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现象,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解读:1. 抗议与表达不满: 对特朗普政策和言论的反对: 许多教授和学生认为特朗普的政策、言论或个人风格与他们的价值观、学术理念或所关心的社会议题(如种族歧视、性别平等、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