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进入10 月,我国大部分地区都迎来了较大幅度的降温,为什么要春捂秋冻?是否有科学依据?

回答
都说“春捂秋冻”,这个老祖宗传下来的养生之道,放到现在听起来有点反直觉。毕竟,眼瞅着十月一过,全国大部分地方的气温都跟坐过山车似的,一下子就跌了下来,不少地方都体验了一把“一夜入冬”的感觉。这时候,让大家“秋冻”?听着就不太靠谱。

不过,这“春捂秋冻”可不是一句空穴来风的俗语,背后还真有它的一套科学道理,而且跟我们身体的适应能力和疾病的发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这个事儿。

首先,咱得明白“春捂”为啥重要。

春天,万物复苏,气候乍暖还寒。身体经过一个漫长的冬天,阳气还没完全舒展,抵抗力相对比较弱。这时候,要是贸然脱掉厚衣服,一会儿热一会儿冷,身体的“恒温系统”就容易“失调”。

1. 阳气潜藏,逐渐生发: 冬天的时候,我们身体为了保暖,毛孔是收敛的,阳气也往里藏。到了春天,外界气温回升,身体也想着把阳气散发出来,促进新陈代谢。但这个过程需要时间,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是春天一暖和就迫不及待地“脱光光”,身体还没来得及调整好,一旦遇到冷空气,就容易被“偷袭”,感冒、关节疼痛之类的毛病就找上门了。
2. 温差大,易受寒邪侵袭: 春季天气变化无常,一天之内温差可能就有十几二十度。这种情况下,如果身体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就很容易因为忽冷忽热导致外感风邪。中医里说的“风邪”可不是指刮风,而是指一种致病因素,它最喜欢趁人身体阳气不足、腠理不密的时候侵犯人体。
3. “秋冻”为“春捂”打基础: 从长远来看,适当的“春捂”能够帮助身体逐渐适应春天的气候变化,增强体质,为度过春夏打下基础。反过来,如果春天没捂好,身体素质下降,到了秋天也更容易生病。

那么,“秋冻”又是什么道理呢?

“秋冻”并不是让大家在深秋冻着,而是指在秋季气温下降的过程中,不要过早地、过分地增加衣物,让身体有一个逐渐适应寒冷的过程。

1. 增强身体的御寒能力: 我们的身体就像一台精密的机器,它有自我调节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当气温逐渐降低时,如果身体能通过“冻”来刺激,毛孔会逐渐收敛,身体内部的阳气也会变得更加充盈和强大,从而提高对寒冷的抵抗力。这就像“磨刀不误砍柴工”,先让身体“锻炼”一下,到了冬天真正寒冷的时候,就没那么容易生病了。
2. “藏”阳气,为冬天储备能量: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万物开始“收藏”的季节。中医认为,秋季属金,对应肺,而肺主皮毛,司呼吸。秋季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是“藏”阳气的好时机。通过“秋冻”,可以帮助身体将阳气更多地“收藏”起来,储存在体内,为即将到来的寒冷冬季做准备。就像冬天来了,你得先把地里的庄稼收好,才能安稳过冬一样。
3. 预防疾病,尤其是呼吸道疾病: 很多疾病,特别是呼吸系统疾病,比如感冒、支气管炎、肺炎等,都跟受凉有关。秋天不“乱穿衣”,让身体逐渐适应寒冷,可以锻炼呼吸道的黏膜和纤毛的功能,增强其抵抗病原体的能力。同时,适度的寒冷刺激还能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新陈代谢,这对于身体的整体健康都有好处。
4. “冻”指的是“不捂得太严实”: 要强调的是,“秋冻”不是让大家胡乱受冻,而是一种适度的、有控制的“冻”。意思是在气温下降的时候,不要一下子就穿得里三层外三层,把自己裹成粽子。而是随着气温的变化,一点点地增加衣物。

那到底该怎么“冻”?有没有个度?

当然有!“秋冻”的关键在于“适度”和“循序渐进”。

看天,更要看人: 这里的“看天”,是指根据天气预报和实际气温来判断。但更重要的是“看人”,也就是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来决定。
身体健康、体质好的人,可以适当“冻”一下,比如当气温下降了几度,感觉有点凉意时,再考虑加一件薄外套,而不是一降温就立刻换上厚羽绒服。
体弱、年老、年幼,或者有慢性病的人,则不适合过度“秋冻”。这些人身体的调节能力较弱,容易受寒,应该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
“冻”到啥程度?
感觉有点冷,但还能忍受,没有打喷嚏、流鼻涕的迹象,这大概就是比较合适的“冻”的程度。
如果感到明显的寒冷,身体出现发抖、鼻塞、咳嗽等症状,那就是“冻”过头了。
关键部位要保暖: 即使要“秋冻”,有些部位也是需要特别注意保暖的。比如:
脚: “寒从脚下生”,脚部离心脏最远,血液循环相对较差,一旦受凉,很容易影响全身。所以,要保持脚部的温暖,穿袜子,尤其是在早晚气温较低的时候。
颈部和腹部: 颈部有很多重要的血管和穴位,腹部是脾胃所在,受凉容易导致腹泻等问题。所以,尽量不要让颈部和腹部裸露在寒风中。

总结一下:

“春捂秋冻”这个说法,其实是古人根据长期的生活经验和对人体生理特点的认识总结出来的。

春捂是为了让身体阳气逐渐舒展,适应气候变化,避免外感风邪,增强体质。
秋冻是为了让身体逐渐适应寒冷,增强御寒能力,收藏阳气,为过冬做准备,同时也能预防一些秋季好发的疾病。

关键在于“度”,以及“因人而异”。 不是盲目地让自己受冻,而是在气候变化时,让身体有一个由弱到强的适应过程。尤其是现在,气候变化更加复杂,更需要我们根据自己的身体感受和实际天气情况,灵活地运用这个养生之道。

所以,看到气温骤降,别急着把最厚的衣服都翻出来,稍微感受一下,让身体慢慢适应,也许才是更好的选择。当然,前提是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来判断,别拿健康开玩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春捂秋冻的本意,难道不是春秋季节气温易受阳光和气流的影响迅速变化,体感温度会不太准确,而且因为大地温度变化的缓冲,激烈的气温变化会较容易恢复到与本来差不多的平稳水平,如果因为一时剧烈变化增减衣物,会比较麻烦,所以一开始就按春捂秋冻方法穿衣,就可以省去频繁更衣的麻烦么?

不过这一条在现在不太适用了,现在人们物质生活丰富,衣服更是品类齐全啥也不缺,随着气温穿衣或使用空调都很方便,那就随着气温来呗。不过考虑春捂秋冻,最好在气温骤变期穿比较厚实保暖的外套,这样,可以及时通过穿脱外套适应气温变化。而在温度稳定的时候,适合穿薄外套,因为不需要外套去调节与环境温度的适应。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