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全球化带来的无产阶级外包。以前英国的小孩子在纺织厂每天工作14个小时织布。等到大家都受不了了,站出来说要求8小时工作日的时候,政府就同意了。然后推进全球化,让中国和印度的小孩子(好吧中国应该小孩子没有那么多,但是可以是成年人么)在纺织厂每天工作14个小时。虽然要多一点运费,但是因为人工便宜了所以总体来说还是提高了利润,而且与此同时国内就没有人工作14个小时了。国内再进行一定的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型的转型来提供一些工作,提供一些最低工资限制等福利,于是发达国家就欣欣向荣了,前景一片大好。
可能有人会问说——全球化不是能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从前想象不到的更多的工作与更多的收入么?怎么就不好了?
其实对资本主义来说,完美的情况应该是发展中国家长期处于只能做劳动密集工种的状态,而技术、资本等等都由自己垄断。这样劳动密集工种生产的产品卖到发达国家形成的贸易顺差,就可以通过资本垄断与技术垄断再重新赚回来达到贸易平衡。
其实你回想一下,贸易大三角的时候,欧洲拿到美洲的原材料,做成外面做不成的工业制品再倾销出去。现在的对发达国家来说,理想情况是除了欧美都没有高科技,欧美拿到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造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商品,然后再通过高技术产品的垄断和资本运营来赚回来。技术升级了,手法灵活了,不代表其本质就改变了。
2. 武器力量自二战以来的长足发展,意味着现在的暴力革命只会越来越难。现在美国的宪法第二修正案只有一个象征意义。你指望着民兵对抗美国大兵么?
3. 生产力自二战以来的长足发展。越来越多的商品可以通过越来越少的生产资料生产出来。当年的那句话是不患寡而患不均,而现在的现实是很多人谈不上寡,也就无所谓患不均。要记得无论多少次工业革命,人还是那个人,是没有变的。吃饭还是那二两,不会因为一亩地内生产出来的粮食翻倍了,就能吃进去四两了,也不会因为现在一个机器织布的速度更快了,原来要六尺的布现在就要穿十二尺了。
(这里要补充的一点是,有一个同学提到了需求增长的问题。我个人的观点是,人的需求在不断增长,但是揭竿而起的阈值大体保持不变,大体上应该仍旧是我们例子里提到的两个馒头。毕竟,你看这年头有几个因为没有wifi就揭竿而起的?)
4. 从第三点也就回到了资本主义的让利。以前一个资本家雇十个工人造100个馒头出来,明明每人俩够吃,资本家每人给一个自己拿走90个,于是就容易革命。现在十个工人能造200个馒头出来,那资本家每人给三个自己也能拿走170个。工人吃饱了还能剩下来一点,于是就不造反了,甚至不认为自己是无产阶级了。于是也就有了中产阶级。当然这一点还要归结到那句话——
“我们走后,他们会给你们修学校和医院,会提高你们的工资,这不是因为他们良心发现,也不是因为他们变成了好人,而是因为我们来过。”——切·格瓦拉
5. 无形资产的兴起——以计算机技术与软件的新科技带来的资产重组、新生与新一轮的跑马圈地,以及其未来的逐步资本化。
写了一下,不过第五点比较复杂,头一次写,写的不怎么好。大家多多批评。
传统产业中,生产资料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一斤麦子打八两面,还是一斤铁打100个钉子,都是有数的。技术的革新只能提升生产资料的利用率(减少边角废料),提高生产资料的制造速度(提高开矿速度与单位种植产量)等等。这里所讨论的,往往是1%的提升也很困难的这样一个过程。
直到计算机的出现,直到软件行业的兴起。突然之间,你会编程,一台电脑就够你赚钱的;突然之间,造一个windows出来,刻在光盘上就能卖千万套。这就是无形资产啊。在当年从零开始到上亿的市场面前,这个市场几乎是没有边界的。与此同时带来的算力与处理能力的提升,也是为生产力带来了数倍的提升。这个生产力提升的过程带来了
1)软件产业本身的诞生,一个几乎完全建立在无形资产之上的全新的产业
2)处理能力的提升对其他行业的生产力的释放。
这个过程中的红利,相当一部分都由这一批科技人才近水楼台地拿走了。于是也就有了以科技为基础的一批资本,而且甚至强大到可以与传统行业资本分庭抗礼,甚至偶尔还能更胜一筹。于是就形成了新一轮的资产重组,新一轮的上升通道,新一轮的跑马圈地。
接着说一下这一轮生产力科技提升的逐步资本化——说白了,从前两三个人在车库里能写出来的windows现在要一整个部门,从前几个人能琢磨出来的药品现在要一个公司了。在相关的这棵参天大树上,低处的果子都摘的差不多了,越高的果子越难看到,也越需要梯子去采摘了。而这个梯子的重要的部分就是资本。对资本要求的逐渐增高也就逐渐减少了原来被打开的资产重组、上升通道与跑马圈地的几个过程的剧烈性。
至于下一步可见的破坏性科技革新,无人车、电池革新、新能源、基因工程、量子计算机,都是需要大量资本的。因此除非新的破坏性科技出现,我们又会重新回到原来的老路上。下一步可见的可能性是人口基数的进一步提升。除非人工智能短期之内能够有长足的进步,否则在各国都大力鼓励生产力的过程中,之前每个无产阶级能分到3个馒头的日子会重新回到每人只能分到一个馒头的老日子去。当然也不是没有解决办法——
1)科技提升的力量带来的生产力的提升能够超过人口增长的速度——尽可能保证你有多少人,我就有多少三倍的馒头来分
2)阶级矛盾被转移为其他的矛盾,比如宗教与国别之间的矛盾——你们没有馒头不是因为我们拿的多,而是因为(比如trump说:中国)拿了你们的馒头
3)拿一个人口基数足够大的群体来祭旗,缓解矛盾——干掉2/3的人,大家就又有3个馒头了
否则的话,就应该是回到当年的老路了。
~~~~~~~~~~~~~~~~~~~~~~~~~~~~~~~更新分割线~~~~~~~~~~~~~~~~~~~~~~~~~~~~~~
临睡觉前来看了看留言,大晚上的说两句实在的。
首先我不是马的信徒。资本论还没看完呢,你好意思叫,我还不好意思当呢。
其次这类问题讨论的时候目光要长远。这不是三年五年的趋势,也不是十年二十年的趋势。我们是在面对着现有的一切条件来讨论三代人五代人的未来。会不会有错?一定会的。这要是啥啥都预言对了我就是地球第一法师了。但是要讨论,有讨论就有思考,有思考就会进步。
最后我的答案里对资产阶级抨击颇多,但是并不代表我有任何批判资产阶级的意思。一个阶级有一个阶级的趋向性与局限性。我只是希望去讨论这个阶级所带有的特性与其相应的行为。至于说抨击,我要是到了那个位置上我是否能够去做的不同,我自己都不知道。人是人,到了社会里,人就变成了社会人。脱离开一个人的社会关系去讨论一个人的行为与思维模式,就会变成盲人摸象,不明就里。一个人的阶级也和他的社会关系息息相关。
再多一句嘴——不要过分去相信很多看似金科玉律的准则。毕竟很多词用出来仅仅是为了表意,而不是为了去站队。更何况你所以为的金科玉律,往往也仅仅是各个团体与利益之间角力的妥协之作。最简单地来说——私有制是很多人所坚信不疑的一条金科玉律,仿佛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全然不思量私有制的存在来源于更深层次的人性动机。可是拿掉这个人性动机呢?私有制的存在基础是不是仍旧是你以为的那么牢固呢?一旦它存在的基础没有那么牢固,那也就无所谓金科玉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