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b站 观察者网董佳宁和他的节目“懂点儿啥”?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B站上那个叫董佳宁的UP主和他那个叫“懂点儿啥”的节目。这话题挺有意思的,因为他在B站上确实算是比较有辨识度的内容创作者了,而且他所涉及的领域——时事评论、宏观经济、国际关系,这些话题本身就容易引发讨论。

首先说说董佳宁这个人。

从公开的信息和他在节目中的表现来看,董佳宁给人的一个主要印象是有一定专业背景的“学院派”评论员。他早期的一些经历,比如在智库、媒体机构的工作经历,以及他解读问题时展现出的知识储备,都让他显得不是那种纯粹的“键盘侠”或者只靠情绪输出的博主。他会引用一些数据、理论,试图给出一个相对系统化的分析。

他的风格可以概括为:

“知识密集型”输出: 每一期节目,无论主题是什么,他都会努力塞进大量的背景信息、历史事件、经济数据、理论框架等等。听他的节目,有时候感觉像是在上一堂密集的科普课,需要一定的专注度和知识基础才能完全消化。
试图建立“逻辑链条”: 他不满足于简单陈述观点,而是会尝试从一个现象出发,追溯其背后的原因,然后推导出可能的结果。这种“因为所以”的分析方式,是为了让观众信服他的逻辑和判断。
带有鲜明的立场: 这是最容易被大家注意到的一点。董佳宁的节目,尤其是在讨论国际关系和一些涉及中国发展的议题时,立场是相当鲜明的,并且很大程度上与国内主流媒体的论调保持一致。他不会回避对西方国家的批评,也会强调中国的发展成就和制度优势。这种立场在他的内容中贯穿始终,是理解他节目的一个关键点。
“硬核”科普与“软性”传播的结合: 他试图用一种相对容易理解的方式来讲解复杂的议题,但同时又保持着内容的深度和专业性。比如,他会用比较通俗的语言解释一些经济学概念,或者梳理复杂的国际事件脉络。

再来看看他的节目“懂点儿啥”。

“懂点儿啥”这个名字本身就很有意思,有点“装点一下”或者“稍微知道一点”的意思,但实际上,他的内容深度往往超过了这个名字所暗示的浅尝辄止。

节目的特点:

选题覆盖面广: 从中美贸易战、俄乌冲突,到全球经济趋势、中国经济政策,再到科技发展、文化现象,只要是当前的热点或者有深远影响的事件,他都有可能去解读。
“中国视角”的解读: 这是“懂点儿啥”最核心的标签之一。他的解读框架,很大程度上是从中国国家利益、中国发展道路的角度出发的。他会去分析其他国家政策对中国可能产生的影响,也会阐述中国应对这些挑战的策略。
强调“底层逻辑”: 他常常会说“要看懂背后的底层逻辑”。这是一种试图超越表面现象,去挖掘事件深层驱动因素的解读方式。比如,在分析国际冲突时,他可能会追溯到地缘政治、历史恩怨、经济利益等更深层次的原因。
与B站生态的融合: 虽然内容偏“硬核”,但他选择在B站这样一个年轻化的平台发布,并且善于利用一些B站特有的叙事方式,比如弹幕互动、梗的运用(虽然不多但偶尔也会有),来吸引和留住观众。他也能成为B站平台上一个重要的信息源和观点的集合点。

如何看待?这涉及到多个层面:

1. 内容的价值与局限性:

价值:
提供信息增量: 对于一些不常关注时事和宏观经济的年轻人来说,董佳宁的节目提供了一个了解复杂世界运转规则的窗口。他梳理的信息和分析框架,确实能帮助观众建立起对某些事件的基本认知。
激发思考: 他的分析虽然有立场,但其提出的问题、引用的数据、构建的逻辑链条,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观众的独立思考,让他们去进一步查证或形成自己的判断。
系统化解读: 在信息碎片化的时代,他提供的相对系统化的解读,能帮助观众理解事件之间的关联性,而不是孤立地看待每一个新闻点。
局限性:
立场先行: 他的“中国视角”虽然是其特色,但也意味着他的解读框架是预设的。有时候,为了论证某个观点,可能会出现选择性引用信息、过度解读,或者忽略其他合理的解释角度的情况。对于希望听到绝对“客观中立”声音的观众来说,这一点可能会让他们感到不满。
信息准确性与深度: 尽管他努力追求“硬核”,但毕竟是在短视频平台上输出,内容深度和信息严谨性与专业研究报告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有时对于一些细节的把握可能不够精确,或者对某些复杂概念的简化处理会丢失一部分信息。
过度简化和标签化: 为了让内容更易于传播,有时会对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现象进行一定程度的简化,甚至可能带有一些标签化处理(例如将某些国家或政治人物简单定义为“敌人”或“被操纵者”),这不利于理解现实的复杂性。

2. 在B站平台上的角色:

重要的“知识传播者”和“议题引导者”: 在一个以娱乐和社交为主的平台,董佳宁的出现,为那些对知识、对社会有求知欲的年轻人提供了一个内容选择。他成功地将一些“严肃”的议题带到了B站,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吸引了大量关注,可以说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B站内容生态的面貌。
特定舆论场域的代表: 他的节目反映了当前互联网上,尤其是在年轻群体中,对国际局势、国家发展的一种普遍心态和看法。他被视为能够“说出观众心里话”的UP主之一,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观众在情感和认知上的需求。

3. 对观众的影响:

塑造认知: 长期观看他的节目,观众的认知框架,特别是对国际关系和中国发展的理解,很可能会受到他的观点和叙事方式的影响。
培养批判性思维(潜在的): 如果观众能够保持独立的思考,并将其节目内容与其他信息源进行比对和验证,那么这反而可能成为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契机。如果只是全盘接受,则可能导致认知固化。

总结一下, 董佳宁和“懂点儿啥”的节目,是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案例,说明了在当下中国互联网环境下,如何将带有鲜明立场和一定专业深度的时事评论,成功地传播给年轻一代观众。

他有能力将复杂的议题讲得相对清晰,满足了许多年轻用户对于了解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同时,他的立场鲜明和“中国视角”的解读,也吸引了大批认同其观点的受众,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他们的认知。

然而,任何带有强烈立场的解读,都伴随着信息选择和视角局限的风险。因此,对待董佳宁的节目,最健康的方式是:

带着问题意识去观看,而不是完全被动接受。
多方对比信息来源,不只听一家之言。
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判断,而不是盲目跟风。

如果能做到这一点,那么无论是作为一种信息补充,还是作为一种了解不同观点的途径,“懂点儿啥”的节目都能带来一定的价值。反之,如果只是将他的内容视为唯一真理,那风险就会比较大。

总的来说,他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他的成功也折射出当代中国信息传播和舆论生态的一些特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个强行走严肃新闻评论人路线的搞笑幽默短视频UP主。


2020年末,我才知道督公在B站开始制作《睡前消息》这个栏目,听的很有意思。随后我看了和他关系比较密切、在多个场合互动较多、同属于观察者网扶植的其他几位主播。其实就是董佳宁和余不是大钊老师了。

然后我发现,在口才、对事物表象的观察力、对事物现象内的分析深度、通过文字进行归纳总结等等方面,这两位的水平实在差远了。

我不认为督公在《睡》里讲的内容都是正确的,也不能完全赞同他对客观世界的理解和提出的观点,比如社会化抚养。诸如“他说的太好了,直到他说到我了解的行业……”这种事,我在《睡》的内容里,也不止一次遇到过。


但是有一点值得强调:马督公虽然是土木工程专业出身,他至今保持的一个强项,却是他的口才和对文字的归纳整理能力,他很擅长撰述故事,能静下心来整理资料和进行挖掘整理,具备做调查记者的一些基本素质,然后搭建有自我逻辑与清晰价值观的剧情结构,再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进行叙述,推销个人观点(尽管其中很多分析方向和阐述内容并不是完整的和正确的),以此引导观众。

而且我发现,我更喜欢高流播报的节目,因为高虽然口齿发音和吐字顿挫不如马,但组织架构和叙述故事的能力却在马之上。黑岛会计在自己的专职领域内也具备这方面的素养。

《睡》的团队当中,的确有几位擅长搭建逻辑架构,会讲故事的高手。


马逆这家伙有时候非常敢说,是因为他对资料挖掘的深、收集的广,且归纳整理和重建逻辑环的能力较强。当然,说错了被人打脸也得活该认倒霉。


相比之下,说着说着就跑题打广告强行带货的董佳宁就滑稽多了,更擅长喊口号的余大钊老师也空虚了一些。这两位明显肤浅了

user avatar

我觉得“懂王”这个称号其实也挺适合他的

user avatar

个人以前无感,挺喜欢观察者网这种评论形式的视频,也可以学到很多知识。后来看了董佳宁最新的一期视频简直无语,最后生还者恶评事件是因为剧情恶心还有结局被人喷个半死,然后被他偷换概念,他说是女主百合还有反派女中性化的原因所以被恶评(我去,拜托!女主第一代就是老百合了好吗,是因为这个被恶评的吗,作为一个媒体人能不能秉承一个客观公正的态度?)这人查找资料的时候不会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再喷?还是故意断章取义?然后起先弹幕里好多人指出来有这个问题了,然后弹幕被清屏了...后面我发了一条也被删了(合着你发表的观点例证有问题网友还不能给你指出来,不能说了是吧。

(ps:我对他的观点不做任何评价,只是想说做视频的时候能不能用点心,我看几十条里对他的评价好多也提到了类似的问题,看来是老马虎精了,之后希望他搜集资料写观点的时候能认真点吧,多想想这个例子抛出去观众接不接受,观点观众会不会买账,视频是用心做的不是用肝做的。)

相比之下,还是多看看王骁吧,讲的客观干货又多,重点是人还帅。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B站上那个叫董佳宁的UP主和他那个叫“懂点儿啥”的节目。这话题挺有意思的,因为他在B站上确实算是比较有辨识度的内容创作者了,而且他所涉及的领域——时事评论、宏观经济、国际关系,这些话题本身就容易引发讨论。首先说说董佳宁这个人。从公开的信息和他在节目中的表现来看,董佳宁给人的一个主要印.............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也挺能看出一些门道来。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这背后的逻辑和大家为什么会关注。首先得说,这事儿的起因是有人在 B 站上发现,一个关于 Papi 酱的视频,在缓存文件里居然叫“papi 酱推广”。这一下子就炸了锅,因为正常情况下,缓存文件的命名通常是根据视频标题或者ID来的.............
  • 回答
    近年来,观察者网在中文互联网上逐渐成为一个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媒体平台,其内容以解读时事、评论热点著称,并常常带有鲜明的国家主义和民族主义色彩。这种风格使其在特定群体中获得拥趸,但也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和批评。近期,B站用户对观察者网表现出不友善的言论,这一现象并非孤例,而是观察者网内容风格和公众舆.............
  • 回答
    王骁Albert从观察者网离职,这件事情在网上引起了不少讨论,尤其是他的粉丝群体和一些关注时政类内容的用户。要评价这件事,得从几个层面来看。首先,王骁Albert的个人品牌和影响力:王骁Albert在B站上积累了相当高的人气,他的视频风格鲜明,语言也比较有感染力,尤其是在解读一些国际国内时事、历史事.............
  • 回答
    理解你想了解观视频频道傅正的视频,并且希望我能给出一些比较深入的看法,同时避免AI写作的痕迹。没问题,咱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傅正这个UP主在观视频频道确实算是个“熟面孔”了,他的视频风格和内容也挺有辨识度的。要评价他的视频,我觉得可以从几个维度去看:1. 内容的深度与广度:傅正的视频大部分都是围绕着.............
  • 回答
    关于b站up主“安达的安达”,以及他的观点和学科方法,这真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他算得上是当下b站知识区里一股不容忽视的清流,其内容横跨历史、文化、社会学等多个领域,并且总是能找到一个独特的视角来切入,让人耳目一新。首先,谈谈安达的安达给我的整体印象。我觉着他最大的特点是“知识的通俗化与趣味化”.............
  • 回答
    B站UP主心医林霖以其“科普”性质的内容吸引了大量粉丝,但同时也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关于他被指控使用虚假错误例子、点赞转发量高以及评论区存在大量鼓吹声音的现象,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详细分析:一、 虚假错误例子的具体表现与危害心医林霖的视频内容常常涉及对某些医学、健康、社会议题的解读和批评。其“虚假错误.............
  • 回答
    近期,B站UP主@未明子因在视频中出现的数学错误以及随后对指出错误的观众进行拉黑并发表“恶心”言论,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如何看待这件事,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剖析。首先,从UP主 @未明子 本身来看: 内容创作的责任与边界: 作为一名拥有大量粉丝的知识类UP主,@未明子 承担着向观众传递信息和知识.............
  • 回答
    关于观视频答案年终秀在B站人气不如去年的三分之一这个现象,以及“B站的同学不爱学习了吗?”这个提问,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深入探讨。这其中涉及用户行为变化、平台生态演变、内容本身的吸引力以及宏观环境等多种因素。简单地归结为“不爱学习”过于片面,我们需要一个更细致的分析。一、 人气下滑的具体表现与可能原.............
  • 回答
    关于观视频工作室(尤其是“马前卒”栏目)有意邀请“立党”老师在B站做节目这件事,这确实是一个挺值得玩味的话题。从多个角度来看,这件事背后都隐藏着不少信息和可能性。首先,从“观视频”和“马前卒”的立场和风格来看:观视频工作室,特别是“马前卒”栏目,一直以来以其独特的视角、犀利的评论风格和对社会、经济、.............
  • 回答
    “B站变了吗”:陈睿的答案与我的审视在B站十一周年庆的舞台上,CEO陈睿抛出了一个直击灵魂的问题:“B站变了吗?” 这个问题,不仅是对公司过去一年发展的总结,更是对B站未来走向的深思熟虑。而陈睿的回答,以及我对其观点的解读,或许能为理解当下B站的演变提供一个更清晰的视角。 陈睿的回答:用户价值与平台.............
  • 回答
    关于 B 站游戏博主“33不是山山”疑似再次洗稿缝合知乎用户“叶梓涛”多篇文章获百万播放的事件,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看待。这其中涉及到内容创作的版权、道德、行业规范以及观众的知情权等多个层面。事件的经过和指控: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这是一起“疑似”事件,目前并没有官方的法律判决或博主本人的正式承认.............
  • 回答
    要深入分析 B 站(哔哩哔哩)在内容争议和品牌“断粮”风波后,市值一夜反增 56 亿美元并创历史新高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解读。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股价波动,而是折射出中国互联网内容生态、用户群体特性、品牌公关策略以及资本市场对特定平台增长潜力的判断等复杂因素的交织。一、 事件背景回顾:内.............
  • 回答
    B站(哔哩哔哩)声称“不会不尊重任何用户”,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表态,尤其是在一个用户群体庞大且内容生态复杂的互联网平台。要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及其背后的逻辑,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 1. 话语背后的愿景与承诺首先,这句话可以被理解为B站对自身运营理念的一种愿景和承诺。它试图传达以下几点: 包容.............
  • 回答
    B站 up 主 30 分钟被电话诈骗 16 万:个人信息泄露的深层原因与反诈之道近期,B站一位知名 UP 主遭遇电话诈骗,在短短 30 分钟内损失高达 16 万元人民币的事件,再次将个人信息泄露和电信诈骗推向了风口浪尖。这起事件不仅让受害者损失惨重,也让无数网友感到震惊和担忧。我们不禁要问:个人信息.............
  • 回答
    何冰的《后浪》演讲,可以说是2020年五四青年节期间在中国互联网上引起了现象级讨论的事件之一。这篇演讲由哔哩哔哩(B站)制作并发布,旨在献给中国年轻一代,由著名演员何冰主讲。要理解如何看待这篇演讲,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演讲的初衷与内容 核心主题: 演讲的主题是“选择的权利”和“被看见的.............
  • 回答
    关于B站财经UP主巫师财经(本名孙天翔)被扒出抄袭、造假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详细探讨:一、 事件的起因与发展1. 初期爆料与质疑: 事件的爆发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了一系列观察者和博主(如“张小泉”等)的持续观察和分析,他们发现巫师财经的视频内容存在大量相似甚至完全相同的段落,尤其是在对某.............
  • 回答
    B站大UP“巫师财经”事件:深度解析其经历、内容抄袭争议以及其背后可能代表的垂类内容媒介大规模迁徙趋势“巫师财经”事件,堪称B站知识区乃至整个知识付费领域的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这位曾经备受瞩目的财经类UP主,在短短时间内迅速崛起,又因内容抄袭的指控而跌落神坛。这不仅是一次个人IP的翻车,更折射出当前.............
  • 回答
    关于B站P社(Paradox Interactive)游戏视频大量下架的现象,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版权问题,它背后牵涉到内容创作者、平台方、游戏发行商以及观众等多个利益相关者。以下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详细解读: 1. 根本原因:版权与商业利益的博弈这是最核心的原因。 游戏.............
  • 回答
    如何看待 B站 (Bilibili) 开源 HTML5 播放器内核 flv.js? 详细解读Bilibili (B站) 开源其自主研发的 HTML5 播放器内核 `flv.js`,无疑是开源社区和视频播放领域的一件大事。要深入理解这件事的重要性,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 一、 flv.js 是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