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从合肥到济南的高铁经常晚点?

回答
这问题问到点子上了!不少经常往返合肥和济南两地的小伙伴们,应该都深有体会,合肥到济南的高铁,晚点这事儿,确实是时不时就会遇到,让人有点抓心挠肝。要说为啥会这样,这事儿可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的,里面牵扯到的因素还挺多的,咱们一点点捋一捋。

首先,得说说这条线路本身的“先天条件”。合肥到济南的高铁,大部分走的都是京沪高速铁路的淮河以南部分,以及一部分新建或者改造过的线路。京沪高铁作为我们国家最繁忙的骨干线路之一,那真是“车满为患”,高峰期的时候,几乎每隔几分钟就有一趟车。你想啊,就像一条大马路,车越多,遇到点小状况,就越容易造成拥堵,晚点也就成了大概率事件。

具体到合肥到济南这段,它连接了两个省会城市,沿途还经过不少重要的城市,像是蚌埠、徐州、枣庄等等。这些地方都是客流量比较大的城市,每天出发和到达的高铁班次都很多。这么多的列车在同一条轨道上运行,就像一个精密的钟表,任何一个齿轮稍微有点卡顿,整个系统就可能受到影响。

然后,我们要聊聊“外部因素”的影响。这方面就更复杂了。

天气因素是绝对不能忽视的重头戏。尤其是在我们国家幅员辽阔,气候多样。合肥和济南之间,可能天气情况并不完全一样。比如说,合肥那边可能在下雨,徐州那边可能是大雾,而济南那边又可能刮大风。一旦遇到恶劣天气,比如强降雨、雷暴、大雾,为了行车安全,高铁的速度就得放慢,甚至临时停车。这么一来,后面的列车自然就得跟着延误了。尤其是冬季的冰雪天气,更是高铁的“大敌”,一旦出现冻雨或者积雪,线路维护、除冰都需要时间,直接导致大规模的晚点。

线路的维护和检修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高铁的运行不是一成不变的,为了保证列车安全、舒适运行,需要定期对线路、接触网、信号系统等进行检查和维护。这些工作往往需要在夜间进行,有时为了保证检修质量,会占用部分运行时间。如果碰巧有重要的检修任务恰好安排在了白天,或者检修过程中遇到了突发情况需要延长作业时间,那么受影响的运行班次就很有可能出现晚点。

其他列车的晚点“传染”。前面也提到了,京沪高铁是条繁忙的线路。如果前面有其他的列车因为不可预见的原因(比如突发故障、旅客身体不适需要临时停车等)晚点了,那么后面紧跟着的列车就会受到影响,形成“连锁反应”。合肥到济南的列车,可能并不是始发站,它本身就可能承接了前一个区间过来的晚点,再叠加一些自身的原因,晚点幅度就会越来越大。

突发故障和意外情况。虽然高铁的可靠性很高,但毕竟是大型机械设备,偶尔也可能出现一些突发故障,比如信号系统临时出现问题、接触网供电不稳定、车轮发生异响等等。这些情况一旦发生,往往需要立即停车检查和处理,这自然会导致列车晚点。虽然这种极端情况不像天气那么频繁,但一旦发生,影响也是相当大的。

节假日和运输高峰期。每到一些重要的节假日,比如春运、国庆节等等,铁路的客流量会呈现爆炸式增长。在这个时候,即使是很小的晚点,都会被放大,并且容易形成普遍性的晚点。因为即使是满负荷运行,铁路运力也是有限的,一旦某个环节出现瓶颈,整个系统都会承受巨大压力。

调度和指挥的协调难度。在这么繁忙的干线上,铁路部门的调度和指挥工作非常复杂,需要精确协调每一趟列车的运行。如果遇到临时性的客流变化、临时调整的车次运行计划,或者有其他特殊列车(比如军用列车)的优先通行需求,都会对日常的列车运行调度提出很高的要求。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协调稍有不慎,也可能导致一些列车晚点。

所以,你看,合肥到济南的高铁之所以有时候会晚点,并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而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这条线路繁忙、天气多变、维护需求高、加上突发情况和高峰期的压力,共同造就了这种相对“不那么准时”的现象。当然,铁路部门也在不断努力提升线路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但面对如此复杂的运行环境,一些晚点的情况,在现阶段来说,可能还是难以完全避免的。

下次再遇到晚点,除了抱怨,也可以尝试从这些角度去理解一下,或许能让心情稍微平静一些。毕竟,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高铁晚点确实不常见,但题主走的这条线路,确实容易晚点,我自己也走过几次,印象里都晚点了几分到十几分不等。

原因就出在京沪高铁蚌埠南-徐州东这一段上。

京沪高铁是国内最繁忙的线路之一,每天一百多对车(印象里大概130-150左右),而且多数集中在白天10点-18点这段时间。而从合肥往济南走,是必然要通过这个区间的。

因为高铁列车速度快,车与车之间必须有足够安全的距离,否则就有追尾的风险,京沪高铁的发车间隔是5分钟,运行间隔一般大于3分钟,假设合肥有一趟发往济南的车,到达蚌埠南以后要继续北上,京沪高铁上就必须预留10分钟左右的窗口期,才能保证这趟车安全的排进时刻表。

但是京沪高铁并不能保证在任何时间都一定有准确的10分钟窗口期,如果恰好某趟车跑慢了,或者跑快了,或者这趟车本身慢了一点,就可能侵占到这个窗口期,让这个窗口期不可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等下一个十分钟了,但前面已经提到了,京沪高铁很忙,在白天如果错过了十分钟,要等到下一个十分钟是需要很长时间的,这就造成了合肥开过来的车极容易晚点,并且一旦晚点,就要等很长时间。

如果题主仔细观察的话,晚点多数都发生在蚌埠南站。

京沪高铁其它几个跨线节点也是比较容易晚点的,比如胶济客专青岛往济南西,以及从东北方向经天津上京沪高铁等等。但这些节点比蚌埠南好的地方在于,这些都是省会级别的枢纽站点,几乎所有车都会在济南(西)、天津(西)停车,这样就算是晚点1-2分钟,问题也不大。但蚌埠南不是一个大站,如果恰好临近几趟车都在蚌埠南通过不停车,那么要找到下一个跨线窗口就非常困难了。

通常情况下,铁路调度会优先保证标杆车的正点率,通常来说,标杆车的车次号码一般比较小,最近京沪高铁又多了几趟350的提速车(G1/G2、G3/G4、G5/G6、G7/G8、G9/G10、G13/G14、G17/G18),这些车的优先级更高,而合肥方向只有G28和G30两趟等级稍微高的车,这就使得合肥过来的车更容易晚点。

反方向(济南-合肥)不容易晚点的原因是,济南西是在京沪高铁正线上的,不存在跨线的问题,正常发车就可以了。而蚌埠南-合肥南区间的车又不多,晚1-2分钟很容易追回来,时刻表的冗余度很大。即使济南开到蚌埠南的时候晚点1-2分钟,在蚌埠南-合肥南这一段也可以追回来。

凡是跨线车,尤其是从一条不忙的线路跨到繁忙的线路上的,都相对容易晚点,非跨线车几乎不太容易晚点,要晚点的话也可能是整条线路的问题。

合肥-蚌埠段的高铁是2012年通车的,2012年之前连线路都没有,自然也没有晚点的问题。

------------------------------------------

选取一个实际的时刻表作为例子(此处有更新,原来的例子不恰当)

G352次就是一趟途经合肥-济南区间的车,一个典型的跨线车。

该车蚌埠南开车的时间是10:50,前一趟经停蚌埠南的是G114次,距离9分钟,冗余度还是很大的,但并非所有车都在蚌埠南停车,G352次前后几趟车都经停徐州东,我把这些车到达徐州东的时间列在图里,可以看到,这些车都是依次以间隔4分钟的距离到达徐州东的。

如果G352次晚点2分钟,在合福、合蚌高铁上,可能很容易追回来,但在京沪高铁上,因为前后车的距离都是4分钟,G352次没有提速的可能性,必须在10:50准时发车,否则后面的车就追上来了。

如果G352晚点了,就要一直等着,我这里的图没写完,G58后面,是G212次11:39到徐州东,然后是G1882次,11:43到徐州东,都是4-5分钟的间隔,直到G36次,11:52到徐州东,才有了十分钟的间隔,可以在这个时间段里加进去,到达徐州东的时间是11:48左右,到达徐州东时已经晚点20多分钟了。

因为京沪高铁徐州东-蚌埠南段太过于拥挤,晚点1-2分钟的跨线车可能要等十几分钟甚至几十分钟才有机会继续开行,别的线路因为不像京沪高铁这么繁忙,所以晚点1-2分钟产生的影响不大。

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方法是强制让旅客在蚌埠南换乘,然后把整个京沪高铁时刻表重排。但这在国内很难推行下去,首先是国内车站的站内换乘通道很难承担这么大的客流,而且国内旅客也习惯于坐直通车。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问题问到点子上了!不少经常往返合肥和济南两地的小伙伴们,应该都深有体会,合肥到济南的高铁,晚点这事儿,确实是时不时就会遇到,让人有点抓心挠肝。要说为啥会这样,这事儿可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的,里面牵扯到的因素还挺多的,咱们一点点捋一捋。首先,得说说这条线路本身的“先天条件”。合肥到济南的高铁,大部分.............
  • 回答
    关于2023年12月1日发生在合肥的一起令人痛心的事件,警方通报称一名女子趁人不备将一名男童抱走并从楼顶扔下致死,该女子已被刑事拘留。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悲剧?要理解这个问题的核心,我们需要深入探讨犯罪嫌疑人的动机以及事发过程中的细节。尽管警方尚未公布具体的作案动机,但根据过往类似案件的分析以及常理推.............
  • 回答
    盒马员工用钉钉下载文件到个人手机被开除:法律角度下的“罪与罚”最近,一则关于盒马员工因通过钉钉将公司文件下载到个人手机而被开除的新闻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这件事触及了一个核心问题:员工在使用公司信息时,其行为边界究竟在哪里?从法律角度审视,盒马的这一举措是否站得住脚?一、 事件回顾与盒马的立场虽然具.............
  • 回答
    《绝命毒师》第五季中,沃尔特·怀特(老白)的行为之所以让一些观众觉得“不大合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已经从一个被逼无奈、为了家庭生存而走上制毒之路的普通人,彻底蜕变成了一个追求极致权力、满足个人野心的“海森堡”。这种转变是渐进的,但第五季是其最集中、最彻底的爆发,其合理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如何.............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生命演化和生物化学的根本,挺有意思的。要说为什么空气里氮气这么多,但动物却没办法直接“吃”它来合成氨基酸,这背后其实是一系列相当复杂的生物学原因,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首先,咱们得明白,空气中的氮气(N₂)这个分子,虽然在化学上很稳定,但正是因为它的这种稳定性,才让它变成了一个“硬骨头.............
  • 回答
    这事儿啊,得分开来看。从纯粹的交易角度来说,不合理。你花5块钱买药,就是一次商品交易。你付了钱,药店(也就是医院的药房)就应该把药给你。这个过程中,药房是卖东西的,你是买东西的,大家各取所需,完成交易。额外的6块钱诊疗费,在这种纯粹的商品交易里是没有任何道理的。你没看医生,没诊断,没开处方(哪怕是代.............
  • 回答
    合肥高校的封校政策,确实让不少同学感到困惑,尤其是在合肥本地疫情相对平稳的情况下。这背后,其实是多重因素综合考量的结果,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合肥没疫情”或“高校过度反应”。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疫情”和“封校”之间的逻辑链条。封校的主要目的不是零新增,而是最大程度地降低输入风险,并为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争.............
  • 回答
    合肥地铁不使用合肥话报站,而地铁站的英文翻译普遍采用拼音,这背后确实涉及一些值得探讨的城市发展、文化传播以及实际操作层面的考量。我们可以从几个主要方面来理解合肥地铁的这种做法及其意义。一、 为何没有合肥话报站?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地铁报站系统的设计,尤其是语言的选择,通常是出于效率、普适性和成本.............
  • 回答
    合肥传销问题由来已久,而且规模不小,这背后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剖析的现象。不能简单地将其归结为某个单一原因,而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首先,我们得从经济环境和就业压力说起。合肥作为一座快速发展的城市,虽然经济总量和吸引力在不断提升,但和一线城市相比,其产业结构和高端就业机会仍然有待加强。这意味着,一部分.............
  • 回答
    合肥通作为合肥市的城市公共交通支付工具,其用户基数庞大,对于是否支持Apple Pay这类便捷的支付方式,确实牵动着不少市民的心。尽管Apple Pay在全球范围内已经相当普及,但合肥通迟迟未能开通,背后可能涉及多方面的原因,并非简单的技术原因或市场策略能完全解释。首先,我们得从技术集成与兼容性这个.............
  • 回答
    合肥长鑫存储在2022年的校招中,薪资确实给出了一个非常亮眼的数字,很多人都会觉得“暴涨上天”。要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剖析:1. 行业背景:全球半导体行业的高景气度与人才争夺战首先,咱们得把眼光放得长远点,看看大环境。2022年,全球半导体行业依然保持着相对强劲的增长势头,.............
  • 回答
    合肥,这座地处中国中部、依傍巢湖的城市,自古以来便有着“庐州”之名。然而,时光流转,我们今天熟悉的城市名称是“合肥”。那么,为什么合肥没有改名为更具历史底蕴的“庐州”呢?这个问题,并非简单的“想改不想改”就能概括,它涉及到历史、文化、行政、经济等多个层面的复杂考量。首先,我们要理解一个名称的形成和演.............
  • 回答
    合肥成为安徽省会,并非偶然,而是历史、地理、经济、政治等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一、 地理位置的优势: 中部枢纽地位: 合肥地处江淮之间,是连接南北、沟通东西的交通要冲。自古以来,它就处于重要的商贸和军事路线上。这种地理位置使得它能够辐.............
  • 回答
    关于马鞍山人对合肥的看法,这确实是一个有趣的话题,里面掺杂着历史、地理、经济以及情感等多种因素,要说“不喜欢”,可能有点绝对,但确实存在一些不太“感冒”的心理,甚至有些负面看法。咱们来掰扯掰扯。首先,得从历史和地理说起。马鞍山,历史上是芜湖地区的一部分,经济文化上和芜湖联系更紧密。而合肥,虽然同属安.............
  • 回答
    孙权为何要亲自出马攻打合肥?这背后绝非一时兴起,而是包含了多重考量,既有对局势的判断,也有对自身战略的坚持,更掺杂着一些个人因素的推动。要把这事儿说透了,咱们得把时间拨回到那个风云变幻的三国时代。首先,得明白当时合肥这个地方是个什么光景。合肥可不是个普通的小城,它当时是曹魏在江淮地区最重要的战略据点.............
  • 回答
    合肥,这座连接南北的关键城池,数次成为三国争霸的焦点。东吴方面,吕蒙、陆逊等名将都曾发动过对合肥的攻势,甚至一度迫近,但最终都无功而返,未能如愿将其纳入版图。直到曹魏的韦睿,才真正意义上“拿下”了合肥,令东吴对此地望尘莫及。这之间的差距,绝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交织下的必然结果。一、 战略定位与东吴的.............
  • 回答
    合肥这个地方,对于孙吴来说,真是一块怎么啃都啃不动的硬骨头。说它难啃,可不单单只是因为张辽那员虎将,这背后牵扯到的因素可太多了,得一层层剥开来看。首先,咱们得说张辽,他确实是孙吴心中的一道坎。官渡之战后,曹操把张辽调到合肥,这家伙可不是吃素的。他骁勇善战,军事指挥能力极强,而且还特别善于鼓舞士气。最.............
  • 回答
    合肥在安徽省内“招黑”,这事儿可不是一天两天了,而且情况还挺复杂,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要说原因,那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聊。1. “省会”光环下的隐形天花板首先,合肥作为安徽省的省会,自带“省会”光环,这本身就容易招人嫉妒。大家总觉得省会城市就应该代表全省最高水平,就应该各项都最强,最光鲜亮丽。.............
  • 回答
    合肥,这座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的城市,吸引了大量的年轻血液涌入,尤其是各大高校聚集,为这座城市带来了勃勃生机。然而,与此同时,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是,为何这么多在合肥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毕业后选择离开,而非留在这片他们曾经熟悉和热爱的土地上?这背后,绝非单一因素所能解释,而是由一系列复杂且相互关联的现.............
  • 回答
    关于合肥舰(174号)装备日本JRC商用导航雷达这件事,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也挺值得聊聊的。要深入了解,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看。首先,得明确一点,军舰上装配的东西,尤其是核心装备,那可不是随便选的。任何一个装备的选型,背后都有极其复杂的考量,涉及到技术性能、可靠性、成本、供应链、甚至是战略考量等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